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宰执大宋

作者:会元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十九章 虎年来到

书名:宰执大宋 作者:会元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3

求收藏啊,成绩太扑,求大家不吝收藏一下,谢谢了!

++++++++++++++++++++++++++++++++++++++++++++++++++++++++++++++++++++++++

自从梅花诗会后,钟浩便整天的有些茶饭不思了……

徐峰来见过一次钟浩后,断定他害了相思病了。

徐峰对这事而很感兴趣,当下笑嘻嘻的追问,“来来,说说,文轩看上哪家小娘子了?三哥帮你参谋参谋!”

钟浩苦着脸道:“唉,小弟也不知道是哪家小姐啊,要是知道就好了,就是在润园诗会时惊鸿一瞥啊!”

“润园诗会?那去问问守谦便是,说不定他知道!”

徐峰拉着钟浩去问崔烨,不过问过崔烨的结果,也并不让人满意。

钟浩那日只是惊鸿一瞥,记住了那佳人的面目和衣着,但此时没有留影设备,只凭他的苍白描述,崔烨也无法说出那佳人是谁,毕竟那天润园来了太多的俊男靓女。

……

钟浩茶饭不思的哀思状态一直持续年底,才被过年的欢乐气氛冲淡。

从腊月二十三小年之后,冯氏的小食铺子便关门歇业了。大宋百姓人家一般小年之后,便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

从小年之后,钟浩一家人便为过年忙活,备年货、蒸年糕、裁新衣,三人一直忙活到除夕。

后世的年味似乎已经很淡了,而钟浩家里就只有他和小妹,没有长辈操持,年味更淡,他和小妹一般都是除夕随便吃点好得,这年便算过了。

来到这个世界,有冯氏操持,钟浩尽情的感受着原汁原味的古代过年风俗。

……

天然居和云门书斋都送来了年终的分红,同时送分红的还有斜柳街铁匠铺的王铁匠。

王铁匠今冬造的带烟筒的炉子卖得不错,至于这炉子和烟筒自然是钟浩教给他的。

大宋富人一般都会在家里建有地龙,冬天烧上,自然暖和。但穷人家没有这个条件,一般就是弄个炭盆。

刚入冬时,冯氏给钟浩屋里加炭盆时,钟浩阻止了。炭盆这玩意弄的屋里烟熏火燎不说,晚上睡着了,还很容易炭气中毒。于是钟浩便把后世的炉子搬了出来,本来是去王铁匠打造的,没想到被王铁匠看到了商机。如今王铁匠家的炉子在青州城销路很好,这东西比炭盆暖和多了,还可以做饭烧水,很是实用。

说来此时的穷人家,冬天当真有些难熬。如今棉花还远未普及,大宋普通人家还是以麻布衣服为主。穷苦人家,冬天大都只能一层层的麻布单衣往身上套,十层单不如一层棉,寒冷的冬天还是很难熬的。当然,此时也有所谓的冬衣,一般就是两层的麻布中间填充上柳絮、芦花或是碎麻絮等,虽不如棉花暖和,但多少比穿单衣暖和些。也有人会弄些皮子穿,这个还是比较暖和,当然能穿上皮子的穷人不多。

当然,有钱人家好过些,一般都是穿皮裘,或是穿里面填充了丝絮的绸缎冬衣,这些冬装保暖性很好。钟浩如今也是算小有家资的有钱人,自然有皮裘穿,不会在冬天挨冻。

不管怎样,钟浩提前造出炉子,倒是让大宋穷苦人家冬天好熬了许多。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时每年除夕,人们都会摘下门上挂着的旧桃符,换上新的桃符,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无事。大宋时,桃符其实已经渐渐的被春联代替了。但冯氏还是很喜欢桃符,说是能辟邪,于是钟浩家的大门上除了一副“虎步奔腾开胜景,春风浩荡展鸿图”春联,还在多了两块刻着门神图案的桃符。

明年是虎年,这副春联是钟浩自己写得,本来写了好几副,但是冯氏觉得这副“春风浩荡展宏图”最好,她希望明年钟浩能够学业精进,一展宏图,是安排钟浩和婉儿贴上这副春联。

昨夜一场大雪,处处洁白一片,倒是把今日除夕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上的红红的春联,映衬的更加喜庆——

天冷得厉害,浆糊刚刷到大门上,便开始结冰茬,钟浩和婉儿费了很大劲儿,才把那春联贴好。不过虽然很冷,钟浩和婉儿的兴致却很高,贴完春联后,又帮着冯氏蒸年糕,炸丸子,丝毫没有被寒冷影响了过年的兴致!

……

爆竹一声除旧岁。

子正时分一到,四下都想起了清脆的爆竹声,新一年来到了。

正在守岁的钟浩,听到四下想起了爆竹声,也兴致勃勃的拿着线香,去院中点燃自家的爆竹。所谓爆竹,大宋以前都是把竹节放入炭盆中,使其爆裂发声。而到了大宋此时的爆竹,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跟后世的鞭炮已经很像了。

钟浩点燃“编炮”,捂着耳朵北屋门口跑,“编炮”发出噼啪噼啪的脆响。

婉儿和冯氏听到爆竹声,都使劲捂着耳朵,但却不进屋,依然站在北屋门口,望着那一个个爆裂开的“编炮”,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初一清早起来,钟浩和婉儿都上前给冯氏拜年,冯氏微笑着受了二人的行礼,从袖中掏出两个沉甸甸的红包,给了钟浩和婉儿一人一个大大的压岁红包。

虽然钟浩现在不缺钱,但是还是开心的接过,自从爷爷去世后,钟浩这还是第一次收到压岁钱。

钟浩和婉儿今天都穿上冯氏置办新衣,二人俱都是一身毛色极佳的狐裘。

钟浩的狐裘外边罩了一件织缎襕衫,这一年钟浩的身量大长,已是颇为健硕,在冯氏看来,此时钟浩显得颇为风度翩翩,宛如一个玉树临风的佳公子。

婉儿的没有罩外衫,她的狐裘是数张上等狐皮对面缝制而成的,两面都是细软的皮毛,对襟上衬着火狐尾做成的领子,婉儿粉粉嫩嫩的面容在火红的领子映衬下,更显得更加娇艳。

冯氏今天传了一件内衬丝絮的织缎冬装褙子,人也的显得也是荣光满面。

冯氏望着玉树临风的钟浩和娇俏可爱的婉儿,笑得很是欣慰,又有些微微心酸,她想起了自己的丈夫和自家大郎。

不过伤感只是一瞬,想来自己丈夫知道自己和女儿生活的幸福,一定也会很安心的。

想及此,冯氏看向钟浩的目光更是充满了感激和柔情,要是没有钟浩,怕是她和婉儿如今还是孤苦无依、生活无着呢——

冯氏带着钟浩和婉儿去街坊四邻拜年。

街坊四邻拜完了年,冯氏和婉儿找相好的街坊串门去了。

钟浩则先去了松林书院给徐山长拜年,又去了崔府,回来后又去关坊长家走了一趟。钟浩在青州认识的人不多,今日倒是很轻省。

钟浩回家不久,高得利兄弟便带着小虎子来拜年。

钟浩倒是有些沾沾自喜,呵呵,起码有晚辈来给自己拜年了。

+++++++++++++++++++++++++++++++++++++++++++++++++++++++++++++++++++++++

ps:钟浩长叹一声:“唉,这大过年的,推荐票没收到几张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2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