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守捉大唐

作者:卓牧闲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十七章 送别

书名:守捉大唐 作者:卓牧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5

史羡宁和米提夫前脚刚走,白佐尖和阿史那山后脚就来了。

他俩无论能力还是人品,都无法与史羡宁、米提夫相提并论,韩平安不想跟他们废话,只提出一个条件。

叶勒部的那些小首领大多不学无术,部落内的大小事务,大多交由粟特文书打理。而他俩又都是粟特祆正,多多少少有点号召力,只要他们发动人脉配合接管叶勒部就行。

至于钱,想要却不能要。

没有他们这些粟特商人,叶勒的经济真会崩溃,不能杀鸡取卵。

事实上一些粟特商人之所以铁了心帮安乐山造反,就是因为长安对他们的政策总是走极端。

之前好的时候别提多他们有多好,不让汉人经商只让他们经商,同时限制外藩经商,比如大食商人,想来大唐经商,来了就不许回大食老家,让他们这些享有特权的粟特商人赚得盆满钵满。

不好的时候对他们非常不好,只要没钱了就去抄他们的家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心理落差太大,不服气当然要反。

打发走二人,请屈通去位于城头的守夜队据点,让当值的守夜人帮着留意天使的消息,便回第三进的小院继续洞房,结果天没亮就被屈通和隐娘叫醒了。

“我义父说来了两个天使,一个是宫中的太监,一个是大理寺的什么官,他们不是召林使君回长安做官的,是来拿林使君的,好像跟啥案子有牵连。”

屈通见小舅子脸色变了,吓得不敢再往下说。

韩平安紧锁着眉头,凝重地说:“难怪使君爷爷让咱爹赶紧去白沙城呢,原来他老人家早知道了。”

隐娘知道林使君是韩家的恩人,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着老人家被锁拿回长安问罪,淡淡地说:“把那两个天使杀了,把使君抢回来。”

老姐果然人狠话不多,习惯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

韩平安一连深吸了几口气,微微摇摇头:“使君爷爷真要是不想回长安有的是办法,可他老人家必须回。”

“必须回”隐娘一脸茫然。

“他的儿女子孙全在老家,他老人家要是不回去,全家老小一个都活不成。这就是我之前为何不跟咱爹商量,就让黄博文去洛州把大娘和大郎二郎他们接过来的原因。”

“三郎,你是说如果天子想来锁拿咱爹,咱爹也要像使君那样跟着走”

“大娘和大郎二郎都在老家,爹敢不跟着走吗”

韩平安顿了顿,接着道:“何况使君爷爷一心辅佐太子,他老人家要是不束手就擒,岂不是坐实了太子的罪名。”

隐娘苦着脸问:“那咋办”

韩平安无奈地说:“事到如今,只能送送他老人家。”

屈通赫然发现做官原来这么凶险,搞不好连妻儿老小都要搭进去,不禁说道:“我义父说那两个天使急着把使君锁拿回长安,打算明天上午召集王将军等人宣诏,下午就走。”

韩平安回头看了看吓得不敢做声的李钰和安云儿,无奈地说:“那我们得赶紧做准备,姐夫,你去趟妓馆,帮我把那些乐师叫上。”

太阳没落山,西边就出现了红红的晚霞。

林使君在老仆的帮助下颤颤巍巍爬上马背,被一群从长安来的禁军拥簇着,策马走出叶勒城。

安伏延来了。

新任叶勒镇使左骁卫中郎将王庆祥来了。

崔瀚等叶勒镇参军也来了,静静地守在城门外夹道相送。

只不过他们既是来送林使君的,更是来送两位天使的,大将军府的家人甚至给两位天使准备了价值不菲的礼物,整整绑了二十几匹驮马,搞不清楚的真以为是一支商队。

“安使君,为何如此客气。”

“天使难得来一次安西,走得又如此匆忙,末将都没机会尽地主之谊,只能备些土产,聊表心意。”

“使君客气了。”

“应该的,应该的。”

“使君要把叶勒这边的事交代明白,赶紧去龟疏上任,公事繁多,就此留步吧,无需再送。”

“两位天使此回长安七千余里,末将岂能不送。”

太监觉得这个胡将很懂事,没有再坚持,就这么跟安伏延说说笑笑地带着大队人马往前走。

林使君虽是戴罪之身但做过丞相,该有的体面还是有的,没有戴枷锁。就这么骑着匹老马,晃晃悠悠地跟在后头。

崔瀚心生感慨,不忍看他老人家。

陈驿长年纪大了,本就百无禁忌,也不管两个天使和那些禁军高不高兴,当着众人面躬身作揖。

“使君保重。”

“陈都尉,你真不想回老家”

“哪里黄土不埋人,卑职的棺材早做好了,连埋在哪儿也想好了。”

“还是你洒脱,着实让老夫羡慕。”

“来一口吧,这可是上好的葡萄酿,在长安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陈驿长翻身上马,递上酒囊,陪在林使君身边。

林使君接过酒囊捧起来喝了一口,笑道:“果然是好酒,有此美酒,难怪你不想回老家。”

传旨的太监听见动静,下意识回过头,见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也就没说什么。

一起来拿人的大理寺官员很想训斥一番,可见负责押送的禁军并没阻拦,干脆装作没看见。

前头谈笑风生,后面两个老头子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了五里亭。

五里亭,顾名思义,距叶勒城五里。

叶勒本就没几个读书人,自然不会有人附庸风雅建亭子。

并且叶勒气候不好,三天两头刮风沙,即便有亭子也不会有人来此歇息,所以这个亭子不但有“典故”,也跟韩家有点关系。

五年前,韩士枚要来叶勒上任。

前任叶勒镇仓曹参军兼叶勒城主非常会来事,得知即将到来的监军是个读书人,赶紧找工匠修亭子,三天就修好了,然后出城来这个亭子里恭候。

安伏延正感慨溜须拍马之辈仕途顺畅,赫然发现亭子里不但有人,亭子中央的石桌上还置办了酒菜,

南北两侧和西侧都用布幔遮挡,以防风沙刮进来。

“三郎”

“安使君,你认得”

安伏延正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亭子里传来悠扬的乐声。

韩平安和女扮男装的李钰、安云儿以及徐午生等捕贼署的孩童,远远地看着林使君,随着妓馆乐师排练了几天的旋律放声高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人家送离别诗,这是唱离别歌。

旋律悠扬动听,意境深邃,充满别离的伤感。歌词精练,情感真挚,不涉教化,意蕴悠长。

太监愣住了,大理寺的官员也愣住了。

众人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少年一边唱着,一边走到林使君马前,深深作了一揖,随即竟把林使君扶下了马,搀扶着走进凉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李钰泪流满面,安云儿唱着唱着泣不成声。

这歌很好学,隐娘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

刚才还跟陈驿长说说笑笑的林使君,竟听得老泪纵横,接过韩平安敬上的酒,嘴唇颤抖着频频点头。

崔瀚沉浸在这伤感的旋律和歌词中,感觉疯三郎一家子唱的就是他,不由想起来西域时送行的那些亲朋好友,心里一酸,热泪盈眶。

韩平安扶着老人家,转身看着正在唱的李钰等人,问道:“使君爷爷,喜欢吗”

“喜欢。”

“高兴不”

“高兴,有此别离歌,爷爷此身无憾矣。”

林使君端起杯子一饮而尽,探头看看后面的乐师,走过去抚摸了下徐午生等孩童的头,转身问:“三郎,有没有纸笔。”

韩平安连忙道:“有,孙儿早准备好了。”

隐娘反应过来,赶紧收拾石桌。

林使君捋起袖子,边听边挥笔疾书,掉落的泪水模糊了字迹。

“三郎,此词此曲可有名字”

“没有,孙儿没想好。”

“既然是送爷爷的,爷爷慢慢想,想好再托人告诉你。”林使君放下笔,擦了一把老泪,示意追过来的老仆收起墨迹未干的歌词。

韩平安躬身再拜。

老人家在老仆的搀扶下走出凉亭,爬上马背,示意禁军牵马,跟着哼唱起来。

安伏延本就心急如焚,不想夜长梦多,连忙招呼两位天使继续赶路。

胡乐悠扬,歌声依旧。

直至天使的队伍消失在视线里,韩平安才擦干泪水,喃喃地说:“使君爷爷走了,我们也该去白沙城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22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