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1566胜天半子

作者:作家LE5mLZ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3章 严家权利泛滥的起始

书名:大明1566胜天半子 作者:作家LE5mLZ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高拱本来今日是来内阁找当值的张居正的,结果入宫以后看到了小阁老严世蕃,又想到最近工部报过来的账单,便准备上前跟严世蕃质询一下,

结果远远地看见严世蕃,这人就转身往外走,自己跟在身后却发现这小阁老越走越快,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自己在后边喊的就差骂了严世蕃的娘,那严世蕃也不回头,就往前面走。

“嘿,这严世蕃不是刚给皇上献了祥瑞,怎么不来显摆,见了我反倒夹着尾巴,跑的像条狗。”

高拱见追不上严世蕃,擦了擦额头上走出来的汗,在小太监面前开喷。

小太监根本不敢抬头,装作没听见高大人的话,低头靠着墙边小步快走。

高拱对严世蕃可没张居正那么含蓄,说起话来骂的也脏。

祁东楼离开皇宫,坐着轿子又回到了严府,他的新家搬起来也不急于这几天,在搬家之前,他要筛选一下带到新府过去的人,要适当带一些眼线,但是不能带太多。

还好原身严世蕃也不是傻子,也猜测过哪些人可能是宫里的,这些记忆帮祁东楼节省了自己去查的心力。

还有一个事情,就是他地窖里还有一些银子。

不能说一些,应该是一堆。

祁东楼上次带去浙江的大多数是银票和珍玩,要是带地窖里的银子,那估计恐怕要几十辆马车。

说抄严家超出一千一百万两白银,恐怕抄家的至少秘密扣下了大几百万。

现在地窖里现银至少还有八九百万两,这些钱大多数是严世蕃自己凭借老爹的权势贪来的。

严世蕃应该是担心老爹穷怕了,所以才拼命敛财。

严世蕃刚出生的时候,老爹严嵩还在老家归隐中,那时候严嵩已经三十多岁了,家里还是靠着几亩薄田艰难度日。

正德十一年,因丁忧归隐八年的严嵩终于又回到了朝廷,回到了翰林院继续做编修。

正德十四年,严嵩终于迎来了第一次重要的差事,朝廷命建平伯高隆为正使、翰林院编修严嵩为副使,赍诏前往广西桂林靖江王府,传制朱经秩袭封靖江王。

这是严嵩第一次做钦差。

所谓册封王位,其实就是外地藩王当上一任死后,要从下一代中册封,得了朝廷的册封,才能接任自己父亲的王位。

如果外地藩王没有继承人,那么就可能出现一些旁系眷属出来吃绝户。

藩王每年都可以从朝廷领到一大笔花销,由礼部来管理和负责下发。

由于开国皇帝朱元璋定的制度,随着明朝的发展,王氏子孙增多,藩王的岁禄开支成了朝廷的巨大压力。

根据洪武二十八年的定制,亲王至乡君的岁禄为:亲王10000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800石,奉国将军600石,镇国中尉400石,辅国中尉 300石,奉国中尉200石,公主及驸马2000石,郡王及仪宾 800石,县主及仪宾600石,郡君及仪宾400石,县君及仪宾 300石,乡君及仪宾200石。

除此之外,举凡宗室的婚礼、丧事、造宫、营圹以至于仪仗、校尉、王府官员等全部开支都由政府按不同规格支给,这些钱都是朝廷出。

由于明代宗藩是一个坐享禄米的寄生阶层,故在养尊处优中大量繁衍人口,使宗室人口急剧增加,给明朝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到了嘉靖八年的时候宗室在籍人数多达8200余人。

宗室人口的迅速增加,使明朝难以及时支付其禄米,且拖欠越来越严重。

如山西拖欠王府禄粮高达1478852石。

在一小部分宗室人员过着花天酒地生活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宗室人员因拖欠禄米等费而境况窘迫。

曾经跟张璁桂萼一起参与大礼仪的霍韬曾上奏反应:

“宗支日广,禄粮不给。郡王以上,受享多禄;将军、中尉而下,奏告不得禄粮者屡至矣。有晨朝进食,仅一面饼,腹不充饥者矣;有假息蓬窝,无室屋以栖者矣;有不幸物故,无棺敛者矣;有女年四十,不得适人者矣。”

为了得到其规定的禄米和权利,宗室不得不行贿主管官员。

如宗室为了及时得到封号,

“先赂长史,次赂监局,次赂侯伯,次赂礼部吏胥,乃得早封。

否则,淹迟一月,即延过一年,彼又减一年禄也。

与其坐减一年之禄,孰若纳赂求安且速也!”

(这种岁禄跟当地没关系,直接由礼部负责,可能出现礼部扣岁禄,不可能出现当地官扣藩王岁禄)

所以其实宗室问题,才是眼下明朝的大弊,也是祁东楼想要跟张居正聊的,你把我当大明的蛀虫,其实跟这帮宗室一比较,他们才是大明的吸血虫。

本来严嵩去当钦差这事,是一件白得功劳的事情,但是好巧不巧,正德十四年,宁王造反了,把返城的严嵩拦在了江西。

严嵩于是又进行了二次归隐。

这次只熬了两年,一是因为家里的日子过的实在凄惨,第二是因为之前跟他一起入职翰林院的同僚们该升官的也都升了,严嵩熬不住了。

十六年春,严嵩踏着和煦的春风北上,四月中旬回到京城,巧合的是,严嵩回来的时候正好是正德皇帝驾崩一个月后,严嵩无意中又躲过了一场政治风暴。

此时严嵩已经四十余岁了,重新从七品的翰林做起。

一直到嘉靖十五年,严嵩通过夏言回京做了礼部尚书,仕途才终于走上了通天路。

严嵩已经年过65岁。

严世蕃也不是出生即富贵,等自己老爹终于有了权力,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对金钱的欲望和权力的诱惑。

权利的出格的次数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出格的程度也只有零和不可控。

嘉靖只想放任严嵩一点,严嵩又只想放任严世蕃一点,这放任的“一点”权力在严世藩手里迅速失控。

嘉靖在西苑不停地建造宫殿,建造两宫两观,而金银在严家的地窖里也堆积成山,大明的朝廷迅速腐败。

严家也逐渐岌岌可危。

______

本章部分资料来自《嘉靖革新研究》田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