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窃清

作者:顾方友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章阻拦

书名:窃清 作者:顾方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4

“郭齐进要干什么?”

郭韦氏拉拽着打扮得清秀漂亮的郭盼盼,就要往村子外走,却被郭齐进挡住了去路。

“疯子,她可是咱们亲生女儿!”

郭齐进气不打一出来,手掌重重落下,打在韦氏的脸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但他自己却感到心口一阵钝痛。

天色刚亮,韦氏就迫不及待要把盼盼送到郑一休住处,幸好他留意了一下,这才拦了下来。

“王婆子跟我说过,只要咱把盼盼送出去,不仅能免了积欠赋税,还能少收一些杂费,三天就要到了,只能这样了。”

郭韦氏那双倔强的眼睛里,既有愤怒,也有难以掩饰的无奈,她知道自己错了,可为了全村乃至自家的未来,又能有什么选择。

作为一个母亲,她自然不忍心让盼盼去受苦,但积欠的赋税,像一块压在胸口的巨石,日复一日,逼得她无法喘息。

“放手!”

郭齐进气得浑身颤抖,他明白妻子的苦衷,可是让女儿去郑一休那种恶人手中,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你不是要保他?女儿都舍不得卖?”

郭韦氏倔着脸,任由丈夫那一巴掌落下。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原身体主,因为挖矿的缘故有了长进,从他家跑到村口,不到两刻钟就跑来了。

还好有着郭齐进拦下了去路,心想,这一家子是真能闹啊,说了自己能解决,还一个劲把自家女儿往外推,真打算来三次救女的戏码?

之前从王婆子院子抢了人,这会又跟村里人抢,面对郭韦氏,李平没有丝毫客气。

冲了过来,一把抓住小姑娘的手腕拽到怀里,瞪着郭韦氏,斥责道:“我说了,我能解决,你们何必急着把盼盼送给郑一休?”

郭盼盼的小脸泛着不安和恐惧的神色,她紧紧依偎在李平的身旁。

语气强硬,让郭韦氏一时愣住了,眼神躲闪着李平的怒视,壮着胆子说道:“平哥儿,我知盼盼打小跟你好,可上百两积欠赋税你就算让你郭叔拼了命炼出铁,不吃不喝也得凑四五年才能缴清这积欠,眼下只有三天时间,不说别的,就这矿场,到时候戚老爷腾给王家屯,村人吃什么?到时候郭家如何在村里立足。”

李平冷冷回应:“你觉得把盼盼送给郑一休,就能解决问题吗?谁家姑娘到了他手里有好下场?我李平绝不允许盼盼被送去那个禽兽的窝里!”

心中怒火隐隐升腾,却又宛如云烟般飘散,李平苦笑着,大概是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摆平这件事。

在村人眼里的确如此,郑一休即县里衙役,还是戚老爷妻弟,村里人谁能对付得了?

而且这次,郑一休是带着征讨积欠赋税来的,不老老实实把儿女卖给郑一休,如何缴清积欠。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郑一休府里头,养了很多待嫁闺秀,方圆百里,在他户下管理的草民,只要有些姿色的女儿,只要一到每年征讨钱粮时,郑一休就假借着讨钱粮,逼迫他们卖女,以至于很多村民,每逢里长来讨钱粮时,都要把自家女儿藏在床底下。

想着郭叔的好,李平对郭韦氏再无恶感,跟一个妇道人家斤斤计较什么,他欠郭家多少,日后会十倍奉还。

“这件事我能摆平,具体如何操作,我难以跟你们解释,说来你们不明白,总之按我的计划来的,不要再把盼盼送走。”

李平撂下这句话,懒得和他们理论,拉着小姑娘的手转身就走,要不然把这丫头锁在家里算了,免得他们一天天把小姑娘送走。

目送着李平和盼盼的身影离去,郭韦氏无奈地叹了口气,事到如今,还能说什么。

天刚蒙蒙亮,村子的田野间隐隐飘来淡淡的雾气,空气中还留有昨夜雨后的湿润气息。

远处,几只老牛正悠闲地低头啃食稀薄的草根,村里的农舍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寂静。

一路无言的郭盼盼,抬起小脑袋怯生生道:“平哥哥,爹爹没钱缴清积欠,你还是把盼盼送走吧!”

“傻丫头!”李平摸摸了她的小脑袋瓜:“你也不信我么?”

“我……”郭盼盼咬着下唇,小脸满是纠结又垂眸轻声嘟囔道:“我信!”

生怕郭韦氏把郭盼盼送走,李平让小姑娘留在自家,直到晚上才亲自送她回去睡觉。

来到郭家的时候,夫妻二人都没有睡,貌似在等着他们,打发小姑娘去睡觉,李平坐了下来。

“叔婶,不要再把盼盼送走了,相信我,这件事我能解决。”

看着李平坚定的眼色,郭韦氏想起白天自己的擅自主张,说起来两次把郭盼盼推开,都是自己的主意,真不知道日后李平要如何待自己,想到这郭韦氏,脸上挂着一丝愧疚。

“郭叔,把你们家的纳税单子给我看看。”

郭齐进嗯了一声,转身走到屋内,从盒子取出一张手掌长三指宽的单子。

李平取过那张纳税单,心里已然有了几分成算。康熙年间的赋税政策他并非不懂,尤其是灾蠲政策,朝廷为了赈济灾民,早就有了蠲免赋税的规定。按理说,龙门县这样受灾严重的地方,去年积欠的钱粮本应该全都免掉,可为何村民们还在为这些“积欠赋税”发愁?

单子五一例外都是一样的,盖着两个大印,底下还有两个签名落款:县衙书办冯元,里长郑一休。

李平问道:“这样的单子还有多少?”

郭齐进皱着眉:“咱缴纳的钱粮都是由郑一休来征收的,他管辖的户数应该是三百人,平哥儿这纳税单子有什么问题?”

“问题大了!”

康熙期间,清朝推行过一大波救济措施,比如赈济和燭免赋税,其中蠲灾就是根据灾难的情况减免税收。

康熙年间规定“被灾五分以下者为不成灾;被灾六分者,免田赋十分之一;被灾七分八分者,免田赋十分之二;被灾九分以上者,免田赋十分之三。灾情重者,则田赋常常全行蠲免”

除了灾蠲之外,还有恩蠲、普蠲、荒蠲、逋蠲等,除了灾民之外,全国所有臣民都享受了蠲免收税的实惠。

而清政府有足够的人数基数支撑,加之赋税政策,其中田赋的地丁银,还有漕粮,康熙盛世,国库存银最高甚至到了四千五百万两银子。

在1685年间,康熙就准备蠲免,结果遭到一众大臣反对,认为全国各省在同一年进行蠲免会导致国家经费出现困难,于是就推行各省轮流蠲免。

经过三年的时间,全国各省的赋税都被免收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又进行第二轮的轮流蠲免,经过三年时间完成,一共蠲免全国3800余万两的赋税。

康熙五十年,也就是1711年,广东就列入了轮流蠲免,那又为何出现这张康熙五十年滚单呢?

原因再明显不过——郑一休和那些豪绅勾结,隐瞒朝廷的命令,继续搜刮百姓的血汗。他们利用村民对官府命令的无知,将蠲免的赋税重新征收,甚至还加上了额外的利息和苛捐杂税。

原本去年的钱粮积欠赋税基本都免了,结果他们为了补充腰包,按照平时征收赋税钱粮。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李平看到康熙五十年的纳税单子而感到疑惑的原因,幸好穿越之前自己对清朝的税收政策有所了解,否则眼下这事指定要认倒霉。

“郭叔,你召集郑一休管理的村人,把他们手上的单子收集起来,我有大用。”

李平沉思片刻,做出决定。

郭齐进脸上虽有疑惑,但还是乖乖听从李平的打算,挨个到村上去收集他们手上的单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