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万道长途

作者:大脑被掏空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八百四十三章 无实在性者的意义

书名:万道长途 作者:大脑被掏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44

李启突然被景雾臻一句话给问住了。

如果世界是虚无的,那就根本没有改变的必要,因为想要改变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改变,对自己来说是这样,对一品而言更是如此。

那么,这场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果一切都是虚妄,那行动的意义又是什么?

他陷入了沉思。

而景雾臻则立刻闭嘴。

她发现了,眼前的李启,又陷入了‘顿悟’的状态,自己一句话好像又激发了对方的灵感,让他开始了沉思。

这让景雾臻忍不住苦笑。

十年来,她几乎每隔几个月就会看见李启这个状态一次,而对方的每次沉思也都会带来对应的新突破。

不管是术法上的,道统上的,修为上的,都是如此。

真是可怕,修行对这种人来说,简直就像是……

不知道像是什么,景雾臻已经找不到形容词了,只能说……大道统的直系天才,真可怕,哪怕景雾臻自己在武道内也算是小有名气,但她发现自己的修行速度和李启比起来,根本就是龟爬。

以这个进度,似乎三品也是‘唾手可得’。

真的很难以想象,那可是三品啊,在大道统之中,也算的上是决策层,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决定宇宙的命运的伟大存在。

哪怕是在天下也是绝对的顶级,足以裁定众生的可怕大能,超脱因果与世间,徘徊于尘世之上的神秘伟力。

这种存在,在任何地方都是举足轻重的,可在眼前的这种顶级天才面前,居然要用‘唾手可得’来形容。

这就是外面说的‘注定的高位存在’吧,类似于魔王子,小天师,李启,这些人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他们必然会走到那个位置去。

明明是常人一辈子只要有一次的顿悟,一次就能够改变人生,让其整个人都彻底改变,通常出现在那些经历了许多事,人生挫折磨砺无数之后‘大彻大悟’的那种级别的改变,却时常在对方身上展现。

这天赋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李启一直在说,自己天赋并不算好,也就悟性拿得出手,可景雾臻只觉得这是‘天才的自谦’而已。

想着这些,景雾臻只能摇头,然后继续去做自己的事情。

过一会,李启会自己清醒过来,然后和没事人一样,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继续平时的日常活动的。

而在李启这边——

因为景雾臻的一句话,李启突然发现,自己对世间万物,依然存在着一种惯性思维,那就是,习惯性的认为所有存在都具备‘实在性’,习惯性的认为他们都应该具备和自己等同的存在程度。

但实际上不对。

这是知见障的一种,李启明明知道,他们的存在是虚无的,是可以被随意抹消的,但依然下意识的将对方当做‘不会被抹掉’的存在来对话。

而破除这种思维惯性,站在这个前提上,李启就能够看见,其实他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李师薇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动,也不需要管,反正只要等李启三品之后,只要心念一动,她马上就会回到十七岁的时候,刚刚离开家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那个活泼可爱的女儿,而不是现在这个孤僻阴沉的魔道修行者。

这甚至都不算是改变,只能说是‘回档’。

对于没有实在性的存在而言,这种事情甚至是时常都在发生的,宇宙的每一次回调,三品的对光锥的重塑,特别是如今的战争时期,更是被修改了无数次。

这是一场不断SL的战争,那么……这个现实已经被改变了无数次,李启再改一次,又有什么关系呢?

女儿成为魔道,所以呢?

轻轻挥手,她又会变回那个乖巧可爱的女儿,这并不是洗脑,也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对方的的确确回到了过往,对她来说,自己根本就没有任何变化。

李启如果拒绝这种事情,他那也应该拒绝自己的存在,因为李启自己也被无数次回溯过。

但李启知道,自己并不认为这是应该杜绝的,甚至他自己也时常使用自己的三品特质,以此来‘择定未来’,重新开辟世界线,来让自己在战斗之中获得优势,或者在生活中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对于李启的‘择定未来’而言,一个随机的结果就像是抽卡,抽中ssr的概率很低,但只要这个概率不是零,他就能够轻巧的选择‘抽中’的未来。

而对其他人来说,李启就是次次都能抽中,概率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但在李启的主观视角来说,他其实是抽了很多次的,只是那些抽不出卡的‘未来’被他抹掉了而已。

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他次次都能抽中,但李启看来,并非如此,他只是将可以随自己的喜好重抽罢了。

那么,区别是什么?

区别仅仅只是,自己的认知而已。

自己不愿意,和自己愿意。

想到这里,李启惊恐的发现——

一旦发现这个世界的虚无性,那么,魔道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李启好像能够理解了,为什么天魔这么嘻哈,为什么天魔这么无所谓。

因为……本来就无所谓啊。

所有牺牲,一概不论。

任何代价,皆是笑话。

一切所行,毫无后果。

这世间的一切本来就都是虚妄,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主观认知,所求的一切也不过是自己主观认知上的心安而已。

客观……到底是什么?

这世上,真的有‘客观’存在吗?

李启曾经得到过答案,他有过这样的疑惑,最终也被他解决了,他对此给出的回答是:“看风景的人,往往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也就是说,自己的主观,是别人眼中的客观,同时,别人眼中的主观,对于自己而言,也是客观。(详情见第七百二十一章)

通过认可其他人的主观,进而确认‘客观’的存在,进而确保了其他事物的稳固性。

可是现在,他突然发现,当其他没有实在性的事物,他们的‘主观’,其实也很虚无,因为这些人的‘主观’,严重依赖于李启的‘主观’。

换而言之,就算不洗脑,李启也可以轻易更改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乃至于,他们所谓的‘主观’,本身就依赖于李启才能存在。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和李启根本就不是一个叙事层的。

对不具备实在性的存在而言,李启就是‘高位叙事者’。

实在性,是指物质,或客观世界,不依赖于任何的主观意志,独立于观测者的认识而存在的性质。

一切观测者,对物质的感知和认识,都属于主观范畴,观测者无法越过自己的主观意志来观测事物,自然也就不可能谈论什么是客观。

观测者本身,只能是主观的,我们对任何客观的描述,必须经过我们的认知,我们的测量,如果测量本身不客观,客观性就不成立,如果不可测量,不可验证,自然什么认知也都无从

谈起了。

换而言之,实在本质上是相对的,不管从什么角度,都无法回避从主体认知和相互作用,并且也只能通过这个角度讨论实在性。

我们不能摆脱我们是认知主体的事实,无法排除认知能力和测量工具的影响。

既然如此,那什么才是实在?

除了能够笃定自身是实在的之外,再无别的论断。

可真的是这么笃定的吗?

五品认为自己是实在的,但李启知道他不是,李启甚至知道,时空也不是实在的,时间其实并不存在。

时间的经验性的实在性,即就每次能够被给予我们感官的所有对象而言的客观有效性。

而既然我们的直观在任何时候都是感性的,所以,在经验中绝不可能有不隶属于时间条件的对象被给予我们。

与此相反,我们反对时间对绝对实在性的一切要求,因为即使不考虑我们感性直观的形式,这种实在性也绝对地作为条件或者属性依附于事物。

这样一些属于物自身的属性也永远不能通过感官被给予我们。

因此,时间的先验的观念性就在于此,按照这种观念性,如果人们抽掉感性直观的主观条件,时间就根本什么也不是,既不能自存性地也不能依存性地归之于对象自身。

而李启自己,又拿什么判断自己是否是实在的呢?

主观,客观,无法实证,无法判断。

而这些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解’。

那就是……魔道。

不需要考虑那些,只需要承认自身的实在,承认自身的主观性是绝对的,那么就不需要考虑那些了。

这个答案,让李启猛的惊醒,从顿悟状态清醒了过来。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满身大汗。

轻轻挥手,招来一股清风,将身体清洁干净,然后他找了个地方坐下。

不知不觉,他又开始靠拢魔道了。

真是可怕。

越是思考,就越是察觉到魔道的可怕,好像但凡涉及到这些事情上,你就不得不朝着魔道去靠拢,因为……除了魔道之外,再难有如此简洁,明了的解释了。

越是思考,就越是靠拢魔道。

而且李启还找不到反驳的方式,因此他果断打断了自己的‘顿悟’,尽管这可能是别人一辈子都难以求到的,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放弃了。

“魔道,魔道……又是魔道。”李启连说了三次魔道,只觉得头痛无比。

魔道,对他的来说,实在是影响太深了。

从他修行至今开始,恐怕就一直……不对,应该说,他修行这件事,就可能是天魔所引导的,乃至于真知道韵,都有可能是天魔道韵。

不过实际上,李启也知道,天魔恐怕也看不穿自己。

这一点,也是李启能够面对天魔的自信。

很好理解,如果天魔看得穿李启,那就说明李启对他没有诱惑力了,一个普通人,哪怕是天才,也不可能招来天魔如此热烈的目光和这种高强度的干涉。

换而言之,天魔只要还有一天对李启有这种异乎寻常的执着态度,那就说明他还有一天看不穿李启。

既然有了这个筹码,李启自然也不是毫无赌本的,而手拿赌本,和天魔坐在一张赌桌上,他要做的就是,别把自己输出去。

但根据现在的了解,一旦入魔,那说不定直接就变成天魔分身了。

“唉。”李启叹了口气。

怎么才能不把自己输出去呢?

坚守己身吗?

开玩笑,要真这么简单,为何还有这么多的天才随之入魔?魔道在各种打压之下依然存在,甚至于云方大巫的弟子,那位巫神山公子,李启的师兄,也入魔了。

入魔这种事,可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李启可以骗过世间所有其他人,但他骗不了自己,没有人能骗过自己。

你骗不了自己,所以,当你相信魔道的时候,这不是你愿不愿意就能决定的。

李启知道,自己现在就处于这种状态。

魔道的想法再度入侵,模糊了他之前对于主客观相统一的看法,使得李启再度朝着魔道靠拢了一步。

李启只能感叹自己的智慧和知识都还不足够了。

人生如行黑暗大旷野,只有随身一线灯光,但凭此一线灯光所照,四周黑暗则尽成为光明,则人即可秉此勇敢向前。

行到哪里,光明即随到哪里,四围黑暗都驱散了。

这光,便是‘道’,是‘知识’,是‘智慧’,在宇宙的茫茫黑暗之中,唯有‘道光’能够照亮一切。

而此一线光明,则人人皆具,因此人人尽可有光明。但若要驱散此大旷野中全部黑暗,则无一人可能。

但人总想多驱散些四围黑暗,于是不向自身求光明,而转向外面去求光明。(详情见第五百二十一章)

李启觉得,如今只靠自己的思考,暂时是解不开这个问题了。

那么,只能向外求。

或者也可以说……向内求。

因为,李启此刻的内天地之中,封印着一只天魔魔君呢。

“就让另一位四品的智慧,来启迪一下我吧。”李启这么想着,心思沉入内天地中。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