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叔宋太宗

作者:吴老狼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章 游刃有余

书名:我叔宋太宗 作者:吴老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在朝堂政坛上已经相爱相杀了多年,擅长宫斗的赵光义当然早就已经十分了解赵普这个对手,所以赵普才刚提议让赵德昭殿前司去锻炼镀金,赵光义就马上这个老对手包藏祸心,准备瞄准自己的软肋下手了。

至于原因嘛,当然是殿前司这个衙门无比紧要,直接控制着汴梁禁军,也等于间接控制着大宋百官的生杀予夺,如果有什么人能够彻底掌握和控制这個官府机构,效仿赵匡胤再来一次黄袍加身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这也是赵光义做梦都想掌握在手里的一个衙门,之前赵匡胤刚登基时,曾经让赵光义兼任过两年的殿前司都虞侯这个职位,赵光义也乘机插手禁军,拉拢了不少禁军将领为己所用,一度掌握了部分禁军兵权。

很可惜,赵匡胤当初就是靠着禁军起家,对禁军的兵权自然无比重视,局势才刚基本稳定,赵匡胤就果断撤掉了赵光义的殿前司都虞侯兼差,让自己的救命恩人张琼出任此职,切断了赵光义与禁军的联系。

事情到了这一步,赵光义对禁军兵权仍然没有死心,杯酒释兵权后石守信等禁军大佬功成身退,赵匡胤重用的张琼又资历不足难以服众,赵光义便曾经举荐自己的老丈人符彦卿接管禁军,还成功忽悠得赵匡胤点头同意,颁布圣旨让符彦卿出任殿前都指挥使,以张琼上司的身份接管禁军。

然并卵,圣旨送到了中书省后,赵普破天荒的动用了宰相的最高权力,直接驳回了赵匡胤的这道旨意,并且明确告诉赵匡胤道:“请官家不要忘了陈桥之事!”

听了赵普的这句警告,又想起符彦卿不仅是自己弟弟的老丈人,同时还是前朝皇帝柴荣的老丈人,赵匡胤自然是猛然警醒,果断收回圣旨,也从此不再给赵光义任何染指禁军的机会,所以赵光义在开封城里的势力虽然无比庞大,却死活没有办法往殿前司衙门里安插亲信党羽,控制兵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赵普举荐赵德昭到殿前司,目的当然就十分明显了,赵光义无法插手殿前司的具体事务,赵德昭在殿前司自然也就无人遏制,而赵德昭一旦在殿前司里坐大,不仅可以牵制住赵光义在开封城里的势力,还有资格有机会和赵光义展开继承皇位的竞争,鹬蚌相争之下,隔岸观火的赵普这个渔人就是想不得利都难。

也正因为如此,赵普才刚提出这个建议,赵光义就马上开口一笑,说道:“赵相公真会说笑,德昭贤侄他对军务一窍不通,如何能到禁军之中任职?”

“不会军务可以慢慢学。”赵普微笑着反驳道:“封狼居胥的冠军侯霍去病十八岁从军,战前同样是毫无军务经验,但照样率领八百余骑大破匈奴,建立盖世奇功。”

绝不容许皇位的强力竞争者控制禁军,赵光义当然大摇其头,振振有词的再次反驳道:“不一样,冠军侯从小就精于骑射,入伍之后自然可以勇冠三军,但是大王却对骑射武艺并不擅长,如何能于冠军侯相比?”

“王爷此言差矣,官家乃将门出身,家学渊源,大王他自幼得官家亲自教导……。”

赵普和赵光义唇枪舌剑的时候,一旁的赵德昭却突然开口,向赵匡胤大声说道:“父皇明鉴,儿臣对军务兴趣不大,也不愿到殿前司任职!”

话音未落,已经逐渐争得面红耳赤的赵普和赵光义难免都是一楞,一起惊讶的看了一眼赵德昭后,赵光义心中不由大喜,暗道:“果然是烂泥扶不上墙,赵普想指望这个乳臭未乾的黄毛小子与本王为难,那是找错了人!”

与之相反,赵普心里却是大失所望,也忍不住在心里嘀咕道:“难道本官看走了眼,这位大王实际上根本就难堪大用?他怎么也不想想,本官为什么要举荐他到殿前司任职?”

还是到了这个时候,一直在对着棋盘沉吟的赵匡胤才终于开口,不动声色的问道:“你为什么不愿到殿前司任职?”

“因为我不想自己找死!从古至今皇子掌握兵权的,除了李二凤狗急跳墙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还有谁能有好下场?!”

看过无数宫斗影视剧的赵德昭心中怒吼,嘴上则恭敬说道:“回禀父皇,儿臣之所以不愿到殿前司任职,原因有二,首先就是儿臣对军务兴趣不大,更愿意向皇叔和赵相公他们学习治国安民之道,以便将来更多的为父皇分忧。”

已经对着棋盘思考了很久的赵匡胤终于落下一子,又随口问道:“那第二呢?”

“第二当然是殿前司太闲了。”表情丰富的赵德昭苦起了脸,说道:“殿前司掌管皇城戍卫,但是现在我大宋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饱腹讴歌,朝廷雄兵百万,威震四方,又有什么人能够威胁到皇城安全?儿臣进了殿前司等于就是混吃混喝等死,基本上就无事可干,所以儿臣不愿到殿前司任职。”

赵普严重低估了赵匡胤的多疑程度,刚才他举荐赵德昭到殿前司任职时,赵匡胤虽然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却又马上想起了安禄山、史思明和朱温等诸多前辈的悲惨下场,下意识开始盘算让儿子掌握兵权的危险后果。现在赵德昭却无比乖巧主动提出不愿染指兵权,赵匡胤当然是心中窃喜,无比满意自己儿子的知情识趣。

也正因为如此,赵匡胤立即便就坡下驴,哼了一声道:“不求上进,那你自己说说,你愿意到那个衙门去历练历练?”

文德殿里的气氛突然变得有些紧张,表面上不动声色,然而赵普和赵光义却都悄悄的盯住了赵德昭,其中赵普心道:“进三司!进枢密院!到这些能接触军队的地方,这样你才有大把的发展机会,还让你的混帐二叔拿你没有多少办法!”

“乖侄子,贪财点,去管钱粮吧,这些地方叔父才容易抓到伱的把柄。”这是赵光义的心中所想。

出乎赵普和赵光义的预料,赵德昭竟然并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就回答道:“父皇,如果可以的话,儿臣想到御史台当一名监察御史,还请父皇恩准?”

“监察御史?”赵匡胤也对这个答案十分意外,疑惑问道:“你为什么想当一个监察御史?”

“因为这个职位进可攻退可守,闪转腾挪的空间大,同时还不招猜忌,不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早就已经盘算好了如何获得自保能力,赵德昭在心里是如此回答,嘴上却说道:“父皇,儿臣已经出阁独居,闲暇里时常到民间微服私访,发现我大宋百姓目前虽然已经安居乐业,然而盛世之下,却仍然有些许肮脏浊流,贪官胥吏荼毒百姓,所以儿臣希望能够获得监察百官之权,协助父皇铲除贪官污吏,肃清我大宋朝纲法纪!”

没想到儿子能够事事处处都为自己着想,赵匡胤欣慰之余心中自然更是欢喜,所以赵匡胤也没犹豫,马上就说道:“也罢,难得你有这份惩恶扬善的决心,朕就成全你吧,从今天开始,你就兼一个监察御史的实职,明天去的御史台上任领印。”

“多谢父皇。”赵德昭赶紧行礼,然后也不给赵普和赵光义掂量琢磨的机会,又马上说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请父皇恩准。”

“说来听听。”赵匡胤吩咐道。

赵德昭谢了,然后才说道:“父皇,儿臣知道,监察御史如果上书弹劾什么官员,必须要先把奏章递交给御史台,经过御史中丞过目同意,才能把奏章转递到父皇你的面前。但儿臣斗胆,想请父皇恩准儿臣将来可以跳过御史台,把奏章直接呈递到你的面前!”

“你为什么要把奏章直接呈递给朕?难道你信不过御史台的人?”赵匡胤微笑问道。

“不是信不过,而是有些事情需要避讳。”赵德昭振振有辞的解释道:“父皇与儿臣乃是父子关系,儿臣出任监察御史除了督察百官之外,自然还要协助父皇监督皇亲国戚,涉及到了皇家血脉,有些事情自然就不便于让他人得知,所以儿臣才斗胆想要这个特权。”

想想发现是这个道理,又对儿子今天的表现异常满意,赵匡胤便点了点头,说道:“好吧,朕给你特权,以后你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越过御史台,直接把奏章送到朕的面前。”

如愿以偿的赵德昭一听大喜,赶紧向赵匡胤连声道谢,旁边的赵光义却是如梦初醒,在心里惊叫道:“等等!可以跳过御史台直接递交弹劾奏章,这岂不是说,本王这个侄子如果那天想要使坏,就可以瞒着我悄悄的打小报告了?有了这个特权,再让他抓到了本王或者本王亲信的把柄,那本王不就等于是他的砧上鱼肉了?!”

“咦?我怎么没想到举荐大王到御史台任职?”另一边的赵普也同样醒悟,心中惊道:“御史台里是有不少二王爷的走狗不假,但是这些人如果敢对大王下手,大王马上就可以出手反击!而且有了参奏弹劾文武百官的权力,大王就是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远比到殿前司任职更加掌握主动权啊!”

很不凑巧,赵普和赵光义才刚发现赵德昭的毛遂自荐暗藏深意,之前奉命去讲筳所取书的太监,就已经带着赵匡胤亲手批注过的《论语》回到了文德殿,赵匡胤亲手把这本书递给赵德昭后,还嘱咐了一句,“好生努力,争取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你可以告退了。”

“谢父皇。”赵德昭双手接过赵匡胤的赐书,又说道:“父皇恕罪,儿臣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宫,所以想顺便到后宫给圣人(皇后)问一下安,还有探望一下二弟,请父皇恩准。”

满意的笑容又出现在了赵匡胤脸上,欣慰自己的长子终于大有长进之余,赵匡胤当然是立即点头,同意了赵德昭到后宫去探望自己的异母弟弟赵德芳。而旁边的赵光义和赵普则面面相觑,一起在心里说道:“大王怎么变得这么会说话会做人了?今天这份表现,满朝文武里有几个赶得上?”

心里嘀咕着,同样老谋深算的赵光义和赵普还又不约而同的看向赵德昭的背影,赵光义的目光冰冷,暗藏杀机,赵普则是目光飘移不定,若有所思……

与此同时,已经走出了文德殿的赵德昭心里也开始了盘算,暗道:“接下来该怎么拍我便宜后妈的马屁呢?失算,应该带点民间小吃进来讨好那个比我还小一岁的后妈,她在赵匡胤面前吹一句枕头风,胜过别人帮我说十句好话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31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