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守捉大唐

作者:卓牧闲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十七章 最大的赢家

书名:守捉大唐 作者:卓牧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5

老爹刚才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这个世上只有一个兰成公主,那便是公主姨娘。

这涉及到大唐的信誉,如果假公主和亲的事传出去,今后怎么跟吐蕃或别的部落和亲。

并且皇家本就没亲情,父子相残、兄弟姐妹相残堪称正常操作,皇帝就算知道有这么个见不得光的外孙也会当作不存在。

韩平安连忙道:“明白,我懂。”

林使君满意的点点头,闭上双眼沉思了片刻,睁开眼问:“你爹的官印呢。”

气氛太过沉闷,韩平安觉得有必要活跃下,嘿嘿笑道:“我还没玩够呢,您再让我玩几天呗。”

“那是你爹的官印,又不是你的,要玩爷爷这儿多的是。”

林使君果然被逗乐了,又露出了笑容,还从身边拿起一个沉甸甸的锦袋。

韩平安掏出官印很不情愿地交还给老爹,接过林使君递上的锦袋,打开一看,里头竟全是官印。干脆一股脑倒在条案上,取出一枚块头最大的。

“叶勒大都督之印使君爷爷,您打算把这个给我玩”

“这个才是你的,不过大都督的印可以暂由你保管。”

“叶勒大都督府长史”

“十五岁便能做上一府别驾,你不高兴”

“使君爷爷,这是羁縻大都督府的长史,又不是关内那些州府的长史。辖下地域是不小,可治下没几个人。而且这印和这官职,人家压根儿就没当回事,拿着这印别说号令人了,连牛羊都号令不了。”

这孩子,还挑三拣四。

林使君不禁笑骂道:“你口气倒不小,竟想做关内州府的长史,晓不晓得爷爷是多少岁做上汝州别驾的。”

“多少岁”

“四十八。”

“可这个别驾做着没意思,头上还有个大都督。”

“曹勿烂过几日就要搬回叶勒城,他不打算再回白沙城,也不打算再管事。”

“就算他不管事,叶勒部的那些小首领也不会听我的。”

韩士枚原本只想帮儿子谋个挽郎或斋郎的告身,没曾到林使君竟拿出这堆前不久刚从叶勒部收缴的官印,一时间竟愣住了。

安伏延大概猜出了林使君的用意,再想到女儿的嫁妆还没着落,顿时眼前一亮。

“中丞,曹勿烂的那几个儿子,不是受曹都满叛乱牵连,便是被曹都满给杀了。曹勿烂白发人送黑发人,膝下又无子女,晚年太凄凉,要不把小女云儿过继给他。”

“过继个闺女给曹勿烂倒也未尝不可,可云儿是你闺女,你真舍得”

“禀中丞,末将有九个女儿。”

“大都督之女嫁给我安西节度推官之子,倒是门当户对。”

“谢中丞成全”

安伏延起身便拜。

韩士枚猛然反应过来,惊得目瞪口呆。

韩平安意识到他们这是打算让自己去叶勒部来个鸠占鹊巢,一时间也愣住了。

林使君指指他手中的大都督之印,笑道:“三郎,这印你暂且保管着,等跟云儿将来有了孩子,再把印传给孩子。”

“使君爷爷”

“听爷爷说完,爷爷当年不只是教过太子,也教过你娘,她生在帝王家却没能过上几年好日子,现在连太子都朝不保夕。仔细想想,爷爷这个老师无能啊。”

“中丞”

林使君示意别说话,接着道:“三郎,你娘临终前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你,她希望你能平平安安长大,高高兴兴过自个儿喜欢的日子。那些大事爷爷都办砸了,这点小事一定要办成,要成全你娘的愿望。”

韩士枚感动感激,泪流满面。

韩平安眼睛一酸,也是热泪盈眶。

“长安乌烟瘴气,不去也罢。听爷爷话,就呆在叶勒,过自个儿喜欢过的日子。叶勒部那边你无需担心,曹都满叛乱的正是时候,几个大首领都牵连进去了,只剩十几个小首领。”

“爷爷把王将军从龟疏镇带来的五百兵交给你爹,命你爹为白沙守捉使,率兵去白沙城驻守。白沙城原本就是我大唐的守捉城,只是后来兵少弃守了,让你爹过去只是恢复,不算新置,谁也说不出什么。”

“身为大都督府别驾,你自个儿手里不能没兵。你不是想帮李成邺求情么,让他戴罪立功把关在瓮城的那些逃卒一并带去。

“能上阵的编入你大都督府,上不了阵的你看着处置。不过这千牛卫中郎将他是做不成了,连同他手下的那些叛卒今后都不再是我镇军将士。”

“白沙城距吐蕃更近,可作叶勒西南之屏障。守夜人和游奕人本就不在镇军名册上,你可各带一半走,不过粮饷需由你大都督府自筹。”

林使君看了看安伏延,又回头道:“李成邺乃犯官,他那个闺女又是奴婢所生。礼不可废,你今后可叫他六叔,不可再称他为岳父。你真正的岳父大人只有一个,那便是安大将军”

安伏延岂能听不出老人家的言外之意,连忙道:“三郎,叔给你一百亲卫,他们本就不在镇军名册上,你可将他们编入大都督府。”

让老爹率五百兵坐镇白沙城“监护”,再把瓮城里的一百多逃卒和安老丈人的一百亲卫,以及同样不在镇军花名册上的几十个守夜人游奕人变成自己的私兵,不但能顺利接管叶勒部,而且能稳住叶勒部的局势。

韩平安感觉像是天上掉下了个馅儿饼,再想到自己是大唐公主的儿子、大唐皇帝的外孙,又觉得完全有资格整块地盘弄个土皇帝做做。

只是地盘够大,人太少,包括奴隶在内叶勒部总共才两万多人。

官倒是不小,相当于前世的自治州一把手。

论行政级别相当于正厅,并且可世袭。但从治下的人口来看,只相当于正科级的乡镇一把手。

不过这土皇帝做着还是很有意思的,可以在自己地盘内依“本俗本法”统治,不受大唐律法管辖。

可以拥有自己的兵马,只要养得起不限数量。

说是有战事要听朝廷调遣,但不愿意派兵朝廷也拿你没办法。

可以在自个儿地盘内征收赋税,却不用给朝廷交赋税,连户籍名册都不用上交户部,每年只要象征性给皇帝上贡点土产

只要不公然造反,就是每天杀一个人玩都没人会管你。

韩平安没想到自个儿竟是曹都满叛乱最大的赢家,将信将疑地问:“使君爷爷,您真打算把叶勒部交给我。”

林使君拉着他的手,笑道:“爷爷其实是在慷他人之慨,不给你,也便宜别人。”

这倒是一句大实话。

大唐在西域不但兵少,断文识字的人更少,地域太大,根本管不过来。

比如叶勒城,总共就崔瀚一个正儿八经的官,并且还是以叶勒镇仓曹参军兼任的,手下连书吏都没几个。

整个天山南路,大唐实际控制的只有四个大点的城镇,以及设有守捉城、戍堡和烽堡的商路两侧村庄,再远就有心无力了。

但韩平安不能不识好歹,急忙道:“可您不只是给我领地,还让我爹去做守捉使,打算派那么多兵去给我撑腰。”

“别人的官越做越大,你爹的官不能越做越小,所以你爹这个守捉使顶多只能做一两年。刚才说的那五百兵,也只能给你撑两年腰。你那么聪明,有两年时间足够掌控叶勒部了。”

安伏延突然想起件事,不禁笑道:“中丞,韩兄跟我提过三郎有一个名叫苏达的幼时好友,现在是那雪部的一个小首领。他仰慕我大唐,想率部来附。”

“竟有这事”

“千真万确,不信可问三郎。”

见韩平安点点头,林使君笑道:“好些年没藩胡内附了,这是一件大好事。咱们可不能小气,大可划出一州给他安顿,让他做刺史。”

苏达那臭小子运气够好的,一来竟能做上一州刺史。虽然是隶属于叶勒大都督府的羁縻州的刺史,但一样是刺史。

韩平安知道老人家是在帮自己增强实力,以便更好地掌控叶勒部,很感动。

可想到白沙城距吐蕃更近,并且一接手就要被绑在那儿,禁不住说:“使君爷爷,能接管叶勒部我是很高兴。

有那么大一片领地,我是能过上好日子,能够尽情吃喝玩耍,不用为没有钱担忧。但想平平安安,恐怕没那么容易。”

“爷爷晓得你担心什么,其实没什么好担心的。”

林使君拍拍他肩膀,意味深长地说:“你看看那些藩胡首领,不管我大唐与突厥、或与吐蕃怎么杀来杀去,可人家依然做人家的首领,也没见谁为难过他们。”

“您这是打算让我跟他们一样做墙头草”

“你娘希望你平平安安,爷爷一样希望你平平安安,再说大食和吐蕃不是没杀过来么。”

大唐强盛,西域各部听大唐的。

大唐衰弱,西域各部倒向突厥、大食、吐蕃或回纥。

这既是人家的生存之道,也是无奈之举。

林使君不想聊那些,突然话锋一转:“前头的捕贼署于制不合,不要再折腾了。等去了白沙城,接管了叶勒部,你想怎么折腾便怎么折腾,在那儿没人敢管你。”

听着像是在交代后事,韩平安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可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劲,禁不住问:“使君爷爷,安叔是不是要去龟疏做节度长史,王将军是不是要接替安叔镇守叶勒”

“你怎么知道的。”

“我看过您给我爹的书信,正因为看过书信,我早晓得大祭司和米法台他们兴风作浪,其实跟安叔没任何关系。”

“偷看书信非君子所为,亏你好意思说。”

林使君笑骂了一句,转身看向安伏延:“你岳父是要去龟疏,但不是做长史,而是要接替爷爷节度安西四镇兼观察、营田、支度等事。”

安伏延连忙拱手:“谢中丞提携。”

“无需谢老夫,老夫虽举荐过,但这个节度使不是老夫举荐你便能做上的。”

“使君爷爷,安叔去做节度使,那您呢”

“爷爷要回长安,算算日子,召爷爷回长安的圣旨再有十来天也该到了。”

“不能去”

“傻孩子,这是爷爷想不去就能不去的吗。”

“您可以称病,而且您身子本就不好”

林使君抬头看看正泣不成声的韩士枚,再看看欲言又止的安伏延,喃喃地说:“别这样,老夫这还没死呢。况且老夫本就想回长安,太子正值危难中,老夫不回去看看不放心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75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