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守捉大唐

作者:卓牧闲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十七章 韩三郎被绑了!

书名:守捉大唐 作者:卓牧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5

韩平安让假道长捎回来两封信。

第一封是勒索信,除了赎金要得太多之外,没什么好说的。

第二封信让崔瀚难以置信,看着韩平安列出的那一项项要赶紧安排人去办的事,原本还有些眩晕的头顿时清醒了,一脸不可思议地问:“陈驿长,这是三郎写的”

字迹歪歪扭扭,也就比刚启蒙的学童稍微好那么一点点。

陈驿长见过韩平安的字,不禁笑道:“相貌可能相似,言行举止也可以模仿。唯独这一手字,不是谁想模仿便能模仿得出来的。”

“你知道我说的不是三郎的字如何,也不是问这个三郎会不会是贼人所扮。”

“明府,你是想问三郎究竟疯不疯”

“知我者驿长也。”

“三郎只是贪玩,有些放浪不羁。非但不疯,反而聪慧的很。”

陈驿长放下勒索信,又笑道:“侍御大人虽育有三子,但只有三郎这个庶出的幼子跟着他吃苦遭罪。并且三郎的娘又走得早,侍御大人心存愧疚,难免有些溺爱,不免有些纵容。”

“那为何个个把他当作疯子。”

“这还不简单,他是在没那么多讲究的小勃律出生长大的,性情有那么点像胡人,我行我素,喜欢随性而为。比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他没这些顾忌,嫌洗头麻烦,害怕生虱子,干脆把头剃了。在别人看来这就是疯疯癫癫,甚至是大不孝。”

“还有呢”

“深更半夜不睡觉,爬房顶上去对酒当歌,曲调怪异,如同鬼哭狼嚎。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那你是何时知道他并不疯的。”

陈驿长想了想,感慨地说:“三年前,他跑我那儿去找胡商喝酒,结果喝醉了,趴在我那儿睡到太阳落山。我跟往常一样坐在门边发呆,他冷不丁问我,陈老头,这个门你打算看到什么时候

他那会儿才十二岁,我以为他在说酒话,就说能看多久便看多久。他说你想死在这儿

我正不知该如何作答,他竟拍拍我肩膀,像个小大人似的说陈老头,这门不是你想看就能看得住的。”

崔瀚不解地问:“什么意思”

陈驿长没有解释,而是接着道:“我说我都已经看了那么多年,怎么就看不住。他说今时不同往日,门口有巨獒,屋后有豺狼,西边有狮子,连屋里都长满了墙头草,老家乱七八糟又顾不上这边,这门怎么看”

巨獒暗指的是吐蕃。

狮子应该是大食。

豺狼毫无疑问是指日渐强大且对大唐虎视眈眈的回纥。

至于墙头草,显然是指内附大唐的西域各部。

过去百年来,安西四镇六次易手,包括昨天刚反叛的叶勒部在内,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看谁势大便对谁俯首称臣。

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安西四镇的危局。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那会儿才十二岁。

真是个“妖孽”,真有那么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

崔翰再次看看韩平安的信,反复权衡了一番,毅然抬起头:“既然他想的那么周全,我们不妨让他疯一次。即便疯过头,不是还有侍御大人么。”

这几天发生的事堪称扑朔迷离,而且涉及到边军,让人无从下手。

陈驿长也觉得可以让“韩三疯”试试,就当“以毒攻毒”,拿起勒索信笑道:“行,我先照他说的布置一下,再去向李将军禀报。”

“那我们分头行事。”

崔瀚目送走陈驿长,立即命人去请叶勒最有钱的粟特商人史羡宁、白佐尖和阿史那山。

如果米法台没死,也会在被邀请之列。

史羡宁家距城主府最近,但接到邀请并没有直奔城主府。

他站在敞开着门的院子里等了约莫两炷香功夫,见白佐尖和阿史那山二人路过门口,才喊了一声,迈步迎了上去。

“知道崔明府找我们做什么吗”

“是不是叶勒王叛乱的事。”

“应该不是,听说韩侍御已经把乱给平了。或许再过一两天,安大将军便会班师回城。”

白佐尖转身看着大都督府方向,边走边感叹道:“没想到他个文官都这么厉害,这哪里是监军,分明是领兵打仗的将军。”

阿史那山点点头,五味杂陈地说:“这乱平的越快越好,要是战事僵持,你我又得出血。得亏这是在叶勒,要是在长安,我们恐怕真会倾家荡产。”

“别瞎说,即便这叛乱一时半会儿平不了,安大将军也顶多让我们出点血,断不会做出那杀鸡取卵的事。”

“可安大将军要听节度使的。”

“别杞人忧天,这不是没事么。”

“是啊,天下太平比什么都好。”史羡宁轻叹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二位,崔明府找我们会不会是问米法台的事。”

白佐尖愣了愣,嘀咕道:“米法台死了,与我们何干。”

史羡宁回头看看四周,低声道:“上午在米法台的葬礼上,麴度大祭司跟我说了许多,听口气似乎怀疑是我杀了米法台。”

白佐尖下意识问:“那到底是不是”

史羡宁苦笑着问:“你也怀疑是我”

“那究竟是谁,阿史那山,难道是你干的。”

“我还觉得是你干的呢。”

阿史那山冷哼了一声,又恨恨地说:“在我看来不管是谁干的,都干的好他想死也就罢了,为何要拉上我们。这样的疯子,死不足惜。”

城主府近在眼前,三人很默契地结束了话题。

守门的差役远远地迎上来问好,恭恭敬敬地把三人请进府内,一路送进明府大人的书房。

不在大堂议事,反而让来书房。

史羡宁觉得很奇怪,连忙躬身行礼。

“免礼免礼,三位免礼。”

崔瀚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等仆人上完茶,一脸不好意思地说:“今天请三位过来是有事相求,崔某真有些难以启齿,都不知该如何开口。”

“明府太客气了,究竟什么事,恳请明府明示。”

“是啊,只要用得着我等的地方,明府尽管示下。”

“时间紧急,崔某就不跟三位客气了。”

崔瀚深吸口气,忧心忡忡地说:“侍御大人的三公子被一股突厥马贼给绑了,马贼逼三郎写了一封书信,让恰好路过水泉烽的假道长带回来了。他们索要银钱一万文,称如果明日中午见不到钱便撕票。”

“竟有这样的事,什么时候被绑的”史羡宁大吃一惊。

“三郎在信里没说,我差人问过韩侍御的家人,他们已有两三天没见过三郎,估摸着是两三天前被绑的。”

“韩侍御知不知道”

“侍御在白沙城平乱,我敢在这个节骨眼上禀报吗”崔瀚顿了顿,补充道:“而且让筹钱赎人的书信也是刚收到的。”

韩平安在叶勒城堪称名声在外,想到“韩三疯”那个响亮的诨号,阿史那山忍不住问:“崔明府,据我所知韩三郎总喜欢做一些做一些出人意料的事,这会不会是他在跟您开玩笑。”

“信是写给韩侍御的,可见他并不知道曹勿烂叛乱,也不知道侍御大人在白沙城平乱。”崔瀚一边不动声色观察着他们细微的表情变化,一边强调道:“而且假道长见到了那股突厥马贼。”

假道长只会在算命的时候骗人,在别的事情上不但不会骗人,而且非常讲信誉。

史羡宁意识到“韩三疯”真被马贼给绑了,下意识问:“书信呢”

“书信崔某交给了陈驿长,让他带着书信去城楼向李将军禀报了。”

“这么大事是要赶紧向李将军禀报,明府大人,需要我们做些什么。”

“借钱。”

崔瀚轻叹口气,无奈地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府库里的那点银钱和粮草,都已奉安大将军之命转运去了白沙城。要不是府库空空如也,崔某也不至于拉下老脸跟三位开口。”

说是借钱,其实是让出钱,因为叶勒镇这些年跟商人借的钱从来没还过。

不过相比长安叶勒镇算好的,长安那边遇上叛乱或别的事要用钱,皇帝一道圣旨,直接去抄豪商的家。只会给你留下一万文铜钱生活,别的全部拿走。

遇上这种事没处说理,史羡宁只能答应:“行,我们这就去筹,看能否赶在天黑前筹足一万文。”

“银钱,不是铜钱。”

“明府放心,我们知道。”

叶勒王造反,大军平叛,商人们没挨刀,结果却因为“韩三疯”被马贼绑票要大出血。

阿史那山别提多郁闷,一脸不快地爬起身,正准备跟史羡宁、白佐尖一起躬身告辞,崔瀚突然抬起头:“还有件事,差点忘了跟三位说。”

“请明府明示。”

“米法台不光是商人,也是我大唐敕封的祆正。他遭此横祸,我城主府乃至我叶勒镇绝不能不了了之,更不能任由凶手逍遥法外。”

“谢明府大人为米法台伸冤,我等代米法台的家人拜谢大人。”

“先别急着谢,崔某没说完呢。”

崔瀚顿了顿,不缓不慢地说道:“侍御大人不知三郎被绑,但知米法台遇害。他在白沙城平乱那么忙,不但亲自修书命崔某彻查,还呈请安大将军从军中抽调一名干吏,来我城主府充任贼曹尉,专事捕盗缉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93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