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要做太孙

作者:我要做皇帝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80章 薅羊毛,就要狠!

书名:我要做太孙 作者:我要做皇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1

朱允熥盯着他,问道:“这间学堂却勤三成,他们有些人告假了有几人无端私自外出”

“几十位监生不知所踪,你可知道他们去了何地”

国子监的监丞顿时觉得无地自容,头上也流出了冷汗,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在博士厅里,朱允熥坐在主位上。

祭酒、司业, 还有博士、助教、学正等人坐在下首,一个个都有如坐针毡的感觉。

朱允熥道:“各位先生,尔等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朝廷既然任命尔来到国子监,就是对儿子的信任,本王不明白的是,国子监为何会这般景象”

“难道国子监向来如此吗或者是有别的隐情, 诸位都可以畅所欲言,本王洗耳恭听”

这样的话听在他们的耳朵当中,觉得非常讽刺

作为在国子监任职多年的人,当然会明白国子监原本并不是这样,而且这种现象也不正常合理。

他们确实没有可辩解的,国子监在他们的手中,确实变成纪律松弛,几乎没有学术之风了

见他们都不说话,朱允熥又问道,“本王想问问,国子监本来就有监规,为何没有人持守没有人执行”

“臣等惭愧,请殿下恕罪”众人红着老脸请罪说道。

“唉”

朱允熥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道:“诸位先生,非是本王无礼,而是看到国子监这番景象,本王心里伤痛啊”

听到这话, 众人赶紧跪在地上,纷纷请罪说道:“臣等无能, 请殿下责罚”

“诸位先生,朝廷每次科举考试,能够考中进士者,以太学生为多,“乙丑、戊辰两科策进士,魁首都是在国子监产生出来的,得士大率三天下之二”

朱允熥道:“每次科举,从国子监考中的进士超过六成朝廷对于国子监的看重你们是知道的,这些学生将来很多都会成为大明的基石。”

“若是他们既无才学,又无品德,即便是将来为官做宰,也会成为鱼肉百姓,霍乱朝纲的奸佞之徒”

“诸位先生,是奸佞,还是良才,你们的责任很重啊”

这番话不是他们所能承受的,于是赶紧跪地叩头道:“臣等惶恐,有负圣恩,请殿下降罪”

敲打完,接下来就要解决实际的问题了。

朱允熥知道, 也不可能一下子把国子监的这些老师全都清除,毕竟在他们当中有人却是认真的。

再者说了,国子监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如果把教师领导全都罢官问罪,那就等于告诉天下人:国子监已经腐烂了

而且是经过皇太孙殿下认可的腐烂

那样的话,朝廷的脸面何在,皇帝威严何在

而且国子监纪律松弛的现象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在洪武三十年的时候,国子监学政废弛,混乱不堪。

韩克忠与祭酒张显宗整饬学政,修订监规,使国子监再次兴旺起来。

当时他们进一步编制监规,进呈朱元璋参酌,把监规刊印颁发,永为遵守,学政自此振举。

所以当皇帝老迈,储君年幼的时候,很多问题都会浮现出来,表现的方式也是各式各样。

这也就是为什么新君即位的时候,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坐稳皇位的原因。

所以做皇帝,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是打打杀杀就能解决问题的,不是把那些自己看过的人宰了就可以,

这里面的讲究太多了,或许这就是政治吧。

而国子监的纪律松弛,只不过是皇位传承之际的,政局出现松动的现象之一罢了

“诸位先生请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多谢皇太孙殿下”

等众人落座,朱允熥这才说道:“诸位,现在本王愿意和诸位先生一同制定监规,一同为朝廷培养栋梁”

众人纷纷说道:“有殿下在,是我等的福分,请殿下吩咐”

朱允熥道:“方才我巡视了一遍学堂,发现有不少空位,不知道国子监对于离监的学生是如何处置的”

国子监的祭酒,赵杰说道:“回禀殿下,国子监对学生的离监出行、请假休课都有规矩,不许学生随意离开国子监,更不许学生无故离监回家。”

“监生家庭有事会给予假期,如有事经批准出入监时,也要持国子监发给的出恭入敬牌。”

“对于擅自出监,不来学堂者,国子监给予严肃处理,出入必记于薄,由监丞掌之。若是他们回家省亲、完姻、丁忧、告病及同居伯、叔、兄长丧而无子者,才会给予假期,让他们回归乡里,并且还要限期回监。”

朱允熥点点头,看了一眼韩克忠说道:“韩克忠,你来执笔记录。”

“是,学生遵命”韩克忠极其恭敬的行了一礼,来到旁边的桌子上,那里有纸有笔。

朱允熥说道:“对于私自出监,没有告假者,无故旷课者,第一次杖三十,国子监全监通报,引以为戒。第二次一律开革永不录取”

众位先生相互看了看,没有人出言反对,这虽然比现在的监规严厉许多,可也是应当的。

因此众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孔克坚也把这一条写在纸上,有抬头问道:“殿下,是所有的监生,还是”

朱允熥看着他,不由得问道:“这里面有何不同”

孔克坚迟疑了一下,没有直接回答殿下的话,而是对在座的人说道:“诸位先生,我们都明白,殿下也清楚,凡入国子监的学生都称作监生。”

“不过监生还分为六类,就是举监,贡监,荫监,例监,夷生与俊秀生。”

朱允熥心里顿时觉得有些尴尬,不都是监生吗怎么还分为六类

韩克忠不敢看朱允熥,继续对众人说道:“第一类是举监,举人参加会试不中,又不愿意去当县令或者教谕一职的,基本上是想参加下一轮科举,因此有些会进入国子监读书。”

想想也是,因为一旦进入了国子监,不但可以在这里读书,还有朝廷供给的待遇,且有机会到朝廷去实习。

所以这对举人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还有贡监,明朝每年有恩典,将各地优秀学生派到国子监读书,也会选一批年富力强的生员。”

其实严格划分的话,朝廷派给各地的指标称为岁贡,而选上来的则称为选贡。

这是因为地方每年送上来的学生,极大多数是按资排辈上的,这些人普遍年龄较大,学问上也不见得有多扎实,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们的家境肯定是不错的,要不然那一点名额,怎么会能轮得到贫寒学子呢

朝廷为了选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也会特意录取一些。

韩克忠继续说道:“此外还有荫监,官员到一定品级以后,朝廷给予此官员子孙若干进国子监读书的名额。”

“另外,而且陛下也会格外开恩,对于那些忠勇之士,守土死节者,降下恩典,准许他们荫庇子孙入学。”

“还有那些夷生,他们是土官子弟或三邦诸国的学生,若是将他们开革了,恐怕影响不好,还行殿下三思。

“至于俊秀生,则是民间有俊秀通文者,经过名士举荐,也可以进入国子监读书

哦对了,例监是富户壕绅交纳钱财,而获得国子监入学资格,他们若是不好好读书,实在不像话”

为了让殿下明白其中的不同,韩克忠解释了这么多,最后说道:“殿下,以微臣看来,夷生是土官、番邦子弟,荫监是功臣之后,这些都不宜开革”

朱允熥心里尴尬,脸上却是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说道:“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可是诸位先生要知道,国子监是培养朝廷栋梁的地方。”

“纵然陛下有恩典,可绝不是为了放纵纨绔子弟,而且有教无类,怎可区别对待若是他们因为自己的家世而受到庇护,那对于其他监生有何公平”

“所以无论何人,一旦触犯监规,一律惩治,绝不姑息”

“是,臣等遵命”

朱允熥满意的点点头,手指轻轻的敲着椅子,说道:“你刚才说例监,本王倒是想起了一件事,这些生员以粟纳捐,才得以进入国子监,”

“不过大明律法中规定,只要是监生,就免其家属丁役,一些人家为了免除丁役而纳捐入学,可有此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74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