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万道长途

作者:大脑被掏空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六百八十四章 随身携带

书名:万道长途 作者:大脑被掏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44

在李启以前的猜测中,宇宙的诸天万界,都是大能者们的无限猴子打字机。

无限的回溯,无限的世界,其本质都是为了在无限的时间之内,找到那一个未来,一个通往道之终极的未来。

哪怕是证明道之终极不存在也可以,哪怕是证明自己是错的也行。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想揭示一个可能性而已。

所以,李启面对的就是和一品一样的困境。

无限的轮回,所有的事物都已经被探明,眼前的一切都没办法再改动,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明白要怎么做。

所以,只能继续轮回下去,寄希望于他人,寄希望于微小的一个可能,哪怕这可能性近乎为0。

此刻的李启,觉得自己就和那些一品一模一样。

李启睁开眼睛。

如果此刻兔子或者小兔崽子在旁边的话,她们就会发现……李启的眼神里充满死气。

七品的修行者,理论上已经达到长生了,虽然域外的七品有些没有达成,但不管怎么说,天下的七品,肯定是已经长生,他们修行的功法就是这么设计的,可以帮助修行者跳出时间流逝的桎梏。

但实际上,七品的修行者平均寿命并不长,一般也就几千年,偶尔有些命长的能活到万年以上。

其原因也很简单,要么是被人打死,要么就是道心支撑不了,活着对他们来说会变成一种折磨,很多时候,这些七品会因为心态的衰老而主动散功,选择死亡。

又好像曾经听到过的那出生于妖星之上的二品世界一样,他们过于快速的生命,让他们在四品之前的生命都只有一点点而已,哪怕七品了也只能活几天而已。

李启现在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哪怕他是五品。

只是,当一品的处境被他想到之后……

李启生起这个想法的瞬间,心中突然多了一分释然,混乱的思绪好像都镇定了许多。

一品都是这样,他好像也没什么话好说了。

毕竟,一品所经受的轮回,可比他难受多了。

有时候,这种心态是很有用的。

如果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承受苦难,那人恐怕很难坚持下去。

但只要一想到,现在还有人和自己一起受苦,而且他们受的苦比自己大的多,那仔细想想,好像就还能忍忍。

而且,这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说,这种痛苦其实是可以承受的,而且不止一个人在承受。

只是自己没有找到承受的办法而已,或者说,自己不够强。

修为在这种回溯之中是不要想了。

但……精神是可以的。

李启知道,自己因为这种想法会短暂恢复的理智恐怕持续不了太久,如果继续回溯,他的精神是承受不了这种折磨的。

十亿次以上的循环,哪怕是五品也已经濒临极限。

于是,他突然发狠了,脑子里冒出来了一个疯狂的想法!

仙天不是想要他‘合道’吗?!

那行啊,那就合道。

哪怕李启知道这有可能出不来了。

就算是回溯也回不来的那种。

要知道,仙天自己是不受回溯影响的,所以合道之后,李启如果被同化了,那就没救了。

想从一个一品身体里把李启扣出来,哪怕是巫神来了恐怕也做不到吧。

真正的死亡,绝对不可能有任何的机会。

但是,李启因为一品的处境而短暂恢复的理智,准确的判断出了一个可能的机会——

首先,已知仙天并不是真正的完美,因为昊天已经创造出了比仙天更完美的世界,哪怕这是以昊天自身的颓惘作为代价,但昊天所掌握的世界,远比仙天更加完美,甚至形成了‘诸天’这样的格局。

这比仙天强多了。

对比一下仙天,昊天显而易见的更加高大宏伟。

所以,此刻以仙天映照昊天,找不到破绽,肯定不是昊天的问题,而是李启的问题。

他之所以找不到对方的破绽,纯粹是因为不够了解双方。

那么,要怎么了解呢?

简单。

合道仙天,自然就了解了仙天,比你参悟几亿次有用多了,只要李启还有能力脱出来的话,那自然就会了解到仙天的‘完美’。

然后,再通过瑶姬,去了解昊天,进而对比出双方的差距。

一念及此,说做就做,李启主动抛弃了所有的防护,以必死的决心,选择了合道。

仙天完全没有拒绝他,他很轻易的融入了仙天之中。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

无法形容。

李启是有自己的世界的,他自己的内天地的天道就完全处于他的掌控之中,所以他完全可以领会到那种掌控天地的感觉。

只是,仙天……和这种感觉完全不一样。

此刻的李启,突然浑浑噩噩了起来。

他的神智开始丧失。

思考能力逐渐消亡,感知模糊,就好像……半梦半醒一样。

半梦半醒之中,他又好像具备了某些特殊的性质。

比如说,人在半梦半醒,失去神智的情况下,依然会呼吸,会挠痒痒,这些其实就是‘本能’。

现在,李启多出了一些本能。

一种残酷冷漠的本能

天,一直都是那么公正无私,那么不偏瘫任何一方的无情,残酷且极端,但又保持那微妙的平衡。

是的,无私,这是所有天道的性质。

但是……

仙天,好像不太一样。

浑浑噩噩之中,李启喃喃着,似乎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无私的天道,平等的俯视着万物,以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作为天生一品的昊天自然也是如此。

对凡人也好,对其他神祇也好,甚至是对自己也好,昊天的态度都是一视同仁,真正的漠然,但同时又做到了真正的关切。

无所爱,无所偏爱。

凡人正是在这种态度下,才得以缓慢的增长,哪怕最后已经强于昊天,昊天也没有任何的怨言或者不满,他依然在以这个态度面对万物的一切,依然如同最初诞生的那样,维系着这个破碎的宇宙。

这么说起来,昊天就好像机器人一样。

但实际上,李启是知道的,天神是具备感情的。

只是,昊天真正做到了无爱无憎。

那是一种非常广大的心胸。

昊天就好像无尽虚空一样,轻而易举的在心中容下了万事万物,而且万事万物在他的心中都是平等的。

李启依然浑浑噩噩,丧失了甚至和自主意识之后,这种‘无私’,开始刻入他的本能,他会和呼吸一样自然而然的和天道并行。

对此,李启早已知道了,因为他现在遇到的事情,都是已经有前人经历过的。

毕竟,李启是个学习狂魔,他修行以来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看书,学习,思考。

这也就是他知道这些事情的原因,毕竟李启还远远没有走出新路,他依然在前人的老路之上行走。

走在老路上,那就代表有经验可以去参考。

对普通人来说,学习即是考古。

初中时候学的牛顿力学是三百年前的东西。

三角函数是一千五百年以前的事物。

现在,李启所经历的,也是不知道多少年前的人所经历过的事情。

是的,合道,是天下许多年之前所经历过的事情,那时候,也有许多修行者以‘合道’为最终目标,主动成为了天道的一部分。

人道曾经的‘至人’,就是有过一个说法,叫做‘至人无己’,意义便是和李启这样的,忘掉自己,成为道的一部分。

至人无己,心中没有自己,便能贴近道,作为完全顺应道的存在而存在的事物。

当然,事实证明,这种想法虽然不至于说错,但……不符合逐道者的最终需求。

逐道者想要的是了解道,而不是成为道,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道。

盲目的去追逐,融入大道,那这样的人只是道的盲从者,而不是逐道者,区别很大的。

所以,天下的逐道者们,逐渐抛弃了这种愚蠢的做法。

但这种事情,还是流传了下来。

就比如刚刚说过的‘至人无己’。

至人,是人道三品的称呼。

好巧不巧的,李启体内,恰好有一位至人的道则正在孕育复苏。(详情见第四百八十七章)

当初祝凤丹给的三品头颅,为了赢过魔王子,李启选择了饮鸩止渴,强行通过头颅上的道则突破六品,这给李启留下了巨大的隐患,直接导致了李启有可能被对方在体内重生,成为了他三品突破之中的巨大障碍。

不过,凡事有阴有阳,有好有坏,事情总有正反两面。

现在,李启就利用了这件坏事。

毕竟他被祝凤丹杀了,自身的大道被搅碎,仅剩那么一点点零星的残骸在李启的身体里。

这种碎屑,他依然可以复生,三品的不死不灭,是完全依赖于自身的道则而存在的,只是如今暂时沉睡。

如今,李启合道,他还能继续躺尸吗?

是啊,至人无己。

现在的这位人道法家三品至人,是不是就是最典型的‘至人无己’呢?

随着李启合道进程的展开。

这些在李启体内的三品道韵,突然开始活动起来。

四周的世界,骤然扭曲。

自然存在的世界,是没有法律的,法律是人制定来规范人的行为,让群体也能具备‘道’的方法。

是的,个体之间差别很大,个体之间的‘道’差别自然也会很大,所以逐道者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就会自然而然的散开,最终人与人之间皆有道争,结果很有可能是天演之道或者道门那种,各自散乱为战,大家各打各的,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所以,人道这种注重群体力量的道统里,诞生了法家。

法家,就是为了让各种各样的道统能够团结在一起,力量能够使在一块。

是的,各种各样的道统!

儒家,墨家,兵家,阴阳家,农家,甚至是巫觋中的重黎二氏,分裂的理道,道门的显世派,一部分真龙,诸如此类等等等等,这些派别这些对世界的看法并不一致,如果任由他们自由发展的话,很有可能整个人道就散掉了,变成一大堆类似武道和理道一样的二流道统。

真正能让这么多稀奇古怪势力聚集在一起的力量,便是律法。

人道之所以能够成立,能够汇聚众人之力,便是依靠的规矩。

人道之所以自称为国,也是因此而来。

凡国无法,则众不知所为,无度则事无仪。

有法不正,有度不直,则治僻,治僻则国乱,故曰:正法直度,罪杀无赦,杀戮必信,民畏而惧,武威既明,令不再行。

所谓的‘法’,便是可以效仿的,可以遵循的的规律。

甚至道,法,术的分类里,法也在其中。

法家以法为名,取得便是此意。

法者,天地之位,象四时之行,以治天下。

四时之行,有寒有暑,圣人法之,故有文有武。

天地之位,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圣人法之,以建经纪。

春生于左,秋杀于右,夏长于前,冬藏于后,生长之事文也,收藏之事武也,是故文事在左,武事在右,圣人法之,以行法令,以治事理。

圣人云:君必有明法正义。

李启的正与义,其中的义,便是指的是合乎众人,合乎整个世界的道理。(见第一百二十八章)

也正因为如此,李启才能够顺利接纳人道,因为他一开始就不排斥明法正义的说法,并认为这是合理的。

所谓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合乎人心,此治之要也,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及己自正。

而这所有的一切看法,其实都构成了李启的内天地,因为李启的六品道基是直接借用这位法家三品至人的看法而制成的。

现在,这一部分道基,活了。

李启浑浑噩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的内天地却自然而然的动了起来。

三品的气息弥漫。

这位法家至人,在合道的过程之中,有一个一品天道的供养,他终于吸纳到了足够的力量,让他得以重构道则,完全复生!

李启就像是一个被打了麻醉的胎盘,从他的体内,一尊宏伟的法相降临此处!

瑶姬愕然看向身后——

啊?这个凡人,随身揣了一个三品在身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