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作者:千越南秋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256章 实验成功,技术国际领先【求订阅】

书名: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作者:千越南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2:21

“总算是把你等来了,我的徐大院士,这段时间看着项目进度没推进,我都想换个新的雷达研究方向。”

金陵第十四研究所,张光意看到徐源很是激动。

说完话握着的手都忘记了松开。

地面雷达核心模组,因为氮化镓材料技术,目前仍有问题没有解决,导致氮化镓雷达无法装备服役,这也成了他心里面最忧心的事。

为此这段时间,他都考虑过通过其他手段,来提升雷达的性能。

但就目前来说,使用氮化镓材料制作雷达器件,是最优解。

尽管他心里面很希望,徐源能尽快来金陵,帮助优化氮化镓技术。

不过对方要忙碌数学领域的事,这也没有办法。

只能耐心等待。

好在如今元宵节刚结束,徐源便回到了他们第十四研究所,按照先前的进度相信不会耽误太长时间。

在这点上,张光意对徐源充满信心。

否则今天看到徐源,也不会表现的这么激动兴奋。

甚至亲自去车站接人。

徐源处理完家里的事,过完年便返回了燕京,并且新年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关于氮化镓技术的研究。

看到数学学报那边,在举办完颁奖仪式后,工作都回到了正轨。

和张光意院士打完招呼,便再次返回金陵。

此刻在研究所张光意办公室中,徐源听完对方的话笑呵呵回道:

“张院士言重了,我也想看到,咱们的飞机都能搭载上氮化镓雷达。”

而就在两人寒暄着的时候,突然从办公室外面,传来一道略显惊喜的声音。

“老张。”

“听说那位徐院士来了,人在哪呢?”

因为张光意的办公室房门,正好处于开启状态,闻言两人下意识扭过头望去。

下秒徐源看到一位留着地中海发型的,中年男子急匆匆闯入视野。

脸上还戴着副窄边框近视镜。

徐源可以确定,自己并不认识眼前这人,但从对方喊张光意的称呼来看,想来之间关系应该比较熟悉。

于是随即便把目光投向了身旁的张光意,等着对方开口介绍。

这时张光意注意到来人,脸上立刻堆出笑容,连忙为彼此介绍起来。

“徐源我来给你介绍下,这位是金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特聘专家刘文森教授。”

“长期从事氮化镓基半导体材料生长研究,在这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

张光意此刻站在两人中间,为徐源介绍完后,又对旁边的刘文森说:

“文森你来的正好,这位就是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咱们最天才的科学家。”

“你应该认识徐源吧?”

“在科学界,徐源这个名字应该没人不认识。”刘文森闻声笑呵呵回应着。

话音刚落又接着说:“不过今天还是第一次面对面见到徐院士。”

“刘教授一直在研究氮化镓材料生长技术,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新的进展。”徐源的注意力都在氮化镓上面,抓到重点下意识开口询问了句。

能看出张光意和刘文森的关系不错,加上刘文森研究的领域正是氮化镓技术,想来这段时间应该没少展开相关实验。

而对此他则是非常理解。

先前他在为首届徐源数学奖的事操心,没法及时开展氮化镓技术实验。

解决氮化镓在衬底材料上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第十四研究所这边,肯定不可能让项目停摆。

邀请金陵大学的刘文森教授参与研究,完全是很正常的操作。

徐源倒是希望,刘文森在衬底材料的研究上,已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起码这样也能省自己很多时间。

要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单靠他自己肯定不行,他也不可能把所有领域的先进技术,全部都研发出来并进行具体的应用。

所以能有优秀的科研人员涌现出来,无论对谁都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正因如此,他才对刘文森的进展关心。

此刻刘文森听到徐源的询问,脸上浮现出的表情却突然变得不自然起来,隐隐浮现出些许不好意思。

稍微顿了顿,然后如实讲明自己的研究进度,并没有在这件事上卖什么关子。

“说起来倒也不怕你笑话,截止目前在氮化镓衬底材料上面,我们仍面临两个核心难题的挑战,尽管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多次实验,可惜最终得到的实验结果依旧无法让人满意。”

“在衬底材料的选择上,我们的观点和徐院士你的非常相同。”

“那就是选择硅。”

“首先硅是地壳含量第二的元素,物理和化学的性能良好。”

“在大尺寸硅衬底上制作氮化镓器件,综合成本可以下降百分之三十左右。”

涉及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刘文森全程没有停下,继续讲着详细的情况。

“但眼下面对的问题是,硅和氮化镓热膨胀系数,差异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降至室温过程中,氮化镓薄膜会受到巨大的张应力,从而发生龟裂,无法满足制作器件的要求。”

“再则氮化镓与硅的晶格失配将近百分之二十,在外延膜中会产生高位度密错。”

“使得晶体质量变差,无法获得高质量器件。”

讲到最后这段话时,刘文森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眼神中所流露出的遗憾。

作为自己长期研究的项目,明知道面对的问题,却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

其心情可想而知。

难免会有种无力感和遗憾。

对于他而言,自然是希望看到,这两项核心问题能够尽快解决。

所以得知徐源来了第十四研究所的消息,他便迫不及待从学校赶了过来。

说实话在他的认知中,徐源最擅长的还是数学领域中的猜想证明,再者依靠流体力学等工程方面专业,在航空和航天领域也起到了突出贡献。

可材料领域实在是跨界太大,让人难免有些忧虑。

尽管徐源参与并完成了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但和半导体材料还是有些区别。

至于新型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依靠的是全新的电池结构设计。

和具体材料研究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他很难确定,徐源真能解决这两项核心技术问题。

不过因为张光意对徐源非常相信,加上目前他们也没有好的解决方案,也只能把希望放在徐源身上。

徐源并不知道刘文森此时想法,听完这些话后他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膨胀系数差异大和晶格失配问题,确实是必须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的话,硅依旧是比较适合的衬底材料。”

“谁说不是呢。”

刘文森附和道:“其实我们也进行过相关研究,尝试使用别的材料来代替衬底,但效果表现却更不理想。”话语中满是遗憾。

“技术难度肯定是有的,不过我相信肯定能解决。”

“我就喜欢年轻人的这份自信,有你这句话,我可放心多了。”张光意接过徐源的话茬笑呵呵附和。

只要氮化镓材料技术解决,他这边就能立刻研究氮化镓雷达。

对氮化镓雷达进行全面测试。

届时也能早日对国内雷达模组进行更换,全部使用氮化镓雷达。

到那个时候,哪怕号称幽灵的隐身战略轰炸机,都能在远距离的范围内发现。

对于这一天的到来,他非常期待。

下秒刘文森也没有保持沉默,当即便开口向徐源提出了一项请求。

“徐院士。”

“我们给你担任助手,来参与实验吗?”

“有一位大教授给我当助手,那可是我的荣幸,说不定很快我们就能做出成果。”徐源脸上堆着笑容,对刘文森的请求表示热烈欢迎。

正如他刚才所说的那样,能有刘文森这样的资深教授帮忙,那么在研发效率上肯定会事倍功半。

毕竟依靠面板能大幅度减少试错成本,有刘文森帮忙会更有效率。

刘文森听到徐源的回答,也终于放心下来,对之后的实验充满期待。

接着张光意则又想到什么,再次特意嘱咐了句。

“虽说氮化镓技术面对的问题能尽快解决,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过你们也千万不要有压力,今年时间可还长着呢。”

徐源把张光意的话悉数听进耳中,自然知道对方是为他考虑。

省得肩膀上背负太大的压力,最后反而导致实验进度停滞不前遇到瓶颈。

但对于徐源来说,这种事基本是不会存在的。

如果说证明世界数学难题,还有可能遇到瓶颈,在很多时候需要灵感,但材料方面只要实验的多,依靠面板总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因此为了让张光意院士放心,想了想他还是开口回应了对方一句。

“张院士你就放宽心吧,氮化镓的衬底材料技术研究时间肯定不会太长。”

“我的预期目标是在两个月时间内有进展。”

他这话可没有乱说,要知道先前他便进行过实验。

并且这段时间搜集了大量相关文献,加上这回还有刘文森帮忙,在两个月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应该说是比较正常的。

更重要的一点,两个月的时间后,将会是全民非常期待的日子。

完全独立设计搭建,属于国内自己的空间站,天宫迎来最后实验舱的发射对接。

到时候也将标志着,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

从决定要搭建自己的空间站,到全面建成使用,短短几年时间便做到了。

放眼全球整个航天领域,都能称作是一项非常伟大的航天奇迹。

要知道目前正处于服役状态的国际空间站,有那么多成员参与建设,最终到建成也足足花费了十年时间。

可以想象当天宫对接完成的消息传出,会在世界上掀起怎样一波浪潮。

他作为空间技术研究院人员,还参与了空间站的部分建设工作,届时肯定要去最后实验舱的发射现场,亲眼见证这伟大航天奇迹的到来。

这件事在他从老家回到燕京,去陈建方家里拜年时对方特意提醒的。

所以肯定是不能缺席的。

刘文森每天主要研究的事情,便是关于氮化镓衬底材料遇到的难题,对航天领域上面的事不是太清楚。

他只听到了徐源说,要用两个月的时间,来让衬底材料研究迎来突破。

对此可谓是颇为惊讶。

只有亲自参与过相关的研究,才能真正认识到,要解决膨胀悉数过大,和晶格失配问题的难度。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绝对是无法想象的。

否则他们研究了这么久,也不会仍对这两项问题束手无策。

始终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数值。

尽管在项目研究中有自信,确实是件好事,不会轻易自我否定。

道盲目自信同样是不可取的。

要不然一旦陷入到自己的误区中,那不知道会反过来浪费多少时间。

于是念头停留在这里,略作迟疑他还是主动讲出了心里面的疑问。

“徐院士对硅衬底材料的这两项问题,难道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所以才有信心这么快就取得进展?”

是的。

在他看来徐源这样说,应该是找到了解决办法,所以才胸有成竹。

毕竟只要确定了正确的研究方向,按部就班走下去就肯定能到达终点。

这可比在复杂混乱的岔路口乱试强多了。

但很可惜这次他并没有猜对。

徐源也知道自己这话很难让别人相信,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反正到时候实验结果出来,情况如何自有分晓。

所以他倒也没想着卖什么关子,听到刘文森的话便直接开口解释起来。

“具体的解决方法还没有想到,但过程绝对不会慢就是了。”

“这样啊。”刘文森闻声有些忧虑。

旁边的张光意将这幕看在眼里,则主动开口把现在的话题岔开。

“咱们先不说这个了,今天刚好你们俩都在,晚上我掏钱请你们吃饭。”

“就当是给你们提前庆祝了。”

说话时脸上依旧堆着笑容,根本没有对徐源所说的话表示质疑。

主要在隐身无人轰炸机首飞测试的时候,他便自己和徐源认识,并且还在有源相控阵雷达上面讨论,对于徐源的性格他再清楚不过。

像这样的话,既然徐源能主动讲出来,说明心里面肯定是有把握的。

他倒是很期待,两个月的时间后,真的能从徐源这里听到好消息。

刘文森听完徐源的回答,本想开口再说些什么,但被张光意打断后,到嘴边的话便又重新咽了回去。

此次在氮化镓衬底材料的研究项目上,徐源才是项目的总负责人。

他的身份是徐源的助手,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把希望放在徐源身上。

……

张光意倒也没有乱说话,晚上确实自掏腰包,请徐源和刘文森,以及项目上的其他几位成员,在金陵某家酒店内吃了顿晚饭。

而值得一提的是,期间大家谁都没有提工作,使得氛围非常和谐。

直到翌日早上,徐源才和刘文森准时来到实验室。

在更换好了实验防护服后,正式开始关于氮化镓硅衬底材料的研究工作。

能够预料,刚开始的几天确实难熬,基本新确定的方法很快便被废弃掉。

白白浪费所付出的时间。

不过这种情况的存在时间并不长,后面徐源的实验进展可谓原来是顺利。

担任助手工作的刘文森,面对这种变化可以说也被惊的不轻。

才短短几天,对氮化镓衬底材料技术的研究,就像是突然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虽然距离膨胀悉数诧异大和晶格失配问题,依旧没有彻底解决,但这种每天都有进展带来的正反馈,却让人心情激动更加的自信。

就连刘文森在经历了几次惊喜后,整个人的阈值也被大幅度提升。

到后面心境成功提升了很多。

哪怕再出现小的进展,也会表现的比较平静。

另外对于先前徐源说的话,他也逐渐相信,或许真能在两个月内完成实验。

尽管在没有看到实际情况发生前,他自己都感到很不可思议。

——

转眼进入到四月份。

距离徐源和刘文森进行氮化镓衬底材料实验,已经过去一个多月时间。

这天在实验室内,徐源和刘文森身穿防护服,依旧进行着材料生长实验工作。

“徐院士。”

“你的这种应对方法,实在是太精妙了。”

“我想这次的实验结果,肯定不会让大家失望,我的直觉可是一向很准。”

刘文森看到徐源使用的技术方法,只觉得惊为天人非常巧妙。

以至于忍不住出声称赞起来。

眼神中对徐源的敬佩,和两人刚见面时的忧虑,简直能称得上判若两人。

徐源站在实验台旁,小心把材料放进设备中,进行后面的步骤。

完成后才转过身来,嘴角噙着笑容接话道:

“具体的数据如何,还要等详细的材料检测报告出来后才能知道。”

尽管表面上比较谦和的回了这句,但心里面却没有丝毫的担忧。

因为他刚才在实验的过程中,早就注意到,面板上关于氮化镓技术的进度条,已然来到了百分之百。

也就是说他成功解决了硅衬底材料的,膨胀系数差异化和晶格失配等问题。

当然最后所得到的氮化镓材料器件,会有具体什么样的性能表现,肯定还需要比较详细的检测才行。

而刘文森此刻已经有些控制不住情绪,颇为激动的往下面讲。

“生长过程中在衬底上加入应力缓冲层,并在降温过程中薄膜处于压应力状态,通过这种方法来避免出现裂纹的情况。”

“同时还对氮化镓生长技术进行了创新,得到高质量的氮化镓薄膜。”

字里行间皆是对徐源所研究的技术的称赞,俨然是处于非常认可的状态。

“强行让硅衬底材料避免膨胀系数大问题,这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毕竟这是属于硅本身的特性,想解决只能加入应力缓冲层。”

徐源接过刘文森的话又补充了两句,详细讲解其中的解决方案。

除了硅衬底上面的应力缓冲层外,在他的设计中还包括电流扩展层,和电子冷却层电子阻挡层等。

只有这么多结构保驾护航,才能生长出高质量的氮化镓薄膜。

并且保证良品率。

如此氮化镓的生产成本,自然就大幅度下降了。

要知道以前通过衬底材料制备氮化镓薄膜,可是会出现大量的裂纹问题,这也就代表着成品率很低,那么多存在裂纹的氮化镓薄膜废弃,自然会让成本提升到很高的价格上。

在完成材料的相关流程后,接下来的时间,留给徐源和刘文森的,也就只剩下耐心的等待。

必须要得到详细的检测报告,才能确定此项目是否可以宣布结题。

第十四研究所这边的实验室,相关设备算是都比较先进完善,因此并不需要等待太长时间,便能得到详细的检测报告。

不多时当刘文森拿到后,立刻垂下视线看着上面的数据,很快因为激动身体都有些微微颤抖。

片刻深吸了一口气,这才抬起视线对徐源说:

“我们成功得到了高质量的氮化镓薄膜,并且各项数据都选高于期待值。”

“据我所了解的信息,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家科研机构实验室,能够使用硅衬底生产出这种氮化镓薄膜,也就是说我们解决了世界性难题。”

“技术水平处在了国际领先地位。”

刘文森兴奋的说着这些,整个人的心情也可以说是五味杂陈。

还记得刚和徐源见面时,他对徐源表示两个月内迎来进展,还非常的忧虑并不是太相信。

可如今还不到两个月,徐源便成功研发出了高质量的氮化镓薄膜。

实在是让人吃惊,直呼不可思议。

不过这也让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徐源能年纪轻轻当选两院院士。

就连张光意院士也对其非常信任。

现在看来徐源的天赋,哪怕是跨界到材料领域上面照样表现亮眼。

徐源把刘文森的表现看在眼里,听到这个结果他脸上浮现的表情倒依旧很平静,毕竟他早就知道了。

接下来他脸上浮现出笑容,面向刘文森说:“看来我们是时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张院士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1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