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作者:千越南秋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281章 东风快递,诸君且听龙吟【万更求订阅】

书名: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作者:千越南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2:21

伴随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圆满落幕,徐源的生活节奏也恢复了正常,刚过完周末便迫不及待来到,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也就是数学学报编委所在的地方,他兼任着副主编的职位。

自从霍奇猜想被证明,加上徐源数学奖的设立,国内数学发展被提了速。

俨然已成为世界数学研究的核心力量。

在很多国际数学活动中,都能看到国内很多数学家受邀参加。

其中数学学报,其影响因子在数学领域期刊中,始终保持着首位。

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数学顶刊。

就连徐源数学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逐渐和高斯奖阿贝尔奖这些并驾齐驱。

超越菲尔兹奖都是迟早的事情。

徐源虽兼任着副主编,但在证明霍奇猜想后,精力更多都用在国家重点项目的研发上,对国内数学界的情况没有像之前那么关注。哪怕是论文的审稿,都交给了其他编委负责。

而每回想到这种情况,他也有些庆幸,还好之前没有同意担任主编。

否则要是让马智明退下来的话,那可不好抽身了。

至于这次突然去编委会,自然是为了研究黎曼猜想的事情。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只不过顺手在粉丝留言下面回复了一句,竟直接传播开来轰动了整个数学界。

现在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他徐源要研究证明黎曼猜想。

作为七大世界数学难题之首,黎曼猜想在数学家心中有着特殊地位。

哪怕是用生命和魔鬼做交易,都会选择换取黎曼猜想的证明过程,以此实现自身终生的追求。

但碍于黎曼猜想的难度,至今无人能真正证明。

就算有数学家宣布自己证明了黎曼猜想,也会很快被找到错误。

导致证明过程被推翻。

现在徐源站了出来,要去挑战黎曼猜想,这无疑是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黎曼猜想能被证明的希望。

如果是别人研究黎曼猜想,那或许会嗤之以鼻,指责不知道天高地厚。

可换做徐源,情况则就完全不同了。

毕竟徐源在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便证明了霍奇猜想成为数学大师。

要说世界上谁最有可能解决黎曼猜想,那毫无疑问会想到徐源的名字。

之前大家以为徐源证明霍奇猜想,便不打算再去研究其它世界数学难题,后面去研究氮化镓雷达也刚好说明了这点。

结果谁都没想到,徐源竟在背地里研究黎曼猜想。

徐源本来是打算借助自身的量子力学知识,尝试寻找黎曼猜想突破口。

希望能找到正确方向。

并没有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可现在已经闹的人尽皆知,面对全球那么多数学家的期待。

似乎确实应该加快点进度。

毕竟耽误时间过长的话,恐怕很多数学家等不到黎曼假设被证明的那天。

因为年龄是学者最大的敌人。

单单这两天的时间,徐源便分别收到了来自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徳利涅教授,以及克雷数学研究所教授威尔斯的邮件。

对方都在邮件中,对他研究黎曼猜想表达了惊喜。

并询问相信研究进度。

只能说黎曼猜想的知名度热度,确实要比霍奇猜想高上太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像以前那样,依旧靠徐源自己去研究证明,那么最终花费的时间绝对是个庞大数字。

且没有宽松的时间,参与到其他重点项目中。

所以经过周末两天时间的认真思考,他决定在国内数学界挑选人员,组建一个黎曼假设专项研究小组。

这样由他把控研究方向的话,对黎曼假设的证明肯定会效率高些。

关键最重要的一点,这同样是提升国内数学界顶尖学者水平的机会。

如果最终黎曼猜想成功证明,那么今后国内数学界的代名词便不只有他自己。

——

虽说确实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来过编委会,但还是比较轻车熟路的。

不多时。

当徐源到达编委会总部,顿时便引起了一阵轰动。

“徐主编来了!”

随着有人在办公室走廊喊了嗓子,本来正在审核论文投稿的编委们,瞬间像被打开了什么开关,顾不上手头上正在进行的工作,立刻站起身朝着外面走去。

在看到真是徐源后,纷纷激动的打着招呼。

“徐主编,你可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到咱们编委来过了。”

“是啊徐主编,大家都非常想你。”

“今天能看到主编,可真是太高兴了。”

“你看见到徐主编都忘了祝贺,恭喜徐主编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

“恭喜啊。”

人群中徐源感受着大家的热情,脸上也堆着灿烂笑容依次开口回应。

讲到后面还有些不好意思。

“平时辛苦大家了,我这个副主编着实有些不称职。”

他这话确实没什么毛病,如今数学学报,作为数学领域学术顶刊,每周接收到的投稿论文,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粗略估算下来的话,起码是以及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之多。

尽管编委人数也进行了扩充,但工作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

按理说他这个副主编,应该把担子挑起来。

处理好相关工作。

实际上却成了单纯挂个名,各种活都扔给了主编马智明去处理解决。

不过在场众人却对此非常理解,闻言立刻接过话茬应和起来。

“徐主编说的哪里话,你为国家研发光刻工厂,成功解决国内高端芯片制造难问题,我们大家可都为之感到非常骄傲。”

“能和徐主编共事,说出去都感觉很有面子。”

“也就是我们这些人只懂数学,不像徐主编你在很多学科领域都天赋极高,否则我们也想具体的为国家做出贡献和实事。”

“编委的工作事交给我们就行,保证不会让数学学报没落下去。”

“徐主编,你能抽出时间过来,大家已经很高兴了。”

对于现场的编委来说,无疑都对徐源非常敬佩,并且称呼也都按照这边。

并没有直接喊徐院士,也算拉近了距离。

但在他们看来,徐源今天来编委会,应该只是抽空看上一眼。

所以大家才暂停手上的工作寒暄。

而这时马智明听到动静,也终于从楼上办公室走了下来。

刚注意到徐源的身影,还没走到跟前,便已经堆着笑容打起招呼。

“我说今天怎么感觉心情这么好,原来是咱们的数学大师回来了,前两天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很帅。”

说完人也终于来到了面前。

要说马智明此刻不激动,那绝对是假的。

毕竟仔细算下来,他也确实有段时间,没有见到过徐源了。

今天突然见到人,确实能称得上是喜事。

接着徐源也没站在那干耗,同样笑呵呵喊了一句。

“马主编。”

讲完马智明将徐源领到会客室,其余编委在回去继续进行自己的工作后,身边倒也没剩下几个人。

马智明对徐源还是比较了解的,尤其是徐源平时的做事风格。

既然今天特意过来,那大概率不是单纯见面,应该是有正事要商谈。

再加上最近,在数学界闹得沸沸扬扬的,关于黎曼猜想的事。

心里基本便能有一个判断。

于是在双方坐下,给徐源倒了杯茶后,马智明便也不再过多耽搁。

没有什么弯弯绕。

直接开门见山主动询问起来。

“你最近真的在研究黎曼猜想,并且打算证明?”

徐源将马智明的话听进耳中,对于这个问题倒也没什么意外。

下秒直接点头承认道:

“我确实在研究黎曼猜想,不过暂时还没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

“能不能证明还无法给出判断。”

马智明从徐源口中得知答案,明显松了口气脸上笑容变得更盛。

毕竟他负责的是国内数学界发展,从私心上来说肯定是希望徐源多研究数学,让人类数学的发展推上全新的高度载入历史。

现在确定徐源要研究黎曼猜想,心里如何不高兴。

他如今可不是以及那个会怀疑的马智明,自从发生了霍奇猜想的事情,他对徐源便产生了一种无法言说的信任感。

既然徐源要证明黎曼猜想,那结局就肯定没问题。

要知道徐源连光刻工厂都能研发成功,又何况是最擅长的数学领域。

“这是好事情啊,全球绝大部分数学家,可都期望看到黎曼猜想被证明。”

“虽然它在七道世界数学难题中排在首位,但我相信以你的水平肯定没问题,我很期待看到黎曼猜想被你证明的那一天。”

“另外有什么需要学报和数学理事会协助的,你尽管开口就是。”

“毕竟在数学界,你的影响力可要比我大多了。”

马智明一口气说了很多,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巴不得能给徐源起到帮助。

旁边坐着的几位编委,这时也连忙附和。

“主编说的没错,有需要帮忙的地方,直接说就是。”

“虽然我们水平有限,但该出力的时候,绝对不会有任何二话的。”

“确实如此。”

伴随大家的话悉数传进耳朵,徐源便也没有要卖关子的打算。

随即直接讲出了自己的打算。

“是这样的。”

“关于黎曼猜想的研究,我确实有些想法。”

“说说看。”马智明插话道。

徐源顿了两秒,然后又接着往下讲。

“我准备在国内数学界挑选有天赋的数学家,组建专项小组共同研究黎曼猜想,主编你觉得这个做法如何?”

表明自己今天的来意后,徐源的目光便落在马智明的脸上。

等待对方给出分析评价。

不过还没等马智明开口回答,旁边几位编委脸上的表情已经激动了起来。

甚至连呼吸都有些急促。

显得非常兴奋。

要知道徐源在数学界崭露头角以来,都是凭借过人天赋独自证明数学难题,这才在不到三十的年纪,直接成长为数学大师。

而现在徐源却要一改常态,亲自组建黎曼猜想研究小组。

对其他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先不讲黎曼猜想真正证明后,会对小组里的人带来什么样好处,单是能和徐源一起研究难题,便能让自身数学水平有一个飞速的提升。

丝毫不夸张的讲,别说是国内数学家会趋之若鹜。

如果放开到全球数学界的话,不知道会有多少海外数学家会为之疯狂。

马智明听完徐源的话,明显也是怔了一下。

显然是没有想到徐源会选择这样做。

还以为是徐源考虑到自己的年龄,才放弃了自己独自研究。

念头停留在这里,略作思考他还是多询问了句。

“你真要组建研究小组?”

“其实以你的天赋和实力,在三十多岁的年纪,思维和大脑是不会有影响的,我相信哪怕是你自己研究也肯定能完成证明。”

徐源哪里会不明白马智明的意思,不过这件事是他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

自然不会因为一句话又临时更改。

稍微组织下语言,下秒他很是认真的说:

“正如主编你所说,我或许能证明黎曼猜想,但需要的时间是无法估量。”

“并且我现在的情况,主要重心还是要在国家的重点项目研发上,没办法全身心的投入证明,而组建小组也有助于培养国内顶尖数学家。”

“至于小组的成员选择上,恐怕还需要主编你费心。”

马智明只是讲了自己应该讲的,看到徐源已经把各方面情况都考虑到,那他自然不会再有疑问。

相反注意到旁边几位编委的表情后,脸上也是堆满了灿烂笑容。

“那好。”

“既然你有了决定,那我们肯定全力支持,也不知道谁能有幸加入你的这个小组。”

“恐怕今天过后,很快全国数学学者都要沸腾了。”

笑呵呵随口讲了这几句话,接着又想到什么连忙询问起正事。

“不过对于小组成员的挑选,你有什么标准?”

“年龄就暂时定在四十岁以下的,先由数学学报和各大高校推荐,到时候我会出一张试卷进一步选择。”

“另外国内获得徐源数学奖的人员,也可以参与小组成员的选拔。”

徐源稍微想了想,给马智明暂时列了个框架,方便对方推荐合适的人选。

之所以和菲尔兹奖一样定在四十岁以下,主要是考虑到数学思维的固化,以及身体状况能否支撑这种专项小组工作。

另外选择数学天赋高的年轻教授或博士,也更容易培养提升水平。

当然如果有像张益唐那样的大器晚成选手,他肯定也不会拒绝。

马智明对徐源说的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当即点点头满口答应下来。

“没问题。”

“这事交给我就行。”

倒是旁边坐着的几位编委中,有人脸上的表情突然变得遗憾起来。

最终摇摇头叹了口气。

“看来我是这个福分了,岁月不饶人啊!”

和马智明讲完正事,徐源便也没有了继续留在这里的理由。

何况编委会这边的工作任务还比较重,反倒会耽误大家的工作。

所以主动告辞后,当即转身朝着外面走去。

反正剩下的事,交给马智明去安排就好,至于试卷就更加不用费什么力气。

……

从编委会所在总部出来,徐源便准备离开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先回家里继续研究那些文献资料。

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刚坐进车里,便见一辆轿车刚好停在了前面。

使得行驶的道路完全被堵住。

虽说几乎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但徐源自然不会这时候下去。

“徐院士,我下去看看。”

在听到司机的话后,他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不过紧接着,他突然看到从对面车里,下来了两位熟悉身影。

于是连忙说道:“不用了,你先等一会。”

讲完连忙打开车门走了下去,在和对方近前后,主动开口询问。

“陆董事长。”

“岳指挥。”

“你们怎么来这里了?”

没错。

从车上下来的两人,正是航空工业董事长陆东明。

以及空军方面负责人岳金伟。

正因为双方都是熟人,徐源才感到奇怪。

毕竟以陆东明和岳金伟的身份,按理说应该不会来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才对。

而这时无论陆东明还是岳金伟,脸上都能隐隐看出急切的神情,显然是发生了什么比较紧急的事情。

“我们是特意过来找你的,先跟我们走吧,详细情况等下车上说。”

在听到陆东明的话后,徐源也猜到事情应该没有那么简单。

于是便也不再耽搁什么。

先是回去对司机招呼了一声,然后便坐进岳金伟他们的车里。

随即当车子发动后,立刻朝市中心的方向行驶。

到了这个时候,岳金伟才开口解释起来。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得到准确消息,太平洋西部海域出现一支航母编队。”

“其中有三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从对方的航向和意图来看,应该是冲我们来的。”

“先前我们再次拒绝了,对方要求合作共享量子通信技术的提议。”

徐源听完这些脸色也顿时一冷,没有想到海外因为量子通信技术,竟狗急跳墙直接使用这种强硬手段。

显然经过上次氮化镓雷达的事情,让他们不敢再从其他行业施加压力。

思维快速运转之下,徐源接过话茬分析道:

“对方应该是想用这种直接的方式,来给我们制造压力好让我们妥协共享技术,但对他们而言,现在绝对不敢主动发起进攻。”

“他们可比我们更害怕局势失控。”

“智囊团的分析也是如此,不过这件事恐怕很快就会成为全球热点新闻,我们也必须采取一定行动才行。”岳金伟点点头同意徐源的判断。

但正如他说的那样,对方跑到你家门口挑衅。

就算不接受技术共享,可什么都不做的话,自身尊严也会受到影响。

面对这种状况,徐源也在心里暗自思索着。

而之后路上,从陆东明那里,徐源也了解到了更多的情况。

因为无论局势走向究竟如何,肯定要有最坏打算的方案制定。

到那个时候仅凭一艘航空母舰,面对航母编队肯定是有一定压力的。

如此就只能借助空中力量。

说不定连翼龙无人机和隐身无人轰炸机,都要投入使用执行任务。

这样的话,就肯定需要他这个研发者,来确定执行任务的可行性。

所以陆东明才紧急找到他,让他参与智囊团的分析讨论会议。

——

海外媒体向来主打的就是一个唯恐天下不乱,面对这种全球爆点话题,肯定是争相报道,甚至邀请各种评论员来进行分析。

至于一些小地区,则直接进入了高度紧张状态。

生怕不小心就成了炮灰。

而随着消息传回国内后,网友们自然是群情激愤热血沸腾。

全网各大主流网站平台上,几乎相关话题下所有言论都表达出一个态度。

那就是坚决不妥协。

毕竟是人家主动找上门挑衅,岂能没有任何反应。

并且在讨论的同时,也相信上面很快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让全世界明白,要挟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是上次氮化镓雷达的事没有得逞,所以就打算直接来抢了。”

“好家伙,这次是装都不装了。”

“拿着演习两个字冠冕堂皇的当借口,实际想打什么算盘谁不清楚。”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真以为这样就能让咱们妥协了,想要咱们的先进技术想都不要想。”

“有本事就直接动手,看看到底是谁在害怕。”

“我们的字典里没有妥协这两个字,我倒要看看最后怎么收场。”

“先是在记者招待会上,要求咱们共享技术,被拒绝后太平洋西面就出现了航空母舰,不就是想用这种方法制造压力嘛。”

“只能说对方打错算盘了,现在可不是二十年前。”

“大家等着看戏吧,谁是小丑相信很快就知道,说不定这次还会有惊喜。”

……

徐源眼下并不知道网上的情况,在跟随陆东明和岳金伟经过一段时间行程后,他们也终于来到了智囊团进行分析和讨论的会议室。

因为进入会议室后会议已经开始,徐源便找了个位置先坐下。

在认真听了一会后,得知目前已经采取了和对方向对等的措施。

即在内海外围进行演习任务。

并由隐身战斗机配合。

希望以此表明己方的态度,迫使对方主动撤离。

不过由于只有一艘航空母舰的缘故,怎么看这种震慑力都显得不那么足。

人家完全能继续拿着演习任务的借口,依旧留在附近恶心人。

毕竟只要不越界,就没有办法真正动手。

主要对方的目的是获得量子通信技术,来保证自身在量子领域的发展不落后,为未来局势提前进行布局。

可不是真来拼命的。

而这时徐源随着思维快速运转,心里面顿时想到什么不由得一动。

当念头停留在这里,他也不再迟疑什么,立即主动举手示意。

台上的人注意到徐源的动作后,当即停了下来,引导大家的目光朝徐源看去。

随即询问道:

“徐院士有什么见解吗?”

迎上在场众人的目光,徐源站起身,然后胸有成竹的开口回答。

“目前我们的东风超高音速导弹已经实验成功,我认为可以进行一次试射,目标地点就放在对方航母编队所在周围海域。”

“相信一枚能携带常规或核弹头,使用钱老弹道无法被拦截的超高音速导弹。”

“能够让他们清醒清醒。”

是的。

经过这两年的不断实验积累经验,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的超高音速导弹项目,目前可以说已经比较成熟。

无论是高达10马赫的最快飞行速度,还是无法拦截的钱老弹道。

都绝对能称得上是敌人最不想面对的噩梦。

如今趁着这个机会,也确实是时候亮相,让外界知道除了先进的战斗机和无人机技术,还有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杀器存在。

徐源虽然没有具体参与此导弹项目,却设计了导弹的乘波体外形,以及配合祝雪君进行轨道计算。

所以对这枚超高音速导弹的实力,心里非常清楚。

而随着徐源的话音落下,在场有不少人脸上表情是呈现出困惑。

显然碍于东风超高音速导弹的保密性,知道这枚导弹的人并不多。

但毫无疑问徐源的提议,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

最终经过拍板决定,终于通过了这项决议,并立刻向火箭技术研究院,下发试射东风超高音速导弹命令。

待会议结束之后,陆东明和岳金伟都还有些懵圈。

没想到这种事徐源也能有办法。

不过他们还是对这枚导弹存在异议,担心若达不到刚才说的那种水准,可能非但起不到震慑还会有反向的后果。

于是他们在将徐源拦住之后,忍不多询问了两句。

“徐源。”

“你确定这枚导弹能行,真的无法拦截吗?”

“我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厉害的导弹。”岳金伟接过陆东明的话茬附和了句。

这时徐源将两人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心里面也很清楚他们在担心什么。

毕竟海外航母编队配备着先进的导弹拦截系统,如果这枚超高音速导弹发射过去,他们确定自家的防御系统能够拦截,那自然会更加有恃无恐。

但他心里却非常清楚,就算对方探测到这枚导弹的存在。

也会因为钱老弹道无法拦截。

要知道钱老的弹道,弹道在飞行过程中会实现跳跃的变化。

这种飞行轨迹的变轨是随机计算之后产生的。

敌人的拦截系统,根本没有办法去预知导弹下一步究竟会采用,何种飞行轨迹路线。

当他们认识到钱老弹道的恐怖之后,相信会迫不及待的下令让舰队离开。

因为如果导弹的目标是他们,那根本没有救回来的可能。

为此为了让陆东明他们放宽心,徐源当即嘴角上扬噙着笑容胸有成竹回答:

“放心吧。”

“我参与过的项目,还能不知道实际情况嘛。”

说完他也不再继续耽搁,当即坐车前往火箭技术研究院。

去和祝雪君汇合。

先前因为其他项目,他在完成东风超高音速导弹的外形设计和轨道计算之后,便没有具体参与后续实验。

如今导弹要进行试射,那肯定要现场观看,共同见证又一国之重器的诞生。

而直到徐源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视野中,陆东明和岳金伟两人才算回过神来,嘴里轻声低喃着不知道徐源什么时候还参与了导弹研发项目。

“这小子到底还有多少惊喜?”

……

……

因为火箭技术研究院那边接到命令后,便立刻行动了起来。

徐源到达后也刚好碰上祝雪君。

从车上下来,连忙走过去主动打起招呼。

“祝院士好。”

如今祝雪君也已经入选工程院院士,其中最大贡献便是实现了钱老的弹道理论。

“咱们又见面了徐院士,这次还要多感谢你,是你让这枚导弹有了公开试射的机会。”祝雪君和徐源握了下手面带微笑说。

“我可也是这个项目的成员,何况也是时候让海外那些专家知道,他们口中不可能实现的钱老弹道,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徐源再次回应了一句,随即两人一起跟随导弹车前往发射地点。

东方超高音速导弹采取了传统的弹道车发射,极大程度保证其机动性。

简单来说可以带着导弹灵活移动,随时随地发射导弹对目标进行打击。

祝雪君等人则需要对导弹发射数据进行收集,用于后续导弹的优化甚至升级。

就这样。

当搭载着一枚东风高超音速导弹的弹道车出发,官方账号也再次公开发出通告,宣布将在指定海域试射一枚超高音速导弹。

要求所有船只立刻远离此海域。

至于广大网友们则纷纷激动起来,知道这是要有新家伙亮相了。

毕竟传统美德懂得都懂。

很快相关话题便登上热搜榜首,大家都对这枚从未亮相过的超高音速导弹讨论,主要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超高音速导弹。

如果这枚国产高超音速导弹试射成功,那么便代表着在导弹技术领域全球领先。

足以对全世界形成绝对的震慑。

要知道射程之内皆是真理,可不是简单说说。

“我就说咱们藏的肯定还有宝贝吧,这不马上就端上来了。”

“本来就一点不慌,现在更不慌。”

“我嘞个乖乖,啥时候咱们把超高音速导弹都给成功研发出来了,要知道这玩意连海外都拿不出来。”

“如果真是超高音速导弹的话,搭配上超长射程,岂不是直接打到对方家里。”

“什么叫全球覆盖啊,这就是。”

“这么说还要感谢对方配合了,要不然还没机会见到这个新宝贝呢。”

“我想现在应该有人慌了,反正不是咱们。”

……

与此同时。

太平洋西面海平面上。

其中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指挥室,作为指挥官的本杰明,正坐在座位上舒舒服服的品尝红酒。

整个人显得非常惬意,不知道的还以为来度假呢。

这时只见一位下属走过来,停住脚步后立刻向其进行汇报。

“报告长官。”

“对方刚刚宣布,将要在此处海域试射一枚超高音速导弹。”

“为安全考虑,舰队是否要暂时后撤?”

听完下属的回答,本杰明这才站起身看向,控制屏幕上标注的海域。

随即很是自信的说: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刚刚好,只要停留几天,对方自然会坐下来进行谈判。”

“只是一项还不算多成熟的技术,他们没有理由和我们闹僵。”

“那样对谁都不好。”

“至于试射超高音速导弹,这恐怕只是对方的一场毫无意义的表演,连我们都没有的超高音速导弹,我不认为对方会拥有。”

“只是普通常规导弹的话,我们的防御系统可以轻松实现拦截。”

“现在可不能被对方的把戏给骗了。”

超高音速导弹那是什么东西,连他们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研发出来,其他人又怎么可能说试射就试射。

对于自己的判断,本杰明还是很有信心的。

处理完这件事情,随即他便又重新坐回去,安心等着同意共享技术。

徐源自然不会知道,舰队负责人的想法,当然也压根不需要知道。

因为这个时候,他和祝雪君以及导弹发射人员,顺利到达了指定的发射地点。

待技术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进行监测,在发射人员的操作下,只见发射筒缓缓竖立起来,很快便进入到发射倒计时。

“设备都调试好了吗?”

临时监测点内,祝雪君满脸严肃认真,重复提醒着工作人员注意。

东风超高音速导弹,由于是使用钱老弹道,所以每次发射的数据都可以说是宝贵经验。

有助于弹道的优化,让弹道变得更加先进强大。

所以之前的实验,祝雪君也都会亲自到场指挥,确保收集的数据不会出现问题。

“祝院士,已经完成全部调试。”

随着下属工作人员的回应,祝雪君这才点点头,然后对发射人员下达通知。

然后才回过头看向徐源说:

“怎么样?”

“现在有什么感觉?”

“很激动兴奋,能见证世界上最先进导弹发射,是很难得的体验。”徐源侧过脸接过祝雪君的话茬笑着回应。

除此之外他也相信,当这枚导弹发射升空对目标实现精准打击的那刻,广大网友同样会有和他现在相同的激昂情绪。

仿佛身体里的热血在沸腾。

乃至全世界,都会因此而被深深震撼。

祝雪君闻言脸上也浮现出笑容,目光注视着远处那垂直矗立的发射筒。

在这一刻周围仿佛都安静了下来。

只剩下设备运行,以及传过来的倒计时声音。

“十。”

“九。”

……

“三。”

“二。”

“一。”

“发射!”

伴随着发射指令的下达,顿时巨大的轰鸣声响起。

然后在巨大的发动机推力下,只见一枚和常规导弹完全不同,呈现出扁平状有着深绿色涂层的导弹,快速从发射筒中飞出。

以极具科幻色彩的造型,犹如一把利剑,冲上云霄很快消失在视野中。

整个发射过程,使得车辆周围的土地都在震动。

让附近的发射人员,有种心脏快要跳出的感觉,可谓要多震撼就有多震撼。

而这个过程也被完整拍摄记录了下来。

不过当导弹快速向着预定目标飞去时,监测点这边却依旧没有轻松下来,反而需要更加集中注意力。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不断播报着导弹状态。

“导弹速度稳步提升。”

“导弹飞行速度已达到最高10马赫。”

“飞行路线自主变化完成。”

……

徐源先前在导弹实验成功的时候,就了解过全部的资料和各种数据,基本确定钱老的弹道理论确实被完美实现了出来。

所以对这次的公开试射,根本就不担心。

成功是必然的。

最关键的是,当这枚超高音速导弹正式亮相,以前那些质疑钱老弹道的海外专家,也会明白自己当初的判断是多么愚蠢。

只能说他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事,不代表其他人也不能实现。

“恭喜你祝院士,这次成功发射后,相信又能积累下不少丰富经验。”

当徐源回过神来后,也没忘记向祝雪君表示祝贺。

毕竟成功的导弹发射数据,能为以后新型导弹的研发提供丰富经验,降低研发过程中的困难程度。

祝雪君这时也明显松了口气,主要执行这种任务若发射失败的话,所带来的后果同样非常严重,好在这项付出诸多心血和汗水的研究成果,其表现并没有让大家失望。

“谢谢。”

在笑着开口回应两个字后,便又把注意力放在了工作上面。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徐源去做什么,眼下只需要等待海外舰队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以及当广大网友看到这样一枚导弹,内心情绪会暴涨到何种程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2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