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皇子的我还不能享受享受?

作者:南瓜变成菜鸟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0章 孔家(二)

书名:大明:皇子的我还不能享受享受? 作者:南瓜变成菜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6

孔家的爵位最早是汉高祖十二年,封孔子的第八世孙孔腾为奉祀君,这才让孔家慢慢好起来,之前的孔家一个乡老就随便收拾了。

到了宋朝至和二年,孔家族长被封为衍圣公,到了元朝时期,衍圣公就分为南北两宗,南宗号称“大宗南渡”与宋朝庭一起南下,北宗则是归降了金朝被封衍圣公。

后面元朝强盛,占领了曲阜,北宗又又又分裂了,一支跟随金朝逃跑,留下来的再次归降元朝同样封为衍圣公。

天下衍圣公一下出了三个。(这孔家狗屁倒灶的事情太多,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资料)

直到忽必烈统一天下,三家衍圣公开始狗咬狗,宋朝那支孔家没有跟着宋朝最后的悲壮跳崖,而是孔洙对勿必烈投降,这可给忽必烈高兴坏了,下旨册封他为当代衍圣公,可能孔洙用最后一丝对宋朝的忠心拒绝了册封。

接下来的几十年,为了一个衍圣公的爵位,这几家互相攻讦,诋毁,已经分不清谁到底是嫡出谁是庶出了。

直到元朝至正年间,天下大乱,除了曲阜这一支孔家,其余的都在战火中没了踪影,自此,曲阜孔家以衍圣公自称。

孔府内部持续了将近一百年之久的争斗从未停歇过,表面上口口声声宣扬着所谓的伦理道德,但实际上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与道德仁义而背道而驰。

如今的曲阜百姓更像是孔府的长期雇工一般,被奴役驱使着。曲阜外大面积的耕地也都被孔府用各种方法收入禳中。

面对孔府这般无法无天、肆意妄为的行径,当地所有官员竟然选择视若无睹,听之任之。

朱标气得怒发冲冠,破口大骂道:“这孔府简直就是无耻至极,有辱圣人家风!孔希学都不管的吗?”

上面许多不法之事都是孔府旁支或者下人干的,但是没有孔希学的默认,谁敢如此大逆不道?

朱元璋见状,开口询问:“标儿,对于此事,你有何打算?”

听到父亲的问话,朱标不禁陷入了两难境地。

毕竟,孔圣人在大明朝的影响力实在太过深远,如果稍有不慎处理不当,恐怕会引发天下大乱。

朱标无奈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束手无策。朱元璋紧接着将目光投向了老二朱樉。

只见朱樉一脸冷峻,轻描淡写地吐出了一个字:“杀!”

仅仅只是这一个字,却让朱标如遭雷击般猛地跳了起来。从朱樉那冰冷的语气中,朱标能够清晰感受到他绝非戏言,而是态度坚决且认真无比。

“二弟,此事非同小可,杀人简单,但引起的后果不知道大明能不能受得起啊!”朱标开口劝道。

朱元璋饶有兴趣的问道:“老二,说说,如何杀,杀完以后呢?”

“他们不是每年二月都要祭祖吗(没查),等到那时候一网打尽。”

“至于之后吗,他孔家在世修降表,为了活命对异族摇尾乞怜,实为汉奸,这样的孔圣人之后不要也罢。”

“这样的汉奸都能被天下人尊为师,至岳飞等抗击异族的民族英雄于何地?”朱樉缓缓说道。

朱元璋想起他曾修书一封给孔克坚,同样暗讽他祖宗留下了三纲五常,留存至今的礼法,但你们这群孙子为了活命给异族当狗,不以为耻就罢了,还觉得自己很光荣。

“这件事,就由...”朱元璋还没说完,朱樉开口道:“这事得让大哥来,我可以作为辅助却不能出头,此事做好了,从此读书人的心都会在大哥身上。”朱樉郑重的说道。

朱标转过头问道:“二弟,说说看你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创立一家名为大明报社的机构。报社每周都会出版一份报纸,其形式类似于朝廷的邸报,但它的受众群体是普通百姓。这种报纸的印刷相对简单,届时我会为你撰写一份详细的章程,你只需找人按照章程做即可。”

“关于报纸的内容编写,可以聘请几位文笔出色的人负责,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确保老百姓能够理解。重点宣传孔府世修降表一事,并将他们所写的降表逐一刊登在报纸上,同时还需将这些降表翻译成白话文,以便不识字的人也能通过听别人读报了解情况。”

“接下来的第二步,便是等待孔府举行祭祖仪式之前,派遣可靠之人前往各地接收兵权,以防有人趁机生乱,特别要留意山东行省。在此期间,务必将孔府和山东地区的官员们一举拿下,后续处理方式可参照江南行省的做法。”

“对了!何不一并将那群秃头和尚也解决掉呢?方法大同小异嘛。那些和尚庙宇简直就是藏污纳垢之所,而且财富和土地更是多得不计其数。朝廷已经如此穷困潦倒,他们竟然还拿着信徒们的钱财去给佛像铸造金身。干脆就把河南那边发生的事情全部归咎到他们头上,这样我们对寺庙采取行动也就师出有名了。”

朱樉扼要地阐述了大致方案,至于具体细节,则需要朱标自行思考并付诸实践。

朱元璋听完这个计划后,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朱标接着说道:“关于细节问题,我回去之后会制定一份详尽的计划,到时还请父皇和二弟再给予一些补充。”朱标深知此次任务关系重大,必须谨慎行事,确保万无一失。

就在这时,王德匆匆走了进来,躬身施礼后禀报道:“陛下,太庙宗祠已经一切就绪,皇后娘娘、太子妃以及吴王妃等人均已等候多时。”

此刻,天际渐渐泛起鱼肚白,阳光透过云层洒下,将整个皇宫映照得格外明亮。

今天还有一项重要仪式——要将朱雄英、朱安安和朱杰豪三人纳入皇族族谱之中。这可是关系到皇族第三代传承的大事!

眼见诸事商议妥当,朱元璋便起身带领着两人,与马皇后及其他众人一同朝着太庙宗祠行去。

一路上,他们谈笑风生,气氛融洽。而沿途的宫女太监们则纷纷低头行礼,不敢有丝毫怠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65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