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1566胜天半子

作者:作家LE5mLZ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6章 赵贞吉与胡宗宪

书名:大明1566胜天半子 作者:作家LE5mLZ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祁东楼从修建万寿宫的工地回来,突然想起来自己从浙江带回来的那个芸娘。

回来后一直将这人放在别院,最近一直没顾得上她,想了想让轿子改道去那处安置芸娘的别院。

祁东楼对着这人没什么心思,但是又担心这人闹出什么乱子,所以一直没带回府里。

安置在别院,还有一个沈一石身边的人也带回来一起伺候芸娘。

带这人主要是让沈一石知道,老子没碰你的人。

到了别院门口,下了轿子,祁东楼听到院子里隐约有琴声传来。

祁东楼是不通音律的,但是也觉得这琴声别有一番风味。

下人敲门叫开门,祁东楼没进去,只是唤来了那个伺候芸娘的下人,问了一下这人最近的近况,又派人多给这别院送了点东西,琴谱胭脂这类的。

祁东楼主要怕把这人给养死了,沈一石在浙江既然用心干事,那么他的人自己就应该多关照,下次沈一石来信,应该让他写一封书信给芸娘,这人天天在院子里憋着,还好有点弹琴的爱好,要不然真说不好憋出什么病来。

“把这院子给我看好了,谁打里边这人的主意,你们管不住,老子把你们祖宗十八代的皮都扒干净了。”

祁东楼又口头警告了一番这里的下人,才放心离去。

芸娘先跟了沈一石,又跟了杨金水,或许多少知道二人一些隐秘,但是祁东楼不感兴趣,也不信这人能知道什么大秘密。

祁东楼喜欢女人,但只喜欢那种能跟自己精神共鸣的女人。

像这种花瓶,他没多大兴趣。

而现在大明朝恐怕找不到能跟他精神共鸣的女人,原身小阁老那几房妻子,他最近也只是放在院子里养着,至于把她们都休了,也没这必要,而且这些人属于原身的近人,像芸娘这种,难免可能知道一些隐秘,放出去也不安全。

……

苏州应天官驿。

胡宗宪这边从京城回来,又到了赵贞吉的地盘。

胡宗宪静静地靠坐在一把雕工精细的椅子上,他的手腕正被一位医者以精准而有力的手法按住。

这位正是一代名医李时珍。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谭纶几乎是冲进了房间,一脸焦急。

他刚欲开口,便被李时珍那低沉而有力的一句“不要动”给制止了,悻悻地站在门口,一动不敢动。

李时珍,年约四十,长髯垂胸,正全神贯注地给胡宗宪诊脉。

诊完一脉,李时珍淡淡地吩咐道:“那只手。”

胡宗宪却有些急切,他想先听听谭纶带来的消息,但李时珍的眼神让他不得不暂时放下心中的焦虑,乖乖地换上了另一只手。

然而,就在这时,谭纶立刻抓住机会开口,简短汇报了浙江灾民的现状。

胡宗宪听后,眉头紧锁,粮食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最终结果便是百姓都失了田地,严党在浙江已经给淳安和建德设好了套,就等着两地卖田。

胡宗宪是赞同海瑞所说的“无田则失民,失民则危国”,他也想帮老百姓留住田地,所以来江苏也是借粮来了。

李时珍却在这个时候轻叹了一声,说道:“你们说吧,说完我再诊脉。”

胡宗宪谢过李时珍,心中思虑再三,让谭纶立刻去传话给赵贞吉。

谭纶领命而去,留下胡宗宪一人,在椅子上沉思。

李时珍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

过了一会儿,胡宗宪长叹了一声,靠在椅背上,望着门外怔怔地出神。

李时珍见状,轻声提醒道:“把我从那么远叫来,你的病还看不看了?”

胡宗宪这才想起了自己的病情,歉然苦笑了一下,又把手放到了面前的垫枕上。

然而,就在李时珍准备继续诊脉的时候,赵贞吉和谭纶一同返回,再次打断了诊断。

赵贞吉的目光里含着歉意,但从里面又透着圆滑。

他笑了笑,对胡宗宪说道:“借粮的事我们再谈,病总得看吧?不是你,李太医也不会这么远赶来。让李太医先写了方子,我们再商量,好吗?”

胡宗宪闭上了眼睛。

赵贞吉转向李时珍,请求他开方子。

然而,李时珍却坐在那里不动,他淡淡地说道:“我写了方子,恐怕也找不来药材”

这句话让赵贞吉愣了一下,但他很快便反应过来,笑着说道:“请李先生先给胡部堂治病写方子,无论什么药,赵某都替胡大人拣来。”

李时珍听了这话拿起笔,蘸饱了墨,在砚台上探了探,然后郑重地写了方子。

写完拿起那张处方吹了吹,然后递给了谭纶,让谭纶大声念出处方的内容。

谭纶接过处方,看了一眼便愣住了。

停顿了一下他念道:“病因:官居一品,职掌两省,心虑百姓,忧谗畏讥!”

这句话让在场的胡宗宪和赵贞吉都愣住了

“处方:稻谷一百船,即日运往浙江,外服!”

胡宗宪的眼中立刻闪出了光,他望向李时珍,一份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谭纶读完处方也适时地将那张处方递给了赵贞吉,然而赵贞吉接过处方后却懵在了那里。

他慢慢地望向了李时珍,苦笑道:“李先生,这个玩笑开大了。”

李时珍却十分严肃板着脸:“李某人半生致力于医术,无论是在皇家太医院的高墙之内,还是深入市井乡野的民间,对待皇上与百姓皆秉持同一态度——唯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从无戏言。

初衷何在?乃是深信每救一人便是累积一份功德,若救十人,则功德倍增。赵大人,您一念慈悲,便能解救数十万苍生于水火,此等功德浩瀚如苍穹,岂可等闲视之,更遑论以玩笑相待?”

胡宗宪听后深受触动,他挣扎着想要起身向李时珍致谢。

谭纶连忙过去搀扶着他站了起来,胡宗宪对着李时珍深深地一揖。

然而李时珍却连忙也站了起来,身子侧了一侧以示谦不敢受。

胡宗宪望向李时珍说道:“胡某有个不情之请。”

李时珍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胡宗宪接着说道:“淳安与建德两地遭受水患侵袭后,不仅粮食短缺成为燃眉之急,更令人忧虑的是,恐有瘟疫之祸随之蔓延。

指导民众采集草药以防疫病,实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要务。

不知李先生能否亲自去一趟?”

李时珍听后立刻应道:“什么时候走?”

胡宗宪回答道:“能不能借到粮我今天都得走了。”

李时珍点了点头说道:“我随你去。”

胡宗宪再次向李时珍表达了深深的谢意,然后转向赵贞吉问道:“赵中丞你答应我的药还拣不拣了?”

赵贞吉拿着那张处方苦笑了一下又望向了胡宗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