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叔宋太宗

作者:吴老狼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十九章 指点迷津

书名:我叔宋太宗 作者:吴老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仙长请坐,坐下来说。”

那道士倒也没有客气,赵德昭才刚开口发出邀请,他就立即大马金刀的坐下,赵德昭又开口叫来伙计,让伙计给那道士增添碗筷,那道士谢了,这才微笑说道:“这位蜀地来的郎君,不知你是想独求富贵,还是想与你的这位朋友同求富贵?”

“我的朋友有孝在身,这一科无法参加省试,只有我独求富贵。”赵德昭坦然答道。

那道士看了安德裕一眼,见他穿着虽然干净得体,衣衫却并不算华贵,便点了点头,这才低声说道:“今科考题,钱百贯。”

“真是卖考题的?”

尽管早有心里准备,故意装成不把钱当钱的土包子也是故意在招蜂惹蝶,但真正有鱼上钩时,赵德昭的心里还是难免有些激动,强做镇静道:“价格无所谓,关键是,如何证明你不是在招摇撞骗,拿假考题骗人?”

“郎君是买家。”道士微微一笑,又低声说道:“郎君的出手如此阔绰,想必在朝廷里定然消息灵通,不知郎君可曾知道本科的知贡举已经定为何人?还有那一位朝中显贵将要出任权同知贡举?”

“你知道?”赵德昭立即反问道。

“在下如果不知,又如何敢在这班楼之上买卖考题?”道士回答得颇有几分傲气。

“那请仙长指点,谁是本科的知贡举?又有谁将出任权同知贡举?”赵德昭追问。

很是小心的看了看左右,确认了自己没有被人盯上,那道士才附到赵德昭的耳边低声说道:“本科的知贡举,就是目前的开封府尹二王爷赵光义,另外,官家还已经亲口册封,让他的长子赵德昭赵大王出任权同知贡举,不日便将公之于众。”

赵德昭这次是真的吃了一惊,万没想到自己两天前才刚被封为副主考,消息今天就已经开始在考生云集的酒楼上流传。那道士则察言观色,见赵德昭面露惊诧,便知道自己泄露的消息已经打动了赵德昭,便也微笑说道:“郎君,你如果信得过贫道,现在就可以用百贯的价格成交。”

说着,那道士先是得意的饮了一杯酒,这才继续说道:“郎君若是还信不过贫道,也可以等到朝廷公开考官的姓名身份,再来这班楼之上买题。不过嘛,郎君到时候还有没有见到贫道当然是一回事,而且就算见到了贫道,价格也肯定要重新商量了。”

赵德昭有些犹豫,但是考虑到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赵德昭把心一横,还是低声说道:“我买了,不过没办法付铜钱,只能给银子。”

那道士一听笑了,低声说道:“银子更好,贫道也不想惹人注目。”

赵德昭点点头,这才把王智发叫到面前,让他取出了两锭五十两重的银子,那道士很有经验的仔细检查了银锭真假,这才从袖子里取出了一道书信递给赵德昭,然后拱了拱手,说了一句吉利话就躬身退去,“恭祝郎君今科高中。”

道士走后,赵德昭并没有急着打开信封查看其中内容,心中则飞快盘算,暗道:“被我猜中了,还真有人悄悄的卖考题,这考题到底是真是假?如果考题不假,这件事的背后会不会真是赵普在搞鬼?他是怎么搞到我车神二叔出的考题的?还有,在这件事上,我该怎么办?”

赵德昭紧张盘算的时候,一直在旁边看热闹的安德裕突然开口,先是咳嗽了一声提醒赵德昭,然后才微笑说道:“恭喜贤弟,名满天下的机会来了。”

赵德昭听得一楞,忙好奇问倒:“兄长此言何意?什么名满天下的机会,小弟怎么听不懂?”

安德裕笑笑,说道:“很简单,倘若贤弟有意扬名立万,只需留下这道书信,再耐心等到省试开始,本科知贡举选拔进士的考题公布,只要确认今天买的题目不假,贤弟就可以马上到登闻鼓厅擂鼓喊冤,届时人证物证具全,官家震怒,京师轰动,贤弟自然是想不名满天下都难。”

安德裕的话还没有说完,赵德昭的一双三角眼就忍不住放光了,心里欢呼道:“好主意,只要今天买到的考题是真的,我只要耐心等到省试开始,再把这些考题拿出来公之于众,再象电视上一样,顺便揪出几个提前买了考题的考生,就算整不死我那位车神二叔,也起码可以让他颜面扫地,无地自容!”

让赵德昭意外,自己刚发现了这個大好机会时,安德裕却突然叹了一口气,又说道:“不过嘛,愚兄拙见,却是非常希望贤弟能够放弃这次机会,尽最大可能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没想到安德裕会说出这样的话,赵德昭楞了一下后,忍不住问道:“兄长此言何意?能否仔细赐教?”

“因为这么做,可以维护朝廷的颜面,有利于民心的稳定。”

安德裕先是将一杯酒一饮而尽,然后一边自己给自己斟酒,一边自言自语的说道:“当今的官家重视文人,大力提拔士林贤才,肯定不愿看到朝廷的抡才大典沦为笑柄,被天下耻笑,所以愚兄认为,与事情闹大相比,官家肯定更喜欢有人能够重大局识大体,把这件必然会伤及朝廷颜面的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一语点醒梦中人,还是在听到了安德裕的这番话后,赵德昭才猛的醒悟,在心中飞快说道:“没错!我的便宜老爸赵匡胤汲取五代十国的教训,拼命的重文抑武抬高文人身份,肯定不希望为朝廷选拔读书人的省试闹出什么笑话,我如果利用这件事做文章坑我的车神二叔,不仅是在打我车神二叔的脸,还是在打我便宜老爸的脸啊!”

“不行!这件事绝对不能闹大,闹大了就等于是在打我便宜老爸的脸,就算我是他的亲儿子,他心里也不会高兴。最好的办法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住我便宜老爸的颜面,这样他才会觉得我能顾全大局,深谋远虑!”

想明白了这点,赵德昭心中当然是豁然开朗,忙向安德裕拱手说道:“多谢兄长指点迷津,小弟知道这件事应该这么做了。”

安德裕也显然是早就看出赵德昭的身份不简单,便微微点了点头,随口说道:“贤弟客气了,这不过只是为兄的一点愚见。”

看看始终神态自若的安德裕,赵德昭的心中突然有些遗憾,又忍不住说道:“只可惜兄长自愿为义父守孝,主动放弃这次省试,否则的话,以兄长之才,拿下今科状元定然是易如反掌。”

安德裕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无法,养育之恩等同再造,愚兄如果贪图功名富贵,忘记义父的如天之恩,那便是连禽兽都不如了。”

见安德裕态度坚决,赵德昭也没有和他过于争辩,只是在心里琢磨起了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暗道:“该怎么让便宜老爸知道我识大体顾大局呢?直接向他告密?不行,考题现在还没有公布,我那位车神二叔如果发现考题泄露,为了逃避责任,很可能会临时杜撰新的考题,让我白白辛苦,最好的办法……。”

“诸位,诸位,大消息!大消息!”

突然传来的喊叫声打断了赵德昭的思索,赵德昭回头看去时,却见一名文人打扮的男子快步跑上了二楼,冲着之前那桌拼命吹嘘赵光义门生柴成务的文人大声说道:“就在刚才,名满京城的柴成务柴大才子,与几位朋友现身在了金明池!还在金明池的湖心凉亭之上,留下了一首新作的诗词!”

这一桌文人明显都是柴成务的粉丝,听到了这话之后,没有一个不是大声惊呼,纷纷说道:“柴宝臣到了金明池?还在金明池的凉亭里留下了诗词?这摆明了是在公开宣布,他今年穿定了红袍啊!”

“兄台,柴大才子的诗词你抄来了没有?能不能念来让我们听一听?”还有粉丝这么要求。

来报信的文人没有让柴成务的粉丝们失望,很快就从袖子抽出了一张纸,大声说道:“都静一静,静一静,且听我念柴大才子刚才在金明池新做的诗!”

已经被内定为本科状元的柴成务确实名头不小,听到有人要念他新作的诗词后,不见大堂里的客人纷纷安静了下来,那些坐在雅间里的文人士子也纷纷起身出门,走出雅间倾听柴成务的诗词,赵德昭和安德裕也停止了交谈,把目光转到了那名抄来诗词的文人。

那名文人明显也很享受这种被人注目的感觉,先是装模作样的咳嗽了一声,然后才大声说道:“诸位,柴大才子这一首诗,是写给前朝著名孝子淳于公的,还是一首七绝!”

仔细的介绍了柴成务诗词的背景后,那文人这才摇头晃脑的念道:“九霄析命降丝纶,荣列青宫听侍亲。著甚显通天上籍,循陔重看每边春。入为鸳鹭行中客,归作烟霞象外人。一自二疏东去事,唯公千载断芳尘。”

“好!”

那文人才刚念完,酒楼上就爆发出了一片喝彩声和鼓掌声,不少人还大声说道:“好一句唯公千载断芳尘,简直是把淳于公为了奉养父母自愿放弃官职的孝行形容得淋漓尽致,绕梁三日,余音不绝!”

柴成务的这首诗确实写得不错,就连心高气傲的安德裕都忍不住鼓了两下掌,不过让安德裕意外的是,坐在自己对面的赵德昭却是神情淡定,似乎对这首尸非常不以为然,安德裕便忍不住好奇问道:“贤弟,伱对柴宝臣的这首诗怎么看?”

“没什么了不起,仅仅只是堆砌华丽词藻而已。”赵德昭的回答还真不是在狂妄自大,读过无数后世惊才艳艳的名诗名词,柴成务的这首诗在赵德昭眼里确实算不上出色。

“贤弟大才,想不到这样的诗词,都难入你的法眼。”安德裕微笑着恭维了一句,又看看那些正在拼命吹捧这首诗词的柴成务粉丝,安德裕脸上突然露出了嘲讽神色,低声笑道:“二王爷为了让世人知道他有伯乐之才,还真是煞费苦心啊。”

因为就坐在安德裕的对面,所以他的这句嘲讽之语虽然声音不大,赵德昭却听得清清楚楚,也马上就明白安德裕同样看出了这是自己车神二叔安排人演的戏,便笑道:“兄长法眼如炬,二王爷为了让天下人知道他有识才之能,确实费了不少功夫。”

安德裕笑笑,又说道:“不过柴宝臣也当得起这样的吹捧,就愚兄这几天与省试考生的接触来看,这一次省试能够从他手里抢走状元红袍的人,恐怕很难出现。”

虽说与柴成务无冤无仇,可是为了与车神二叔争宠抢风头,听到这话后,赵德昭还是忍不住好奇问了一句,“兄长,那如果这一科你也参加省试呢?那柴成务还能不能稳穿状元红袍?”

安德裕没有急着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然后才语气遗憾的说道:“养育之恩等同再造,不管有多大的把握,愚兄都必须要为义父守满三年的孝。”

听口气发现安德裕似乎很有把握,又通过交谈发现安德裕的确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赵德昭眨巴眨巴了眼睛后,心里便想出了一个馊主意,开口说道:“兄长,关于你执意要为义父守孝三年这点,小弟想说几句,不知可否?”

“请贤弟赐教。”安德裕十分礼貌的回答。

“那小弟就冒昧了。”赵德昭点点头,这才说道:“兄长,虽说你的孝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证,但小弟还是觉得兄长你忘了一件更加重要的大事,那就是你的义父为了什么要把你养育长大?”

“义父他为了什么要把我养育长大?”安德裕若有所思。

“对。”赵德昭点头,又说道:“兄长,在小弟看来,你的义父之所以待你如亲生子女,原因除了他与你的生父交情深厚之外,更大的目的还是希望你能够出人头地,为国效力,为民请命,留芳名于千古!”

顿了一顿后,赵德昭又接着说道:“兄长,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倘若你能放弃守孝,参加本科省试,并且一举拿下头名状元,那么你的义父大名将被世人如何传诵?后世的史书之上,又将为你的义父留下何等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一科我一定参加省试,也一定不会辜负义父的养育之恩!”安德裕回答得既果断又自信。

“可是兄长又浪费了至少一年时间啊。”赵德昭提醒,又说道:“先不说明年是否继续举行省试,就算朝廷明年继续开科取士,兄长你也白白浪费了整整一年时间,以兄长你的才干能力,一年时间,你能为朝廷效多少力,又能为百姓请多少命?兄长你的义父如果泉下有知,知道你为了守孝而白白错过无数为国为民的机会,他是会高兴呢?还是会遗憾?”

安德裕沉默了,赵德昭乘机继续怂恿道:“兄长,依小弟之见,你最好还是立即去中书省报名参考,然后拿下今科状元,如此一来,既可以更早一些为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又可以让你的义父名满天下,你的义父如果泉下有知,也一定会欢喜不尽啊。”

很可惜,虽说赵德昭都已经强词夺理到了这个地步了,安德裕沉默了一段时间后,还是坚定的摇了摇头,说道:“贤弟一片好意,愚兄心领了,但是无法,愚兄已经在家乡许下诺言,承诺一定要为义父守孝三年,愚兄绝对不能言而无信。”

听到这话,赵德昭当然是大失所望,可是让赵德昭意外的是,安德裕竟然又这么说道:“不过贤弟的话也说得很对,愚兄既然受了义父大恩,对他最好的报答,就是尽最大努力让他青史留名。”

言罢,安德裕转向了自己的儿子,吩咐道:“大郎,你没有在家乡人面前立过誓言,不用陪着为父守孝,明天你去中书省报名,参加这次的省试,替为父拿下头名状元,让你的义祖父名扬天下。”

“啥?叫你儿子替你去拿下头名状元?你当这个朝廷是你家开的,头名状元想拿就拿?”

赵德昭彻底傻眼,做梦都没想到安德裕能够说出如此狂妄的话,而更让赵德昭傻眼的还在后面,听完了父亲的吩咐后,年龄与赵德昭相仿的安大郎竟然拱了拱手,平静说道:“孩儿谨遵父命。”

看看表情平静的安德裕父子,赵德昭突然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暗道:“不是在做梦,这父子俩,该不都是疯子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22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