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叔宋太宗

作者:吴老狼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十五章 未雨绸缪

书名:我叔宋太宗 作者:吴老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闾丘舜卿走了,走得很干脆。

拒绝了赵德昭搭救好意的当天晚上,闾丘舜卿就在他的家里离开了人世,死因则和历史上的李煜、孟昶和钱俶一样——中毒。

死状还非常的凄惨,全身抽搐,痛苦得弯曲成了一只大虾,象极了服下很多史书上记载的牵机药。

不过闾丘舜卿当然不是被人故意毒死,而是一时想不开自寻短见,证据则是他留下的一份遗书,坦率承认自己是一时糊涂诬告了当今皇子,为了谢罪才自我了断。

也正是因为如此,闻讯赶来查看情况的几名同僚和好友当然无一不是嗟叹万分,除了惋惜闾丘舜卿这么年轻就离开了人世,也下意识的认定闾丘舜卿的死与赵德昭恐吓有关,是赵德昭利用自己的皇子身份逼死了不慎犯错的,对赵德昭颇有微词。

闾丘舜卿的家眷当然更是如此,匍匐在闾丘舜卿的灵前,闾丘舜卿的老婆哭得是天昏地暗,还当众拉着儿子这么说道:“孩子,你一定要记住,你爹是被什么人给逼死的!这件事你千万不能忘记,要永远记在心里!”

事有意外,就在这个时候,门前的仆役突然大声长喝道:“本朝大王到!”

“啥?本朝大王?”

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之余,在场众人当然无一不是扭头去看大门,请见体形黑胖的赵德昭领着梁周翰和王智发等人还真出现在了门前,后面还有马来福等随从捧着祭品,赫然是来给闾丘舜卿吊丧的。

也多亏了赵德昭的皇子身份,闾丘舜卿的家人才没敢冲上去撕打,只能是用怨毒仇恨的目光恶狠狠瞪着赵德昭,赵德昭则是神情自若,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昂首进院,径直来到了闾丘舜卿的灵前。

再接着,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众目睽睽中,赵德昭的双眼之中竟然缓缓渗出了两行晶莹的泪水,声音略带沙哑颤抖的说道:“闾丘兄,我来看你了……。”

好不容易说出了这句话,赵德昭突然哭出了声音,抹着眼泪大喊道:“闾丘兄,你怎么这么糊涂?昨天在父皇面前,我明明已经替你求了情,父皇他也答应了不再追究伱的风闻言事,你怎么还这么想不开?想不开?!”

痛哭到了这里,赵德昭还开始了捶胸顿足,泣不成声的说道:“闾丘兄,你还记不记得,我当初到御史台上任的时候,是你亲口给我介绍的御史台各种情况?你又还记不记得,我们俩为了办案废寝忘食,两个人同吃一个炊饼充饥?不说别的,就凭这份交情,我也绝对不会计较你的上书弹劾啊!”

见赵德昭哭得伤心,梁周翰和王智发赶紧上来劝解,马来福等随从则手脚麻利的给闾丘舜卿放上了祭品,然后赵德昭是一边上香一边自责,嚎啕大哭道:“……昨天在宫城门前,我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叫你,目的就是想安慰你开导你,让你不要把昨天的区区小事放在心上,可你怎么就头也不回的去了开封府?你去开封府干什么啊?!”

见赵德昭哭得情真意切,又听赵德昭一再埋怨闾丘舜卿去了开封府,许多中立的吃瓜群众也逐渐对赵德昭改变了印象,纷纷在心里说道:“大王不是什么睚眦必报的人,都怪闾丘舜卿自己想不开,脑袋进水去了开封府。不然的话,只要听大王的几句劝,事情肯定不会闹成这样。”

吃瓜群众尚且如此,当然就更别说极少数知道内情的人了,看到赵德昭为了被兔死狗烹的闾丘舜卿落泪,在场几個知情人难免生出了兔死狐悲之感,还有人在心里嘀咕道:“还是大王讲道义,这件事明明是闾丘舜卿故意害他,他还来给闾丘舜卿吊丧。”

这时,赵德昭又让马来福等人抬来一个钱箱,哭哭啼啼的对闾丘舜卿老婆说道:“嫂子,我知闾丘兄为官清廉,这一百贯钱是我的一点心意,请你务必收下,今后你如果有什么难处,可以尽管去内城的景明坊找我,我一定尽力而为。”

事情到了这步,就连闾丘舜卿的老婆都忍不住心中感动了,一边真心实意的向赵德昭道谢,一边拉着儿子改口哭道:“孩子,快给大王磕头,你爹不是被大王逼死的,是他自己想不开,不能怪大王……。”

最后,还是在众人的一再劝说下,赵德昭才勉强收住了哭声,又谢绝了闾丘舜卿家人的挽留好意,抹着眼泪等上马车,返回御史台准备继续办公,然后……

然后不消说,刚才还哭得死去活来的赵德昭当然恢复成了一副没事人模样,梁周翰也毫不奇怪,只是向赵德昭低声说道:“大王,刚收到的消息,当初到开封府状告太子中允李友仁的那个苦主,昨天晚上突然失踪了,至今下落不明。”

赵德昭点了点头,然后叹息了一声,自言自语的说道:“不愧是我的亲二叔,果然杀伐果断,不留半点破绽啊!”

在杀伐果断这方面,赵德昭的确是服了自己的亲二叔,虽说早就料定了闾丘舜卿肯定会被灭口,赵德昭却说什么也没想到赵光义的手段会如此毒辣,更没想到赵光义的心思如此缜密,竟然这么快就能弥补上他在赵匡胤面前不慎失言的破绽,让自己想要拿到他设局证据的希望落了空。

和赵光义一样,梁周翰也是不无钦佩的说道:“二王爷的手段确实够狠,弄死了闾丘舜卿不算,还故意留下一封遗书,把大王你置于之地,如果不是大王你棋高一着亲自来给闾丘舜卿吊丧,你的名声恐怕就要大大受损了。”

感慨过后,梁周翰又接着说道:“大王,还有一件重要大事,下官认为你必须加以重视,最好能未雨绸缪,提前安排。”

“什么事?”

赵德昭立即追问,梁周翰则答道:“谁来接替闾丘舜卿,出任他空出来的监察御史?!”

先回答了赵德昭的问题后,梁周翰这才说道:“大王你也知道,本朝的监察御史权力极大,可以直接上书弹劾公卿权贵和文武百官,还有权力过问六部事务,钱粮诉讼,但是这个职位却仅仅只有区区六人,现在闾丘舜卿腾出了一个位置,下官担心,二王爷恐怕会利用这个机会大做文章。”

顿了一顿后,梁周翰又接着说道:“如果让二王爷的人接替了这个职务,那情况就对大王你太不利了,首先就是大王在御史台里的一举一动都肯定被人盯着,很难做一些需要保密的事。其次就是这个人还是二王爷的手中利刃,但凡抓到了大王你一星半点的破绽,这把刀子就有可能对你一击致命!”

赵德昭缓缓点头,承认梁周翰的担心确实有理,然后又问道:“那以你之见,我该如何是好?”

“尽快与赵相公联手,推一个你们信得过的人出来,接替这个职位!”

梁周翰回答得十分干脆,不过梁周翰也知道赵德昭目前势单力薄,除了自己以外,手里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人才,所以梁周翰又赶紧开口补充道:“就算大王你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最起码也要让一个赵相公的人来当这个监察御史,这样大王你至少不用担心在御史台里被人时刻盯着。”

赵德昭很难得的没有对梁周翰言听计从,捏着自己的光滑下巴盘算了片刻后,赵德昭还突然摇了摇头,说道:“如果还有其他选择,最好还是别让赵相公的人接替这个职位。”

“为什么?”梁周翰诧异问道。

“因为赵相公的人都太贪财了。”赵德昭回答的语气十分无奈,说道:“他自己是出了名的贪财不假,心腹死党也几乎都是贪赃枉法和卖官鬻爵的货色,让他的人进了御史台,肯定会拼命包庇同党,把御史台搞得乌烟瘴气不说,还随时可能连累到我们。”

梁周翰一听大点其头了,赞道:“还是大王考虑得仔细,赵相公的那帮手下,在钱财方面确实几乎没有一个好东西,让他们出任监察御史,等于是开门揖盗,引狼入室。”

赵德昭笑着点头表示认可,又问道:“元褒兄,你的交游广阔,认不认识什么人适合出任这个职位?这人首先必须得敢和我二叔做对,其次是不至于和赵相公一党走得太进,被他们拉进贪赃枉法的浑水,最后当然是必须得有可能真心诚意为我所用。”

怕梁周翰误会,提出了自己的苛刻条件后,赵德昭又赶紧补充道:“元褒兄不要误会,不是我不想举荐你出任这个监察御史,是这个官职太得罪人了,你的父亲在朝廷里好友众多,你在这个位置上容易投鼠忌器不说,还容易和人结下深仇大恨,不利于你将来帮我调和阴阳,处理人际关系。”

“大王放心,你就算想让下官出任监察御史,下官也不敢接这个烫手山芋。”梁周翰苦笑,说道:“下官敢打赌,假如我今天出任了监察御史,今天晚上我的小舅子就会找上门来,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逼我帮他报仇。”

“找谁报仇?”赵德昭好奇问道。

“和他在青楼里打架的衙内!”

梁周翰的无奈回答让赵德昭放声大笑,然后赵德昭又问道:“元褒兄,推荐的人选怎么说?你认识的人里,有没有什么人适合接任这个监察御史的?”

素来博学多才的梁周翰难得皱眉,自言自语的说道:“既得敢和二王爷做对,又不至于堕落到赵相公一党,同时还得能被大王你所用,这样的人……,不好找啊。”

毕竟是只差一步就出任皇帝秘书的人,赵德昭的要求虽然苛刻,然而就在赵德昭遥遥看到御史台衙门的时候,一直都在苦思冥想的梁周翰突然眼睛一亮,脱口说道:“有了!宋琪宋叔宝!他最合适出任这个职位!”

“宋琪宋叔宝?”赵德昭先是复述了名字,然后又赶紧问倒:“元褒兄,请仔细说说这个宋琪的情况。”

“宋琪和赵相公是同乡,都是幽州蓟县人,曾经在大王你的二叔幕府里当过幕僚,还当过开封府的推官。”梁周翰仔细介绍道:“就下官所知,宋琪最先还是很得二王爷信任的,但是后来二王爷一个叫冯瓒的心腹亲信被赵相公板倒,二王爷就怀疑是宋琪向赵相公出卖了他,把宋琪撵出了幕府,贬职到龙州(陕西龙县)担任知州。”

说到这,梁周翰微微一笑,又补充道:“下官还听说,宋琪在被驱逐出京的时候,曾经到赵相公面前走过门路,想要争取留在京城继续为官,但是赵相公也不知道是力所不及,还是不愿全力帮忙,所以宋琪最终还是没有如愿,”

“就他了!这个人太合适了!”

赵德昭一听大喜,马上就说道:“得罪过我的亲二叔,向赵普求救又拿热脸贴了冷屁股,不情不愿的被撵出了京城,我如果能把他调回来当监察御史,他一定感激涕零,既敢帮我和二叔做对,也不容易倒向赵相公那边。”

“可是大王,你有办法让宋琪接任这个监察御史吗?”梁周翰小心翼翼的提醒道:“大王你的实职也是监察御史,没有权力举荐官员。二王爷深恨宋琪,肯定不会答应让他回来,赵相公为了捞钱方便,也一定希望更听话的手下出任监察御史,没他帮忙,大王你该如何举荐?”

“元褒兄放心,在这方面,我有优势。”赵德昭笑得既奸诈又神秘,说道:“不要忘了,当今的官家,是我亲爹。”

…………

与此同时,赵德昭亲自到闾丘舜卿家里吊孝的消息,也已经被人禀报到了赵光义的面前,听说了大侄子在闾丘舜卿家里的言行举止之后,赵德昭也是钦佩万分,感叹道:“本王还是太小看这个大侄子了,想不到他的虚伪狡诈能够达到这么一个地步,我们好不容易才逼得闾丘舜卿写下那道遗书,看来已经是白白辛苦了。”

“恐怕不止如此吧?那些去灭口的人看到现在的情况,心里说不定会有什么想法。”

绝对心腹陈从信暗暗在心中嘀咕,然而却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提醒道:“王爷,闾丘舜卿留下的职位,必须尽快安排我们的人接任,不然的话,如果让赵相公的人抢了先,我们要做的很多事就不方便了。”

“那是当然。”赵光义也没犹豫,马上就说道:“给我们在吏部的人打招呼,让他们全力推举太子中舍人商凤接任监察御史。”

陈从信恭敬答应,又说道:“不过,我们眼下还有一件更加迫在眉睫的大事,省试(会试)马上就要举行了,王爷你为了提拔贤才举荐贤臣披肝沥胆,一直都在争取担任这次的省试知贡举(主考),可是官家却至今还没有公布由谁出任这个临时职务,如果不想办法尽快一锤定音的话,卑职只怕会夜长梦多。”

“本王也在头疼这点。”赵光义难得皱起了眉头,说道:“采用你的建议,本王已经让人找了好几个前科进士的麻烦,旁敲侧击的提醒皇兄,让他知道赵普选拔的人才不堪大用,可皇兄就是置若罔闻,上次王溥在早朝上就已经主动提起这件事了,皇兄就是回答他还需要慎重考虑。”

“王爷,关于这一点,卑职倒是有一个主意……。”陈从信话说一半主动开口,又说道:“哦不,不能主意,只能是一个点子,鬼点子,馊点子。”

“什么馊点子鬼点子,先说来听听。”

赵光义倒也生冷不拒,果断选择了广开言路,陈从信也这才阴阴的说道:“王爷,官家与你是兄弟之亲,王爷若能设法在兄弟之情上打动官家,再乘着官家的心神动荡之际开口,毛遂自荐请旨出任这次省试的知贡举,恐怕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陈从信的话还没有说完,赵光义的眼睛就已经亮了,还稍一盘算就脸上露出了喜色,微笑说道:“吩咐厨房,明天早上本王去上朝前,给本王准备一份刚做好的环饼(馓子),装着食盒里,本王要带进宫里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9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