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叔宋太宗

作者:吴老狼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章 自作自受(下)

书名:我叔宋太宗 作者:吴老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这也是赵德昭来到这个时代后,首次着近距离见到自己的便宜叔叔、后来的宋太宗、高粱河车神,还有一代毒王兼艳照门鼻祖——赵光义。

和史书上记载的一样,虽然同样继承了老赵家偏黑偏胖的基因,然而文官出身的赵光义在外形气度上却相当不凡,举手投足间不仅文质彬彬,还带着一种不怒自威的王霸之气,让人一看就知道他的身份非同凡响,地位绝对是人上之人。

除此之外,即将而立之年的赵光义声音也很成熟有魅力,微笑着主动说道:“贤侄勿怪,二叔我虽然早就知道你来了,但是正好有一件重要公务要办,所以现在才出来。”

“哄鬼去吧!那有这么巧,我刚要发飙,你就正好出来?”赵德昭心中鄙夷,身体却乖乖的向赵光义拱手行礼,恭敬说道:“小侄德昭,见过皇叔。”

“贤侄不必客气,免礼。”赵光义微笑摆手,笑容亲切的走到了正中主位坐下,这才又假惺惺的问道:“出什么事了,竟然让贤侄你亲自来这开封府?”

赵德昭很懂得分清楚主次,马上就答道:“皇叔,恕小侄无礼,你这开封府的一些官员,必须得好生整治一番了。不然的话,如果任由他们胡作非为下去,只怕于皇叔你的威名有损。”

赵德昭说这话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表明态度说自己是冲着赵光义的手下来的,并不是故意来让赵光义难堪。然而十分不巧的是,赵德昭的目标石熙载现在恰好处于朝堂党争的风口浪尖,所以赵光义立即眉毛轻轻一扬,顿时误判了赵德昭的来意目的,暗道:“矛头直指石凝绩,莫非是想用话挤兑本王,诱使本王先承诺不会庇护属下,然后再图穷匕见,逼着本王自断臂膀?”

猜到了侄子的目的,赵光义自然不会上当,马上就微笑说道:“贤侄,此言太过了吧?叔父我驭下虽然不象你父皇一样严格,却也保证是让他们遵法守纪,贤侄伱今天说他们胡作非为,是否太过?”

“叔父,小侄如果不是有真凭实据,当然不敢随意品评你的下属,事情是这样……。”

也是该来有事,赵光义原本只需要耐心等完赵德昭介绍的事情经过,最多再追问一句赵德昭如果断定彭老头的侄子是被人害死,事情就可以到此为止。可惜擅长勾心斗角的赵光义却谨慎过了头,不肯让赵德昭掌握主动权,便果断的挥手说道:“贤侄莫急,待我先问一问具体是什么情况。”

阻止了赵德昭的口述,赵光义又转向旁边的姚恕,不动声色的问道:“公茂,什么情况?如实道来。”

“下官领命。”姚恕心领神会的答应,然后先把刚才的情况大概说了,又倒打一耙道:“王爷,下官原本是想先派人到现场去实地取证,然后再秉公而断,可是大王不仅不听下官的解释,还要故意把事情闹大,要把死者的尸首抬到御史台去继续闹事。”

“本王故意要把事情闹大?”赵德昭一听又来了火气,怒道:“我只是要你找一个经验丰富的仵作来给死者验尸,你不但不答应,还要把尸首暂时扣押!这件事你们开封府的官员差役已经设了案,我怎么可能把这么关键的证据交给你们?”

“贤侄,稍安毋躁。”赵光义再度挥手打断赵德昭,又转向自己的另一个亲信陈从信吩咐道:“思齐,你亲自跑一趟,去带两個经验丰富的仵作过来当众验尸,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还不算,果断传唤了仵作后,赵光义还又吩咐道:“还有,派人去御史台,把御史中丞刘大人请过来,事情关系到我们开封府的官员,必须得请御史台的人做一个见证,免得落人口实。”

“皇叔,不必这么麻烦,这个案子其实很简单,这个死者是被人杀死的,不是被火烧死的……!”

赵德昭懒得浪费时间,张口就要直接解释,害怕上当的赵光义却果断摆手,说道:“贤侄莫急,有什么话等仵作验了尸再说,顺便请御史台的刘中丞做一个见证,让世人知道本王是否偏袒属下之人。”

便宜二叔赵光义都把话说到这一步了,做侄子的赵德昭当然只能闭上嘴巴,陈从信则是心领神会,先派人去隔壁的御史台请人过来做证,然后直奔后堂,找到了两个经验丰富的仵作吩咐差使,最后才对他们低声吩咐道:“验仔细一些,千万不能放过任何伪造的痕迹。但是记住,无论如何都不能认定死者是被人害死,然后再焚尸灭迹。”

两个仵作很有经验的满口答应,赶紧跟着陈从信上堂,在众目睽睽之下检查尸体,当场调查彭老头侄子的死因,结果让两个仵作松了口气的是,这具尸体虽然已经无法判断死因,可是并没有任何的做伪痕迹,不管是拿到那个衙门去重新验尸体,都绝无可能判断为死者是被人所害。

低声交换了一下意见,确认了看法一致后,两个仵作这才向赵光义禀报道:“禀王爷,小的们已经仔细验看过尸体,可以确定这具尸体没有任何的做伪迹象,也可以断定死者并非被人所害,然后再毁尸灭迹。”

两个仵作的话还没有说完,赵光义心里就已经是大喜过望,姚恕更是喜笑颜开,赵德昭却是勃然大怒,咆哮道:“你们昏头了?这么明显的证据都看不出来?人是不是被火烧死的,首先要看嘴巴,看嘴巴!你们自己再仔细看看,这具尸体嘴巴里有没有什么东西?!”

让赵德昭意外,两个仵作不但没有因为他的提醒而醒悟,相干还一起表情糊涂,反问道:“大王,人是不是被火烧死的,为什么要看嘴巴?”

“你们没读过宋慈的《洗冤录》?!”还是在脱口问出了这个问题后,赵德昭才猛的心里叫苦,暗道:“糟糕,怎么忘了《洗冤录》是南宋时期才出现的书了?”

“《洗冤录》?宋慈?什么意思?”

两个仵作自然益发糊涂,好在赵德昭已经发现自己确实冤枉了他们,便也不再发作,只是转向赵光义行礼道:“叔父恕罪,小侄一时糊涂,忘了向你说明一事,小侄之前读书之时,曾经偶然读过一本与仵作相关的前朝古书,上面记载了一些检验尸首的技巧法门,所以小侄在验过这具尸首后,就马上断定他是被人害死。”

赵光义终于发现情况不对,赶紧问道:“贤侄,你是如何断定的?”

“检查死者的口腔和鼻腔就可以断定。”曾经在医院干过后勤工作的赵德昭比划着解释道:“死的大火里的人,其实差不多都不是被火烧死,而是被浓烟活活呛死,所以死者的鼻子嘴巴里面,基本上全部都是烟灰炭灰,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死前被浓烟呛过。”

“但是人如果是先死了后被火烧,那么因为死者事前已经停止了呼吸,所以不管烟雾如何浓烈,死者的鼻子和嘴巴里都几乎没有什么灰烬烟尘。这具尸体就是典型代表,说是被大火烧死,但是死者的嘴巴里干干净净,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是在死了以后才被焚烧的尸体。”

赵德昭的解释还没有说完,赵光义、陈从信和姚恕等人就已经张口结舌了,之前验尸的两个仵作则是恍然大悟,赶紧重新检查尸体的鼻腔和口腔,然后一起惊叫道:“真的,嘴巴里和鼻子都非常干净,没有炭灰!”

赵光义更加无语,结果也就在这个时候,堂外突然传来了“中丞大人到”的呼喝声,再紧接着,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台老大刘温叟,就引领着几名御史台官员大步走了进来,开门见山的问道:“王爷见召,不知有何赐教?”

“完了!”赵光义突然一阵天旋地转,在心里叫苦道:“这事该怎么办?不说实话有这么多人证,可要是说了实话,姚恕和石熙载又谁都跑不掉,难道说,本王今天自断两只左膀右臂?”

叫苦也没有用,事情到了这一步,赵光义也只好把情况对刘温叟大概说了,刘温叟听了十分惊讶,先是亲自降尊纡贵亲自检查了尸体,又向赵德昭试探着问道:“大王,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看过的那本古书记载属实。”

“当然有。”赵德昭想都不没想,直接就说道:“生一堆柴火,把一头猪先杀了扔进去,再把一头活猪捆了也扔进去烧,然后一对比嘴巴就知道有没有这回事了?”

言罢,赵德昭又随口补充了一句,说道:“对了,可以再烧一头已经被酒灌醉的猪,免得他们说死者是因为喝醉了才没有吸进去炭灰。”

看了看已经面色发白的赵光义,刘温叟眨巴眨巴了眼睛,这才说道:“二王爷,谨慎起见,老臣认为应该采用大王的办法,现场做一个验证。”

“自己挖坑埋自己啊!”一边在心里叫着苦,赵光义一边十分勉强的点了点头,强作笑容道:“好,就依刘中丞,马上在堂外生火,再找三头猪来。”

熊熊烈火在开封府门外的大街上生起后,伴随着凄惨的活猪嚎叫声逐渐消失,验证的结果很快就呈报到了赵光义和刘温叟等人的面前,结果听完了仵作的报告,姚恕顿时面如死灰,只能乖乖的当场伏地主动请罪,第一当事人石熙载则是摇摇晃晃,脸上没有半点人色,魂魄仿佛已经出壳。

暗带同情的看了一眼赵光义的两名得力助手,刘温叟不动声色的开口说道:“二王爷,先把那位蒙冤的苦主放了吧,然后再另派人手,重新仔细调查此案。”

赵光义动作有些艰难的点头,勉强挤出了一点笑容,说道:“多谢中丞指点,马上放人,还有,准备笔墨纸砚,本王要上表给皇兄请罪。”

让赵光义意外,开封府的差役并没有立即唱诺,而是由一名巡使出面,战战兢兢的回答道:“王爷恕罪,苦主已经没法放了,申时刚过没有多久,苦主就已经因为年老体衰,受不住刑,暴死在了我们开封府的门外……。”

砰的一声,一手导致这个冤案的石熙载直接摔倒在地,口中还喷出白沫,进气少出气多,当场昏死过去。赵光义则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这个得力助手,心道:“今天晚上,有人做梦都要笑醒了!”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和赵光义预料的一样,天色刚黑时,相关消息传到了目前的当朝首辅赵普面前时,脸色已经难看了一整天的赵普顿时就是转怒为喜,放声狂笑,“报应得快!报应得快!二王爷,你大概做梦都想不到吧,今天早上你刚指使赵玭暗算本官,今天下午你的亲侄子就突然往你背后捅了一刀!当真是一报还一报,这笔买卖我们赚大了啊!”

“父亲所言极是,这次我们确实赚大了,今天咱们家里虽然被抓了十几个下人,但是和二王爷损失的石熙载、姚恕比起来,简直就是微不足道。”

长子赵承宗同样幸灾乐祸,又多少有些担心的说道:“就是不知道刘温叟会不会如实上奏,他如果故意给二王爷开脱的话,只怕我们就不那么容易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了。”

“这点你就太小瞧刘温叟那条老狐狸了。”赵普冷笑说道:“这才站出来和二王做对的是本朝大王,官家的嫡长子,而且还是赢得堂堂正正,天公地道!做父亲的,不可能不喜欢这么聪明争气的儿子,刘温叟也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敢断定,刘温叟这次绝对只会给官家的嫡长子唱赞歌,而不会包庇偏袒二王爷。”

“那就好。”赵承宗一听大喜,忙又说道:“父亲,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应该趁热打铁,利用这个机会,想办法把在河南府(洛阳)当推官的二叔调回汴梁城,安插进开封府,取代姚恕和石熙载肯定要腾出来的位置!”

赵普点着头盘算,片刻后,赵普还又果断说道:“不止是要把你二叔调回来,乘着这个机会,我们还要把官家的大皇子推上去,让他站出来和二王爷斗,分担我们的压力。也顺便……。”

说到这,赵普顿了一顿,然后才意味深长的补充道:“也顺便看一看,官家这位嫡长子,究竟有没有继位的希望,值不值得我们赵家在他身上下重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31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