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皇子的我还不能享受享受?

作者:南瓜变成菜鸟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13章 朱标的反击

书名:大明:皇子的我还不能享受享受? 作者:南瓜变成菜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6

“臣高启见过太子殿下。”

朱标对他招招手说道:“季迪(高启字),你先看看这个。”朱标将孔希学的文章给了高启。

高启双手接过仔细观看,看完后高启给出了一个评价:“一派胡言,这就是将华丽的辞藻堆砌起的茅厕,毫无用处!”

朱标知道高启脾气直率,不然也不能得罪朱元璋。他对高启的态度毫不在意的说道:“这个孔希学是要跟本宫打擂台,今日叫你来,就想问问你对此有何应对?”

朱标示意太监给高启搬个凳子来,高启坐下后沉思了起来。

良久过后,高启说道:“这孔希学占据圣人之后的身份,其背后乃是万千读书人,而这些人恰恰是大明需要治理一方的官员。想必这篇文章朝中不少大臣也都看过,表面不说,但心里对孔圣人的崇拜会盲目认同孔家后人...”

说到这,朱标指了指一旁厚厚奏折说道:“什么表面不说,这是刚刚送来的几封奏折,上到礼部侍郎吕本,下到御史言官等,一半是请求裁撤大明报社,另一半是提议孔希学为大明报社的主编,好弘扬圣人学说。”

“还有这一本,本宫的老师大儒宋濂送来的劝谏文,劝本宫切不可误入迷途,只有回归儒学方才是正道。哈哈哈哈”说着说着,朱标大笑了起来。

这要是搁在以前,没准朱标会相信自己的老师以及儒学那一套,但是他这几年看到了许多底层的百姓生活,还有满嘴仁义道德之辈干下的龌龊事。朱标对于儒学也是渐渐疏远,他现在追求的是务实而不是斟酌辞藻歌颂盛世。

“太子殿下,既然如此,何不来个釜底抽薪?”高启拱手说道。

“哦?说来听听。”朱标听到高启已有主意,自然很是好奇的问道。

“孔家靠着一本《论语》存活至今,那不妨我们也出一部比它对世人更加有影响力的书呢?”

“臣的想法是,不如将从古至今所有的书籍都纳入进去,先秦诸子百家,各行各业的书籍都囊括进去的一本百科全书。同时再开科考,不考圣贤书,就如您在江南实行的那个应聘上岗制度考试的那样。一则是我大明选取各行各业的人才为我所用。二则是降低甚至剥夺孔家在文人中享有的崇高地位。”

“最好是由大明在各个府县设立启蒙学校,教授简单的启蒙文化,忠君爱国等思想。后面在细分学科,按照个人爱好以及强项再次进修。这是臣的一点浅见,还望太子斟酌。”高启将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将决定抛给了朱标。

“说的不错!”

门外传来一道声音,朱樉推门而入。

高启礼节性的起身对他拱手道:“臣高启,见过吴王殿下。”

朱樉笑呵呵的说:“奇变偶不变。”

高启听到朱樉的话愣住了,朱标对于朱樉推门而入的习惯也已习以为常,说道:“二弟,你这是犯什么癔症了,什么鸡啊藕的?”

见高启没说话,朱樉又试探的问了一句:“宫廷玉液酒?”

高启更加懵了。

朱樉最终确定这家伙不是穿越来的,笑着说道:“开个玩笑,高大人,你坐。”

而朱樉心中直呼:“卧槽,这绝壁是个人才啊,这种教学理念这么早就提出来了?而且他之前说的不是永乐大典嘛?”

高启有些不明白这朱樉刚才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坐下后用眼神询问朱标。

朱标笑着说道:“我二弟有些没正形了,高大人见谅啊。”

高启慌忙开口道:“不敢不敢。”

自己在怎么闲云野鹤不问世事也听过吴王朱樉的传闻,简单的总结就是笑面阎王,上一秒对着你笑,下一秒就能灭你满门。

朱标转头对着已经坐下的朱樉说道:“这位是高启,高大人,精通儒释道的大才,如今是我智囊团的一员。”

朱樉一愣,精通儒释道,那帮老四起事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同样是精通三家。

听到刚才的计划,这明显是个姚广孝加强版啊,也不知道大哥不声不响从哪寻来的。

“大哥,你们刚说的我在门外都听到了,他的计划确实是好办法。”朱樉开口说道。

朱樉心中开始回忆高启这个人,按理说这种大才之人,怎么也得在后世特别出名,但想了半天都没想到关于高启的一点线索。

“二弟,你也觉得这方法很好嘛?”朱标问自己智囊团首席道。

“当然,这计划可以说是大明学子未来规划,很有前瞻性,但是。”朱樉说了一半停住了。

“但是什么?”朱标追问道。

“太费钱了,国库支撑不住。”朱樉的回答很简洁。

单单一个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11095册,大概有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本,这还是靖难时不小心将宫内藏书阁烧毁,就藏书阁里就有两万多册书籍,都是朱元璋收集还有缴获前元等世家大族的藏书。

单单投入的编撰人手就多达三千多人,这三千多还都是饱学之士,光会认字写写文章可不能参与,可以说是集天下读书人精英中的精英编撰。

耗费钱粮无数,更别说如今藏书比永乐年间还要多,更加是一个天文数字。

不算钱粮以及人手,永乐大典花费六年时间,这本书至少得十年往上才能修完。

想了想朱樉继续说道:“不过这事再困难也要办,这可是收拢天下文人的绝好机会,前期可以先做做准备工作,等我明年的事办完,就差不多可以开始了。”

“那季迪,你的计划本宫也同意了,你回去后将自己的计划完善一下给本宫。”

“不过眼前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办。”朱标说道。

“还请太子殿下示下。”高启躬身说道。

“这里有几份衍圣公写给异族的降表,你每周刊登一封上去,并且痛批孔家实为卖国之贼,尺度你自己把握。”朱标将自己之前的计划说了出来,高启的计划虽好,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先用这些恶心恶心孔家,还想指染报社?控制舆论?本宫这次好好让你们孔家出出“风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3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