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作者:千越南秋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309章 他们的研究方向是错的

书名: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作者:千越南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2:21

在国内,哪怕是普通网友,提起徐源也会狂热,更不要说科学院的科研人员。

李国建这句话,无疑是丢了颗重磅炸弹。

几乎是声音落下瞬间,便见在场所有人,同时把目光集中在李国建身上。

眼神中流露出来的,全是惊喜和期待。

早知道总院会派来徐源担任总设计师,他们肯定是高兴都来不及。

举双手赞成。

甚至都能连夜去燕京,直接把人带回来。

省得夜长梦多。

要是到时候总院又变卦,那真叫做后悔都来不及。

没办法。

谁不知道徐源参与负责的项目,截止目前就没有失败的例子。

科研传奇可不是瞎叫的。

他们大家聚集在这里,为人造太阳项目奋斗了这么多年时间,肯定是希望真正攻克可控核聚变,彻底解决国家未来的能源问题。奈何进度实在是太慢了点,让人看不到最终的结果。

不知道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制造出真正稳定的可控核聚变装置。

但现在有了徐源的加入,那局面就不一样了。

有很大概率,他们也能创造奇迹,大幅度推进可控核聚变装置的研发进度。

各种念头很快在脑海中闪过,其中几位较为年轻性格开朗的研究员,更是主动向李国建追问起来。

“李院。”

“这事靠谱吗,总院难道是想加快核聚变进展,所以派徐源院士过来帮忙。”

“真是这样那可太好了。”

“徐源院士可是我的偶像,可惜一直没机会见面,没想到居然能有机会共事。”

“庐阳可算是徐源院士的家乡。”

“徐院是不是今天过来,那咱们还等什么,赶紧过去接人啊。”

……

李国建听着几人的话,脸上笑容也是越盛,对眼下的氛围非常满意。

随即他便也不再耽搁时间,随手一指说:“就你们几个跟我去吧,动静太大反而也不好。”后者被指到的几人顿时那叫一个激动。

原本李国建的想法,确实想搞一个比较隆重的接机欢迎仪式。

以此表达他们等离子体研究院,对徐源的重视。

但又想到徐源平时的作风,还是决定稍微低调,只选择几位教授级研究员前往。

不多时。

他们一行七八个人,便从科学岛出发,前往庐阳机场接人。

6月6日,周四。

距离端午假期的前两天。

徐源和陈雨然一起,在相关人员的护送下,顺利从燕京回到庐阳。

刚从通道出来,便注意到一群人正朝他招手。

站在前面两位乃是中年男子,且穿着行政茄克,明显和其他乘客不同。

见到这一幕,徐源顿时嘴角上扬,浮现出一抹笑容。

“我们过去吧。”

低声和身旁的陈雨然说了句,便径直朝对方走去。

徐源来过庐阳的次数有很多不假,尤其之前和新成立的量子创新研究院合作,在庐阳停留的时间不短,对各方面可以说都非常的熟悉。

简单来说的话,就是和回到家没两样。

不过当时精力都在量子直接通信系统上面,倒没机会去人造太阳项目交流。

所以对里面的项目成员,基本都是比较陌生的。

这次因为要作为人造太阳项目的总设计师,亲自参与其中展开研究,那肯定要用最短的时间,和原本的项目团队成员磨合好。

所以在来这里之前,他便查看了每位成员资料。

眼下自然能够认出来,站在最前面的行政夹克,正是人造太阳项目的核心人物李国建院士。

和他一样的两院院士。

含金量不用多说。

或许是没想到对方会亲自过来迎接,徐源近前后当即伸手主动打起招呼。

“李院士好,真是麻烦你还要过来这一趟。”

身旁的陈雨然也同样微笑着有礼貌的问候了句:“李院士您好。”

李国建这时候也相当激动,紧紧握住徐源的手,脸上堆满笑容回应。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愿意来我们这帮忙,可是帮了我们整个项目团队的大忙。”

“我先来给你介绍下。”

说着不忘抬手指向身后的其余几人,分别讲出他们的名字以及担任职务。

基本都是教授级别的研究员。

而或许是首次如此近距离见到偶像,几位研究员罕见有些磕巴起来,同徐源说话时变得有些吞吐。

“徐院您好,我是您的粉丝。”

“欢迎徐院您回庐阳。”

“徐院士好。”

徐源知道整个人造太阳项目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只在三十多岁。

可以说是一支年轻且很有天赋的项目队伍。

也怪不得,人造太阳项目能世界首位。

让周边那么多国家地区眼馋。

待双方经过简短的交流后,这时李国建再次拿到话语权说:

“我们先回院里吧,这两天你可以陪着自己的夫人先把生活安排好,然后熟悉下院里的情况,至于具体展开工作不妨等端午节后再说。”

徐源将李国建的话悉数听入耳中,对此自然没有任何异议。

当即点头回应道:“那就麻烦院里了。”

说完。

众人便不在原地过多逗留,随即便乘坐院里安排的专车前往科学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次徐源庐阳之行,行程上面相对比较低调,但并没有特意隐藏自己的行踪。

加上他在国内的热度,早已超过了所谓大牌明星。

所以从机场出来的时候,还是被一些群众注意,产生些许骚动。

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网上就会出现,他来到庐阳相关的话题新闻。

不过这倒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这些年徐源早就已经习惯,就算外界猜出他是要参加人造太阳项目,也就只会感到激动和兴奋期待。

毕竟可控核聚变装置的研究,只要成功的话,可是有利于全体民众的。

再讲徐源这边。

也不知道是碍于徐源的身份和气场,还是自己感觉有些不好意思,车上的时候大家都显得非常安静。

能看出那几位年轻的研究员时不时欲言又止。

显然是很想和徐源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打破氛围。

徐源自然是将这幕全看在眼里,心中也不免感觉有些好笑。

回想自己在学生时代时,和他们似乎也没强多少。

但感慨归感慨,他也没有率先打开话匣子,想着接下来共事的时间还有很长。

倒也不用急于这会儿。

——

车子行驶的非常平稳,有专车开道之下,没花费多长时间便来到科学岛。

当车辆在某个建筑群旁停下,众人从车里下来,李国建便又主动向徐源和陈雨然介绍情况。

“如今的科学岛相比以前已经发展了很多,除了我们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外,还有固体物理研究所,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

“正是这些研究所和重点实验室,才组成了眼前这座具有科技实力的科学之城。”

徐源听着李国建的讲解,目光眺望过去,只见五座科研楼一字排开。

周围则是雅致大方的别墅,和其他附属设施。

整个环境也可谓是绿荫浓郁,鸟语花香,对在这里工作的科研人员来说,确实能称得上是一个潜心搞研究的好地方。

也就在徐源欣赏着周围风景时,下面耳旁又响起了李国建的声音。

“我们为你安排了其中一栋别墅居住,因为地方就在科学岛上,相对来说比较方便,当然如果有其他意见的话我们也都会全力配合满足。”

“我非常满意,劳烦李院操心了。”徐源闻言连忙接过话茬回应道。

而接下来的时间,徐源和陈雨然便在李国建等人的带领下,先去了科研楼周围的一栋别墅。

至于等离子物理研究所那边,在和李国建他们商议之后,决定等端午假期结束,在过去正式开展工作。

毕竟人造太阳项目进行了这么多年,到现在也只能维持十几分钟的运行。

确实没必要紧张这几天。

就这样。

在李国建等人离开之后,徐源也没忘记和自己姐姐徐莹去了一个电话。

这些年因为他的工作问题,和姐姐徐莹一家,往来的次数是比较有限的。

如今刚好回到庐阳开展工作,肯定要见面聊聊。

电话中徐莹得知弟弟已经回到庐阳,立刻便表示要过来帮忙收拾屋子。

晚上一大家子人围坐在饭桌旁,难得享受起这份温馨和欢乐。

唯一遗憾的是,自家闺女眼下还在燕京,以至于就只有姐姐徐莹的一个儿子。

不过考虑到眼下正值暑假,等他在等离子物理研究所这边的工作稳定之后,可以将闺女接过来,等开学后再返回燕京。

……

而就在徐源一家人享受温馨氛围时,网上关于徐源来庐阳的消息,相关话题也轻松登上了热搜榜首。

对于广大网友来说,徐源的动向基本上就代表着科技领域的大新闻。

和人类文明息息相关。

自然是非常受到大家的重视。

不过自从国内成功实现载人登月,并在后面召开的会上公布月球国际科研站规划后,徐源的身影便完全消失在了镜头前。

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新的消息传来。

根据大家的推测,都认为徐源可能是接到了新的重点科研项目。

所以没有时间出现在网络上。

但只要露面的话,恐怕大概率伴随着重磅消息。

就比如新一代航天飞行器的问世。

可谁都没有想到,在这种特殊的周期下,却突然看到徐源出现在庐阳。

本来这个消息还没什么,毕竟有可能是正常的出差或者参加学术会议,奈何却很快有眼尖的人发现,和徐源同时出现并握手的人,正是人造太阳项目负责人李国建院士。

之所以大家对李国建不陌生,是因为前不久总台新闻才报道了,关于可控核聚变的最新研究成果。

李国建所负责研制的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成功运行十几分钟。

这项记录依然处在了全球领先位置。

当时这项消息公布之后,不单单引起国内轰动,连海外媒体都争相报道。

毕竟这个是可控核聚变,谁走在前面,就有可能最先攻克这项技术。

让人类文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现在徐源和李国建的同框,很明显释放出了一个信号。

那就是,徐源或许要参与,可控核聚变的研究。

如果说先前关于人造太阳的报道,让大家看到了攻克可控核聚变的希望。

那么现在,则是在想还有多久可控核聚变会攻克。

两年?

又或者五年?

因为大家都非常坚信,只要有徐源的参与,那么项目的成功便是必然的。

其他的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当相关消息快速传播开来后,网友们可谓是相当的兴奋激动。

各个评论区,都能看到几乎相同的留言。

不知道的,恐怕还以为国内已经研发出可控核聚变装置了呢。

“徐院居然来庐阳了,没有遇到真是遗憾。”

“我记得去年登月之后,徐院好像就没再有新的消息传出,大家都以为是接到了新的科研项目,没想到原来人是在庐阳市。”

“我去,这绝对是重大发现,和徐院握手的好像是科学岛人造太阳项目负责人李国建院士,难道说徐院接下来要参加可控核聚变装置的研究?”

“感觉很有可能。”

“怪不得徐院这段时间一直没露面,可控核聚变研究可是国家重点项目。”

“感觉这件事应该没跑了,如果真能解决可控核聚变面临的难题,那么能源问题便能彻底解决。”

“可控核聚变才是现今人类文明的终极难题,以徐源的天赋和实力,应该早就参与到这个重点项目中才对。”

“可能是以前某些条件没有满足,知道没有办法研制出真正的可控核聚变装置,现在说不定是这些条件已经达到了。”

“这可太令人激动兴奋了,该不会到年底突然告诉我可控核聚变被攻克了吧。”

“估计这会儿海外已经汗流浃背了,等咱们真的研究出可控核聚变装置,那就是彻底掌握了全部的话语权。”

……

正如国内网友所说的那样,徐源参加可控核聚变装置的研究。

无疑就像是一双大手,给海外蒙上了一层恐慌。

使得原本稳定的国际局势,顿时涌现出不少紧张不安的情绪氛围。

没办法。

现在全球格局或许还能保持现状。

可一旦哪方率先宣布攻克可控核聚变,局面就会瞬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其他国家绝对不希望看到的。

所以这些年各国一直在进行核聚变竞争,全力支持自己的可控核聚变项目,并且很多都做出了成绩。

本来各方所处的水平线,相对来说之间差距并不是特别大。

处在一个比较平衡的位置。

可现在徐源加入到了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中,这无疑会让人感到担心。

害怕华方可能会在徐源的作用下,率先攻克可控核聚变装置。

如果是换做其他任何一位科学家,那么他们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担忧,毕竟可控核聚变技术作为人类文明终极难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想要真正成功,这个可能性基本上属于零。

奈何偏偏徐源是个特殊存在。

以往对方所负责参与的项目中,也有很多是理论上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但最终都取得了成功。

于是当消息传到海外之后,各方也都召开了紧急会议来讨论这件事情。

扭约这边议员格温,更是第一时间来到了国家核聚变重点实验室,希望能得到一个可以安心的结论。

——

“目前我们已经再次复现了核聚变点火实验,展现惯性约束核聚变原理,并且实现净能量增益突破,我认为我们的研究有望突破,现阶段具有主流地位的托卡马克装置技术。”

核聚变国家重点实验室内,作为负责人的威尔伯教授正向格温介绍。

和世界上主流的托卡马克装置不同,他们实验室采用的是激光核聚变。

通过利用激光束制造设备,其原理是模拟太阳的压力和热量,将大量的激光束聚集,从而实现核聚变的反应并点火成功。

这种方式和托卡马克装置的磁场约束,存在比较大的不同。

算是属于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

格温因为不是专业人员,面对威尔伯的介绍,很快他便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威尔伯教授。”

“我们的激光核聚变,在研发进度上能否超过华方的托卡马克装置?”

“据我所了解到的信息,他们的托卡马克装置虽然实现了十几分钟的运行,但同样面临诸多问题,想要研究出真正的可控核聚变装置根本不可能。”

“在我看来人类核聚变的研究方向,还是应该是激光核聚变。”

“我们的很多先进科技都是从自然界模仿而来,激光核聚变也正是模仿太阳的压力和热量。”

“这才是最为正确的核聚变研究方向。

威尔伯对自己的激光核聚变无疑非常有信心,几乎没有任何思考时间,便脱口给出了两个不同研究方向的主观判断。

不过他也确实有资格具备这份自信,毕竟他们的激光核聚变已经点火成功,并实现了净值能量增益突破。

这相比之前已经是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

起码在激光核聚变的领域中,他们是保持着绝对领先的地位。

现在就看究竟是他们的激光核聚变方向正确,还是对面率先制造出,真正能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托卡马克磁场约束装置。

格温将威尔伯教授的这番话听进耳中,尽管对方向他传递了自信态度。

可他心里依旧有些不安。

毕竟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和徐源打交道,并且之前还在其他领域吃过很多亏,深知徐源自身的变态天赋以及各学科的实力。

在这个时候对方突然参与可控核聚变研究,实在是会让人忍不住多想。

主要可控核聚变的意义实在是太过重要。

谁都想成为率先攻克的那个人。

甚至如果说,双方都成功攻克可控核聚变,那局面起码还能重新达成平衡。

不会给世界格局造成太大的影响。

就怕对面研究成功,而自己这边却依旧没有办法实现可控核聚变。

到时候那可就是降维打击了。

伴随各种念头在脑海中快速闪过,再稍微顿了数秒时间之后,格温还是忍不住再次抛出了一个问题。

“恐怕你还不知道威尔伯教授,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最新情报消息,徐源已经参与到对面的,托卡马克磁场约束核聚变装置项目中。”

“这很大概率会让他们的研究进度快速提升,我们也必须要加速了。”

威尔伯所有的精力都扑在激光核聚变上,他虽然对徐源有过了解,但确实不清楚对方已经参与了托卡马克装置的研究。

以至于刚才还非常自信的脸色,此时也不免变得有些凝重。

不过这种情况只持续了数秒钟的时间,很快他便又重新恢复原本的状态。

并且斩钉截铁的回应道:

“徐确实是我见过最有天赋的科学家,他在很多学科领域创造了多项奇迹,但核聚变作为人类文明所面临的终极问题,想要实现可控核聚变单靠一个人可不行,这需要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

“就算有着徐的加入,他们也不可能成功研究出可控核聚变。”

“托卡马克磁场约束可供核聚变装置的方向,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因为世界上并不存在常温超导材料。”

威尔伯教授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可谓是相当的坚定。

在他看来,托卡马克磁场约束装置,如果没有常温超导材料,根本不可能迎来进一步的发展。

也就不用说成功实现可控核聚变。

而所谓常温超导材料,全球不知道有多少材料实验室进行研究。

可最终的结果依旧没什么两样,除了发现新的低温或者高温超导材料,始终无法得到常温超导材料。

这也让世界上很多知名材料专家学者认为,常温超导材料是不存在的。

正因如此他们才会选择激光核聚变的方式,始终不认为托卡马克装置还能有新的突破。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2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