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意呆利

作者:黄油烤馒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61章 李中堂访意(上)

书名:我的意呆利 作者:黄油烤馒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5

作为罗马的外港,安提乌姆港一直以来都无比热闹。而在三月二十侧被清空出来。有熟悉这场景的立马就知道,这是有大人物准备来访。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就开始置办起来,大清龙旗以及中意两国友好的字词也悬挂起来。不用说了,来的远东清国的大人物,就是不知道这位大人物到底是谁

距离安提乌姆港20多海里的外海上,法国游轮爱纳司脱西蒙号正在向着安提乌姆港驶来。游轮上所有人都知道,船上有一位大人物。

没错,大清长盛不衰的洋务领军人物,前北洋总督李中堂正在这艘船上。这次李中堂出访说起来简单,实际却很复杂。

简单就是,李中堂这次出访主要目的,是为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另外再对其他列强进行访问。

复杂呢,那就是李中堂被逼无奈,只能拖着74岁高龄的年纪,飘洋过海进行国事访问。为此中堂家人怕有什么不测,除了李中堂两位儿子李经方、李经述陪伴左右之外,还专门准备一副楠木棺材随行。

说起来,李中堂落得如此境地,还是帝后两党合力的结果。没错在大清国内斗争的愈演愈烈的帝后之争,能如此默契的将李中堂排挤到国外,也足以看出两边对其的忌惮之意。

不过这事说到底还是李中堂实力不济,赖以支撑的淮军一场甲午战争被打了个七零八落,要不是他请来了洋兵,早就要跌跟头了。

不过虽然李中堂利用意大利援兵免于当场吃挂落,但是有些事情是免不了的。落了威名的淮军,被朝廷留在了关外的鸭绿江一线,美其名曰淮军对日人最为熟悉,所以还需要淮军上下多担待一些。

而失了淮军傍省的李中堂,随后只剩等一个理由,

这不理由就来了,俄国以96年5月2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的机会向清政府发出邀请,希望其能派要员参加,更重要的是,讨论如何限制日本的问题。

有了朝鲜这块跳板之后,日本开始武装保护越界开垦的朝鲜人,其险恶的用心一眼就能看出来。

没错,哪怕还是藩属国的时候,朝鲜民众就有越界开垦之风。一边地广人稀的关外之地,一边是地少人多的朝鲜半岛。靠近边境的朝鲜民众,早就有越界开垦之风。每年开春后,越过江界选个偏僻位置开荒种地,等到秋季再来收割。

当然如果碰到官兵那就自认倒霉,但当时清军在关外兵力稀少,往往一年才巡一次边界,这种情况下,遇到还真是运气相当糟糕。

而现在日本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要蚕食关外的龙兴之地,怎么能不让大清心生忌惮多加防范。所以这次李中堂的出洋,才带着别样的目的而行。而这次访俄不过了苏伊士运河去黑海反而来意大利,也有李中堂自己的深意。

“伯行,这船到哪里了”

在头等包厢内,精神不算好的李中堂,开口问着自己的长子李经方。

“父亲大人,这船快到意大利国都外港,说再有一个时辰就能到了。”

听到儿子所说,李中堂挣扎着站了起来。

“快取我官服官帽来,这次访意务必重视一些。”

看到老父亲要起来,两个儿子赶来安抚着。“父亲稍等勿动,我这就给你取来。”

二儿子李经述赶忙去将父亲的官服拿来。

两人扶着李中堂颤颤悠悠的穿好官服,李经述帮父亲拿着官帽在一旁等着。

“知道为什么,我对意国如此重视么”

看着船还有一会到,李中堂这还来个临场考效一番。

面对李中堂的询问,大儿子李经方回答着,“父亲,可以继续交好意国,以备他用”

“是也不是。”

“父亲,可是想要交好意国,做给那俄国人看”

“也不是。”

都没有回答对,这让两人毕恭毕敬等待父亲的解惑。

虽然他已经知道两个儿子继承不了自己的衣钵,但是谁又不想儿孙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不过是还没死心罢了。

李中堂在掩饰内心的失望后,向两人解释道。“这次访意,有你们所说的原因,但是更主要是想为功亭聂士成、达三卫汝贵他们留点后路。”

而李中堂的回答让两人更迷了,他们当然知道父亲说的是什么,目前淮军大部分都部署在鸭绿江一线看着日人,这访问意国人与卫汝贵和聂士成等淮军将领又有什么关系

看到两个儿子还不明白,李中堂只好掰细了给他们说。“这次我出访,卸下的直隶总督以及北洋通商大臣一职后,已不可能再能回的去了。而太后以及皇上在我出行之前以给了示下,你大伯会在我回去后卸下两广总督告老还乡。达三、功亭毕竟跟我多年,其在我离开后,恐其部过的艰难,所以我这次访意,意图借意国人之力,想要为其张目一二,好歹等我归国才好。”

好嘛,这李中堂已经说的够细了。因为怕自己不在的时候,朝廷将自家的淮军扒拉到自己盘子里。

别以为这是李中堂的杞人忧天,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淮军以前靠的是门生故史的关系建立的,但是现在还加上了利益为纽带。

而面对朝廷的高官厚禄,还能有多少人不被笼络的

而李中堂不甘心就这样将淮军拱手让人,所以希望能借意国人的力,给自己一点缓冲时间。

李中堂的这番话,染发两位李公子好一番细细品味。

而就在这时一阵敲门声响起,只听到门外传来声音道。“中堂大人,罗马外港到了。”

当李中堂一行人走出后才发现,港口人山人海,都拿着中意两国旗帜在挥舞。仔细观察会发现,港口迎接的人群中黄种人很少,大部分都是意大利本国人,从他们兴高采烈的神情中我们能够看出,对于到访的李中堂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欢迎。

这是怎么回事,意大利人如此欢迎李中堂。

这说起来,意大利人绝对是欧洲最喜欢清国的了。因为意大利在清国赚取了大量的利益,获利人员众多,其更是不懈余力的宣传清国的好。当然意大利政府也是其中一员,所以在意大利基本看不到指责清国的报道,都是一片赞誉声。这种情况下,对清国有好感的人不要太多。

而据统计,今天来安提乌姆港迎接这位李中堂的人数达到三万人,这可是港口近十年来迎接外宾人数最多的了,也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所以想要两国民众相互喜欢,最重要还是需要利益为纽带。

而爱纳司脱西蒙号停稳后,李中堂一现身就引来潮水般的欢呼声,而这位李中堂带着一脸微笑,挥手示意了之后,走下了船。

这次意大利政府迎接李中堂也是最高规格,外交大臣巴科纳迎着走了过去。

“你好,李首相,欢迎阁下来到罗马。”

在一片相机的拍照声中,巴科纳面带微笑的握着李中堂的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71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