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要做太孙

作者:我要做皇帝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54章 衍圣公的黑料

书名:我要做太孙 作者:我要做皇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1

“若有人胆敢互相包庇,杀害告状的百姓,无论是谁,都按谋逆论处准你格杀勿论不必请命”

徐辉祖郑重的接过来,道:“殿下放心,手下定然不会让殿下失望”

徐辉祖走了,奉命带兵离开, 前往山东。

可是在大堂上的众人,却还没有从惊诧之中缓过神来。

要知道殿下所赐的那是吴王剑啊

是朱元璋平定天下做吴王时候的配剑,这把剑的意义太大了

就算是朱元璋现在所使用的配剑也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这就如同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时所用的赤霄宝剑一样,乃是皇权的象征

带着这把剑,徐辉祖就是把山东的大小官员杀个干净, 底下的士卒也会奉命行事

只要徐辉祖等人一到, 孔家就没有翻案的机会殿下这是一点机会也不给孔家留啊

由此可见,在殿下的心中对于孔家有多么痛恨

重新坐回到椅子上的朱允熥,脸色依然非常沉重。

有刑部和都察院前去查案,再有徐辉祖带兵奉命节制山东军、政、司法,

就算是被调查的对象是孔家,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诸位,都说孔家是圣人之后,世代衍圣公,这其中有何说法”

齐泰回答说道:“殿下,朝廷册封圣人之后,被称为衍圣公。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叫衍圣公。在汉高祖十二年,封孔子的第八世孙,孔腾为奉祀君。”

“自此孔圣人嫡系长孙便有世袭的爵位,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也不尽相同。”

“按照史书记载,孔子后裔袭封之人者,均为孔子家族世代嫡长子。圣人在汉魏曰褒成、褒尊、宗圣, 在晋宋曰奉圣,后魏曰崇圣。”

“北齐尊称为恭圣,后周、隋并封邹国,唐初曰褒圣,开元宣公。”

顿了一下说道:“那时候孔子后裔也被分为文宣公,北宋至和二年,太常博士祖无择上书,说是将其先祖孔子的谥号加在他后裔身,此事不妥,应当加以纠正。”

“宋仁宗采纳这个建议,遂诏有司,确定册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令世袭焉。”

““衍”寓意圣裔持续衍展、世代繁衍无止境,代表了帝王尊孔崇圣的至高境界。”

朱允熥点了点头,又问道:“以前听人说孔家有什么“三公同存,二宗并立”,这是怎么回事。”

众人有些面面相觑, 作为饱学之人,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算太难。

可谁都不明白, 殿下这么问究竟有何用意

殿下真的是好奇知道

还是别有所图

因为这里面涉及孔家的丑事

铁铉主动行礼说道:“殿下,所谓“三公同存,二宗并立”,是“衍圣公”爵号问世后,女真人和蒙古人为了笼络人心,便争相窃取。”

“以至于宋朝、金、元,每个都拥“衍圣公”,一在衢州、一在开封、一在曲阜”

“宋徽宗时期,孔子的第四十七代嫡长孙,孔端友袭封为衍圣公。不过很可惜,在他袭封不久就出现了乱世的局面,那个时候金兵大举南下,

衍圣公孔端友为了保住孔家的传承宝物,所以携带着南下,投奔在临安建立南宋的宋高宗赵构。”

“金人占领了北方,为了赢取读书人的人心,也想要扶植起一位衍圣公,以此证明他们才是正统王朝。

“所以金人便将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的儿子孔璠册立为衍圣公。因为孔瑞友当初南下的时候,他的弟弟一门是留守孔林和孔庙的,

并没有跟着他南下,因此也就成了金人利用的筹码,扶持起来另一位衍圣公”

“因此在这個时候就出现了南北两宗的局面,南面是孔瑞友这一只,他们是孔子正经的嫡长子孙系。”

“而北边是孔端操这一系,因为他们霸占着孔林和孔庙,也收获了一些人心,与南边的衍圣公分庭抗礼。”

朱允熥突然开口问道:“也就是说曲阜孔家是金人所立的衍圣公之后了”

铁铉点点头说道:“殿下说的不错,他们确实是金人所册封的。”

“哦,,原来如此”

朱允熥对铁铉使了个眼色,又看看了一眼秦逵。

铁铉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就对工部尚书秦逵说道:“秦尚书,接下来我了解的就不甚清楚了,请大人讲一讲如何”

朱允熥之所以让秦逵诉说,是因为工部归自己管理,但秦逵毕竟是朱元璋提拔任用的臣子,和自己的关系并不亲昵。

再加上孔家在士林之中的影响极大,朱允熥要想对付孔家,就必须要得到更多朝臣的支持

谷蒙

只有让秦逵参与其中,他才会成为自己的同谋,那时候不但不会反对,还能够成为助力

这也正是人在做事的时候,要拉别人下水的原因

秦逵一副谦虚的模样说道:“铁大人客气了,这等事并不太难,大人何必谦虚。”

铁铉连忙摇头说道:“在您面前我始终是个学生,怎么敢班门弄斧,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秦逵用眼神瞟了一眼朱允熥,知道是皇太孙的意思,便也不再推脱。

开口说道:“金人南下,导致衍圣公分为南北两支,后来等到蒙古人南下的时候,衍圣公的情况再次发生了转变。”

“那个时候在曲阜孔庙居住当家的衍圣公是孔元措,他是金人扶植起来的,可是蒙古人南下进攻金朝时,他害怕受到牵连,所以不得不南下避难,

便从曲阜跟着金朝到了汴梁,而曲阜的孔庙,则让他的族兄孔元用来负责打理。”

“在金史、衍圣公孔元措等二十七家,及归顺人家属,蒲阿妻子,绣女、弓匠、鹰人又数十人。”

“蒙古人打到了曲阜,发现衍圣公去了汴梁,不能为他们所用,就在曲阜当地自行设立了一位,他们把孔元用、孔之全父子俩立为衍圣公。”

“到此时衍圣公的状况就比较复杂了,在南宋有孔端友这一脉的衍圣公,在金朝有孔元措这一脉的衍圣公,

后来蒙古占领曲阜,又有了孔元用这一脉的衍圣公,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三公同存。”

“蒙古人打下了汴京城,金朝的衍圣公孔元措被蒙古人活捉了,此后孔元措又被蒙古人立为了衍圣公,

之前他们立的衍圣公孔之全就被废掉了,充任了曲阜令。这么一来南北两宗衍圣公的局面再次出现。”

秦逵停了一下,再次看一下朱允熥。

只见他面含笑意,正一脸讳莫如深的盯着秦逵,似乎是在给予鼓励,别像是别有所图

看到他的眼神,秦逵顿觉浑身不自在,不由得挪了挪身子,殿下就这样盯着,他也不好停下,

只好清清嗓子,继续说道:“元朝建立之后,元成宗再次将孔之全的长子孔治,立为了衍圣公,这个时候天下就只有一个衍圣公了。

“孔治死后,他儿子孔思诚袭封衍圣公,但是孔家的人对此却很有异议,他们上书表示,孔治的儿子孔思诚是庶出,不应该继承衍圣公。”

“元仁宗派人去调查,最后终于将孔思晦确立为孔子的嫡长子孙。”

“这位孔思晦,是孔子的四十九代孙,是孔拂的长子孔元孝的嫡长孙,而孔思诚是孔拂次子孔元用的嫡长孙。”

“因此,孔思晦才是嫡长子孙,因而被元仁宗封为衍圣公。”

说到这里,秦逵停了下来,端起茶杯慢慢悠悠的喝了起来,一副不准备再说的模样。

朱允也并没有勉强,含笑说道:“秦先生说了这么久,必然口干舌燥,铁铉,还不给秦先生添杯茶。”

“哎呀,看我这记性,还是殿下想得周到秦先生,请”

铁铉说着就拿起茶壶,要给秦逵倒茶。

“多谢殿下,铁大人客气了”

衣服好穿,戏活难做

这杯茶可不是那么容易喝的呀

秦逵知道喝了这杯茶,就等于在处理孔家的这件事上,就要站在皇太孙殿下这边了

很多事根本不用明说,只要一个细小的动作就可以了

这就是后人所追求说话的艺术,而在古代这帮顶级文人手里,更是玩的炉火纯青

秦逵不知道皇太孙如何处置孔家,虽然孔家作恶多端,可是他们毕竟是圣人之后,

如果处理的太过了,那该自己该如何是好

是出面劝阻,还是出言支持

实在让人为难啊

可是殿下赐茶,自己不喝又不行

只能心中暗叹一声,双手将茶杯递了过去,接受了殿下释放的善意

做臣子的,也很无奈

朱允熥意味深长的说道:“刚才听你们所说,曲阜孔家从汉朝开始就受到朝廷礼遇,天下任何一家,都没有他们那样尊贵显赫”

“孤王不明白的是,孔家既然是圣人之后,就应当懂得礼仪廉耻懂得忠孝节义每当改朝换代,都可以看见一班仁人志士,可以慷慨赴死,以报皇恩”

“一个王朝覆灭以后,那些忠臣义士,绝对不会为新朝效力,他们会跟随这个王朝一起殉国而死”

朱允熥愤恨的说道:“可是,一千五六百年来,孔家却从来没有人,却从来没有人愿意舍身赴死,共赴国难这实在令人费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78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