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叔宋太宗

作者:吴老狼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章 追查案件

书名:我叔宋太宗 作者:吴老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青天大老爷,求你为草民做主啊!”

赵德昭是一个好奇心颇为旺盛的人,突然看到传说中的开封府拦轿告状出现在面前,赵德昭当然是大感兴趣,便暂时打消了去现场考察女子相扑比赛的念头,顺着人潮挤向河沟,努力挤到最近的位置去看那个瘦弱老头告状的情况。

也是该来赵德昭有这个机会,原本瘦老头跪在河沟面前喊冤告状,赵光义只需要叫人把瘦老头带到面前问话,那么隔着几十上百米的距离,赵德昭肯定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看清楚具体情况,更别说是听到告状的内容。

无奈赵光义自重身份,虽然喝令自己的仪仗队伍暂时停下,却并没有叫人把告状老头带过去问话,而是派了一個开封府的属官出面,直接来到了告状老头的面前问话,加上事情恰好就发生在了附近,所以赵德昭这才有了了解事情详细的机会。

在赵光义派来的开封府属官面前,告状老头哭得是老泪纵横,前言不搭后语的说道:“禀青天大老爷,小老儿姓彭,贱名彭五,住在外城的杀猪巷,小老儿的亲侄子叫彭信致,也住在杀猪巷,靠卖炊饼为生,是小老儿在世的唯一亲人,他死得冤啊!”

“老丈莫急,慢慢说,你的侄子有什么冤屈?我们开封府的二王爷一定会替你主持公道。”

开封府属官的态度还算和蔼,一边接过告状老头的状纸,一边好言安慰,让告状老头不要太过着急,告状老头叩首谢了,然后才强行压住哭声,仔细说起了事情的经过,道:“青天大老爷,草民的侄子冤啊!他那个媳妇为人不正经,背着他在外面乱搞不说,前天晚上还把他害了……。”

耐心听完了告状老头彭五的哭诉,赵德昭这才知道,原来这个彭老头的侄媳妇叫张红云,生得颇有一些姿色,但是在杀猪巷一地的名声却不是太好,和丈夫彭信致的夫妻关系也很紧张,时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嘴打架,至今都没有子女。

前天下午时,又和媳妇吵了架的彭信致跑到亲叔叔彭五的家里喝酒解闷,直到天色微黑,才在彭老头的一再劝说下回家休息,然而到了下半夜时,彭信致的家里却突然燃起了大火,结果彭老头的侄媳妇倒是侥幸逃出了现场,据说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的彭老头侄子却葬身在了火海之中,被烈火活生生的烧死。

大概介绍了事情经过,彭老头又哭着继续喊冤道:“青天大老爷,昨天早上小老儿去看侄子尸首的时候,他那个贱人媳妇一口咬定说他回家前就酒醉了,所以才一回去就睡着了,结果被烧死在大火里。但是小老儿可以对天发誓,我侄子从我那里回家时,他没有喝醉啊!”

“你肯定你的侄子当时没有喝醉?”开封府属官追问。

“肯定!绝对肯定!”彭老头赶紧大点其头,又解释道:“小老儿知道侄子他喝醉了肯定会和媳妇继续吵架,就悄悄往他的酒里兑了不少的水,还一再劝他少喝,所以小老儿侄子出门的时候,绝对没有喝醉!”

“那你又如何断定,伱的侄子是被人害死的?”开封府属官问起了关键。

“小老儿那个侄媳妇不守妇道,和其他男人不干不净!”彭老头回答得咬牙切齿,愤怒说道:“大郎他虽然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可是一直没有拿到真凭实据,所以才忍到现在!现在我的侄子死得这么不明不白,肯定是被那个贱人和她的奸夫害的!”

开封府属官当然没有立即接受彭老头这一过于武断的结论,只是回到了赵光义的面前如实禀报,已经当了八年开封府尹的赵光义对此也是轻车熟路,随口就吩咐道:“带回去吧,把这个案子交给石凝绩,叫他仔细查案,尽快弄清楚曲直是非。”

就这样,在无数汴梁百姓的亲眼目睹下,流芳后世的开封府衙役请上了那个告状老头,让他也随着赵光义的仪仗队伍一起返回开封府,准备把这个案子交给赵光义的心腹爱将开封府推官石熙载查办,围观百姓则交口称赞,无一不是将赵光义誉为青天二贤王。

与大部分的吃瓜群众反应不同,终于亲眼目睹了传说中的开封府拦路告状后,赵德昭却是兴味盎然,还在心里暗笑道:“芝麻掉进针眼里,巧了!卖炊饼的死得不明不白,媳妇还是出了名的不守妇道,难道这真是一桩命案?”

感兴趣也没什么用,目前赵德昭身上仅仅只是挂着一个贵州防御史的虚衔,压根就没有任何的实权,自然也就无法插手这个案子,所以赵德昭也只能是把这件事情暂时放在脑后,继续研究起了到那里才能观赏传说中的宋代女子相扑。

说干就干,很轻松的找路人打听到了那里的勾栏有女子相扑后,赵德昭便不顾王智发的好心规劝,坚持去了乌烟瘴气的瓦舍勾栏喝酒听曲,欣赏春光无限的女子相扑,还一直鬼混到了接近二更时分,才在王智发带着哭腔的哀求声中回家休息。

在这点上,忠心耿耿的王智发还必须得感谢北宋还没有被完全取消的宵禁制度,好歹对刚刚穿越过来的赵德昭起了一点约束力,不然的话,以赵德昭在二十一世纪的生活习惯,这个晚上赵德昭铁定得在娱乐场所过夜,同时还做一些有益身心的保健按摩运动也不是没有可能。

王智发又很快发现他的噩梦只是开始,第二天接近中午时,睡觉睡到自然醒的赵德昭才刚用完早饭,就又要求丫鬟给他换上一身平民衣服,准备继续出去游玩。

害怕赵德昭闯祸,王智发这次干脆给赵德昭跪下了,带着哭音说道:“大王,今天就别处去了好不好?你已经好几天都没有读书写字了,如果天天这样出去玩,官家将来查问起你的功课怎么办?”

“放心,到时候我自有交代,不会连累到你。”赵德昭做出保证,又随口说道:“如果你实在害怕,就留在家里,我另外带人出去,这样就算被我父皇知道,也牵连不到你的身上了。”

“别,大王,还是让小的陪你去吧,别人小的不敢放心。”已经见识过赵德昭昨天在勾栏瓦舍的表现,王智发当然不敢放心委托他人,只能是一边赶紧表示自己继续跟随,一边很是小心的问道:“大王,你今天想去那里?”

“果子街,听说那里不仅有各种各样来自全国各地的水果,还有不少出名的小吃店,我想去那里看看。”

赵德昭的回答让王智发松了口气,得知目的地位于开封内城,周边也没有什么特殊服务行业,王智发赶紧满口答应,然后也匆匆换了一身平民打扮,引领着赵德昭乘车直往皇城西南的果子街而来。

到得目的地时,时间已经是正午,随便找了一个地方下车后,赵德昭并没有急着游览这条以美食和水果时蔬知名的商业街道,而是把目光转向了北面,然后随口问道:“智发,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开封府衙门好象就在这一带吧?”

“大王好记性,开封府衙又叫南衙,就在那里,旁边的是御史台。”

王智发一边奉承,一边给赵德昭指清楚了开封府衙门的大门所在,赵德昭点点头,抬步就径直走向了开封府衙门所在的方向,王智发赶紧跟上,心中还诧异道:“怎么回事?大王怎么好象是直接冲着开封府来的?”

王智发似乎真猜对了,来到了开封府门前后,赵德昭先是四处张望一番在后世声名显赫的开封府衙门,又仔细看了开封府门前张贴的各种布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接着,赵德昭还招手把王智发叫到面前,低声吩咐道:“去找开封府的衙役打听一下,昨天那个拦路告状的彭老头,案子审了没有?”

“大王,你打听这个干什么?”王智发更加诧异。

赵德昭摇头,并不打算回答,然而就在赵德昭再次催促王智发去探听消息时,开封府大门里却突然走出了几个衙役,还押着一个戴着枷锁的犯人,连喝带骂的催促那犯人赶紧出门。

见此情景,王智发当然好奇的多看了一眼那名戴着枷锁的犯人,可是仔细一看之下,王智发却顿时大吃惊,还脱口说道:“大王,快看,怎么是昨天告状那个老头?”

王智发并不吭声,只是耐心观察着接下来出现的情况,那边的几个差役则是连推带搡的把昨天那名告状老头押出大门,然后还把他押到了开封府衙门专门用来给犯人受刑的位置,接着还有一个衙役粗暴的揪起了那告状老头的头发,逼着他面向众人,大声喝道:“都看清楚了!这就是诬告良民的下场!这个贼配军无凭无据的诬告他人,推官石大人下令,他枷号示众三天!”

这个时候,昨天拦路告状的那个彭老头早已是涕泪交加,泣不成声,声音沙哑的只是拼命辩解,“冤枉!冤枉!小老儿真的冤枉啊!”

辩解无用,在开封府差役的有意引导下,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不但很快把彭老头包围得水泄不通,还有一些泼皮无赖乘机往彭老头的身上砸菜叶石头,彭老头痛苦得呼天抢地,可是却毫无作用,只能是跪坐在地上仰头痛哭,模样十分凄惨。

还是到了这个时候,赵德昭才又一次对王智发吩咐道:“去,找开封府的人打听一下到底是什么情况,给点钱,打听得越详细越好。”

虽然有些胆小怕事,但王智发的本性还算不错,见彭老头的模样可怜,又听了赵德昭的吩咐,便上前找到一个押解彭老头的衙役,将他请到一旁先塞了些铜钱,然后才低声问起事情的详细经过,收了钱的衙役也是有问必答,没做任何隐瞒——也没有这个必要。

最后,还是在王智发回到赵德昭面前如实禀报后,赵德昭才知道了整件事情的前后经过,原来,彭老头昨天拦路告状后,很快就被带到了开封府接受询问,然后在彭老头的控诉下,开封府还很快就派出精干差役到杀猪巷调查案件。

然而开封府差役获得的调查结果,却和彭老头的控诉截然相反,查案的差役今天上午就送来了回报,说是彭老头的侄子在案发当夜确实已经喝得酩酊大醉,有目击证人亲眼看到彭老头的侄子是被他媳妇搀回的家,同时根据开封府衙役的调查,彭老头的侄媳妇也不象他控告的一样有什么作风问题,在杀猪巷一带风评其实相当不错。

还有一点最关键,开封府的衙役通过仔细查问,还发现彭老头之前曾经犯过法,被发配到了其他州府充军多年,只不过运气好咬牙熬到了天下大赦,这才得以回到家乡定居,不仅与左邻右舍很少来往,还经常靠侄子救济度日,为此导致了侄子家里多次发生家庭矛盾。

介绍到这里后,王智发又补充道:“就是因为这点,所以开封府的石推官断定是彭老头想利用这个机会挟私报复,故意诬告他的侄媳妇,所以才把彭老头抓起来枷号三天,然后还要发配到远恶军州充军。”

耐心听到这里,赵德昭也拿定了主意,马上沉声吩咐道:“干得好!打听得仔细!继续努力,再去雇辆马车,我们现在就去案发的杀猪巷!”

“大王,你去杀猪巷做什么?”王智发当然表示糊涂。

“别多问,到了你就知道了。”赵德昭懒得解释,只是催促王智发赶紧去雇车,然后才在心里说道:“先是看看是不是冤案,如果真是冤案的话,不仅可以帮人主持一次公道,还可以乘机试探一下我那位车神二叔……。”

虽然对赵德昭的命令越来越摸不着头脑,但是看到赵德昭好象不是去什么花天酒地吃喝嫖赌,王智发还是依令雇来了一辆马车,然后主仆二人再次坐上了马车,就近从阊阖门出了内城,径直赶往位于开封外城西面的杀猪巷。

火灾遗留的痕迹,帮助赵德昭很快就在杀猪巷找到了案发现场,然而让赵德昭大感意外的是,他才刚刚找到被大火烧得一塌糊涂的彭老头侄子家,马上就看到几个火家(以处理尸体为职业的人)抬着一具没有入殓的死尸走出火场,死尸上盖有麻布,后面还跟着一个披麻戴孝的年轻女子,以及几个帮忙的邻居。

见情况不妙,赵德昭赶紧拉住了一个看热闹的路人问道:“请问这位小哥,他们抬的这具尸体,是不是上前天晚上被火烧死的彭家大郎?这是准备去那里?”

“对,就是彭家大郎。”路人点头确认,又随口说道:“听说是没钱安葬,准备抬到城外的化人场烧了。”

“难道是想毁尸灭迹?!”

赵德昭心中一凛,疑心也益发严重,然而彭老头侄子的尸体已经被抬起,赵德昭手里又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死得可疑,自然无法强行喝阻。不过还好,赵德昭有个优点就是擅长随机应变,眼珠子一转后,赵德昭就想出了一个馊主意,然后……

“大郎!彭大郎!我的亲哥哥哎!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大郎,兄弟我来看你了!”

眼泪奇迹般的涌出了赵德昭双眼,几乎转眼之间就呈现泪流满面之势,接着赵德昭还泣不成声,跌跌撞撞的冲向了那具彭老头侄子的尸体,口中哭喊,“大郎!等一等我!我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38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