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意呆利

作者:黄油烤馒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45章 铁路筑路权(下)

书名:我的意呆利 作者:黄油烤馒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5

李在异想天开。而对于李一点也不生气,只要能够让王国获利,让他在桌子上给李中堂跳舞也成。

“中堂阁下,其实这事想要推动非常简单,只要贵国朝廷同意,那么铁路的建设将不成问题。”

看到贾黎文不放弃继续坚持,李中堂觉得有必要打消其这个念头。

“贾公使,想要朝廷同意修建铁路,这是千难万难,在我国有不少官员依然遵循着传统,他们不愿意看到铁路这种新兴事物的出现,尤其是在朝廷中这样的人更多,老夫修建一条一百六十里的津沽铁路就已经劳心劳力了,想要朝廷同意贯穿南北的大铁路,根本不可能。”

面对李可不会放弃,要知道这个任务可是关系重大,首相国王都在密切关注,直接影响他仕途。

“李中堂,按照贵国的老话,这事在人为。这修建铁路对贵国利益巨大,固然有反对声音,但是相信有认识的人能够看清楚。”

贾黎文接着拿出杀手锏。“如果说贵国之前拒绝修建铁路是因为不清楚这方面的利益,现在拒绝是因为守旧官员的阻挠,但是我相信中堂阁下、还有贵国皇帝以及皇太后是开明的,知道我国的诚意。”

说着贾黎文从自己公文包件,递给了李中堂。“中堂阁下,我国的诚意都在这里,相信这会有助于帮助贵国提高判断准确性。”

李件第一个条件就惊讶到他。

“贵国这不是说笑,打算与我国合建铁路”

让李中堂如此惊讶也是因为他知道这种谋求铁路筑路权,都带着其他目的,例如铁路沿线二十公里的矿产开采权,以及驻军权等,清廷上下也不是傻子,当然不愿意各国列强利用铁路将手伸向沿线各地,所以才会对此激烈反对。

另外铁路建设都是借款,这利息也不便宜,对于清廷财政也有压力。

而贾公使拿出的这份文件中,意大利早就为其考虑好了,以意大利铁路公司的名义,与清廷寻求合作,共同组建大清铁路总公司,意大利一方将拿出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入股,只需要占据大清铁路公司49的股份,清廷不需要出钱,只需要出土地就能占据25的股份,剩下的26的股份则在清国市场出售股票供民众购买。

可以说清廷不出一分钱,就能获得一家市值三千余万两的铁路公司,这种直接获利的好事,怎么会被财政压力巨大的清廷拒绝。

哪怕有守旧官员,也会被其他想要获利的人阻止。毕竟那26的股份,哪真能落到民众手中,各级官员就能将其瓜分干净。当然让意大利拿出这样一份文件,这一切都来自一个后世记忆的人。其深知这个时代哪些才是被忌讳的事,对症下药也就没什么难度。

“件上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得到贾黎文肯定的话后,李中堂继续看下去。

这接着看下去不得了,这份文件上可比贾公使说的更加大胆。新组建的大清铁路公司,必须拥有贾公使所说的津广或者是京广铁路,津浦铁路、陇海铁路、宁沪杭铁路的筑路权。为此意大利王国愿意赠送价值一千万两白银的军火额度,以及五百万两现银。

如此重的厚礼,李中堂看着也眼馋。当然作为国内军队的主力,淮军也能分润不少。

周馥看着这份厚礼,咽了咽口水。

至于李件一处道。“津浦线筑路有点难度,这关系到朝廷的漕运,在朝中必有非议。”

没错李中堂已经转变了态度,从一开始的拒绝变成为贾黎文出谋划策。

而他所指的漕运,更是关系到京城不少人的利益。

没错,哪怕是现在已经能将江南物资通过海运来解决,但是利益使然,让每年的漕运依然如期进行。秋季泛舟运河,为京城运来粮米,十余万漕丁衣食所在,也是不少京中权贵收益所在,而津浦线修建铁路,必将为其所阻。

面对李随即回答道。“中堂阁下,能否将这些内河漕工转变为筑路工人,先解决其生计,而对收取利益的贵族,可否用铁路股票进行交换。”

贾黎文这话看来也是下过苦功,打算以利诱之。

李中堂听完后,点头道。“方法是不错,不过在这其中还是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好吧,李中堂开始拾漏补缺起来。

等到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后,李中堂问了一个问题。“贾公使,单凭老夫一人之力,推动如此宏伟规模的铁路建设,老夫属实心中没底。”

李中堂这话也不算乱说,这还没影的大清铁路公司手中这几条铁路的筑路权,只要有点眼光就知道有多诱人,这么大的利益,光是凭他有难度。

面对李回答道。“请李中堂放心,我国当然不会让阁下一人成事,我之前与两江总督张之洞、胡广总督谭继洵谭嗣同他爹商议过了,他们必会同意,另外李中堂哥哥李总督也相信也会同意的。”

此时的张之洞因为刘坤一病逝,被调到两江,其对铁路修建也是持支持态度,不过想要让其公开表态,也是贾黎文答应,等到修建铁路时,必将采购汉阳铁厂的钢铁。经过意大利的帮助,大治铁矿含硫量过高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加了一道脱硫设备。

作为张之洞的政绩,一直亏损的汉阳铁厂可是他心病,能提前获得铁路公司订单,他自然愿意帮上一把,更别说这铁路还要通到武汉三镇和目前治下的南京城。

至于与张之洞关系极差的谭继洵,也一样好办。其虽然守旧,但是对帮助朝廷作战的意大利却极具好感。在贾黎文三番五次的拜访之后,这位谭总督也答应了下来。

至于李中堂的哥哥李瀚章,这李大就很有本事了,不过其最大的本事就是贪。

淮系大员中有几个著名贪官,被人编了口诀,曰:“涂宗瀛偷窃;刘秉璋抢掠;潘鼎新骗诈;惟李瀚章取之有道”。同是贪污受贿,涂、刘、潘要钱不要脸,手法拙劣,就被人瞧不起,而瀚章却得了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优评,可见,“盗亦有道”这句话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某年,瀚章生日,有杨某者送礼金一万两;杨某,原系李鸿章家厨子,“积军功保至提督”,然徒有空衔,并无实任,听说李家大老爷可安排补缺,赶紧凑足银子到广州来“跑官”。瀚章二话不说,给他补了个钦防统领。

杨某到任,一打听,此职月薪不过三百,且无油水;欲收回投资,至少在三年以外,回报率如此之低,早知道做什么官啊杨某跑到督府诉苦,瀚章一听,骂了声“蠢材”,便不理他,令门丁去开导。

门丁将他叫到一旁,说:“大老爷让你做官,可没说让你靠薪水生活。你手下不有那么多管带之职么我告诉你,如今想作管带的人可海了去了。你那榆木脑袋就不能开开窍”

杨某一听,大彻大悟,回营,便将现有管带全部开革,所有空缺职位“竞标”上岗。不几天工夫,不但收回成本,还净赚三千。

行贿买官如杨某者甚多,瀚章都让他们“未尝有亏耗”,由此获得“取之有道”的美誉。瀚章又能将心比心,任官三十年,从未以“贪酷”参劾过任何人,人送外号“官界佛子”云。

这李大算是贪出了境界。

好了闲话少说,在得到贾黎文保证后,李中堂有了谋划。

他先以战后各军损失不菲,需要补充为由,请求朝廷拨款。

李中堂的请求很自然的就被翁尚书给驳回了。

随后李中堂又以目前尚欠意国洋兵款项八百万两为由,请求朝廷拨款。这牵扯到借来的洋兵,翁尚书自然不敢就这样驳回,只能在几番扯皮之后,想办法拨了五百万两,要求李中堂自筹三百万两。

而这时候得到消息清军各部立刻哗然,纷纷叫嚷朝廷不公,要求不能厚此薄彼。要是换成在清前中期,这种行为立刻会引来镇压,可是今时不同往日,现在朝廷也不敢担上寡恩的名声。只能让翁尚书拨款,可现在翁尚书哪有款子,钱都在李二手中了,于是拿不出钱的翁尚书吃了挂落。

而这时贾黎文公使站了出来,鉴于因为钱款的问题,让清国闹出了这么一件事,意大利有些过意不去,这钱就给贵国军队吧,意大利不要了。

面对意国如此善解人意,清廷上下都大为赞赏。

而这时候李中堂站出来表态,意国如此高风亮节,又有恩于我国,我等不能不有所表示。

李中堂的话,同样引得满朝称赞,就连太后都说了一句,如此恩义友邦,可不能让其亏了心。

好嘛,现在就只问你意国人要什么了。

而贾黎文公使随后表示,清国政府因为战争已经债台高筑,意大利不需要钱。只希望能与清国共建铁路,获得部分收益。

随后早已准备好的组建大清铁路公司条例,就给了清廷。

这意大利要求让清廷吓了一跳,这不是多了,而是没想到还有如此尊重朝廷的列强。愿意将这铁路公司过半股份让与朝廷。虽说准备的铁路线多了些,耗费的钱粮也不会小。但是又有谁敢在这时候非议。

没看到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以及两广总督都在声援,而且京中也有人赞同。

于是在月,关于清廷与意大利共同组建大清铁路公司的决定就这样诞生了。

而几天后挂牌的大清铁路公司也是豪气连连,在短短七天时间宣布要修建贯穿南北的卢粤铁路、津浦铁路、陇海铁路、宁沪杭铁路。

不管清国人如何看待大清铁路公司的壮举,反正在清国的其他各国公使都要疯了。意大利独自抢走了清国铁路筑路权,这可是多少的利益。现在可以说,只要意大利愿意转让自己在大清铁路公司的股份,轻松能够收获上亿两银子。

各国公使现在涌向清廷,想要更改其这个决定。但是他们都失败了,清廷一口咬定,已经签署的协议,无法更改。

于是感到被意大利拿走一大块美味蛋糕的各国,自然是各种心思涌动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02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