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守捉大唐

作者:卓牧闲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十一章 暗潮涌动

书名:守捉大唐 作者:卓牧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5

叶勒镇军城,位于叶勒城东南三里。

这座东西狭长的城依地势而筑,伫立在高高的石岭上,东西约两里,南北宽一里,城墙用石块夹土砌成,并用土坯砌就马面、角楼。

其规模别说与关内的城池相提并论,甚至连叶勒城都不如,整个儿一大号的戍堡。

军城虽小,但位置极佳。

南面便是瀚海荒原,站在角楼上能远眺五六里。

北边是潺潺而流的赤河,与叶勒城隔河相望,能照看到边军将士沿河滩开垦耕种的那一望无际的田地。

晴空万里时,甚至能依稀看到建在城东八里头痛山顶上的烽燧。

西边陡峭几乎爬不上来,东边是层层叠叠、褶皱纵横的头痛山余脉,人虽上的来,但大军无法展开。

只要居高临下守住南北两面,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本就易守难攻,加之这几年无战事,平日里在城墙上值守的士兵极少,包括当值的旅帅在内也不过三十二人。

其他人与关内的府兵一样,一年加起来也当值不了几天,平时主要忙着种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事实上大多士兵本就是来自雍州京兆郡、蒲州河东郡等地的府兵,只是现在不比几十年前,可每隔四年轮换。

正因为没人来替换,许多人在镇多年,已白发苍苍,却迟迟不能满放归乡。

即便节度使大人派兵过来替换,每次派来的兵也极少,这意味着能回乡的人也极少。

究竟让谁走不让谁走,成了几任镇使最头疼的问题。

刚开始看战功,战功显赫的可以回去跟家人团聚,能够叶落归根。

可在边关即使没有大仗打也有小战事,一有战事就有战功,只要呆上十几二十年,最不缺的就是战功。

军功十二转,不少人已经完成大圆满,开始转第二次了。光军城这边就有八个“双上柱国”,所以依照战功决定让谁回老家是不成的。

况且战功显赫的大多年迈体衰,走路都颤颤巍巍,甚至连站都站不稳。而叶勒距长安九千余里,真要是放他们走,他们会死在路上的。

久而久之,就算节度使大人派兵来,镇使安大将军和副使李将军也不再提满放归乡的事。

将士们一样懒得再去找兵曹参军问自个儿究竟酬勋几转了,反正问了也没啥用。

正所谓回望旧里,永无还期

正蜷缩在城门口晒太阳的那个老卒,就是一个“双上柱国”。并且已经第三次酬勋十一转,第三次做柱国。

按例边军将士除在战阵上获得军功外,每镇戍一年即可酬勋一转。

一个身材魁梧的军官站在角楼上,默默地俯看着老卒,暗自感叹这老头子要是能活到明年春天,那么,他便能成为安西四镇乃至整个大唐的第一个“三上柱国”。

那可是视同正二品的上柱国

遥想当年,且不说军功十二转酬勋上柱国,就是军功四转酬勋骁骑尉也极为荣耀。

可现在呢,这里是都尉、护军多如狗,柱国、上柱国满地走

即便能满放归乡,老家的县令县尉也不会正眼瞧他们,更别提发给勋田、安排做官了。

这是什么鬼世道

军官暗暗咒骂着,正准备转身远眺头痛山顶的烽堡,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一个高高瘦瘦的大胡子火长手扶横刀爬了上来。

“大哥,我回来了。”

“怎么搞到这会儿。”

“今天是九月十三,是伽罕巴尔节的最后一天。好多胡人进城赛祆集会祈福,火神庙里全是人,连城门口都被做买卖的给堵住了。”

角楼上没外人,在城墙上巡逻的士兵离的远,军官不担心被人听见,回头问:“有没有见着米掌柜。”

火长俯身看看下面,低声道:“见着了。”

军官追问道:“他怎么说,一切可还顺利”

火长擦干额头上的汗,说道:“姓韩的果然去给叶勒王祝寿了,本来以为他会跟往常一样轻车从简,没想到他一大早竟让人去采办贺礼。

他买了好多礼物,雇了十六头骆驼,城里今天人又多,他一直折腾到差不多巳时才出的城。”

“他带了多少护卫。”

“护卫没多少,就他那几个亲卫。”

“究竟几个”

“四个,剩下的两个留在府里看门。”

“别的随从呢”

“算不上随从,全是从集市上临时雇的,连骆驼带人一起雇的。”

“有没有看清一共多少人”

“十六七个。”

大胡子火长回头看看四周,接着道:“虽然多出十几个人,但全是些驼夫马夫。米掌柜已经派人骑快马告诉曹都满了,曹都满应该能对付。”

军官想想还是不太放心,遥望着远处的烽堡问:“崔瀚在做什么”

“今天不是过胡节么,米掌柜说连龟疏火神庙的麻葛都专程来了。他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给点银钱了事,所以在我回来前他去了火神庙。”

麻葛是火神教信众对火教大祭司的尊称,在信众心目中的地位极为崇高。

叶勒各部的胡人又大多信奉火神,所以每次赛祆对城主府乃至叶勒镇而言都是一件大事,城主府甚至要承担赛祆所需的酒脯、纸张。

这次赛祆连龟疏祆祠的大祭司都来了,崔瀚作为城主当然以礼相待。如若再跟以前一样不露面,那就是不尊重人家所信的神,一旦激起民愤会出大乱子的。

军官点点头,追问道:“陈二牛那个老狐狸呢。”

“老狐狸刚开始在火神庙看热闹,我回来时他被假道士和白云寺的胡僧拉去吃酒了。”

大胡子火长知道军官担心什么,想想又说道:“大哥,曹都满利欲熏心,他肯定会动手的。只要他敢动手,剩下的事就好办。”

“他要是临阵退缩呢”

“米掌柜早有准备,他不动手,他手下的人也会动手。”

“好,我下去看看李将军在做什么,你在这儿盯着头痛山,看见狼烟就起鼓。”

与此同时,距叶勒城西门不远的火神庙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叶勒镇仓曹参军兼叶勒城主崔瀚被萨宝请入正殿,跟叶勒城的一众粟特商人坐在一起,静听来自龟疏城祆祠的大祭司诵经。

远道而来的大祭司名叫麴度,虽年过六旬,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

他穿着一身素衣站在火坛边,左手端着一个杯子,右手挥舞着,抑扬顿挫地诵讲经文经义,整个人在圣火照耀下庄严肃穆,睿智不凡。

叶勒最富有的粟特商人史羡宁知道明府大人听不懂,坐在边上低声翻译。

“先知琐罗亚斯德开口言,呵,胡姆,你好,最初在尘世用你作成饮料的那个人是谁他得到了怎样的幸福和酬报”

“纯洁的、祛除死亡的胡姆答道,世上的维万格罕首次用我作成饮料,作为酬报,我使他得福,生了个男孩,名叫贾姆希德,他拥有成群的良畜,成为世民百姓中最显赫的人物。”

“他有太阳一般的明眸,当政时期,他使动物和人类长生不老,使江河奔流不息,草木永不枯槁。使食物丰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原来“胡姆”既不是人也不是神,而是用火神教的“圣草”榨的汁水。

草汁都能被当作圣物,而且有神性会“说话”,这究竟是教义还是讲故事,比我大唐道教差远了。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一听就知玄之又玄,静下来悉心体悟便知蕴含天地至理。

有大唐国教珠玉在前,崔瀚真瞧不上火教的教义,实在想不通居然会有那么多人信。

但他今天不是来参详比较教义的,而是来瞧瞧叶勒有头有脸的胡商是不是都在,来瞧瞧这些胡商形迹可不可疑。

因为现在几乎可以断定,叶勒的粟特坐商中有人意图谋害,至少有人参与意图谋害监军大人父子。

那么大一个局,没点身家的小商小贩显然没资格参与,只有家财万贯的豪商才有可能。

今天又正好是伽罕巴尔节的最后一天,也是整个伽罕巴尔节最热闹的一天。

先是诵经祈福,等大祭司讲完经会鼓乐大作,有胡姬载歌载舞,有美酒佳肴

据说宴饮之后,麻葛的学生还要展露神灵附体、利刃穿腹的神迹。

总之,笃信火神教的粟特商人今天都应该来。

没来的一定有鬼,来了却形迹可疑的一样可能有鬼。毕竟那么大一个局,他们不可能不时刻关注进展。

至于有没有走东跑西、四海为家的粟特行商参与,那是陈驿长应该想办法搞清楚的事。

崔瀚就这么听着史羡宁翻译,一边不动声色观察四周,一边在大祭司的目光鼓励下,跟虔诚的信徒们一起喝着“胡姆”。

这草汁不咸不甜,带着点酒味儿。不是很好喝,但也不算难以下咽。

入乡随俗,既然来了就得喝。

喝着喝着,头有点晕,整个人变得晕乎乎飘飘然。

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涌了上来,灵魂似乎都要出窍,仿佛马上便能神游千里,莫非这“胡姆”里真蕴含神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71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