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宰执大宋

作者:会元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十六章 偶园街品画

书名:宰执大宋 作者:会元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3

青州城内经营古玩字画的商铺多集中在偶园街和沁园街。

其实两条街挨着,就是一条街的南北两端。

沁园街的店铺大都是经营玉石、瓷器、金银器、青铜器等古玩。而偶园街上的店铺则大部分是经营字画生意的,当然也有些店铺顺带售卖笔墨纸砚和装裱字画。

钟浩和徐峰先去沁园街转了一阵,没找到中意的古玩,便又来到偶园街上,打算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名家字画。

昨天钟浩和徐峰在叶亦菡的听香小楼闲聊时,得知他对鉴赏古玩字画颇为擅长,是以今天特意拉着他来帮自己挑件古玩字画做礼物。

钟浩打算去答谢一下崔老。崔老不但帮自己摆脱牢笼,对自己进松林书院的事情也帮了忙,钟浩觉得必须答谢一下,不然实在过意不去。

钟浩后世对宋文化还算比较精通,对宋代的古玩字画也算是比较有所研究,但对宋代以前的东西就所知有限了。崔老帮了自己大忙,钟浩想找件好点的古玩字画送他,本朝的年代太近,除了出自名家手笔的,别的有些拿不出手,是以钟浩觉得最好找件老点的古物,是以拉着徐峰来帮他挑选。当然,以崔家的豪富,自己找得那点东西,崔老未必能看到眼里,但总归是自己的一片心意

钟浩家离得偶园街不远。他原先租住的院子和偶园书画街就隔着一条街,是以今天早上徐峰先来钟浩家一趟,二人才一起来得。

今早徐峰来钟浩家时,冯氏得知他就是徐山长家的公子,着实热情招待了一番,她对钟浩能跟徐峰交往很是高兴。听徐峰亲口说了钟浩确实考入松林书院,冯氏才彻底信了钟浩的话,心下也安定了。徐峰和钟浩出来时,徐氏还不断叮嘱以后徐峰一定要常来玩。

钟浩和徐峰在偶园街上连续逛了几家店铺,都没有发现什么合适的名家字画。

直到逛到第六家名叫“文翰斋”的店铺时,徐峰才在“文翰斋”墙上挂着的一幅画作前停住了脚步,站在在那细细欣赏。

钟浩见徐峰在那幅画作面前停住,也跟着上前观看。只见徐峰面前挂着一幅水墨山水画,那幅画作笔力纵横,落笔密匝,画中山峰耸立,江水汹涌,甚是壮观。

钟浩又去看那画作的题跋、落款和钤印。只见那副画作上并无题跋,而那落款和钤印竟然是顾恺之的。钟浩自然是知道顾恺之的,这可是东晋时期的书画名家。不过这幅画是否真的是他的画作,以钟浩的水平,便难以判断了。钟浩只知道,东晋的画作倒是确实一般没有题跋。书画上开始写有题跋,这是从前唐时才开始的流行的。

徐峰看了一会,便轻轻摇了摇头,显然认为那幅画是赝品。

那店内一个老掌柜,初时见钟浩二人在那品画,便没过来打扰,只是站在一般等着。待见,徐峰看了画作之后摇了摇头,像是看出了门道,不中意此作。老掌柜便从柜下,拿出一张纸笺道:“贵客想必是不中意顾散骑那副山水画,不知贵客可有意顾散骑书法作品不?贵客请看。”说着把那张纸笺递给徐峰观看。

徐峰接过,只是观看片刻,便失笑,随后递给钟浩,道:“文轩看看,觉得怎样?”

钟浩看了下,纸笺上写得是一篇骈四俪六、铿锵有力的的檄文,作者的行书更是笔力森森,绵绵密密,很是不错。看那钤印,也是顾恺之的。这纸笺保存的很好,虽然已经泛黄,但依然完好无损,而且颇有韧性,和东晋名纸“剡纸”的特点颇为相像。“剡纸”又叫藤纸,是以剡溪特有的野藤藤皮为原料制作而成,所以韧性很好吗,年代虽久而不变脆。不过钟浩也是只闻其名,未见实物,是以也不敢下判断。

钟浩对徐峰道:“师兄,这副书作似乎是顾恺之写得一篇檄文,似乎写得是东晋讨伐南燕国的檄文。小弟才疏学浅,看不出真假,还要请教师兄!”昨天一番把酒谈欢,钟浩和徐峰关系迅速亲密了起来。钟浩是徐山长的弟子,是以和徐峰师兄弟相称,以表亲密。徐峰虽然才华颇高,但为人随和,颇为风趣,倒是很合钟浩的胃口。

徐峰还未回答,那老掌柜道:“这南燕国的都城就是咱们在青州城,顾散骑曾跟随东晋大将、后来的宋武帝刘裕北伐南燕慕容氏,他写得这篇《祭牙文》檄文,估计就是那时流落在我们青州的!”

徐峰笑道:“老掌柜,就不要蒙我们了。呵呵,既然是祭旗的檄文,自然是出兵之前,烧给苍天大地的,哪还有真作?”

徐峰又指着刚才看得那幅水墨山水画,对钟浩说道:“此画用笔森森,紧劲绵密,显然是有意模仿顾散骑的密体画法,但用笔失之呆滞,过于模仿,少了神韵。且你看这落款,是义熙元年,此时顾散骑已至暮年,其画法以臻大成,少了年少时的张扬,归于古朴,笔法如春蚕吐丝,似拙胜巧,傅以浓色,微加点缀,而神采飘然。而此画模仿的是其早年画作,锋芒过剩,这落款却是写得晚年作品,自是赝品无疑。唉,这两幅作品都不是顾散骑真作啊!”

钟浩不禁佩服的道:“师兄大才,小弟佩服。”钟浩于书画鉴赏一道,实在是只得皮毛,听了徐峰一番评点,当真有些茅塞顿开,倒是真心佩服徐峰的见识。

徐峰转头对老掌柜的说:“老丈,就不要拿些赝品糊弄我们了,如有佳作真品,就拿出来,让我们一观。我们若是中意,就买了。若是没有佳作真品,那我们可就去别家了。”

那老掌柜的在旁听徐峰的品鉴,见头头是道,知道虽然二人虽然年轻,但却是行家,不禁收起轻视之心。

赝品人家是绝对看不上了,只得拿出自己镇店宝贝了。老头从旁边一个柜子里拿出一个卷筒,从中抽出一卷画作,递给二人道:“贵客也是识货之人,所谓货卖行家,这是本店镇店之宝,公子鉴赏一下,若是喜欢,便卖于公子。”

徐峰拿过卷轴,在在旁边长案上慢慢展开。钟浩在旁看到,画的是一副楼阁山水人物画。落款是总章三年,钤印是阎立本的。这阎立本,钟浩倒是很有印象,在自己那个时代绝对算是名气很大。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步辇图》,还有前唐时的凌烟阁上二十四功臣图,据说就是他画的。

徐峰在画作面前仔细品鉴,慢慢的露出笑容,对钟浩道说:“文轩,觉得此画如何?”

钟浩看了一阵道,也看不出真假,嘿嘿笑道道:“小弟才疏学浅,对书画鉴赏一道,实在不甚精通。这画作看着倒像是阎立本的真迹,还请师兄多多指点!”

徐峰听了钟浩的话,不禁有些飘飘然,自己这师弟可是大才子啊,被他佩服,倒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当下徐峰使出浑身解数,显摆道:师兄我虽然未曾见过阎立本的真品画作,不过曾读过阎右相的传记及一些野史杂文。阎右相幼承家学,后师从于张僧繇,其画风深受张僧繇影响,走的是张僧繇的疏体风格。而张僧繇的的疏体画风,悟自卫夫人的《笔阵图》,而且阎右相和张僧繇师徒,都喜欢用钟王体写题跋。文轩你看的出这副楼台望江图的题跋,深得钟王体法髓,跟我临摹过的阎右相的书贴非常神似,师兄我据此推断,便基本能断定此画是阎右相真作。当然管中窥豹,只从一点下结论有些失之偏颇。但你看此画的用笔,笔法圆劲,气韵生动,聊聊数笔便勾画出人物神韵,而楼台、江水也都甚有神采,深得疏体画法的精髓。加之这题跋深得钟王体之神韵,所以我断定此画应是真迹。”

“聆听师兄一番话,小弟学问大涨啊!”

在旁听徐峰品鉴的老掌柜也是频频点头。

徐峰对老掌柜说:“此画不错,我们要了,老丈开个价吧。”

老掌柜道:“听贵客品鉴,也是识画之人,这是小店镇店之宝,作价一百贯。贵客有意,就拿去好了。”

钟浩听了心道:阎立本的画那自然是不错的,放到后世那可都是无价之宝啊,一百贯倒是不亏,不过钟浩还是很市侩的问道:“还能便宜点不?”

老掌柜看了他一眼,问道:“这画是你要?”

“啊!”

“你买,得一百二十贯!”

“凭什么,刚才还一百贯呢,你这不降反升了!”

老掌柜也不答话,只是默默的过去把画轴卷了起来,装进画筒。

钟浩不禁无语,这老头儿脾气还挺大,不就侃下价嘛,咋还这么大脾气,这是不打算卖了?其实钟浩还真不知道文人的心态,这画要是碰到个行家,人家或许便宜点就卖给你了,这叫货卖识家。可你是个棒槌,卖给你那就是明珠蒙尘,加钱人家都不愿意卖给你。

话说这个老掌柜以前也算是个文人,他刚才也看出来,钟浩对书画鉴赏只是一只半解,这画卖给他还真是有些明珠暗投。

徐峰赶紧劝解老掌柜道:“老丈别生气,一百贯就一百贯,这画也不是我师弟要,而是要送给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的!”

那老掌柜这才气顺,答应卖给钟浩这副阎立本的楼台望江图。

一百贯可着实不算少,钟浩还真拿不出那么多钱。

钟浩的主要收入就是天然居的分红,六月的分红最多,但钟浩买了铺子,九月的分红还没到结算的时候。七八月的分红钟浩只有六七十贯钱,看来只有去跟自己那俩徒弟借点了。

钟浩现在盼着云门书斋刊印售卖自己那三本书的分红,赶紧分下来,唉,钱到用时方恨少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9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