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唐奇谭

作者:猫疲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所见

书名:唐奇谭 作者:猫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9

横野渡,乃是乌浒水/阿姆河最大一条支流,流入广袤的黑沙大漠(卡拉库姆沙漠);所滋养而出的一连串绿洲沼地的最末端。在这里,来自阿姆河流域的大小船只,都必须换乘上岸再踏上旅程。

虽然来自南北两向的风沙,世世代代试图挤压和侵蚀着,这条支流流经的两岸,所形成的狭长绿洲地带;但是本地人倚靠河水的滋养,富含营养的上游泥沙沉淀;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绿洲农牧业。

行船在这条被诸多水沼串连起来的绿洲带上,最窄的地方也不过数百米;一眼就能透过稀疏的林木,低矮的灌丛、芦荡,望到另一边的沙丘;而最宽的地方也就十多里,容不下一个稍大一点城邑。

而横野渡,就是这条贯穿沙海深处的,河道航线上的终点所在;也是沿途一系列的大小聚居点中,规模最大的集镇了。所有的行船抵达这里的高巨泊之后,就因为逐渐水浅且少,没法再继续前行。

而在更西南方的十几里,地面流淌的残余水系痕迹;甚至连同那些稀疏而顽强的沙生植被一起;就此消失在了灰褐色的大漠之中,只剩下被风沙所掩埋大半的干涸河床。但这不意味水源彻底消亡。

因此,历代往来的商旅行人,只要沿着河床走向,在当地向导和马帮的引领下;总能在沿途大致的位置,凿挖出相应的湿润沙土,乃至是潜藏其中的涓涓水脉;作为深入茫茫沙海中的补充和救急。

而这里已距离呼罗珊腹地,木鹿府的外围和边缘的绿洲草原,已经不算远了。故而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高巨泊,作为深入呼罗珊腹地的最后一站,也是相对水源充沛的中转地,曾经爆发过一场大战。

那是呼罗珊总督家族的精锐轻骑,与梁公西征大军的前锋;猝不及防的在此遭遇,并且进行了惨烈的厮杀。这也是那位大名鼎鼎的一代传奇人物,如今大夏国相世系的先祖,宇文赛特的成名之战。

在几番拉扯的浴血厮杀之后,宇文赛特率领的唐军前锋,不但几乎全歼了这支,由骆驼和骏马混编而成;源自波斯萨珊时代的姑兰前卫,还成功劝服了其中少部分俘虏,令其作为向导伪装突袭之。

因此经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战役,击败并剿灭了,黑衣大食(阿巴斯王朝)委任的呼罗珊总督家族,及其召集的各地联军、附庸城邦、领主的仆从军之后;为了改善后方输送,唐军也就地进行改造。

高巨泊及其周边绿洲,通过底下流水的暗渠网道,进行拓宽和增长;并清淤、疏通了近百里的河道,通过船运送来大量建材,建立起长时间拦住风沙的坝墙;将拓展的绿洲地,就此基本稳固下来。

因此,也被当地人视为某种“神迹”,自此不敢再有他想;至今都还在虔诚而认真的修缮和维护着。位于高巨泊最西端的横野渡,也从一个籍没无名的季节性小帐落地;发展成了如今的口岸集镇。

甚至,就连消失在沙海中的地下水脉,都被重新寻找和标注出来,并且在水脉相对充沛的节点,不计代价的建立起一座座,长期凸起于沙地中的石堆燧台和井穴,作为往来行路的重要标识和指引。

因此,也让这条横跨茫茫沙海的传统商道,变成某种意义上,方便大量人员往来/人马调动的坦途大路;只是由于近年天象之变的缘故,造成沙海地形变化和地下水脉偏移,以及异常生物的威胁。

因此,原本小股人员出行的模式也逐渐绝迹;变成了就地等待和积累了,足够的人数规模和武装护卫之后,隔三差五的大队人员穿越。而再度缩减了同行人员的江畋,就呆在横野渡的一处酒家内。

这是一处典型的唐风为主,又杂糅了诸多外域风情的大型酒家;江畋一行就独占了三楼凭栏一角,被用屏风和挂帘隔出来的包间;同时也能视野良好的看见,内里的院落、大堂,以及外间的街道。

而通过翱翔在天空的走地鸡,江畋从空中将这座集镇一览无遗;这是一座掩藏在绿洲水泊之畔,低矮树木与灌丛中的集镇;作为贫瘠而荒凉的大漠深处聚聚点,这里严重缺少合适的建材和燃料等。

因此,充斥在沙柳、骆驼刺的围篱范围内,随处可见各式见缝插针的皮质、油布帐篷,五颜六色的棚子和草屋,柳枝覆土的圆顶、平顶房,半截挖入地下的斜顶地窝子;仅有少数几处像样的建筑。

其中一处么,就是这座号称本地历史最久的酒楼;据说前身就是商旅相关的驿站。后来直接从河中之地,用水运而来的木料剩余,在这里搭建成了几座,大小不一的唐式建筑;取名为回东大酒楼。

取义为任何东来的商旅行人,都不免要在此回首东顾,遥望中土之意;围绕着这座回东酒楼,横纵分布的几条曲折街道上,散落着兼营的娱乐馆舍。而另一处更大型的建筑,则是原本的驻军兵营。

如今则是变成了一个半露天,半棚顶的市场区域;其中最为显目的,就是高过大多数建筑的,几座木架夯土、饱经风霜的塔楼和燧台;时刻有人在瞭望和值守着。然后,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小祠庙。

虽然,只有一个跨院的格局,但却在其中细分出了,多个不同用途的偏房/小隔间。除了三间宽的小正殿内,供奉的释儒道三教祖师之外;在两侧偏房中,同样有供奉景教、摩尼教、祆教等场所。

甚至在院内,还有祭祀长生天的帐庐;天方教礼拜五功的净池和方棚。主打就是一个包容并蓄,百无禁忌的信仰多元风格。最后,才是一座带着版筑痕迹的土围楼,也是本地巡查、抽税的市关所。

也是呼罗珊/霍山之地,官府存在的仅有痕迹。而在江畋正常视野中,可以看见堆满酒坛的大院内,在灼热炭火和烟气滚滚的铁架上,翻烤滴油的全羊、全牛和整只骆驼;及不断片取往来的奴仆。

还有下层篷布间,用油腻腻的草垫和桌案、布帘,延伸而出的敞开式大堂;仿若总是昼夜门庭若市,充斥着人声鼎沸的酒客们。而以张自勉为首的下属,正如鱼得水的四散混迹其中,打听着消息。

其中,也包括了容貌大变的明阙罗;作为被昔日蒙池国主及其同党,设计陷害并充做祭旗的牺牲品;身体已经严重异化的他,最后居然奇迹般的恢复了神志,用仅有意识表达出,只求一死的态度。

但是不想放过这么一个实验素材的江畋,却给他一个另外的选择;注射了腑食鬼的脊髓,所提取的抑制成分;让他重新退化成人形,但也获得了部分兽化形态的能力;代价就是需要考药物来维持。

不然,就在他控制不住自己时,由几名内行队员围着失去神智的他,狠狠的暴揍一顿;彻底宣泄掉积累的本能冲动,也能继续保持正常一段时间。所以他也放弃了过往,成为江畋就近观察的样本。

而在酒楼之外,一墙之隔的曲折、狭长街道上;则是另一种社会生态和风貌。光是在江畋现点的烤驼峰,也是酒家中号称最为名贵、最费工夫的主菜,从被炮制完毕,再切片端上来的这段功夫里。

江畋就看见了,四场以上的街头争斗;其中三场都是徒手搏击和格斗。只要是话语间的一言不合;或是照面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毫无征兆的大打出手。然后,自然有人退让、清空出场地来。

就连街道中游走的商贩,或是商家的摊位,都对此表现的习以为常,几乎是轻车熟路的转移、挪开自己的货物;避免受到殃及池鱼。而酒家内的顾客,更是纷纷攀上墙头,登上围栏大声起哄叫骂。

仅有一次,有人忍不住在街头,动用刀兵刺伤了,另一个狭路相逢的对头;然后,就引发了各自同伴,持械捉对的小群对砍。转眼间血肉横飞,溅在土墙上、沙地上,商家的木杆,布帘和草棚上。

但很快有更多包头的武装人员,从街道两头冒出来;隐隐包围住了现场。同时,四散奔逃的商贩们,很快也从各自商铺、房舍里,拿出了长短兵器,作为某种威慑和自保;压制住争斗的波及范围。

最终,以一死数个重伤/断肢残废的代价,仓促结束这场街头十数人的血拼;其他人都被控制住。仅有一个幸存者跳上墙头,在一片叫骂声中,健步如飞的蹬塌了多处房顶,消失在了远处树荫中。

而后一拥而上的商贩居民,挖土的挖土、铺沙的铺沙,尸体和断肢很快被转运走,撞倒、掀翻的车马和摊位,也被迅速翻转支起,重新摆好果子、干脯、蜜饯和、布帛等货物,若无其事叫卖起来。

街道中重新恢复了繁华和喧闹,就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或者说,生活在这里的人,对这一幕早已经习以为常、轻车熟路了。而这时候,江畋用来搭配薄切驼峰的甜酒,才喝了第四杯而已。

但是与此同时,在盘旋空中的走地鸡,即将降落另行觅食;本能追逐着灰褐色的沙下,隐隐活动的某种动静,逐渐远去的同时;却冷不防看见了天际线上,隐约笼罩在空中的一抹暗色……沙尘暴?

江畋不由微微皱起了眉头,难道还真是运气不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23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