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万道长途

作者:大脑被掏空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七百五十六章 佛魔之别

书名:万道长途 作者:大脑被掏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44

如是我闻: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观自在,见如来,一切由心,自由自在。

即教彼众生修习圣道,令离妄想,离妄想已,证得如来无量智慧,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此是为如来心第十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这是佛祖的原话。

因为“如是我闻”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指在世尊如来座下听说的,只能用在这个情景之中,这是舍利弗在对李启明确表示,他在佛前聆听到的这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但实际上,一切由心,并不代表心由一切,所谓的‘心’的自由,是有限度的。

而心的边界,便是自由的边界,而自由的边界,是由智慧所定的。

‘心中如来’并非是唯一主观,而是自身的主观。

换而言之,我的主观不是‘天魔’,而是‘我自己’

这是个很通畅的逻辑。

如果真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心’也就是自我意识是最大,最极致的自由,那么……天魔是怎么被封印的呢?

所以,天魔的自由,实际上也是需要天魔运用智慧去斡旋出来的自由。

哪怕是‘一切现实的总和’,‘诸法之末’,天魔认为自身便是一切事物,万物的都是他的一部分,但他自由的边界却依然是自己的‘智慧’。

天魔想要追求绝对的自由之心,成为一切的完美事物,所以……天魔却达成了绝对的不自由。

看似自由的天魔,看似‘一切由心’的天魔,因为佛陀所阐明的这点,进而导致了佛魔之间的绝对分别。

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混沌如同污浊的水一样,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呢?谁又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

谁都不能。

世界是混沌的,一切都将处于变化之中。

所以,“道”不会自满,正因为‘道’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保持进步,不断的革新出崭新的现实。

这才是自由,以‘道’驱动的世界,这般变化的世界,才有进步的动力,因为满足智慧本身,才会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去完成曾经无法完成的事情。

所以,佛门选择了去教导众生学会思考,学会利用智慧寻求本心,最终得到智慧与自由。

佛与魔的区别,便是如此,这是对自由的定义。

佛坦然的承认了‘自由’的边界,和‘心’的局限,佛不像是魔那么贪心,并不将自己认定为‘终极’,不是什么都要,反而因此得到了自由。

魔,将‘心’扩展到了一切的边界,让‘心’成为了所有一切的原因,成为了所有事物的根基,却因此而将自己的心束缚在了‘所有’之上。

既然‘心’是‘所有’,那么‘心’也就绑定在了‘所有’之上,所有之上,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佛将心的束缚完全解除,佛的自由,是人在觉悟之后达到了大智慧,从所有苦因中解脱之后的自由。

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佛祖是如何压制天魔的。

是的,佛,就是魔。

因为……佛是心,魔也是心,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等同的。

但通过佛陀的轻巧一点,于是,‘佛心’和‘魔心’便有了区别,每个人都有的佛心,和万物唯一的魔心就分离开来了。

佛魔一体,似乎并不是那么的难以理解。

永离妄想执着者,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是谓佛陀。

魔,就是极致的妄想,极致的执着,妄想自己的心是所有的现实,执着达到完美之上的完美,只有放弃这样的执着,澄清迷惘,撇空嗔痴,才能成佛。

夫法性无边,岂藉心之所度?

真如非相,讵假言之所诠,是故众生浩浩无穷,法海茫茫何极?

天魔所谓,犹如镜里求形,悟法无生,一念超越,岂在繁论者尔。

此乃般若波罗蜜,即:彼岸智慧,或者叫做,终极智慧。

佛门有真经,名为《般若波罗蜜心经》想来就是如此了。

当然,天魔肯定自己是不认可这个结论的,但只要这个结论能说得通,便能够证明佛与魔的之差异。

经过佛陀这么一看,这么一讲解,李启突然觉得……天魔,似乎隐隐有些可怜了起来。

所以他才忍不住赞叹佛陀。

这就是佛祖的智慧吗?

舍利弗所讲解的一切,在此刻彻底被李启所理解。

舍利弗见状,双手掐诀,背后法相升起,他的法相不是人形,而是一颗菩提树。

菩提树上生百千万片叶,被微风吹动,风吹诸枝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清畅哀亮,微妙和雅。

再看叶片之上,有百千万佛国,佛国各自吟唱功德,赞颂舍利弗。

李启目睹菩提树,闻其声,嗅起香,触其光影,顿时只觉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诸苦顿消。

看见李启的表情释怀,舍利弗微微一笑,随即又念:“施主听我言,须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轻安心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大海尚可斗量,深渊尚可穷底,众生应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耶?汝等自思惟,自当知,清净法,汝应自摄。”

这话让李启本来都闭上的眼睛都再度睁开。

清静法!

他可是知道的,佛祖在无色界天压制天魔的法门,就是清净法!

而现在,对方所说的,便是清净法的重点。

李启立刻坐下,认真听取其中的道之真意。

因为这些话语只是‘原理’而已,而知道了原理,想要法门,就需要观看演法,这也就是舍利弗展现出法相的缘由。

李启观摩法相,其中微妙术法开始运转。

与此同时,这些术法,开始形成一座法场。

舍利弗双手合十,突兀的,他的面前浮现出诸多鬼魂。

有怨灵,有凶鬼,毫无意外,都是意外横死的。

这些鬼魂都与李启和舍利弗有因果上的联系,其实……他们是被李启所杀。

李启之前对天魔动手,可是悍然直接碾碎了世界环带上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之中的所有生灵,尽数湮灭。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鬼魂多半死相丑陋,有的全身浮肿如馒头,有的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炸的面目全非,或者是身体残缺,或者满身血污,反正没有一个是被好好收敛遗容的。

如今这些恶鬼被招来,滔天怨气滚滚而来。

李启却恍若未觉,毕竟对他来说,这些恶鬼的怨气连携在一起,也不过弹指即灭,甚至这些恶鬼都不可能靠近他,仅仅是他身边周流的‘天理’就足以湮灭所有。

不过,面对舍利弗,却见诸多怨灵凶鬼,却无怨气凶气。

因为眼前舍利弗端坐于此,身后立有七宝所成的菩提树,七宝华叶,无不具足。

珊瑚琥珀等等七宝以为映饰,于众叶间生诸妙华,其花叶各有千色,脉络似有百种画,如天璎珞。

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色,如旋火轮,有大光明,诸妙花上化成幢幡无量宝盖,花中结果,果为十方佛国,一切佛事,亦于中现。

随着舍利弗的演法,天上凭空生出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瓣叶,天花乱坠,演奏法音,其声微妙,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这些天花,各有金色,散发微妙光明,莲华每叶皆作小舟,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一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

莲华化周,有菩萨演说妙法,度苦众生。

无数的鬼魂在其中,纷纷端坐舟上,虔诚瞻仰宝相,其身也如阎浮檀金色,坐小舟之中,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

无数天花所化的小舟,载着无数的怨灵,驶向佛门诸天。

没错,超度并不是去轮回,而是直接升入诸天,成为佛门的‘天人众’,享诸多福报,不过……那之后,天人也是会轮回的,天人五衰之后,就看造化了。

但也已经是天大的好处,这是舍利弗对他们的补偿。

至于他们法德未成,却要成为天人的代价,自然都是超度者,也就是舍利弗为他们承担。

鬼魂们纷纷手举头顷,乘坐着乱坠的天花小舟,往生极乐世界,但见菩提树继续散发光华,华敷之时,鬼魂们纷纷赞叹四谛,三明六通,亿万怨灵得具八解脱。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舍利弗手掐法诀,如此说道。

舍利弗正在超度因李启为了自己所造杀孽而诞生的诸多恶灵。

不过,对巫觋而言,杀孽是什么?

自然界按照自己的规则流转,就根本不存在杀孽一说,生死不过是自然运行的一环而已,是‘完美’的现实所实行的一种策略罢了。

所以对巫觋来说,杀多少人都不会产生什么感觉,李启不动手仅仅是因为他不喜欢而已。

如果是有些‘喜欢’的巫觋……

那只能说,巫觋本来名声就不怎么好……

要知道,在很多道途看来,巫觋是诡异恐怖的代名词,如果巫觋都是好人……那怎么会有这种刻板印象呢?

李启和沈水碧这两公婆,都是典型的无善无恶,不管是救人还是杀人,都不眨眼的,杀戮对他们来说毫无压力,沈水碧在人巫之战的时候也没少干屠灭世界这种事儿。

杀人和救人对他们来说一样的,纯粹出乎一心,看自己想不想做,需不需要做而已。

但对舍利弗而言就不是如此了。

他借着给李启说法的过程,一起开始超度亡魂。

李启也知道,这是做给自己看的。

但他并不准备理睬。

没意义,理睬什么?那些冤魂?都超度了呗,他当时又没别的选择,舍利弗该不会指望自己会内疚吧?

李启的人生,一片无悔,他只要下定了决心,就不会后悔,自然也就不会内疚。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

李启和舍利弗都突然抬头,舍利弗停止了诵经,而李启也恭敬的立刻起身。

因为他们两个都看见了,随着舍利弗的超度法咒,有一比丘,左手持宝珠,右手执锡杖,立于千叶青莲花上,朝着二人的位置飘摇过来。

对方应该不是本体,而是投影过来的法身,这是之前舍利弗念诵的咒文所召唤而来的。

这个形象实在是过于经典,根本就不会认错。

两人都立刻收起法诀,双手合拢,哪怕是李启也开始行佛礼,一齐尊敬的喊道:“恭迎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

李启看见这位鼎鼎大名的菩萨,心想这次可真是开了眼了,居然见到了这位大佬。

要不是舍利弗亲自念诵地藏经,李启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对方。

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

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之相。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

眼前这位,就是传说中的地藏王,二品之中的顶尖存在,摩诃大菩萨,甚至可以与佛并肩,距离‘佛’的果位只差一步之遥。

只是,这一步怎么都无法跨出去,怎么都无法成佛就是了。

因为谁都知道,地藏王菩萨曾经发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这大宏愿,成就了他的菩萨果位,但却阻止了他继续成佛,他不渡空地狱,就绝对不可能证得最后的果位。

宏愿实际上没有任何的约束力,真正约束地藏王菩萨的,是他的道心。

渡空地狱,这是他的道心所向,宏愿其实不会带来力量,也不会带来约束,你若是道心之中否认了宏愿,那也什么都不会发生。

这或许也算是一种执念……或者说,一种魔念吧。

唯有窥破这最后的执念,或者了结这宏愿,他的一品之路便完成了最后一块砖。

李启看着地藏王菩萨,他早就对对方的经历有所耳闻,并且数次都想过要拜访。

没别的,地藏王菩萨是真的,随时随地都可以成就一品,他只要一个念头,就可以立地成佛。

但他的道心却约束了自己,让他无法升起这个念头。

这是种怎样的奇妙境界呢?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