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叔宋太宗

作者:吴老狼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十九章 亡羊补牢

书名:我叔宋太宗 作者:吴老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正所谓最了解你的人,永远都是你的敌人,赵光义和赵普之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与赵普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赵普基本上只要翘起尾巴,赵光义就能知道他准备拉什么翔,所以听到赵普举荐自己领兵北上讨伐北汉时,赵光义不仅马上就明白赵普是不安好心,还立即就猜到了赵普的真正用意是在釜底抽薪。

目前的赵光义绝对不能离开汴梁城,更不能放下手里的开封府尹实权,不然的话,赵普肯定会乘机大做文章自然不说,近来异军突起的赵德昭也很有可能借着这个机会把魔爪伸进开封府,安插党羽掺沙子,甚至将赵光义这个开封府尹取而代之都不是没有这個可能——五代时期的规矩,京城的地方官,通常都是由皇位继承人兼任。

也正因为如此,赵普的话才刚说话,赵光义马上就微笑着说道:“赵相公说笑了,小王从未经历过战阵,如何能够担当起北伐晋阳和抵御契丹的重任?”

赵光义马上就又一次发现他的侄子和他一样不是东西,连眼皮都没眨一下,赵德昭就马上接过了话头,恭敬说道:“皇叔才是说笑了,自古以来,有谁是生下来就会打仗的?全军主帅,首要责任是赏罚分明、任用贤才和激励将士,这些都是皇叔你的强项,所以小侄也愿意举荐皇叔这次亲自统兵北上。”

见赵德昭如此心领神会,赵普自然心中暗喜,赶紧又开口说道:“大王所言极是,目前我们大宋不缺能征善战的猛将勇将,缺的只是一名身份、地位和资历足够的主帅来领袖三军,激励将士,这些恰好都是二王爷的强项。”

言罢,赵普还向自己的死党王溥使了一个眼色,陈桥更衣门事件后改投赵普麾下的王溥不敢怠慢,赶紧帮腔说道:“官家,老臣也觉得二王爷堪当此任,在汴梁城里辅佐了官家你这么多年,二王爷也是时候到军队历练历练,争取在军务方面为官家你分一些忧了。”

还别说,赵匡胤听了这些话后,竟然还真的有些心动,忍不住在心里说道:“是否给光义这个历练机会?我大宋现在四面环敌,北有契丹辽国虎视耽耽,南有李煜、刘鋹和钱俶这些跳梁小丑不肯臣服,随时都有可能两线开战,光义如果在军旅方面有所建树,确实可以帮到朕的大忙啊。”

动了这个念头,赵匡胤干脆直接开口问道:“光义,你怎么看?想不想到战场上历练历练,争取将来能够在军务方面也替朕分忧?”

赵光义的反应让赵匡胤大失所望,没有任何的迟疑,赵光义马上就拱手说道:“皇兄恕罪,不是臣弟不愿为伱分忧,而是臣弟真的对军务一窍不通,贸然担此重任,只怕会误了朝廷大事。”

言罢,赵光义还干脆掉转了矛头,也来了一个举贤不避亲,说道:“皇兄,要不让德昭贤侄去试一试如何?刚才他提出的围城打援的战术,还有逐步削弱北汉和契丹辽胡的策略,就连皇兄你都拍案叫好,这一点足以说明德昭贤侄在军务方面也是天赋过人,所以臣弟认为,他才应该在军务方面多加历练啊。”

赵匡胤眼中的光芒黯淡了一些,强笑说道:“胡说八道,德昭才十七岁,让他担任北伐主帅,众将官谁人能服?”

“皇兄误会了,臣弟并不是说要举荐德昭贤侄担任主帅。”赵光义继续转移火力,振振有辞的说道:“臣弟只是提议让德昭贤侄去军队里历练历练,比方说担任监军,既可以帮助皇兄你督促将士奋勇作战,又可以实地学习军务经验,以便将来大用。”

赵德昭一听也急了,忙说道:“父皇,不是儿臣不愿为你分忧,是父皇你也知道,儿臣替朝廷试验的纸币才刚发行,还有很多事务需要处理,儿臣实在是走不开,这一点请父皇千万得体谅儿臣的难处”

赵匡胤眼中的光芒又黯淡了一些,但还是勉强笑道:“朕当然体谅你的难处,你们也不必谦让了,派谁征讨北汉和抗击契丹,让朕仔细考虑考虑,你们帮朕做好调配粮草军需的事就行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都是比猴还精的主,敏锐的发现赵匡胤的心情似乎并不是很好,赵光义和赵普等滑头全都不敢自找没趣,赶紧都行礼告退,擅长察言观色的赵德昭当然也是如此,不过在即将走出文德殿时,赵德昭却看到赵匡胤躺在龙椅上一动不动,表情还十分的复杂。

离开了皇宫之后,赵德昭当然是直接回到了自己实际控制的德记钱庄,结果也还好,虽说赵德昭离开了相当不短的一段时间,钱庄的运行还是迅速步入了正规,不仅许多烧冷灶的官员跑来捧场存钱,一些普通商户也尝试着来到钱庄借款存钱,还有兑换纸币去流通交易。

也正是因为如此,直到天色彻底全黑后,忙碌了一天的赵德昭、梁周翰和贺怀浦等人才坐了下来休息放松,举行庆宫晚宴,结果也还是到了这个时候,梁周翰等人才向赵德昭问起被赵匡胤召见的情况。

贺怀浦和呼延赞都是急脾气,一听说赵匡胤已经决定了出兵北汉,马上就迫不及待的一起问道:“大王(德昭),那后来怎么说?官家有没有决定让你也参加这次北伐?”

赵德昭果断摇头,微笑着说道:“我那位二叔倒是举荐了我,想让我北上去当个监军什么的,但我没答应,赶紧推了。”

“你为什么不答应?”贺怀浦赶紧追问,说道:“北汉国小力弱,取胜容易,就算拿不下晋阳城,我们大宋军队也几乎不可能吃什么亏,这种稳赚不赔的好机会,你为什么还推了?”

“舅舅,我走得开吗?”赵德昭叫了苦,说道:“钱庄才刚开业,钞票也刚刚才开始发行,无数的大事小务,这个时候我敢离开京城吗?”

仔细一想发现是这个道理,原本还想沾点光的贺怀浦只能是闭上嘴巴,赵德昭则又微笑说道:“在这件事上,赵相公也给我二叔下了套,故意举荐我二叔担任北伐主帅,想要把我二叔暂时弄出京城,然后釜底抽薪削弱我二叔对开封府的掌控力,我一眼就看出了他的目的,所以也故意帮他说话,也向父皇举荐了二叔。”

“二王爷肯定不会上这个当。”宋琪冷笑说道:“他的根在开封府,只要他敢出京,赵相公马上就能把他的根刨了!”

“叔宝先生所言极是,我二叔那么精明的人,怎么可能上这样的当?”赵德昭微笑说道:“看到我和二叔拼命的互相推来让去,最后父皇也没了办法,只能是让我们先回家休息,他自己另外考虑出征人选。”

让赵德昭意外,他刚把话说完,一直在旁边倾听的新科状元安守亮就突然开口,问道:“大王,臣下斗胆多问一句,那官家当时是什么反应?”

赵德昭被问得有些意外,但还是如实说道:“有点不高兴,虽然父皇当时没有多说什么,但我看得出来,父皇有些不开心。”

“和臣下预料的一样。”安守亮点头,又非常坦率的说道:“大王,恕臣下不敬,觉得在这一件事上,你就有些没有尽到孝道,伤到了官家的心。”

一语点醒了梦中人,还是在听到了安守亮的这句话后,赵德昭才猛的心头一沉,暗道:“没错,我和便宜二叔只顾着争权夺利,互相暗算,怎么忘了考虑赵匡胤的感受?关键时刻,亲弟弟和亲儿全都不愿站出来给他帮忙,分担压力,他的心里会好受吗?”

安守亮也是一个擅长观察的人,见赵德昭脸上露出了懊悔神情,安守亮这才又继续说道:“官家国事繁忙,日理万机,肯定非常希望有一个人能站出来替他分担压力,那怕这个人实际上起不了多少作用,但是他只要有这个心,官家的心里都一定非常欣慰!所以臣下认为,大王你今天和二王爷的互相推让并非上策,而且还是大错特错!”

赵德昭是个听得进逆耳忠言的人,迟疑了一下后,赵德昭便点了点头,说道:“守亮说得对,我今天太糊涂了,一味的只替自己考虑,疏忽了父皇的感受,伤到了他的心。”

众人沉默,半晌后,贺怀浦才强笑说道:“德昭,别太自责,你也是没办法,你的钱庄才刚刚开业,千头万绪的有无数事情要做,确实是走不开,所以你父皇你的苦衷的。”

“贺将军,恕晚辈直言,你这话就不对了。”安守亮寸步不让,说道:“钱庄的事再重要,能有朝廷大事重要?况且大王碍于身份,就算是继续留在京城,也不能公开主持钱庄的经营,既然如此,大王何不索性彻底做一个甩手掌柜,把钱庄的事全部委托他人,优先以国家大事为重?”

贺怀浦无言可对,赵德昭则是心中益发后悔,干脆问道:“守亮,那以你之见,我应该如何弥补今天的过失?”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安守亮表情平静的说道:“臣下认为,大王你应该到了明天就进宫去拜见官家,然后向官家表明你愿意以国事为重的心肌,毛遂自荐请官家允许你随军出征,替他分担军队事务。”

“但官家如果真的答应了怎么办?”宋琪有些担心,提醒道:“大王才刚在朝堂之上崛起,立足未稳,这个时候能够长时间离开京城吗?”

“可是叔宝,大王如果继续留在京城,就真的只有百利而无一害吗?”梁周翰终于开口,分析道:“自今年三月以来,大王你在开封城中迅速崛起,多次展露身手让众人刮目相看,但是这样的局面,能否长久的持续下去吗?你们难道就没有发现,大王如果不另辟蹊径的话,接下来就很可能面临发展停滞的局面吗?”

梁周翰的提醒收到了效果,赵德昭冷静一想之后,也马上发现自己如果继续这么下去,确实很有可能面临进入瓶径区的危险。

原因很简单,赵德昭在监察御史这个位置上,已经很难再做到一鸣惊人了,即便又破获类似彭老头蒙冤和王昭坐贪污受贿的案子,也不过是在重复自己而已,几乎没有可能再象以前一样的引人注目,突破瓶颈也极其困难。

还有更关键的一点,赵德昭的最大竞争对手赵光义也学精了,从王智发盗卖白糖案开始,赵光义就已经采取嗅到不对就马上撤退的策略,后来在维持钱庄开业秩序的问题上,已经被坑成了惊弓之鸟的赵光义更是早早就退避三舍,所以继续如此争斗下去,赵德昭不管是有再多的阴谋诡计,也很难象以前一样的轻松达到目的。

考虑到了这些问题,赵德昭再不犹豫,马上就站起身来说道:“多谢各位赐教,你们说得对,身为人子,我要尽的最大孝道,是倾尽全力为父分忧!我现在就即刻进宫毛遂自荐,恳请父皇让我随军北上!”

“大王,天晚了,皇宫大门已经关上了,明天吧。”

梁周翰赶紧劝阻,宋琪也好心说道:“大王,没必要这么急,看天气搞不好马上就要下雨了,明天再去官家面前毛遂自荐吧。”

“不!”赵德昭断然拒绝,说道:“亡羊补牢,虽然为时未晚,但也需要越早越好!越是急着负荆请罪和毛遂自荐,越能代表我的诚意!”

言罢,赵德昭还真的抬腿就走,梁周翰等人无奈,也只好放弃劝说,贺怀浦和呼延赞却是毫不客气,赶紧一起嚷嚷道:“大王(德昭),如果官家答应了让你去参加北伐,记得把我们带上!”

赵德昭头也不回的一口答应,然后坐上马车就直奔皇城而去,结果被宋琪的乌鸦嘴说中,才刚走到半道,天上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赶车的马来福见情况不对,赶紧从赵德昭说道:“大王,雨太大了,要不找一个地方躲一躲雨吧?”

“不用,继续走!”赵德昭断然拒绝,坚持要继续前往皇宫,然后又在心里补充了一句,暗道:“雨越大越好,懂不懂?”

就这样,瓢泼大雨中,赵德昭坚持还是来到了宣德门前请求入宫,结果托了自己身份的福,见赵德昭在深夜之中顶风冒雨而来,守卫宫门的侍卫还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赶紧把消息送进了后宫。

这个时候的赵匡胤显然已经入睡,所以在风雨中足足等了半个多时辰,赵德昭才终于等到了赵匡胤的召见旨意,而当赵德昭再顶着风雨来到了赵匡胤的寝宫时,身上自然也就没有半点干燥的地方,不仅满身都是雨水,还连衣服都已经彻底湿透,整个人完全就是一只落汤鸡。

头一次看到儿子如此狼狈,赵匡胤也没迟疑,张口就问道:“出什么事了?怎么弄成了这样?”

“父皇,儿臣是来向你请罪的。”赵德昭行礼下拜,语气无比诚恳的说道:“儿臣今天实在是太自私了,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忘记了孝道,更忘记了君臣大纲,不肯随军北上,为父皇分忧解难,儿臣罪该万死,请父皇从重治罪?”

“就为了这点小事?至于弄成这样吗?”赵匡胤有些哭笑不得了。

“父皇,这不是小事!”赵德昭回答道:“父皇你政务繁忙,日夜操劳,殚精竭虑,儿臣身为人子,最应该的就是为父分劳,可是儿臣不孝,今天只顾自己却忘记了孝道,伤到了父皇的心。后来想起,儿臣简直就是羞愧难当,所以儿臣为了弥补过错,这才在深夜入宫,向父皇你负荆请罪。”

没有当爹的不喜欢儿子孝顺懂事,见赵德昭忏悔到了这个地步,赵匡胤心中的那些不快自然是一扫而空,然后又心中感动,忙亲自上前搀起了赵德昭,微笑说道:“有你这份心,朕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乖,先去把身上擦干,换一身干净衣服,其他的事我们再慢慢商量。”

“记得叫人给我准备老姜红茶,省得我感冒,还有,要漂亮一点的宫女服侍我换衣服。”赵德昭赶紧在心里提出了这些要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0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