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窃清

作者:顾方友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章改进

书名:窃清 作者:顾方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4

“手里能卖的有啥?……”

“哦,想起来了,还有十亩水田!”

“不行,不行,这可是启动资金。”

李平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卖田交皇粮这一计划被他很坚决地否决。

这会正好有两个被煤炭扑得黑黢黢的矿工正朝着矿场走去,忽然,他停住脚步,眼神亮了起来——对了,矿场!

他的计划打算从矿场开始,这座矿场是永清镇村民找戚老爷租的场,租钱上交四分之一冶炼出的生铁。

在康熙年间,民间开矿是不被允许的,但却顾不得一些胆大的私自开采,毕竟盯不过来。

戚老爷虽然把这矿场租给永清镇村民雇佣他们开采冶炼,但负责经营的是他的人,比如在这窑子冶炼出的铁,必须由戚老爷联系商人。

如今负责人是郑一休,名义上他是负责管理挖矿的矿工,实际上他是戚老爷派来盯着他们的监工。

整个场子除郑一休外,负责日常事务,以及各种杂七杂八的人员,都是戚老爷安排的人员,场里头还有护卫兵。

更过分的是,矿场里头的护卫兵薪水不是由戚老爷负责,而是全部计在他们这些承租人身上。

“郭叔,别担心,田我不会卖的,不然今年交了,明年怎么办,现在我得帮你们把矿场的事给处理一下。”

李平知道郭齐进心里生怕他做出卖田交皇粮的事,当即先给他吃个定心丸。

“矿场有什么好处理的,生铁炼多了,这戚老爷压价狠,炼少了,他就提点价好让咱们活下去,不至于把台给拆,这说白,咱们租他场,实际上是戚老爷的雇佣的冶炼工。”

在矿场工作的村民共计二百余人,就一座炉子,炉工共计二十余名,每天至少能产一千两百多斤生铁。

“你郭叔本就是个铁匠,跟戚老爷谈下这矿场,冶炼出的生铁勉强能卖,不至于饿死街头,总算能带着大伙靠这矿场活下去。”

听郭叔的讲述,李平对矿场也有一些更深的了解。

走下小山坡,整个矿场映入眼帘。

一个黑黢黢的洞口朝山腰延伸,叮当叮当的锻铁声在洞里不断地回荡。

山头百米处是一条大河,在河岸一字排开几个大坑,每个坑位都立着几杆木杵,那是负责粉碎矿石的矿坑。

山脚便是整齐排列低矮的砖窑,木柴堆放的便是炭窑,在炭窑一丈距离便是冶炼生铁的炉窑。

上百来人在这里来来往往,在另一边有几间干净整洁的草屋,那是护卫兵的居住地。

听郭叔介绍,去年这矿场总共产出了五十万斤生铁,数字听起来很吃惊,但在商人看来,每斤却只有一两二两银钱。

李平用他那不成气候的心算粗略一算。

不得了,这矿场年产值有五千两白银。

不过算上被戚老爷抽去的四分之一,剩下三千多两,二百来号工人,吃喝带薪,按照每年十两银子来计算,那就是两千多两白银,加上郑一休,以及那些小官护卫兵,算上一千两。

郭齐进以及韦合良,这些矿场的小中层管理人员,外加几个炉工,薪资一算,也就没了。

这还只是人工成本,另外的生产成本,设备成本,矿石,炭火,以及乱七八糟的钱,都需要钱。

“还有一点,我们账面上还欠戚老爷,采矿石的工具煤油灯、镐头、绳子、护甲一大堆工具,加上炭火费,这每年都需要大把银子,得有上千两,戚老爷说这场是咱们租的,那这些费用自然由咱们自个出,不过戚老爷宽厚,先帮咱们垫付,我和你韦叔,每一年的钱两,都补到这个无底洞里。”

郭齐进苦笑说着,怪不得为了替李家完粮,不惜把女儿卖出去,原来已是囊中羞涩了。

戚老爷靠着高利贷的手段拴着郭齐进和韦合良两大工头,又不断压榨佃农地主,剥削工人血钱。

“哎,其实戚老爷也未必能得到那么多,每年千两白银,估摸着到手也不到三分之一。”

李平投来一个异样的眼神,没想到郭叔还同情起戚老爷。

片刻间,便到了冶炼生铁矿场内,空气中弥漫着炭火未燃尽的焦臭味,冶炼炉旁的工人们挥汗如雨,锻铁的叮当声仿佛永不停歇,回荡在矿场上空。炉火炙热,灼得人皮肤刺痛,矿工们个个汗流浃背,脸上满是倦意。

见到李平过来,韦青冷哼一声,往后退了几步,显然是不愿与李平站得太近。

这人有病吧?

见到自己就板着个脸好似欠他五百万。

李平懒得搭理韦青,转头看住郭齐进道:“叔,这木炭开销很大?”他心里已有些打算,不过得慢慢来。

“那是自然,不然的话山头的树也不至于都被砍光了,没了树烧炭,加市面上的炭价格高,只好到别的山场买柴自己烧炭,可即便如此,每一炉铁的成本还是很高,估摸下来每天要花掉三两钱。”

一炉出铁大概二百斤,便需要烧掉上千斤干柴,加上木炭,木柴价钱,这一小部分成本就接近了百分之二十。

“平哥儿,你是说,你有办法每炉少烧三成木炭?这不大可能吧?”

李平对冶铁这块还是颇有信心。

郭齐进与炉工们抱有狐疑态度,如果如李平所说,每一炉生铁能够减少三成木炭,每年至少能省下三四百两。

韦青嘴角带着明显的讥笑,眼神中透出一丝嫉妒:“哈哈,少烧三成木炭?你当我们全是傻子?书呆子还真是书呆子,书上真有这种好事,早就被抢光了,轮得到你在这儿说大话?”

一些炉工也认为如此,毕竟隔行如隔山,一个门外汉凭什么言之凿凿说能少烧三成木炭。

“嘿,我还真从书上读到的真经。”

前世他读过不少的历史书籍,加之现代科技手段的熏陶,对于这一点他还是颇有信心。

瞧着李平颇有信心的派头,郭齐进迫不及待追问:“平哥儿,真这书?快讲讲。”

李平有点不好开口。

并非他不愿说出来,而是这方法可是后世的技术,至于书,只是他胡诌出来的由头而已。

“叔,什么书并不重要,韶州府有个冶铁场你们都知道吧?”

诸人疑惑地摇摇头,李平笑道:“韶州府有个冶铁场,他们就是讲如何冶铁炼钢的技术,而我知道。”

“嚯!”

“平哥儿,你还知道如何炼钢啊?”

李平一笑置之,走到炉子前打量了一番,炉子下部分是砖头堆砌,上半部分是耐火泥,李平从炉顶望下去,内壁还抹了一层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