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守捉大唐

作者:卓牧闲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十六章 人才难得

书名:守捉大唐 作者:卓牧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5

韩士枚一刻不想久留,叫上黄大富等护卫直奔白沙城。

韩平安送走老爹便带着李钰、安云儿,叫上姐姐姐夫一起去屯城拜见安老夫人和岳父岳母。

安家人正忙着收拾行李也准备搬家,笃信火神的安老夫人对奴婢所生的安云儿本就不是很待见,说了几句话就去盯着奴仆收拾她每天对着祈福的那些神像。

安老丈人的正室大妇同样不是很喜欢云儿,反倒对李钰这个义女和隐娘这个不晓得从哪儿冒出来的韩家小娘子很热情。

这个世上的人很现实,对出身门第和血脉很看重。

李钰虽也是奴婢所生,但至少有一半汉人血脉,不像安云儿不只是奴婢所生,甚至连粟特人都算不上。

所以论出身,李钰确实比安云儿要高贵一些。

何况她爹李成邺现在虽落难了,但之前那可是赫赫有名的千牛卫中郎将,谁晓得他将来会不会翻身。

更重要的是,安伏延做的是大唐的官,并且马上要做节度使。

天子不管多相信胡将,大唐终究是汉人的天下,朝中大臣大多是汉人,安西四镇的两万多士卒也大多是从关内来的。

善待李钰就是跟李成邺示好,不管李成邺领不领情,别人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至于对隐娘好那是应该的,隐娘是韩家小娘子,是真正的汉人,在三女中出身最高。

在安夫人看来隐娘嫁给屈通简直是一朵鲜花插着牛粪上,要是早知道韩士枚有这么个闺女,早让夫君去帮给自己的三儿子提亲了,那些侍妾奴婢所生的儿子根本没资格。

总之,回到娘家被冷落,安云儿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韩平安心里却跟明镜似的,但看破却不能说破。

吃完饭,陪着安老丈人说了一会儿话,才知道林使君这一走使府也要散,他这个即将上任的节度使要招贤纳士、开府建牙。

而林使君重金辟署的行军司马、副使、判官、支使、掌书记、推官、巡官、衙推、随军、要籍、进奏官、孔目官等幕僚,有一大半要另谋高就或回关内老家。

人家之前愿意来,或由于生活拮据,或是期望林使君有朝一日能够东山再起,有的只是想要一份在幕府效力过的履历,有的完全是出于林使君的人格魅力而追随。

现在没钱的赚到了钱,想烧冷灶的看不到希望,要履历的有了履历,完全出于林使君人格魅力而追随的没得追了,自然要走,想留也留不住。

“本来想着请你父亲去做判官的,可你使君爷爷的担忧不无道理,只能让他先观望一两年。你那么聪明,原本可以帮帮爹的,但你使君爷爷把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爹只能从命。”

即将走马上任竟无人可用,安伏延唉声叹气,愁眉不展。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因为使府幕僚不只是单纯的幕僚,也是大唐的官员。

你可以辟邀人家入幕,但所辟邀之人必须是官身。

白丁也不是可以,但只能做驱使、随机、逐要和孔目官之类的“下佐”,并且先要帮人家谋个正九品上的儒林郎、正九品下的登仕郎、从九品上的文林郎或从九品下的将仕郎等文散官告身。

然后要跟辟署行军司马、副使、判官、支使、掌书记等“上佐”一样,奏请长安允许人家出任幕职,甚至要跟帮那些上佐奏授“检校尚书户部郎中”、“检校尚书吏部郎中”“监察御史”、“侍御史”等朝衔宪衔一样,帮人家奏授“试秘书省校书郎”或“正字”等朝衔。

韩平安没想到老丈人竟跟自己一样面临无人可用的困境,提议道:“要不安排亲信多带点钱去趟长安,看能否招募些人才。”

“但凡有点门路的谁愿意背井离乡,谁又愿意千里迢迢来做边幕”

安伏延反问了一句,苦笑道:“况且爹本就不是读书人,总共只去过两次长安。人都不认得几个,哪知道谁空有其表,谁有真才实学。”

韩平安并不担心他会挖自己这个女婿的墙角,因为他现在需要的是“高层次人才”,余望里再有本事也是白丁,黄博文更是犯官之后,连经制内的官都不能做。

韩平安沉思了片刻,抬头道:“爹,实在不行就辟邀各镇参军入幕。比如崔明府,让他做个巡官绰绰有余。”

“可这么一来,四镇就没文官了,屯田、支度等事让谁去做。”

“爹,你做叶勒镇将这些年,军书操办的么。我不是说您任人唯亲,事实上想把政令推行下去只能用信得过的人。”

“三郎,你是说四镇不设六曹”

“不能说不设,但可以暂缺。况且你上任之后驻龟疏,龟疏镇肯定是要亲领的,只是另外三镇有空缺,并且不是全缺,一镇留一两个参军就行了。”

“辟邀各镇参军入幕,由各镇将招募文书操办功、仓、户、兵、法、士等事,虽能解燃眉之急,可这么一来”

安伏延微微摇摇头,没有说下去。

韩平安知道他是担心把六曹参军调走,会失去对各镇的掌控,不禁笑道:“这只是权宜之计,等招募到人才可以填补空缺。如果实在招募不到,可以培养些文书派往各镇。”

“培养”

“差点忘了说,我打算到了白沙城就开办州学,给我两年时间,便能培养出一大批文书。”

“两年”安伏延将信将疑。

韩平安微微一笑:“爹,我有办法速成。”

人才招募不到,能培养出一批吏员也行

安伏延权衡了一番,砰一声拍了下案子:“三郎,爹给你两万钱,你帮爹培养五十个文书”

“五十个,您要这么多做什么”

“不只是军中缺人,各城也缺,你又不是不知道,崔瀚这个城主做得有多累。”

韩平安知道他要避嫌,不能用太多的粟特人,一口答应道:“好吧,五十个就五十个。”

有个聪明的女婿真能帮上大忙,安伏延正感叹这门亲事结的好,亲卫来报天使快到了

他再也顾不上跟女婿说话,赶紧进去更衣,要率文武各官出城五里迎接。

韩平安不想也没资格凑这个热闹,叫上李钰安云儿和姐姐姐夫连夜回叶勒城。

没曾想一回到大都督府前院,只见史羡宁和米法台的儿子米提夫竟跪坐在大堂里等候。

韩平安让李钰云儿先回第三进的小院,盘坐下来问:“二位大晚上不歇息,跑我这儿来做什么”

史羡宁犹豫一下,愁眉苦脸地说:“我等去过城主府,崔明府让我等来拜见长史,恳请长史给我等指条路。”

米提夫更是跪下道:“小人罪该万死,恳请长史发落。”

韩平安这才想起他们的官司还没完,好奇地问:“就你们两位,另外两位呢”

“禀长史,白佐尖和阿史那山对在下有成见。”史羡宁一脸尴尬。

“成见”

“白佐尖认为在下嫁祸于他,对在下恨之入骨。”

“米掌柜,你呢”

“禀长史,小人小人听候长史发落。”

一个栽赃嫁祸族人,一个弑父,就算不责罚他们,他们在叶勒也呆不下。

韩平安早就知道他们的处境,事实上一直在等他们来,看着他俩走投无路的样子,沉吟道:“史掌柜,我觉得你应该随我岳父去龟疏。你善思善行,虔诚睿智,完全可以做大祭司。”

史羡宁以为听错了,惊诧地问:“我做大祭司”

“我岳父说你是你就是,至少可以做上龟疏祆祠的祆正。至于在叶勒的买卖,完全可以从叶勒城转移去白沙城,由你那几个儿子打理。有我帮你照看着,只会比现在好,绝不会比现在差。”

“谢长史,在下遵命。”

“至于做上龟疏祆正之后要做些什么,我回头让余行官告诉你。”

“在下明白。”

跟聪明人打交道就好。

韩平安感叹了一句,看向米提夫:“于公,你父亲伙同大祭司谋逆,这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于私,你父亲想害我和我父亲性命,照理说我应该以牙还牙,把你家上下八十余口全拉去砍头。”

米提夫不敢争辩,因为那个禽兽老爹作了太多孽。

韩平安话锋一转:“但我不是睚眦必报之人,不想赶尽杀绝。你家的田产和买卖充公,由白沙城捕贼署接手。

你和你家的那些武士,给大都督府效力十年。至于你的家人,明日一早带上行李和生活所需的物品去白沙城,徐少府和余行官会帮你妥善安置。”

这是最好的结果,好到米提夫不敢相信。

见他愣住了,史羡宁连忙拉拉他袖子:“还不赶紧谢长史不杀之恩。”

“谢长史,小的愿为长史效力,无论上刀山还是下火海,小的万死不辞”

“我不要你上刀山下火海,我希望你好好活着。”

“小的全家老小的性命都是长史的,长史不让小的死,小的就不死。”

“这就对了么,活好好的,为何要寻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179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