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皇子的我还不能享受享受?

作者:南瓜变成菜鸟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82章 登基大典

书名:大明:皇子的我还不能享受享受? 作者:南瓜变成菜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6

皇宫门前,朱樉下了车后,马车就向右侧继续前进,宫门前都是官员,敏敏与孙冰都要从侧门进入前往坤宁宫。朱棡、朱棣和朱橚三人都已经是封王的身份,按照规矩属于外臣,因此需要随同百官一起从宫门进入。

当他们看到朱樉时,立刻恭敬地行礼说道:"见过二哥!"朱樉微微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起身。四个人静静地站在宫门前,今天是太子的登基大典,百官们此刻不能轻易上前与亲王交流甚至是打招呼,不管平日如何熟悉,这时候也是要避嫌的。

按照仪式流程,此时应当是朱标前去祭祀天地、祭拜太庙以及拜社稷的时候。整个过程都由礼部的官员精心安排,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众人只能耐心等待,直到天光逐渐放亮,宫墙上传来第一通鼓声。这通鼓声意味着朱标已经完成了祭祀仪式。伴随着沉闷的声音,沉重的宫门缓缓打开。朱樉毫不犹豫地率先迈步走了进去,他的身后紧跟着三位亲王,紧接着便是众多的官员们。

走到九龙桥前,所有人都停下脚步站到属于自己的身份的桥前,整理自己的衣冠,摆出一副庄重肃穆的神情。他们静静地等待着第二通鼓声的响起,这通鼓声将标志着新皇帝即将正式登场,接受群臣的朝拜。

九龙桥,最中间的桥是皇帝专门走的帝桥,左侧是太子以及超品亲王走的桥,右侧是亲王走的桥。在两侧就是文武走的桥了。

朱樉独自站在帝桥的左侧,朱棡等人站在帝桥的右侧,武官以徐达常遇春以及朱文正为首,文官则是以上三部即吏部、户部、兵部的尚书为首,身后是下三部的尚书。

至于朱文正,他虽是亲王爵,但他还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所以他站在了武官的桥前。

“咚咚咚~”第二通鼓声响起,朱樉率先过桥,随后是朱棡他们,最后才是文武百官按照品级一同过桥。

众人过桥后,按照品级职位排好队,肃穆的站立在奉天殿广场之上,一旁有锦衣卫在记录百官的仪态,这可是登基大典,不是开玩笑的,谁敢在队伍中咳嗽或者打喷嚏,都要被记录在案,情节严重的会当场逮捕,等到大典结束后问罪。

所以这里面除了朱樉敢吃早饭外,其余人早上起来连口水都不敢喝,生怕大典上被记一笔,下狱。

通常这种记录言行的事都是御史在做,而今日朱元璋下令由锦衣卫全程记录,拱卫司暗中观察百官的一言一行,稍有不对,秋后算账!

“咚咚咚~”第三声通鼓响起。

大殿中两旁的乐师开始奏乐,此时朱元璋身着黄色衮冕服已经坐在了龙椅之上,原来上面属于朱标的龙椅已经被撤掉,只剩下朱元璋所坐的这把。

奏乐声结束,由卷帘将军将朱元璋面前的珠帘卷起,尚宝卿将玉玺轻轻放在御阶上的案上,这尚宝卿是尚宝司的主官,掌宝玺,符牌印章之人,为正五品,可不是明中后期的太监掌印。

玉玺放下后,门外禁卫挥动手中的鞭子开始鸣鞭,九声鞭响后,殿中乐师又开始演奏起来,引领百官向丹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及台阶上的空地)拜位走去。

到了各自的位置后,掌管朝班仪节的知班拖着长长的音调大唱道:“班~齐~~~!”

随后文武百官等待太常寺的赞礼唱道:“鞠躬拜~~~!”

声音落下,乐曲响起,文武百官四拜大礼,所有人一揖少退。 再一揖。 即俯伏。以两手齐按地。 先跪左足。次屈右足。顿首至地。 即起。 先起右足。 以双手齐按膝上。 次起左足。仍一揖而后拜。其仪度以详缓为敬。

四拜结束,音乐停止。

捧表官自此从奉天殿西门进入,赞礼此时在唱:“进表~~~!”

捧表官捧着表册跪倒案前,受表官拿出笏板,跪在案东接过表册,放到案上,再收起笏板,退回殿内西边。

此时赞礼唱道:“宣表~!”

宣表官来到案前,拿出笏板举起表册,跪在西侧,展表官又跪在宣表官旁边,帮助宣表官打开表册,宣读完毕后,展表官将表官放回案上然后退开,宣表官行俯伏礼,与捧表官一起从西门退出到原来位置。

如此,这才到朱标出场。

朱标此时穿着与朱元璋无异,一身黄色衮冕服,头戴十二梳大步走到奉天殿中,站在案前树立。

朱元璋此时走下御阶,来到朱标身前,将放在玉制的托盘上的传国玉玺与大明皇帝宝玺端起来放在了朱标的手中。

此时朱标对着朱元璋跪下,赞礼唱道:“行礼~!”

朱标对着朱元璋叩首,文武百官行四拜之礼。

行礼结束后,朱标站起身,与朱元璋走出奉天殿,站在台阶之上俯视文武百官,赞礼此时大声高唱道:“拜~~~!”

文武百官再次跪在地上,三拜九叩,口中山呼:“万岁~!”

拜完朱元璋开口道:“平身~!”

当所有文武百官站起身后,赞礼继续大声高喝:“再拜~!出笏,俯伏,兴~!!!”

又一次文武百官行四拜之礼,这时候就到朱标开口了,说:“平身~~!”

自此,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权力交接终于顺利完成。朱元璋缓缓地起身,神情庄重地离开了奉天殿。而朱标,则迈着坚定的步伐登上了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与此同时,外面五品以上的官员们鱼贯而入,踏入了大殿,其余人则原地待命。

文武百官们整齐有序地进入了宏伟壮丽的大殿之中,整个场面庄严肃穆。这时,黄狗儿小心翼翼地取出了第一封圣旨,并高声朗读起来。众人屏息聆听,圣旨中的大意是:今年仍然沿用洪武十一年这个年号,但从明年开始,将改元为宣武元年。朱标亲自选定的这个新的年号——宣武,其中蕴含的深意自然不言而喻。

紧接着,黄狗儿又宣读了第二封圣旨。这道旨意宣布拜朱元璋为太上皇,马秀英则被尊奉为太后。此外,朱标还确立了原太子妃常清芷为皇后,自己的嫡长子朱雄英被册封为太子。侧妃高卿卿被封为贵妃。

最后,第三封圣旨是对太子教育的安排。朱标任命刘伯温担任太子的老师,负责教授他读书识字;而常遇春则肩负起教导太子习武的重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51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