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作者:千越南秋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317章 让我看看极限

书名: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作者:千越南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2:21

在超级风洞的强大风速输送下,玄鸟无人空天战机被安置在实验舱内,机身静止之下仿佛真的在深空中高速飞行一样。

而此时的徐源和高玉河黄运良等人,则站在风洞仪器信息屏幕前。

目光牢牢注视着,上面时刻反馈的各项数据。

“风速正在持续提升,目前已经达到3马赫,战机气流参数和流动现象状态正常。”

随着试验持续进行,现场工程人员也不忘播报。

在战机模型的风洞试验中,气流参数和流动现象状态都是很重要的指标,关系到战机实际飞行后,飞行姿态和速度能否达到理论数值。

如果应该满足而未满足相似准数相等,导致实验出现误差。

就需要通过数据修正予以消除。

尽管目前玄鸟无人空天战机在风洞中的表现,属于是正常的状态。

但这俨然不是玄鸟的极限。

毕竟在徐源的设计方案中,玄鸟无人空天战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可是要超过5马赫。

同时在深空中进行飞行。

所以今天的风洞试验,眼下才刚刚开始。

对此徐源并未主动表态喧宾夺主,把话语权全部留给了梁占军他们。

因为他们才是玄鸟无人空天战机的主要负责人。

何况空天战机和空天母舰这么大项目,单靠徐源自己也是无法建成的。

必须要凝聚国内最顶尖的科研人员。

而适当的放手,也能让他们更快成长起来。

梁占军等人听到工程人员的播报后,先瞥过目光朝身旁的徐源看了眼。

确定徐源似乎没有要开口的迹象,梁占军这才对风洞仪器的操作人员下达新的指令。

“继续提高风速,增大玄鸟无人空天战机模型机身上的气动力。”

“正在增加。”

工作人员接到指令,简单操作之下,只见风洞能的飞速又迎来了新的上涨。

已然达到了5马赫。

当反馈过来的气流参数和现象状态数据,呈现在信息屏幕上后,梁占军等人也总算松了口气。

从信息屏幕上面,可以清晰的看到,哪怕风洞风速提升到了5马赫,玄鸟无人空天战机模型的状态依旧是非常的理想。

这代表整个玄鸟无人空天战机的气动布局设计,并不存在任何问题。

“不愧是咱们航空最有天赋院士设计的方案,这副气动布局外形果然够强。”

“这可是给我们节省了很多麻烦。”

“下面我们也能加快进度,正式制造玄鸟无人空天战机的机身了。”

高玉河丝毫没有掩饰此刻内心的喜悦,笑呵呵同身旁几人说着。

那天在论证会议上,徐源突然拿出玄鸟无人空天战机和空天母舰的设计图纸方案,大家还以为时间如此仓促方案可能还需优化。

但现在看来,俨然是想的太多了。

玄鸟无人空天战机能通过风洞试验,便说明气动布局是完全没问题的。

称上一句完美都不为过。

只能讲只要是出自徐源之手的气动布局,就不可能有差的。

之前的第五代战斗机,和翼龙无人机以及隐身无人轰炸机,都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如果换做他们三家研究所负责方案,首次风洞试验是绝对不可能直接成功的。

肯定需要多次优化改进。

“我们负责玄鸟无人空天战机的研发制造,所拥有的优势可不止气动布局外形方案,徐院先前研发的新型航天材料,可也帮我们解决了机身的主要材料问题。”

“否则以玄鸟无人空天战机的飞行速度,以及在近地轨道深空行驶。”

“普通材料的特性肯定是不行的。”

黄运良这时嘴角也浮现出笑意,接过高玉河的话茬笑呵呵补充道。

他说的这话可一点不假,无论玄鸟无人空天战机还是空天母舰,因为它们不仅仅是在高空飞行,还要前往深空执行任务。

面对深空中复杂的宇宙环境,就需要材料有足够的强度特性。

比如能在较大的温差环境变化中,保证材料结构的稳定性。

抗辐射耐腐蚀等。

因为新型航天材料,本就是研发出来,应用于国内新一代航天飞行器的制造中。

眼下刚好能作为玄鸟无人空天战机和空天母舰的主要材料。

然后在搭配上其它不同特性的材料,刚好能解决战机的材料研究问题。

确实是节省了很大的研发时间。

不然在正式制造玄鸟无人空天战机前,除了要通过风洞试验外,还需要专门去研发战机所需的材料。

要知道当初徐源入职锦城飞机设计研究所,担任正式研究员时,为了把自己提出的察打一体翼龙无人机给研发制造出来,特意跑到了燕大材料科学研究院,和张靳院士一起研发了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

试验进行到这里,可以说已经圆满成功,心情高兴之下梁占军也连忙安排。

“尽快把实验结果整理成无量纲的相似准数,以便我们从模型推进到实物。”

说话时脸上洋溢出的喜色,仿佛现在已经恨不得立刻返回锦城。

正式开始对玄鸟无人空天战机的制造。

不过就在本次风洞试验差不多快要结束时,始终没有开口的徐源突然插了一句。

“玄鸟无人空天战机的理论飞行速度是5马赫,但可不代表极限速度也是如此,毕竟它可是全世界惟一的一款空天战机。”

伴随徐源的话音落下,包括梁占军在内,大家顿时便投去了震惊的眼神。

对于徐源话语里的意思,他们当然能听明白。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感到惊讶。

要知道5马赫的深空飞行速度,已经能称得上是非常的变态。

可现在徐源的意思,却是玄鸟无人空天战机的极限飞行速度远不止如此。

哪怕在更大马赫的风速下,战机的气动布局依旧能保证稳定飞行姿态。

得知这一情况,梁占军几乎没有任何迟疑,立刻便对风洞仪器操作人员下达新指令。

“按照徐院说的做,继续提高风速。”

“让我看看玄鸟无人空天战机的极限在哪里。”

话音刚落。

工作人员也没有任何迟疑,只是简单操作下,便见风洞实验舱内原本快要平息的风速,又瞬间得到了猛烈的加强。

并且风速强度,要一度超过刚才最高点。    “实验舱风速已达到5.1马赫。”

“5.3马赫。”

……

“5.9马赫。”

在工作人员的连续播报下,最终玄鸟无人空天战机的的风洞试验,停留在6马赫的风速下。

尽管战机的气动布局在这种飞行速度下,机身稳定性可能会受到影响,但要知道眼下模型可没有搭载感兴式力场驱动装置。

如果借助力场驱动的效果,那么玄鸟的飞行速度突破6马赫是正常的。

也就是七倍音速。

在这个数据下,且同时具备超强打击能力,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来说确实是降维打击。

得到玄鸟无人空天战机的实际数据后,梁占军和高玉河等人也是惊讶的合不拢嘴,对这架世界首艘空天战机又有了新的认知。

“这还真是又给了我们一个意外惊喜啊,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玄鸟的起飞了。”

“谁又不是呢。”高玉河和黄运良听到梁占军的话,纷纷笑着点头附和。

毕竟亲眼见证战机冲向深空,在地球轨道上自由高速飞行,所能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可要比现在强多了。

当然想彻底研发制造出玄鸟无人空天战机,单靠说说显然是不行的。

需要实质性的努力和付出。

将黄运良和高玉河两人的话听进耳中,梁占军整个人的心情很是舒畅,接着更是半开玩笑的主动同徐源提了个要求。

“徐院。”

“刚好今天我在这里,代表我们三个研究所,先立个军令状。”

“玄鸟无人空天战机的制造,我们保证预期完成。”

“不过到时候应该不会出现,感应式力场驱动装置无法到位,玄鸟战机起飞不了的情况吧?”

徐源闻言抬起视线瞥了梁占军一眼,心想这哪里是要立军令状。

明显在将他的军。

毕竟他们好不容易把玄鸟战机制造出来,却要因为感应式力场驱动耽误进度,可就没法按时看到玄鸟战机飞向深空了。

而偏偏梁占军清楚,徐源是一个压力越多越容易创造奇迹的人。

现在这样说上一句,那感应式力场驱动才叫做真的稳了。

并且事实也确实正式如此。

徐源在这种情况下并未沉默什么,反倒用很坚定的语气进行回应。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了,那我也就表个态,关于感应式力场驱动装置的研发,绝对不会影响到玄女无人空天战机和空天母舰的制造进度。”

“你们眼下最需要做的事,便是全力打造玄鸟无人空天战机。”

他对自己的天赋和实力,无疑是充满相信的。

所以有较大把握,在玄鸟完工之前彻底解决感应式力场驱动的事情。

不影响玄鸟无人空天战机的起飞。

何况眼下在同白新周等研究小组讨论后,基本已明确了正确的研究方向。

接下来需要做的只是具体试验。

梁占军听完徐源的话,脸上笑容顿时更盛,知道自己做这件事是对的。

就连旁边的高玉河和黄运良都忍不住竖大拇指。

如此得到徐源的保证,那么接下来,他们只需要安心做自己的事情。

不用为其他领域的工作担心。

“有徐院你这句话,我就彻底放心了,接下来战机的制造任务尽管交给我们就行。”

就这样。

接下来的时间,大家便也不再继续耽搁。

待玄鸟无人空天战机的实验数据,被整理成无量纲的相似准数,以便更好从模型推广到实物,徐源再次开口搭了一句便返回总院。

继续配合研究小组成员,按照他的方法,对感应式力场驱动装置进行实验。

至于梁占军和黄运良高玉河等人,自然在当天便急着返回锦城,结合模型的风洞试验数据正式开始对战机实物进行制造。

……

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的两个月里面,科学院总院这边关于感应式力场驱动装置的研发,也可以说进行的非常顺利。

在徐源把控研究方向,以及一众院士的共同努力和论证之下。

面板进度条以较为稳定的速度增长。

距离百分之百已经不剩下多少。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基本上当虚拟面板上的进度条增长到百分之一百,院士研究小组便能制造出首个力场驱动装置样品。

只要经过各项力场驱动测试后,证明其可以胜任玄鸟无人空天战机提供动力。

那么后续便能根据玄鸟无人空天战机,量身打造力场驱动装置。

至于空天母舰那边,只不过是需要使用更大型的感应式力场驱动装置。

但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

而眼看好消息就要传出来的时候,外界倒是有了新的热点话题。

国内新一代航天飞行器再次成功发射,这回不但首次有外国宇航员搭乘梦舟和揽月,还将往月球运送特殊仪器设备展开验证。

此种月球设备能够将月壤经过多道工艺加工,制造成坚硬且特性高的月壤砖。

在未来这种月壤砖,将用于月球国际科研站的外层建造。

最大程度节省资源。

毕竟如果还需要从地球运送建材的话,其中的费用和成本就太高了点。

由于此设备在月球表面,成功完成了首块月壤砖的制造,以至于在全世界掀起巨大的讨论热潮,使得对海外激光核聚变国家实验室的关注都减少了很多。

也就是网友们还不知道,国内已然攻克了真正的可控核聚变。

未来别说是在月球上建造国际科研站,哪怕到火星建造基地,都不会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转眼时间来到七月份。

经过科学院总院力场驱动装置,院士研究小组的加班加点的努力下,在月中旬的时候总算完成了首个感应式力场驱动装置。

并在经过了全方面的最终检测后,决定展开真正的力场驱动测试。

大家对于这个测试的结果,无比期待的同时又不免有些紧张,担心数据不理想需要重新改进。

……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8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