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意呆利

作者:黄油烤馒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59章 三国军事同盟(求收藏和推荐票)

书名:我的意呆利 作者:黄油烤馒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5

维也纳是奥匈帝国的首都,同时也是欧洲的艺术之都,无数的艺术家都试图在维也纳留下自己的名字,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还有勋伯格、韦伯恩和贝尔格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

当然除了音乐之外,这里也有很多著名建筑,诸如史蒂芬大教堂,霍夫堡皇宫,美泉宫、斯蒂芬大教堂等,都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去处。

当然这些风景对于维也纳人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只有那些乡下来的土包子才会大呼小叫惊叹不已。身为一个维也纳人,他们有着自己的骄傲。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发迹之地,哈堡家族对维也纳建设也是竭尽全力,这也是维也纳成为欧最为有名的大城市的原因之一。

不过作为该城的主人,弗兰茨约瑟夫现在有些烦躁。让他烦躁的原因有几个,一个是自己妻子著名的茜茜公主,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他了。

关于两人之间的问题,可以写一本书,婆媳斗争丈夫该怎么办的失败反例。

除此之外,还有匈牙利人对其他民族的欺压,造成抗议行动让他为此伤神不已。为此他多次给予安抚,同时也劝告匈牙利人别那么苛刻对待其他民族,但是这些匈牙利人就是不听。

另外就是德国与意大利带来的烦恼。前几天,俾斯麦首相从柏林发来电报,宣称已经与意大利结成军事同盟,并且愿意就意大利与奥匈之间关于蒂罗尔问题进行调节。

虽然俾斯麦在电报没有明说,但是奥匈政府却非常清楚,德国人在这份电报暗含的告诫。那就是意奥两国停止关于蒂罗尔的领土争端的话题,以保证三国内部的和谐。

对于德国的意思,维也纳的帝国政府当然不能无视,随即弗兰茨约瑟夫召开内阁会议,商议德意的来意。

不过一番商议后也没能商议出一个结果来,原因很简单,与德国相比奥地利人更需要对方,尤其是在他们需要在巴尔干地区施加自己影响力的时候,缺少了德国的支持,根本不是俄国人的对手。

与在巴尔干的巨大利益相比,与意大利的蒂罗尔争端就不值一提,再说现在这块土地还掌握在奥匈手,更加对维也纳有利。之前迟迟不能与意大利达成谅解,更多是因为失去北方意大利的控制,以及对丢失威尼斯的怨恨。

要知道哈布斯堡家族在北意大利存在了数百年,结果说丢就丢了,这谁能受得了。再说如果是意大利凭实力夺取的,这也无话可说技不如人,没奈何。但是意大利更多是通过投机取巧的站队和他人帮助,才获得的这些领土,那么就别想让人看得起。

只不过现在柏林发话了,那么维也纳就必须认真听对方的建议。

而这自然让弗兰茨约瑟夫非常的不爽,要知道哈布斯堡家族历来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虽然在德奥战争丢失了这个头衔,但是被原本的普鲁士指使,多少都有些内心不平衡。

不过幸好,弗兰茨约瑟夫还有些理智,没有露出过激的表现。说起这位奥匈帝国的创建者,多少都有些悲剧色彩。但是只要研究过其生平就知道,这都是其自找的。

在外交上这位接连出错,先后得罪过法国、俄国、以及普鲁士,也正是如此才让奥地利王国不得不同匈牙利人组建奥匈帝国。另外,内政上,他给与匈牙利人太多权利,而忽视了其他少数民族的需求,让国内民族问题繁多。同时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他也是一点也不合格。在妻子与母亲的争斗,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调节。

虽然他有着非凡的记忆力,以及知人的敏锐性,但是在战略以及外交上并不能与该时期的其他优秀人员相提并论。他唯一被人称道的就是办事严谨和忠于职守,这个评价要是对官员来说,就非常不错,但是对一名君主来说就是失败。

所以这位弗兰茨约瑟夫陛下,我们可以称为为勤奋的君主,至于他记得十多种语言,这完全并不能帮助他提高自己的治国能力。

于是维也纳上下只能接受德国的建议,与意大利签署同盟条约。当然事情不可能一两天就办成,这前后花了五天时间。

第一天,依照惯例奥地利人举办了欢迎晚宴,弗兰茨约瑟夫亲自迎接了意大利代表团,并且与意大利国王卡洛亲切的交谈。

第二天,在德国外交大臣的牵头下,意大利代表团与奥地利人坐在谈判桌上进行谈判,主要内容就是搁置对蒂罗尔这个争议地区的主权宣称。

这个问题谈了三天,在德国外交大臣魏茨泽克伯爵的建议下,两国勉强达成共识。在蒂罗尔地区,双方都不在宣称主权,但是该地区依然有奥地利人统治。同时维也纳表示对于居住在蒂罗尔的当地人,不管是说意大利语还是德语,都一视同仁,不会有任何的区别对待。

在暂时解决蒂罗尔争端之后,意大利与奥匈的同盟谈判才正式开始。不过这谈的很快,因为之前的德意商谈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维也纳,所以很多内容不需要再斤斤计较。

再说这也没让奥匈损失什么,反而是缓解了他与意大利的关系,让两国不在将注意力放在与其的边境上,反而更多投入到其他方向,对奥意两国都是好事。

所以在谈了一天之后,两国都觉得差不多了,最终卡洛与弗兰茨约瑟夫在同盟条约下签署了自己名字。

这也代表着意大利加入了德罗两国的军事同盟。

为了给听话的奥匈帝国一个甜枣,等意大利代表团离开后,德国外交大臣魏茨泽克伯爵对维也纳政府暗示,德国愿意支持奥匈在巴尔干的行动。

当然这件事,跟随意大利代表团回国的卡洛是不知情的,不然他又要惊呼,巴尔干要多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44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