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剑阁闻铃

作者:时镜 | 分类:军事 | 字数:0

135 前十六抽签(修)

书名:剑阁闻铃 作者:时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9

寒夜剑顶,萧风自门外吹来,剑阁内仅点着的一盏油灯晃动着,照得那尊武皇造像身后五色的焰形背光也跟着闪烁不定,周满就坐在下方,心绪亦难平复。

往日一遍就能成功的功法,今夜连掐了三遍手诀,也始终未能成功。灵气在体内转过一个小周天,稍稍一个抑制不住的杂念扰动,才凝结在指尖的金芒便立刻消失,黯淡下去。

周满皱了眉头,睁开眼看着自己指尖,面无表情。

望帝刚往香案前那只花觚里添过水,此时盘坐在角落里,一半面容被阴影覆盖,一半面容则被闪烁的焰光凿下更深刻的皱纹,只道:“自半个时辰前进来开始,你便心神不宁。”

周满攥紧手指,终于慢慢道:“我见到张仪了。”

那半坐在阴影里的老者,抬起被褶皱压满的眼皮,竟没有多少惊讶:“这么久,也该来了……”

他问:“此人如何?”

傍晚乱坟岗上所见,于是再一次浮现在周满眼前,她想了许久,才道:“普通。”

望帝一怔:“普通?”

周满点头,复杂极了:是的,普通。

——就在那样寻常的山坳里,一片衰草丛生的乱坟岗,一个衣襟染污破损的普通人。至少看起来是那样,甚至或许是从凉州徒步经行蜀道,一路翻山越岭而来。谁能想象,那看起来带了几分倦意与狼狈的白衣文士,便是传说中连夺五州剑印的天人张仪?

在她道破其身份时,无论前面的王恕还是后面的金不换等人,无不瞠目立在原地,不敢相信。

只有张仪自己,平静如许,抬眸后向她解释:“我与这位大夫乃是偶遇于山间,对他并无恶意,还请不必误会。”

周满却哪里理会?

在这山野间如此突然遇到张仪的情况,实在是她所未料,自然更没有半分准备。哪怕他表现得温文尔雅,甚至夺五州剑印至今没有滥杀过一个无辜,可她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夜血染玉皇顶,此人踏月自人潮中分水一般走来,对她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此时此地,无人是张仪对手。

周满不敢将自己与众人的安危置于险地,手中的剑非但没有松开,反而攥得更紧,只简短道:“走吧。”

众人在警惕惊愕中,随她离开,张仪也并未阻拦。

只是王恕回头看了一眼,神情不是很对。

周满便问:“你同他谈了什么?”

王恕转眸与她对视,里面是艰难压抑的情绪,几度张口,才慢慢道:“我去救人,他说那人是要求死。他杀了他,这是慈悲……”

那一刻,周满震住了。

为他那一双深藏着痛苦与挣扎的眼眸,也为他简单话语里所揭示出的那个张仪……

杀戮,也是慈悲的一种?

那难道那夜玉皇顶,屠尽她门众,逼她交出倦天弓,也是慈悲的一种吗!

旁边倒下的白幡在风中颤动,周满仿佛又回到那夜尸骨横陈的玉皇顶上,今生荒谬与前世大恨交汇,胸中情绪激荡,只回头向那山坳的乱坟岗上看去。

那被世人称作“天人”的张仪,杀完人后,竟是轻轻伸手,将那人消失了生机的眼睛合上,声音里有种天地归于寂无的静:“天地为棺椁,日月为联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方知生尽死来,不亦幸乎?”

然后才一笑,起身,穿过乱坟岗。

薄雾模糊了他飘摆的污衣,只有腰间那五枚剑印与一封书帖相碰击的声音细碎传来,不一会儿便不见了影踪。

与前世何其相似?周满与此人见过两面,一次是他此人率着千门百家围攻玉皇顶时,一次却要更早,是她执掌齐州、取得倦天弓后不久。

那时她应儒门之邀,下岱岳主持颂圣文会。

颂圣文会是儒门对外召开的大典,汇聚天下文人,作诗论文谈经讲道,一显才华。

首日结束,她刚从杏坛出来,经过曲水流觞亭,却见一人身无矫饰,一身白衣,戴笠端坐溪畔,手持鱼竿,直钩垂钓。身边则随意地摊放着一封青底金字的书帖。

周满不由停步,但三思后一哂,举步要走。

那垂钓之人便笑:“帝主心既已动,何必要走?”

周满负手道:“已是设局,再若不走,岂非阁下直钩所钓之鱼?”

那人闻言,摘下斗笠,侧头看她。

实是一张说不上美丑的脸,又或者于天人而言,美丑根本不重要。只有那斜阳余晖穿过溪畔林隙,照在旁边那封青底金字的书帖上,又将书帖上的字影返映到他衣袍上、面颊上。

于是周满下意识向那封青底金字的书帖看了一眼,最醒目的大约是右侧帖首“生死青书”四字。

那人坦然道:“不错,在下此来,只是想亲眼看看齐州的新帝主。”

周满收回目光,道:“那阁下现在看到了。”

她看不透这垂钓之人的修为,自然早在方才三思之际,便对对方的身份有了猜测,面上轻松,心中却犹为忌惮,话说完,也绝无与此人深谈之意,径直转身离去。

后来使人打听,果然是张仪——

世间成千上万修士,谁人不想悟道突破,踏入天人之境?可被世人称作“天人”的张仪,却偏偏乐于以凡人姿态现身世间。

两世记忆交错重叠,编织出的却是一个迷雾重重的张仪,周满实在无法形容自己心中的感觉:“兵不血刃,先败陆尝,后引得凉州三日大雪,夺五州剑印如探囊取物,现身山野又与世间凡夫俗子别无二致……”

就是这样一个人,前世辅佐王杀,屠戮玉皇顶。

周满感到空茫:“这就是我们的敌人?”

望帝大约也没想到,与她一道沉寂下来,于是剑阁里便知听得见风吹过门扇孔隙的声音。

过了许久,他才道:“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周满眼底却闪过一抹决然,那种“偏要为之”的强硬又回到她身上,却是道:“不到最后,焉知鹿死谁手?”

前世张仪来见她,她认定张仪辅佐王杀,而王杀的剑骨取自她身,而那时剑阁金铃刚响后不久,张仪必是奉了王杀之命,来看看自己这个所谓的“继承了武皇道统”的齐州新帝主,究竟是何模样。

只是后来,她每每忆及那一面,总觉得有一处细节十分刻意:那便是张仪身畔那封摊开的青底金字书帖。

虽只一眼,可直到如今,周满都还能回忆起上面自己看到的零星文字,只觉玄奥无比。然而一旦当她想要向人转述或者于纸面默出,一切却又立刻变得模糊……

竟是一门只可神会不可言传的功法!

算无遗策的张仪,可能是不慎将这门功法摊在外面给她看到吗?周满不信。可若说是故意给她看,为的又是什么?

这一点,始终使她无法理解。

直到后来,泥菩萨遇刺,她将那桃木细锥上的图纹描摹在纸上,故意放到宋兰真面前试探她是否见过时,才陡然间有一种猜测,张仪是否也在试探她是否见过那一门功法呢?

可那日千门百家围攻玉皇顶,周满记得清清楚楚——

张仪所用,分明就是这一门功法!

极有可能是传说中的《太玄真一经》!

他为何要以这一门功法试探自己?周满百思不得其解。

但此时此刻,她万般庆幸:哪怕那日只看过一眼,所记得的内容根本不多,可至少,对张仪他们不再是一无所知。前世望帝败给张仪,身死道消,蜀州于是任由世家宰割,可这一世,她想要以自己仅有的所知与所能,帮助望帝,阻挡张仪,保住蜀州!

周满垂眸,先从身边那一堆丹药瓶罐里随意抓起一只,倒出一枚回复元气的灵丹服下,然后迅速归拢先前散乱的心神,重新推演起来。

手诀每次打出,都犹为艰难。

这一门来自张仪的功法,显然不是她如今的修为与境界能够驾驭,以至于需要事先服用丹药,且在指尖金光凝出的瞬间,冷汗便涔涔覆在额头。

那位老者在暗处注视着,只觉她身上有一股强大的执念,才能好驱使着她坚持到如今,一时竟有几分动容:“以你如今修为,要运转这一门功法,实在太过勉强。已经三个月,你做得够多了。明日便是抽签,不怕影响春试吗?”

周满坚定而平静:“这一生,我有非做不可之事。”

望帝无言,目中却渐渐流露出一种欣赏。

那尊武皇造像立在剑阁高处,拈花不语。

夜尽天明,旭日如涌金一般从地底喷薄而出,一寸寸将辉光覆盖剑阁,从檐角长满青苔的金铃,到门扇覆盖铁锈的锁头,再到一级级坚硬的台阶……

远处学宫,周遭十六座旧的擂台,已经拆除。

新搭建起来的两座擂台更大,且皆有阵法覆盖,改落在学宫与剑壁之间,离地三尺,直径五丈。

辰时未到,剑壁前方就已人潮如涌,甚至有不少胆大的观试者攀上鸟道俯瞰下方,等待着抽签的开始。

进入前十六的参试者,基本都早早到了。

只有周满还不见影子。

王恕与金不换,几乎都是一夜未能成眠。

只不过金不换是在担心又去了剑阁的周满,王恕却是在想昨日遇到的张仪。

分明都是歪理邪说,可不知怎的,每当他将双眼闭上,那些话便会浮现在耳旁。

尤其是那一句:活得艰辛时,原来从不曾想过死吗?

在清透的晨光中,他摊开手掌,向自己掌心看去。

那道乌红的命线,已爬至手掌的边界,伸向中指指腹。

但在金不换转头同他说话时,他便无声无息将手掌拢了。

金不换朝四面找过,难免有些担心:“周满昨夜没回东舍,但愿她还记得抽签的时辰。”

话音刚落,学宫那头晨钟敲响,岑夫子站上高台。

金不换心头一跳,正自焦急,想往剑壁上去寻人,可谁想才一转头,就见周满不知从哪个方向过来,已经站在他们边上。

金不换顿松一口气:“你可算还记得。”

王恕却注意到她神情沉冷,眉目间隐有倦意,于是问:“望帝陛下,与那张仪,何时一战?”

周满摇头:“不知。”

谁知道张仪何时进剑门关呢?也许十天半月之后,也许下一时,下一刻,没有人能够预料。

昨日长亭中那些人,大多已经回去,而此刻这剑壁之下乌泱泱一大片,人人等着抽签开始,等待着更精彩的角逐,却无一人知道张仪随时会来,大战随时会起。

只有昨日同样在场的李谱,满心忐忑,时不时朝周满看来。

世家那边已王诰为首的几人在左侧,与右侧剑门学宫众人,立作泾渭分明的两派。

岑夫子在大风中振臂,朗声道:“今日举行前十六抽签大会,由学宫诸位夫子与六州一国各位贵宾共同见证,规则依循旧例,分为三条。”

说到这里,他便看向剑壁左侧。

一行行金色的文字,在虚空中浮现出来。

第一,前十六进八的比试对手与擂台方位,依旧由剑试印记自动排出,此后八进四、四进二、二进一的对手,则由上一轮相邻组的胜者自动组成;

第二,春试前十获得进入白帝城的资格,前八将在前十六进八这一轮决出,剩下的两个名额将在余下的八名败者中决出,在前十六进八结束后进行比试顺序抽签,决出前二;

第三,从十六进八开始,每一轮比试中最快获胜的参试者,拥有在下一轮随意调换一组参试者名单的机会。

前两条没什么出奇之处,可第三条……

这岂不是说,要是这轮运气好抽到一个够差的对手,用最快的速度赢了,那下一轮的对手就可以随便自己挑了?甚至可以把这个机会用在别人身上,让自己最忌惮的对手去打最强的人!若是用好这个机会,天知道能在比试进程中占据多大的优势!

不少人想到这里,眼睛都亮了起来。

周满算了算,也忍不住想:若能拿到这个特殊的机会,自己岂不是能为泥菩萨安排他每一场的对手了?确实令人心动。

岑夫子听见下方议论声起,于是道:“规则大家应当都已看过,若了解清楚,决意参加,便将你们手中剑试印记掷出,抽签即刻开始。”

剑试印记烙在剑令之上,十六人站在前排,纷纷将剑令取出。

最先掷出剑令者,自是王诰,连半点犹豫都没有。

世家其余人紧随其后。

几大学宫这边也无人犹豫。

十六枚剑令片刻间已被抛至高处,上面盖着的杜鹃花印在风中浮出,化作一道道流光,分别打在剑壁前那耸峙的十六柄大剑之上!

于是十六柄刻有众人名姓的大剑,嗡然鸣颤,竟全移到前方,排列成圆形剑阵,越转越快,宛若刮起一阵狂乱的飓风!

数过六息,但闻剑鸣声起,两柄大剑忽然从旋转的剑阵中飞出,轰然矗立在剑壁之前!

众人屏息看去,两柄剑上两个名字,赫然是——

金不换,宗连,西三。

金不换对战宗连,西面擂台第三场。

背负双锏肃立于王诰身后的蓝衣青年宗连,于是转头向金不换所立之处看了一眼。

金不换却是慢慢皱起眉头。

第一组出来后,紧接着便是第二组,常济对陆仰尘,东三;第三组,王命对李谱,西一;第四组,周满对孟退,东四;第五组,宋兰真对周光,西二;第六组,赵霓裳对宋元夜,东二……

赵霓裳对宋元夜?

周满在看见自己的抽签结果出来时,都镇定自若,十分平淡,可在看见这一组两柄大剑飞出立在剑壁前方时,却是陡地一怔,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夜赵霓裳来访时含着彷徨与挣扎的那一句:若在春试,遇上主家或者主家的心腹,到底该输还是该赢呢?

她一下转头,朝左侧看去。

外人不知,可剑门学宫中所有参试者却都知道,赵霓裳只不过是一介小小的侍女,参剑堂旁听而已,如今进得前十六已经足够惊人,现在抽签还抽中了自己的主家?

不少异样的目光也都向赵霓裳飘去。

那一袭素衣的女子,仿佛自己也没想到,不仅越是害怕的事越会发生,而且会发生得这么快,整个人都愣住了,只是有些呆滞地看着剑壁上那两个名字。

宋元夜也好不到哪里去,半晌没回过神。

前方的宋兰真看见这抽签的结果,面容却是渐渐冷了下来,难得在人前表示出不悦来。

周遭谁也不敢说话,唯独王诰觉得有意思,打趣道:“宋氏培养侍女,原来也是这样尽心,竟都能与主家同台一战了。宋少主,你可要小心了,待过后上了台,若赢了还好,若输了……哈哈哈……”

说到这里,他甚至忍不住笑了起来。

宋元夜的脸色因此变得难看了几分,宋兰真则慢慢转头,看向了赵霓裳。

这一时的气氛,有种微妙的诡异。

但周满看了一会儿,便慢慢收回了目光,心知这不是自己能帮得上忙的局面,只是收敛心神,重新看向剑阵中那仅剩的四柄大剑,轻声道:“只剩下两组,最后四个人了。”

王恕闻言,静默不语。

旁边的金不换却开始感到压抑,甚至有种喉咙都被人扼住的感觉:是的,只剩下最后两组、最后四个人了,这里面,就有泥菩萨。

四人者:妙欢喜,谈忘忧,王诰,王恕。

明明距离进入前十拿到墨令,只剩下最后一场,可是现在……

抽中妙欢喜,妙欢喜在刚进学宫时就是藏着实力的,可即便如此在参剑堂也常常是稳稳排在前三,是位强敌;

抽中谈忘忧,岳麓书院的佼佼者,胜算极低;

抽中王诰……

想想此人在开剑门那一日下令仆人自割其舌的乖戾,与周满交手时的狠辣,光修为就压住王恕整整一个大境界,若遇上此人,别说能不能赢,就是能不能保护自己性命都难说!

毫无疑问,抽中王诰是三个选项中最坏的。

这一刻,周满静默无言,金不换在心中祈祷,只可惜,这一次,命运不仅不再眷顾弱者,甚至给予了最深的恶意。

万众瞩目之下,那座旋转的剑阵,再次一震!

第七组的两柄大剑,朝着高处飞去,在闪烁的强光里落定:妙欢喜,谈忘忧,东四。

另一侧同样屏息以待的王诰,眉梢忽然一抬,露出了几分失望的神情:“可惜……”

周满与金不换却是瞬间面色铁青。

唯有王恕,早在进前十六时,就已经预想过一切最坏的情况,没有多少意外,反而有种尘埃终于落定的安然。

最后剩下的两柄剑,也终于离开剑阵,飞立于剑壁前方,闪烁着两个同姓的名字——

王诰,王恕。

东面擂台,第一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5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