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守捉大唐

作者:卓牧闲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十六章 只有一个公主

书名:守捉大唐 作者:卓牧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5

老人家也是一片好心,不能不识好歹。

韩平安连忙道:“使君爷爷,刚才我是在跟您开玩笑呢。黄博文是捕贼署开张当晚走的,那会儿我正一筹莫展,哪有心思让盘陀画我娘和公主姨娘生前的样子。”

“那你让黄博文去长安做什么。”

“是后来大致搞清楚大祭司和米法台等人兴风作浪的来龙去脉再写信让他去的。我想让他顺藤摸瓜去摸摸长安那几个粟特豪商的底细。

而且我很担心老家的大娘和两位兄长,想让他办完长安的事,再去一趟洛阳,帮我把大娘和两位兄长接过来。”

林使君微微点点头,没有再问。

韩士枚正尴尬,正在火头上,指着他声色俱厉:“你竟敢自作主张,接你大娘和兄长这么大事,为何不与我商量”

“安乐山如果真反,一定会去攻打长安。他去攻打长安,一定会路过洛阳。爹,你整天忙得顾不上老家,我不能再顾不上”

韩平安一脸委屈,气呼呼地坐到林使君身边。

关内真要是起兵乱,洛阳定会生灵涂炭

韩士枚意识到错怪了儿子,涨红着老脸,比之前更尴尬。

林使君老怀甚慰,轻拍着韩平安的肩膀,感慨万千:“三郎这事办的好,士枚,你就别再怪三郎,你看看,孩子多孝顺啊。”

想到远在老家二十多年没见的妻儿,再看着一脸委屈的小儿子,韩士枚一阵心酸,没有再做声。

刚才安伏延已经说漏嘴了,有些事想瞒也瞒不过去。

林使君权衡了一番,淡淡地说:“士枚,孩子长大了,懂事了,马上便要娶妻生子,有些事不能再瞒着他,不妨借这个机会告诉孩子,省得孩子总惦记着。”

韩士枚老脸通红,欲言又止。

韩平安知道老爹羞于出口,不禁笑道:“爹,其实看完你的笔记,我就猜出了个大概。”

“你猜出什么。”

“说起来也是受白硕德启发,他能找个外貌相似、年纪相仿的人来假扮我,你们当年一样可能偷梁换柱。”

“”

韩士枚语结了,不知该从何解释。

韩平安意识到自己的推测没错,笑道:“之前我只知道公主姨娘跟我娘之间的关系,给人的感觉总是怪怪的。现在想明白了,原来公主姨娘是女官,我娘才是公主。”

安伏延抬头道:“韩兄,我早说瞒不过三郎,你还不信。”

韩士枚一连深吸了几口气,一脸尴尬地解释:“三郎,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你娘身为我大唐公主,从未想过推脱和亲重任。只是在来西域的路上,水土不服,害了一场大病。”

韩平安好奇地问:“然后呢。”

“眼看人快不行了,持节送婚的吴大人急得团团转,爹想到小勃律王和小勃律的那些首领都没见过你娘,并且你娘虽贵为公主但与你姨娘姐妹情深,就提议你姨娘代你娘与小勃律王成婚。”

“再后来呢。”

“再后来你娘的病慢慢好起来了,她明明可以改头换面回来过她一直想过的日子,却因为担心你公主姨娘决定留在小勃律。她不回来我自然不能回来,后来我们就有了你。”

韩士枚偷看了林使君一眼,想想又很认真很严肃地说:“这个世上只有一个兰成公主,那便是你公主姨娘。她跟你娘一样深明大义,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子。”

韩平安差点爆笑出来。

娘害什么病

从时间上推算,娘那会儿应该是害喜,是在去小勃律和亲的路上怀上了我

出生时虽记不得事,但又不是没嘴,我会问啊,难道连自个儿的生日都不知道

编瞎话都不会,骗小孩有意思吗

不过仓促间能编出这半真半假的瞎话已经很不容易了,况且出发点是好的。

毕竟这是国家级丑闻,一旦传出去朝廷会颜面扫地,并且作为丈夫他要维护爱妻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

虽然很好奇他俩在去和亲的路上究竟是谁主动的,但凡事看破不能说破。

再想到娘和公主姨娘生前对自己的好,韩平安心头一酸,哽咽着点点头:“我知道,娘很好,公主姨娘也很好。”

“三郎,爹没想过瞒着你,只是想等你长大点再告诉你。”

“爹,你对我也好。但不能因为总想着我,亏欠大娘和大郎、二郎太多。你陪了我们娘儿俩这么多年,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你该好好弥补大娘和大郎、二郎他们。”

儿子真懂事,真孝顺。

想到远在老家的妻儿,韩士枚心如刀绞,走上来紧抱着韩平安老泪纵横。

此情此景,让林使君不由想起去世多年的发妻和远在老家的儿孙,心生感慨,不胜唏嘘。

尽管昨晚也热泪盈眶过,但安伏延依然见不得男人哭,干咳一声,打破了沉寂。

“三郎,你爹那会儿要留在小勃律陪你们娘儿俩,可留在小勃律跟发配差不多。并且那会儿小勃律反迹已露,可以说在所有人看来,你们一家三口十有八九要客死他乡。”

“安叔,这些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爹你娘是我从龟疏一路护送到小勃律的。”

安伏延顿顿,接着道:“那位持节送婚的吴大人回到长安,生怕你爹你娘带着你回来。毕竟事情一旦败露,他这个送婚使难辞其咎,于是一有机会便帮你爹扬名。”

韩平安不解地问:“帮我爹扬名”

“就是逢人便夸你爹是个大忠臣,为大唐社稷早将生死置之度外,誓要折服小勃律。说什么小勃律若一意孤行,你爹即便血溅三尺也要阻拦。

这便是你爹官品虽不高、官职也不大,但在长安名气却不小的原因。也正因为名气太大,被那些心怀叵测之人误以为是太子的人。”

“明白了,原来是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这个说法有意思。”

安伏延点点头,又凝重地说:“可惜他万万没想到你公主姨娘竟英年早逝,你们一家三口没理由再留在小勃律。更没想到的是,你娘竟在回来的路上水土不服唉,真是天意弄人啊。”

林使君不但做过太子的老师,也曾教过兰成公主,想到那个天资聪颖、古灵精怪的皇女,再看看泣不成声的韩士枚,不禁叹道:

“本以为苦尽甘来,却是生离死别,天亦有情天亦老啊。”

韩平安掏出手绢帮老爹擦拭着眼泪,五味杂陈地说:“人间正道是沧桑。”

林使君微微一怔,回头看向韩平安。

“使君爷爷,我脸上有东西”

“好一个人间正道是沧桑”

林使君情不自禁扶案而起,挥笔疾书,看着纸上的对子啧啧称奇。

“对的好,对的好,对仗虽不够工整,但这意境,这心境,这韵味,堪称千古绝对,令人拍案叫绝。”

韩平安缓过神,心想当然好了,这可是伟人的诗句。

这时候,韩士枚竟抹着老泪,看着纸上的对子喃喃地问:“三郎,你这个年纪怎会有如此心境,又怎会有如此体悟”

韩平安意识到伟人的诗句把他们给震撼到了,再想到气氛太过压抑,故作得意地说:“什么心境,文章本天成,佳句偶得之,我只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只是随口一说。”

“文章本天成,佳句偶得之哈哈哈,好,谁说我儿不学无术,就这三句,不知能羞杀多少读书人。”

“三句”

“加上人间正道是沧桑,不就是三句么。我儿果然天资聪颖,竟能出口成章。”

见林使君又飞快地写下“文章本天成,佳句偶得之”,韩平安意识到这两句他们也没听说过,又稀里糊涂剽窃了人家的诗句。

安伏延没怎么念过书,只知道之前那句“人间正道是沧桑”听着不错。

林使君放下笔,回头感慨道:“又得佳句,三郎,这趟叶勒爷爷果然没白来。”

“使君爷爷,咱们还是说正事吧。”

“什么正事。”

“您打算怎么处置我六叔他们。”

韩士枚急忙道:“这是你该问的吗”

韩平安苦着脸道:“爹,六叔是我岳父,我能不问吗,我要是不问就没人问了。”

韩士枚一把将他拉开:“如何处置,中丞自有公断,你暂且退下。”

“一会儿我儿天资聪颖,一会儿让孩子退下,哪有你这么做爹的”

林使君看了韩士枚一眼,沉吟道:“三郎,既然想说正事,那就一件一件的说。先说你娘的事,到此为止。至于外头的传言,无需理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84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