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窃清

作者:顾方友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十三章矿脉

书名:窃清 作者:顾方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4

紫禁城乾清宫,康熙翻着手中今日送来的奏折,看到两广总督赵泓灿呈报上来的奏折,时不时低声叹气。

下方。

鬓角斑白坐在板凳上的李光地,手握茶盏,在沉思。

听到这番话,眯着眼睛,朝着康熙身前桌案瞄去。

心中默念数着批过的奏折,明白了康熙为何时发愁。

“皇上为何时所忧愁?”

可他却装作不知,故意开口问。

“广州府矿徒匪乱频频发生,聚集上千名流民滋扰乡人,若地方军务反应不及,指定要弄出一番大动静,朕估计着赵泓灿,下一份奏折就要提到开禁矿一事。”

康熙娓娓道来,语气亲昵。

“爱卿,不止广东,南方类似之事频频上演,你说,这禁矿是不是该有所行动呀?”

李光地腾挪身子,趴伏在地上。

“皇上,地方都督请求开禁矿,无非是想另辟蹊径,开通矿产敛财渠道,并非一心安邦平乱,皇上!当知这矿禁一旦开启,霍乱不断,若矿一开,地方匪民更会肆无忌惮。”

“臣不改以往:这矿万万不能开!”

康熙轻笑着,扭了扭酸痛的胳膊腿。

“草民弃之农田选择挖矿,无矿可挖便是落草为寇,着实破坏地方安靖。”

李光地道:“前朝之事,便是在这荒废二字,需谨慎,地方军政不时时刻刻防备警务,矿徒匪乱自然之多,不可懈怠。”

李光地所说,康熙只是长长嗯了一声。

如今极力禁止开挖采矿,可南方多省份矿匪闹事不断。

要知道,这矿并非没有完全封死不采矿,许多地方黑矿产比比皆是,这些黑矿场足以容纳矿徒。

终始有小乱反,地方也能平定,不足为患!

地方都督上奏要求开矿开采,无非是自己财源不足。

一旦开了禁矿,管理矿场只能交由地方督抚。

这些地方督抚想的却是,以管理矿场谋取商人利益,地方督抚这份心思,倒也不是全为私心,而是地方财务的确捉襟见肘。

若朝廷鼓励开矿,就意味着鼓励矿商们。

届时人力物力都得往矿场上凑,田地无人耕种。

这坚决不许!

地方开矿滋养乱匪,一旦矿尽,百万矿徒揭竿而起。

后果……不堪设想!

极力压制开矿一事,各个势力汇聚不到一处,这才是理想状况,地方督抚钱少,事就少,事少权相应小。

想到这,康熙眉头微微皱起,李光地摆出一副就事论事的派头,全无以往懂知帝王心。

看样子是知道今日召见他是为何事。

“汉人之表率,非李光地也!”

心中感叹,面色如往常平静,康熙话锋一转。

“江南科场发生舞弊案,噶礼与张伯行互参久久不决,朕不想将此案再让诸卿分心而疏忽国事,朕想以张鹏翮提议为准,张伯行革去江苏巡抚,噶礼降职,爱卿以为如何?”

康熙这般直白发言,就好像给李光地处置似的。

“皇上圣心独裁,臣无异议!”

“督抚互相奏参,占用朝廷政务,有失大臣之责。”

“臣以为二人皆有罪!”

不谈事案本身,就等着康熙拿捏,李光地这一身本事,行在淤泥而不沾身,已是臻至之境。

康熙却不愿让你轻松脱身,又问:

“朕还未下决心!二人皆是我大清功苦大臣,如何处置,说到底都是为了大局着想。”

“革去张伯行江苏巡抚,降职留任噶礼,可朕又担忧,担忧这般处置张伯行,届时护刀墨客口诛笔伐,说朕袒护满人,牵起满汉之争话头。”

康熙偷瞄着堂下的李光地,幽幽叹道:“亲卿有何想法尽可开口,无需忌讳,即便有所大不逆,朕赦你无罪!”

李光地心中一叹,皇上你又何苦逼问我呢?

当初本就是总督噶礼贪腐案,硬生生被你说成是张伯行与噶礼互相参案,如何处置你心里早下定决心了。

非得让臣子背黑锅,周旋护你面子。

想着凭几番处置下,史书上就能抹去?

事情做都做了,哪来的什么面子呀!

就跟当初江南巡游一样,导致江南白银亏空,张鹏翮两下江南,清楚银子去路,却装傻充愣不知道。

最后还是皇上的面子挂不住。

主动承认银子亏空多半来自南巡。

只是康熙直白到这种程度了,李光地也不能草草了事。

“臣以为,张鹏翮提议可行,不过,却未想过皇上为难之处,皇上应当再派大臣调查,最好是……满大人前往!”

李光地刻意把“满”字咬得极深。

康熙闻言,沉思起来,半晌,笑呵呵出声,直接念了李光地的字,李光地,字晋卿。

“晋卿,这等计谋,果然只能由你出笔呀!”

李光地惶恐,赶忙叩头谢罪。

“臣惶恐,臣不得已而为之,才想出这等方法,所做之事皆是替皇上解忧,为朝政解局,臣绝非是专门研究心计之人。”

康熙伸手止住李光地的叩礼,说着是朕想多了。

可心里却暗想,你李光地何等为人,我能不清楚么?

背了三十年的天下第一小人头衔,岂非浪得虚名!

噶礼与张伯行一事,惹得朝下,闹起满汉之争,让江南官场满人、汉人官场对立。

康熙本意就想着保住噶礼这个乳兄弟,可又想到如今朝政,自己不好处理,若强行保住噶礼。

势必会让满汉之争愈演愈烈,到时候如何缝补也无济于事,官员明争暗斗,朝政根基损毁,势必要误入歧途。

李光地给他出的计谋很老辣熟练。

让他派一位满人大臣前去重新调查,满人自然是袒护满人,比起张鹏翮这个汉臣,势必会更激进,群臣更为激愤。

这时候康熙站出来,将该案定格带回一步,既保全了噶礼,也能彰显不袒护一方,将满汉视为无差,秉直用心的处置。

在汉臣方面心气也能消解,再逼着康熙严惩噶礼。

困扰多日的事情,也就解决了。

这般想着,康熙心中的满臣已经选定好了人选。

替罪羔羊便是,户部尚书,身为满人的穆和伦。

李光地想着,今日一事也该结束,便想着开口退下。

结果康熙再次开口,噶礼张伯行一事只是小事。

他今天之所以召见李光地,是为了另一件大事。

“晋卿,你觉得哪位阿哥得你欢心?”

康熙语气听起来很是随意,举止也很随意,这一句问话,就好像他要表现出极为随意的随口询问。

可在宫中历练多年的李光地,一下子却僵硬住了。

“这……”

终究还是没能躲过去,李光地聚齐精神,又跪下叩头。

“皇上,万寿无疆,何况太子尚在,臣不敢妄加揣测。”

“太子?”康熙面色一沉:“他想的却是不再当这太子。”

这话模棱两可,听起来貌似往篡位那个方向理解。

“朕今日才知,他身边那群臣,已有面拜的打算了。”

嗓音拔高,却没有当年,当着群臣面怒斥太子那般激愤。

“朕决意再废太子,李光地!可有中意的阿哥?”

康熙问得很直白,李光地吓得双腿哆嗦。

“臣不敢妄言!”

康熙冷哼道:“朕许你说!”

李光地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只能顺着他来了。

“我大清五行为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天下一统,臣岂敢代天下立言,故而这天下,储君一事,还当由皇上独裁。”

康熙冷笑,这李光地踢皮球的功夫……果然还是不能和他讲理,无论怎么讲,他都能自圆其说,深得诡辩之道。

李光地这话想说的就是,不立太子,让那些阿哥们自己闹腾,虽然没有解决根本,却也是个可行之策。

殿堂内待李光地走后,康熙烦躁扔下奏折,转悠了一圈后,将敬事房招呼过来,翻了牌子。

“去吧!”

李光地消去了大半阴郁,剩下一半只能由秀女来解决了,康熙咕哝一声。

“石氏那身姿倒颇有番别致……”

蔚蓝天空之中,一只形似燕雀的风筝,经线一拉时而攀高,时而飞低,郭盼盼仰着小脑袋,来来摆着风筝。

这是李平顺手做的。

“平哥儿!成了,成了!”

一道粗旷的声音,打破这一番美好景象。

成什么了?

道爷我成仙了……

李平反应过来,应该是他交代乌赫拉一事,有了结果。

矿场里李平忙着奔来,气喘吁吁,顾不得一身汗水,劲直走向那座窑火,这是新搭建起来的。

勾起盖子,里头翻腾着着炽白液体。

“这是铁水?看着不像啊!”

“有点熟悉……”

“这是钢水?真搞出钢啦?”

郭齐进失声尖叫着。

李平道:“不错!正是钢水。”

“不惜把炉子烧塌,平哥儿,你弄来要干嘛?”

郭齐进郁闷问道。

李平迷之一笑,给众人一个迷糊的答案:“金子!”

众人脸色更疑惑,金子?这和钢有关系么?

李平看向郭齐进等人,笑道:“叔,你们不想挖黄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