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1566胜天半子

作者:作家LE5mLZ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章 抬尸下江南

书名:大明1566胜天半子 作者:作家LE5mLZ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严绍庭的暴毙在祁东楼的施压下,没有太惊扰老爹严嵩,严世蕃有六个儿子,严绍庭是次子,丧事办了一天,期间一个丫鬟悲伤过度也死了,不过没人在意。祁东楼向老爹严嵩说请几天差,要自己回老家下葬儿子。

严嵩没应他,而意思要让祁东楼写一份折子,给严绍庭的妻子请一个新的诰命,顺便在折子上写上自己要回老家安葬严绍庭。

祁东楼把折子递上去,宫里传了旨意,要严家节哀顺变,但别耽误了给嘉靖帝修宫殿。

准了严绍庭妻子诰命的请;

但没有一个字提到准了严世蕃回家安葬严绍庭的请。

祁东楼请教了老爹严嵩,老爹说:没说不行,就是行。

祁东楼才知道这意思是让自己偷着走,但是不能明面走,而且严嵩估计知道宫里不会明旨批的,但是也还要让祁东楼写在奏折里跟宫里说。

这套路他上辈子也用过,没想到这时代也是如此。

第二日祁东楼便对外宣称丧子之痛,闭门居家不见客。

然后私下里带了不少下人一起走,为什么带一群人?

毕竟严世蕃恶名在外,谁知道会不会遭遇到刺杀。

刚走出城门,下人就到轿子旁提醒祁东楼。

“老爷,后边有几个锦衣卫跟着,说是要送送严少爷。”

“别管,让他们跟着,如果出了城门还跟着,也别去打扰他们,就当他们不在。”

有明线尾巴总比暗线跟着自己强。

祁东楼坐在轿子里闭着眼,脑海里还在想着自己的计划。

浙江现在改稻为桑目的是为了今年搞定西洋50万匹的丝绸订单,是为了卖丝绸填补国库的亏空。

而毁堤淹田是他原主为了更好的买农田改造桑田,浙江的农田丰年50担一亩,歉年40担一亩,而受灾的田只要不到30担一亩,而且农田一旦受了灾,农民就没了粮食,赈灾粮不够,就要卖田,卖地,这里面就会更便宜。

现在毁堤淹田的事情出了差错,本来计划拿马宁远的人头换九个县的灾田,结果浙江巡抚胡宗宪在淳安泄了洪,只淹了淳安一个县和建德半个县。

然后浙江巡抚胡宗宪查出了马宁远,也知道事情的内幕,但并不打算明奏朝廷。

他胡宗宪是严嵩一路提拔的人,也是严党的人。

胡宗宪现在要以天灾为理由,申请把浙江改稻为桑一年的时间减缓变成三年。

但三年肯定是不行,三年就没办法在今年完成50万匹的丝绸订单,严党就不能把宫里亏空填补好,严党在浙江下边的人也着急借着改稻为桑捞一把。

现在浙江那边还闹倭患,前线打仗还要钱。

这里的情况已经够复杂,但这件改稻为桑国策里最大的困难不是事情难,是党争,是清流不想让严家自救。

虽然祁东楼知道家中地窖里有钱,但是不能直接拿出来给国库,这种就是纯找死的行为。

眼下祁东楼去浙江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确保改稻为桑做成,这事情成了,能给大明朝缓一口气,也是给严家缓一口气。

祁东楼不大关心大明朝需不需要缓一口气,但是现在严家就是自己的船,他必须保证自己能好好活下去,甚至他要在这个世界完成上辈子的遗憾。

对于祁东楼来说,他是骄傲的,命运可以对他上枷锁,他也可以拿自己命以身为子来跟老天爷下棋。

上辈子他已经明白了很多道理,他出生平寒,但一直努力向上爬,踏踏实实的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最开始他只想做个英雄,以为成为英雄就能改变命运,后来他无奈的明白,成为英雄改变不了命运,英雄在权力面前,只是工具。

从那刻起他有了野心,也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他要的是权力。是最高最大的权力。要的是世界在他面前低头。

京城,西苑

“吕公公,小阁老一行人出了城门直奔水路,打听他们要先去杭州,然后再去江西。”

司礼监掌印公公吕芳,也就是宫里太监们口中的老祖宗,此刻看了看手中锦衣卫呈上的密报。

“严府上的人说,小阁老带走了很多金银辎重,你们可看到?”

“回吕公公的话,看到了,确实有很多大箱子,看车马痕迹应该装的都是重物。”

“嗯,换一队人继续跟着。”

“是”

吕芳拿着密报思索了一下,长长的眉毛轻轻抖动。

“严嵩孙子的死可查出来什么蹊跷?”

“回吕公公的话,没有查出来,严府的人说是暴毙,死在严府的,有贴身的人看过尸首,没什么异样。”

“好,下去吧。”

吕芳拿着折子,带着四个小公公朝司礼监里慢慢走去。

“有没有浙江的折子?”

“回老祖宗的话,有一封今早胡宗宪来的折子,在徐阁老那边,内阁还没批复。”

“胡宗宪的折子先递的徐阁老?”

“回老祖宗,是先递的内阁,正好今日是徐阁老在值班,徐阁老看到是浙江胡宗宪的折子,没看直接送到严府去了。”

吕公公沉思片刻,吩咐手下:“去,叫朱七再多派一队人跟着严世蕃他们,一日三报,然后给杨金水去信,不要跟他提严家的事,就再问问他浙江的事。”

吕芳这边已经察觉了浙江似乎有大事情要发生,小阁老那边的消息要比他这边快,浙江眼下奏折中只有淳安建德水患,还有杨金水密报的,小阁老指使郑泌昌和何茂才毁堤淹田,吕芳已经觉得这里面可能还有别的事情。

吕芳吕公公能伺候嘉靖这个多疑的皇帝40年,早知道这世上没有巧合的事情,一切巧合都是可疑的。

毕竟严家这个时候突然死了个严绍庭,严世蕃居然要亲自带儿子尸体回老家安葬,而且要去杭州转水路,这本身就是绕远。

严世蕃到浙江绝非偶然,是毁堤淹田的事情严党瞒不住了?严世蕃去找胡宗宪串口供?

还是浙江发生了什么其他的事?

这件事要跟圣上说,但是怎么说,还要看到胡宗宪递上来的折子,如果折子事情不大,那就要问杨金水,相互印证清楚后才能跟主子说。

所谓大事,自然是改稻为桑在浙江激起了民变,办不下去了,或者胡宗宪铁了心转向裕王,直接在奏疏里写了毁堤淹田要倒严,所以直接呈给徐阶。

那严世蕃就也有可能提前收到了消息,带着辎重细软跑路了,去浙江也是假象,所以吕芳才多叫了一队人盯着小阁老。

吕芳拿起热茶喝了一口,过了一会一个小公公拿着一个折子恭敬的递了过来。

“老祖宗,胡宗宪的折子徐阁老和严阁老看过了,严阁老让我给您,需要您呈给皇上,徐阁老的意思……”

吕芳拿着胡宗宪折子打开看了一下,大体明白浙江没有大事,还是淳安和建德洪患和改稻为桑的事,胡宗宪请减缓三年执行。

杨金水已经跟他说过,毁堤淹田的计划是小阁老下的命,现在严世蕃到杭州,要么是去找胡宗宪,要么是自己去擦屁股,但是为什么要亲自去?他儿子的死又是不是巧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