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1566胜天半子

作者:作家LE5mLZ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3章 锦衣卫

书名:大明1566胜天半子 作者:作家LE5mLZ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之前随着杨金水到浙江的还有一批锦衣卫,按照宫里的说法,当然也就是嘉靖本人的意思,这些锦衣卫是派过去替嘉靖在浙江看场子的。

毕竟浙江搞出毁堤淹田这样的事情来,两党又要在浙江斗法,那么宫里必然要派人。

锦衣卫这个部门属于镇抚使司,镇抚使司这个部门又分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

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统领官称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一般军士称为校尉、力士,雅称为“缇骑”。

南镇抚司管的是锦衣卫本卫的法纪,而专治诏狱监察官员的是北镇抚司,有自行逮捕、侦讯、行刑、处决的权利,判案可以不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这南北两司一个相当于内部的纠察,一个是对外营业的百官纠察。

外派的锦衣卫要么是执行秘密任务,要么是直接作为钦差,代表宫里和皇上,身份之大,百官惧怕。

因为很多时候,锦衣卫抓官,是不走正常的司法逻辑的,而官员牵扯的案情,如果按照司法程序审理,那么大家都还有个伸冤的机会,哪个官做脏事的时候,不先给自己想好理由借口,

但要是锦衣卫来审,那可就是“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这条命也就彻底交给了上面。

这次宫里派来朱七等四人,四人皆是身形魁梧,面容坚毅,身着一袭过膝的黑色劲装,显得英气逼人。

从他们的背影望去,宽阔的肩膀如同山岳般沉稳,而腰身则在束腰带的紧束下显得更为纤细,黑衣的下摆裁剪得恰到好处,露出了他们坚实如铁的腿部肌肉,青筋暴突,充满了力量感。

这四人,正是世人所称颂的锦衣卫标准体型——“虎臂蜂腰螳螂腿”。

这一独特的体型标准,源自明成祖朱棣时期的严格选拔制度。

想要成为锦衣卫的一员,必须具备三项超凡的能力:首先是擅走,每日需能行走至少一百六十里,这要求他们拥有强健的体魄和非凡的耐力;

其次是擅跳,两丈高的城墙,对他们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只需轻轻一跃,双手一攀,便能轻松翻过;

最后是擅斗,这不仅仅是指他们精通拳脚和兵器功夫,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狠劲,即便在生死搏斗中,即便同时掐着对方的咽喉,自己的咽喉被刺破,也绝不退缩,最终的活下来的也必将是他们。

而在这三项能力之外,更有一项传说中的“马功”,是锦衣卫中的顶尖高手才能掌握的绝技。

据说,他们能在七天七夜的时间里,不坐不躺,仅凭双腿轮流踩在地上休息,七天之后,他们依然能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甚至能手刃一头凶猛的狼!

此次四人过来,领的不是钦差的命,是私下过来替皇上看浙江的场子,所以也就不存在必须要抓人来复命的任务差事。

这样的任务好做,好做在不需要一定要办谁,跟祁东楼上一世的督导组不同,但也不好做,如果浙江真出了乱子,那么这活就要想办法做的漂亮,才不算负了圣命。

而如何做的漂亮,这就是考验锦衣卫对局势的判断和对宫里意思的揣摩。

此刻四人正被织造局杨金水接待,按嘉靖眼下的局势,锦衣卫和司礼监关系极近,不严格来说,这两个部门不仅顶头上司都是嘉靖,而且部门领导也都算是同一人,吕芳。

但此刻杨金水和锦衣卫的关系有点复杂,北镇抚司归司礼监管,自然都听命于吕芳

而杨金水又是吕芳最喜欢的几个干儿子之一,何况吕芳还给这四个锦衣卫打了招呼,

从这个角度讲四个锦衣卫是杨金水的听差,但朱七一行人的差使是嘉靖直接要求的,所以他们肩负着直接向嘉靖汇报的责任,

也就是受了嘉靖吕芳的双重委派。

这次来浙江完全听杨金水的也不行,还要代表嘉靖来查察浙江改稻为桑的事情,此时锦衣卫和杨金水处于一种互为监管的状态。

职场工作中其实也会遇到高层领导越过直管领导下命令的事情,这时候高层领导的命令肯定不能违背,但直管领导如果有自己的立场也必须顾及到。

四个锦衣卫现在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他们既要把浙江的情况摸透以向嘉靖汇报,又要搞清楚司礼监避讳的点在哪里,轻易不要攀扯上杨金水以防火烧到吕芳本人身上,这个程度的拿捏就很微妙。

但无论怎样,杨金水作为同阵营的地方官员,知道锦衣卫过来,以及招待锦衣卫自然合情合理。

锦衣卫来赴宴也要给杨金水面子,一来是奉承一下要给吕芳面子,二来是不要随便卷入浙江以防自己稀里糊涂的接了担子。

眼下杨金水的卧室内摆上了一张好大的紫檀木圆桌,五人围坐在一起,杨金水这个太监面对四个彪形壮汉,此刻也不显得懦弱,表情豪迈,仿佛他也本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圆桌上摆的不是江南的珍馐佳肴,珍馐细肴对他们也不管用,除了一些下酒的小菜,每人面前摆的是三腿:

一条烤得金黄酥脆的羊腿,肉质鲜嫩,香气四溢;

一条狗腿,经过精心烹制,外皮微焦,内里肉质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嫩滑;

还有一只肥嘟嘟的猪蹄膀,色泽红亮,油脂与瘦肉交织,让人一看便知是难得的美味。

而酒,更是此次杨金水招待的重头戏。

不同于往常的精致小杯,每位锦衣卫面前都摆放着一只斗大的酒坛,坛身上贴着一张鲜艳的红纸,上面赫然写着“叁拾年”三个大字。

这三十年的女儿红,是绍兴黄酒中的极品,醇厚绵长,香气扑鼻,即便是酒量再好的人,面对这十斤重的酒坛,也难免心生敬畏。

杨金水坐在主位上,笑容满面,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豪迈:

“咱们到哪儿就要吃哪儿的特色。浙江的绍兴黄酒,那可是闻名遐迩。而这三十年的女儿红,更是其中的翘楚。

寻常人等,喝上一斤便足以醉倒。但今天,你们得各自将这十斤的女儿红一饮而尽,我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好带回去,等回京时装上船,让京里的锦衣卫弟兄们也尝尝这难得的美酒。”

四位锦衣卫闻言,嘴角微微上扬,但他们的笑容却显得有些干涩,眼中闪烁着精光。

坐在杨金水下首的下首,一位锦衣卫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杨公公,请教一下,这里的黄酒为何会被称作‘女儿红’呢?”

杨金水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释道:“这是绍兴的一种习俗。当地人若是生下儿子,便会为他酿制一些酒,埋入地窖中,取名为‘状元红’,寓意着等儿子中了状元之后,再取出来大宴宾朋。这一埋便是十几二十年。”

这时,杨金水下首的一位锦衣卫接过话茬:

“我明白了,那要是生了女儿,埋下去十几二十年,等女儿出嫁时再取出来喝,就叫‘女儿红’了。”

杨金水赞许地点了点头:“兄弟好见识。”

然而,第一个发问的锦衣卫却仍然有些不解:“原来如此,我明白了。那杨公公,要是生的儿子没中状元,这酒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杨金水闻言,不禁放声大笑:“三年才出一个状元,哪能那么容易就中?其实,这个名字只是个寓意,等儿子娶媳妇时拿出来喝也是可以的。”

另一个锦衣卫却提出了新的疑问:“杨公公,您给我们喝的都是三十年的女儿红,难道绍兴人的女儿都三十岁还嫁不出去吗?”

杨金水刚喝了一口酒在嘴里,听到这句话,不禁一口差点喷了出来,他笑得眼泪都淌了出来:“等三十年,就是为了等你们这几个来,好把女儿嫁给你们!”

坐在杨金水下首的锦衣卫头目朱七,显然对杨金水十分买账,他笑着捧场道:“三十如狼,配我们正合适!”

杨金水开个玩笑,朱七作为这次锦衣卫派过来头目,就突然就一百八十迈的开起车来,拿自己在内的四个锦衣卫给杨金水的笑话捧场。

可见朱七此时把自己的位置摆放的没有那么高,也是对杨金水身后的吕芳重视。

其他几位锦衣卫听了这话,自然也懂得头领话里的意思,也受到了感染,放声嘎嘎大笑起来。

一群男人在一起,聊女人的话题永远也不过时,而聊这种带点荤的段子,则正好可以飞快拉近距离,尤其是这种官场职场中,领导在酒宴上开这种玩笑,酒宴的氛围也会放松下来,大家也就不用那么端着。

但这些锦衣卫的笑声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瘆人之感。

笑罢,四个锦衣卫便开始了他们的盛宴。他们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等到酒过三旬,才聊起来正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