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作者:千越南秋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358章 精准的预测

书名: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作者:千越南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2:21

众所周知,火星大气层稀薄,温室效应弱,导致地表温度非常低。

无法让人生存居住。

要想让火星变成人类文明的第二个家园,就势必要对火星的环境进行改造。

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增加大气层厚度,提高火星表面温度。

使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增多。

另外甚至要在火星南北两极,建造人工磁场。

来保证改造后的环境能保持稳定。

而这些改造流程中的任何一项,对哪怕现在的人类文明来说,都称得上是非常浩大的工程,想完成的话不知道要做多大投入。

关键还不知道,真去做了这些之后,最终的结果是否能让人满意。

毕竟,这可不是三五年,就能看到成效的东西。

它的跨度将会是几十上百年。

如果环境改造的方案又比较柔和的话,那周期也会暴涨至几百上千年。

徐源想要改造火星环境,为人类文明未来的发展提前布局。

就需要先确定,自己拿出的方案是否可行。

只能说,幸好常温超导材料的攻克,促成了真正超导量子计算机的诞生。

刚好能帮助徐源运算为火星环境建立的大模型。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尤其是专业性极强的专家,这话可谓一点不假。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徐源在众多世界知名计算机模型领域专家帮助下,总算顺利把这个模型给建立起来。

——

让万千学子为之拼搏的高考,已然落下帷幕,时值酷暑夏季,众多科研人员却汇聚在全球太空探索联盟的总部大楼之内。

其中一个宽敞的大厅,早已被改造成了中控核心。

作为操控火星模型的地方。

此刻巨大的显示屏幕前,徐源穿着件短袖,虽和周围其他穿制服的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目光却始终注视着屏幕。

能够看到在屏幕中间,有着一颗旋转的火星。

正是这段时间大家完成的伟大作品。

火星环境大模型。

而今天聚集在这里的原因,便是要对这模型进行准确性验证。

毕竟如果不确定,模型的演算结果正确,又怎么判断那些火星环境改造方案可行。

“徐首席。”

“我们的火星模型已经调试完毕,量子计算机那边也把算力全留给了我们,现在随时可以进行摹拟。”

年过半百,目前担任箐华计院院长的彭毅恒,这时突然开口向徐源提醒道。

徐源则明显很相信对方,闻言当即点头道:“那就正式开始吧。”

彭毅恒能当上箐华的院长,正是因为在大模型领域有着很高的研究,他在得知徐源要建立火星模型,并打算通过量子计算机来尝试用模型模拟火星环境变化,顿时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基本上没等徐源来找,便主动表示愿意帮忙。

并在加入大模型团队后,很快便被徐源吸引,对这个火星模型越发期待。

毕竟如果真能成功,可以准确模拟火星环境变化。

那么也能应用到其它星球上。

所能产生的价值,绝对是无法估量的。

关键他从事这个领域,研究了这么多年,可还没有过使用量子计算机演算的体验。

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个机会,不牢牢抓住怎么行。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并没有错,在大家的配合下,徐源只用几个月便完成了模型。这种效率哪怕是他,都只能是望尘莫及。

不过眼下最期待的,自然还是模型的验证结果。

大家都想知道,自己参与研发的大模型,究竟会有怎么样的一个表现。

得到徐源的肯定回应后,彭毅恒哪里还会耽搁,当即便转身走过去操作安排起来。

至于具体的实验内容,则是通过模型的演算,提前得出后续火星某处环境的变化,并通过火星上的探测设备和卫星,来进行观察和最终的确认。

是的。

这几个月征途号可一点没闲着。

除多次在地球月球火星之间往返之外,还顺便在火星轨道布置了几颗卫星。

可以确保地面,能随时掌握火星的情况。

如此也能方便,后续改造环境方案实施后,来判断改造的程度。

很快,随着量子计算机的强大算力运行,屏幕上的虚拟火星也开始变化起来。

其中最显眼的,便是火星大部分地区,所标注出的环境变化。

而这个过程还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大厅内突然便响起了彭毅恒惊喜的声音。

“徐首席。”

“根据我们的模型计算预测,五个小时后,火星北极区域会出现干冰雪。”

“预计持续时间为2小时20分钟。”

徐源听到彭毅恒的喊声,面部上的表情并没有明显变化。

显然他也注意到了这一情况。

对于火星环境他肯定是非常了解的,其中有一点便是火星上面也会下雪。

只不过和地球上的雪不同,火星上面的雪花是由二氧化碳构成,并且雪花在落到地面之前,便会蒸发到贫薄的火星大气层中。

如果有人能够站在火星地面上赏雪,顶多只能看到雾状的东西在上面漂浮。

不过火星南极和北极虽然都会下雪,但根据已知的数据表明,火星南极的降雪量要远大于火星北极。眼下模型预测很快火星北极会出现干冰雪,这刚好是检验模型预测是否精准的机会。

基于这一点,徐源心里还是有些欣喜的。

因为越快证明模型的准确性,便能去验证他的那些对火星环境改造的方案。

确定可行的话,便不用像现在这么拘谨,立刻便能展开行动。

伴随着念头停留在这里,徐源没有丝毫耽搁时间。

顿时便转过身去,将目光停留在了何鲁平身上,并沉声告知道:

“何院,你们注意火星环境的监测,尤其是北极周围区域。”

“放心吧徐首席。”何鲁平应声回答。

就这样。

接下来的时间,现场众人的注意力,也都放在了从火星轨道卫星以及检测设备,实时传输回来的环境监测数据上面,想看看模型的预测是否真的精准。

但说其中最忐忑的,则还是要属伍德教授。

首先他是最支持火星环境改造的,同时也很清楚这件事没有徐源是根本办不成的。

其他人的话语权,显然无法说服联盟所有成员国。

所以他心里无比希望,此模型能够精准预测,否则对火星环境的改造,真要变得遥遥无期了。

若人类文明还像以前那样,前往火星是奢侈的事。

那自然不会去考虑火星环境改造的问题。

毕竟那太过遥远。

可现在别说火星,太阳系内的任何星球,都和自家后花园没什么区别。

依靠征途号飞船,很轻松便能到达。

再加上根本不需要担心的可控核聚变能源,显然人类文明是有能力去进行这个项目的,无非需要的投资和时间稍微大了些。但现在多做一点,就等于未来人类文明少做一点。

相当于给人类文明未来,留下了一笔庞大的财富。

于是就在大家耐心等待的过程中,伍德忍不住便主动来到彭毅恒身旁。

“彭院长,模型的预测结果,真的准确吗?”

“这可是直接精准到了分钟。”

伍德率先开口,面向彭毅恒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同时还有语气中的些许担忧。

若只是大概的预测范围也就罢了,可现在却把下雪持续的时间,直接精准到了分钟数,这虽说能证明模型确实无比精准,但也相当于给自己提高了难度。

要是最终实际下雪的时间,和预测数值出现偏差。

哪怕只有一分钟的时间,都不会让徐源满意。

好歹他加入全球太空探索联盟,也已经有了这么长的时间,并且还和徐源共同完成了星际飞船项目,所以很清楚徐媛在某些地方对自己和项目的要求。除了精益求精之外,还必须达到预期才行。

这让他有些担心,等实际结果出来后,徐源会重新对模型进行优化。

彭毅恒面对伍德突如其来的疑问,说实话他心里也不是很有底。

谁让这预测的可是一颗行星。

其中存在的变量实在太多了。

但不知道是脑海中突然想到了什么,只见他的神情突然变得坚定起来。

更是用斩钉截铁的口气对伍德说:“徐首席在这个模型上投入了不少心血和精力,我相信此模型能够做到精准预测,不会让大家感到失望。”讲完便又立刻把目光重新转移到屏幕上,和身旁的伍德不再多说什么。

闻言,伍德若有所思。

尽管嘴唇轻微蠕动了下,似乎还有话想说,但最终还是咽了回去。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预测的时间到达。

大厅内的何鲁平也几乎同时惊喜喊道:“火星北极区域真的出现了范围较大的干冰雪。”

“这是卫星和地面监测器,捕捉传输回来的画面。”

话音响起的同时,双手简单操作几下,便见这些画面呈现在了大屏幕上。

能够比较清晰直观的看到,有雾状的东西在北极上空漂游。

显然正是干冰小颗粒组成的雪花。

这样一个结果,可以说已经证明,此模型是成功的。

确实能对火星环境进行预测。

但在惊喜过后,现场大多数科研人员,却并没有流露出太大的情绪波动。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后面关于北极下雪持续时间的预测才是最为重要的。

在这种氛围下,哪怕是胸有成竹的徐源,心里面也不由得些许紧张。

相比较之前等待的五个小时,持续二小时二十分钟的下雪时间,按理说应该会感觉过的比较快才对。

可实际上却不亚于度日如年。

甚至很多人,都不敢去厕所洗手间,生怕火星北极上的干冰雪突然停止。

……

……

“时间到了。”

不知过去多久,紧盯着时间变化的伍德,率先开口喊了这么一句。

使得大家原本因为紧绷,而有些疲惫的精神,瞬间便恢复到了最佳状态。

就连徐源也忍不住问了句。

“现在火星北极周围区域的情况如何?”

眼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何鲁平身上,何鲁平本人也不敢有丝毫耽搁,在确定了此时火星北极的天气状况之后,猛然从座位上站起身来,随即面向徐源强忍着激动的心情回答。

“徐首席,我们成功了。”

“火星北极的干冰雪,在持续了2小时20分钟,目前已经彻底停止。”

“这和模型的预测结果分毫不差。”

尽管徐源早就猜到了这个结果,眼下听完何鲁平这几句情绪饱满的话,脸上也不由得浮现出一抹笑容。

“很好。”

简单吐出两个字后,紧接着没有任何迟疑,便开始安排新的工作内容。

“既然确定了模型的准确性,那就开始按照我们定下的方案控制变量吧,希望等一下能有一个不错的结果。”

“肯定会的。”何鲁平接过话茬附和了句。

话音落下便立刻开始执行起来。

根据徐源等人确定下来的火星环境改造方案,首先便是要想办法提高火星的大气层厚度。

针对这个问题,最常见的,无非是利用一些效果比较强大的温室气体。

通过在火星上持续释放产生这种气体,来逐步增加火星大气层的厚度,只不过通过这种方法想要使大气层的厚度达到预期目标,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无疑会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所以徐源选择了另外一种办法。

即控制一颗小行星,用人为的方法手段使其与火星相撞。

从而释放大量的能量和气体,提高火星的气压。

只不过这种方法极其危险,如果不能精确的计算出小行星的撞击轨道,并对其做到百分百控制,那么过程中一旦出现偏差,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地球的安全。

但现在以人类文明的科技程度,要做到精准控制一颗小行星还是有办法的。

甚至丝毫不夸张的讲,哪怕这颗小行星偏离轨道直奔地球而来,停泊在近地轨道上的昆仑号空天母舰,也能依靠母舰上的强大武器系统,轻松将这颗小行星击碎解除掉危机。

当然这种堪称暴力直接的手段,对于彭毅恒来说还是多少有些惊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4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