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唐奇谭

作者:猫疲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九十四章 蛛迹

书名:唐奇谭 作者:猫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9

因为在江畋走出来的那一刻,视野当中沉寂已久的《迟到的救赎》/《沉沦之光》任务提示,也再度跳了出来。在原本第四阶段“剥丝抽茧”任务进度外,又多了一条“沧海遗恨”的进度标识。

“这里?难不成是天街?”而后跟出来的外行第一团副尉张武升,也不由瞪大了眼睛喃喃自语道:“不对,这里应该不是天街,天街没有这么狭窄的……这里,这里……其实是皇城夹道?”

所谓的皇城夹道,就是位于大内周边的一种特殊通道。最早源自唐明皇以“先天政变”,入主皇城大内之后,却怀念自己的龙兴旧邸;因此将其扩建修缮成为南内兴庆宫,自此往来长住不缀。

只是后来为方便上朝和外出,又被劝谏以天子行驾频繁招摇过市有扰民之嫌,就在东城墙内侧修高墙一道,形成一条高过寻常地面丈余的夹道;专供天子往来出行所用,这种结构也称皇城夹道。

于是,后来的历代天子也延续了这种做法,不断的拓展和增加了皇城夹道的范围;从城东的皇城三大内和十六王宅之间,一直延伸到西内苑、禁苑的芳林门,甚至是京大、京武等两大学附近。

所以说,这里就算不是身在皇城大内,也胜似身在皇城大内了。因为这是天子随时可能用以出入专用的便道;属于宫禁巡守的范围。是绝不容许任何闲杂人等靠近,甚至连私自窥探都要被问罪。

但任何东西沿袭日久下来也不免有所例外;在庆隆帝时举办元硕宴,为体恤年老臣子应召往来大朝和内廷的辛劳,而特许部分人穿行夹道;最终演变成只在年末开放一两天的,顶级VIP专用通道。

到了后来,随着天子垂拱而治的闲游时间益多;很多时候他们都不喜欢在呆在皇城大内,而是时不时通过夹道简从易装,游幸各处宫室林苑、王府和近臣宅邸;乃至私下召幸和征辟各色供奉人等。

所以,这些前后相对封闭的皇城夹道;也一度被京城士民戏称为“青云道登宵路皇城捷径”。乃至一些需要低调除外办事的内臣和侍御,还有个别简在帝心的重臣,也会被特许穿行一二。

但正所谓是任何东西被使用的多了,还是会出现破绽和漏洞的。皇城夹道虽然看起来整体封闭式,但是其配套的排水系统,从建成第一天开始就实实在在联通着,被称为御沟的皇城内外网道水系。

现在,显然有人在这个看似森严周密的宫禁体系中,私自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而且看起来极其隐蔽。因为随着御沟水位一年四季涨落变化,被刻意设计向下的开口,大多数时候都是浸没在水中。

所以,江畋等人在尽头遇到的是一条,坍塌在水中的死路;而后由他再度出手击碎了,前方堆积的大块障碍砖石,这才在御沟下方的某处边沿上,清理出一个勉强可以看出轮廓的开口来……

然而在通常情况下,这条被拓宽到足以过人的通风道,是基本没有什么用处的。也只有在年末枯水期的约莫半个多月里,比如新春佳节前后才有可能通行过人;但顶了天也就是穿行个把人了。

所以毫无疑问,这条早已经被人遗忘,并且假借职权刻意封闭起来的特殊通风道,直接就指向到当年上元夜的那场重大事件。或者就是当时的现场之一;也是参与者得以逃脱的秘密退路所在。

此外,在这条明显被人拓宽过的隐秘通风道里;犹自还残留着一些不明用途,却被人砸烂、噼碎的木质构件碎片;而在地上的积尘和污泥里,同样也发现了已经腐朽的名贵织物的丝褛残渣;

甚至四壁上还有一些,明显是指甲用力抓挠过的隐隐残痕。让人不由联想起多年以前,那个高高在上、极尽荣华的天之娇女,突然被人挟持控制住又夹带进来这一刻,是如何的绝望和黑暗如渊啊。

江畋再联想到当年,那场修缮工程中发生的坍塌事故;由此以数十条工匠的性命和具体人员的前程为代价。是否只是为了掩盖这条暗道,而制造出掩人耳目、声东击西的障眼法和灭口幌子而已。

但是问题来了,究竟是怎样的势力和背景,才要在当年不遗余力的专门搞出这么一条,每年只能够短暂使用那么十几天的暗道来呢?又大费周章的只为针对一个极尽荣宠,却没有实权的宗室女?

追寻许久的一个谜题解开了,然而背后却是更多疑团和迷雾;以及依旧藏得很深的幕后黑手,也只露出那么一点点的马脚来。而唯一能够提供有限指引的,唯有身上这个只能被动触发的任务进度。

随着江畋一边心事重重的思量着,一边跃上了丈高的御沟边缘的那一刻;刹那间,位于这条皇城夹道的两头,都随着激烈敲响起来的金板声,轰然冒出成群结队,身穿明光和山纹大铠的禁军来。

其中甚至还有一小队黑氅羽缨,人马披挂灿灿的甲骑具装,就这么迎面横冲直撞而来;而在靠近宫墙的上方,更随着游动的旗帜,争相探身出搭弓据弩的禁卫甲士来;俨然就是一个瓮中捉鳖之势。

“住手……且慢,”然后,就见张武升箭步冲到江畋的身前,高举着一卷白帛书和诰身铁牌,用尽最大气力喊道:“尚书省的、殿中省的行文牓子在此,我乃御史台里行院,奉命搜捡皇城左近!”

张武升几乎是毫无间歇的一气喊了许多遍,连声音都迅速变的嘶哑起来;随后宫墙上方的禁卫甲士当先有所反应,在隐约号令中齐刷刷松开紧绷的弓弦,但是手中强弓劲弩依旧稳稳的对准下方。

而后是皇城夹道两头,那些身穿连身大铠、捉枪据盾、步步紧逼的禁军。随着其中的数面旗帜接连晃荡后,他们也相继停下脚步。却依旧沉默而警惕亦然的紧紧盯着着,突然出现在御沟边的众人。

然而,那一小队黑氅羽缨的甲骑具装,却彷若未闻一般;继续执矛仗槊,蹄踏清脆小跑着顺势冲击而来。哪怕这一小队只有十数骑,但人马具甲的钢铁造物,当面冲击的威势却一点儿都不减分毫。

事实上,张武升也被当场惊呆了;他虽然从军有年,也算是个自身行伍了。但是在这个太平光景下的帝都,他们这些金吾卫士又何尝有机会,直面过甲骑具装的冲击。因此一时间居然僵直难动了。

然而那些禁军甲骑,似乎也没有真打算将其直接冲杀当场的意图;却是在下一刻纷纷倒转马槊,想染想要将有些碍事的他,拍打和横扫着驱赶到到一边去。然而,当先出手的甲骑却落了一个空。

因为首当其中高举着牓子和身牌,脸色煞白的张武升,在电光火石之间突然就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个站在夹道正中,闲庭信步的背手身影;对着他们冷笑勾手道:“要玩冲阵,我陪你们。”

下一刻,他就被淹没在了明显不住的十数骑,所掀起的尘烟滚滚之中。与此同时的宫城墙头上,陪着一名紫袍贵人匆匆赶来的内使海公,看到这突发的一幕,却是有些惨不忍睹的捂住了眼睛。

“还请内枢、少监明鉴,此事乃是个意外,更与我监门卫毫无干系的,我部见状早已经下令停手待命。”在旁的宫墙禁军都尉,却是连忙出声撇清到:“只是,实在约束不了这些的羽林次飞了。”

“你个没眼力的拙货!”海公却是当即斥骂道:“相比担忧底下这些人的遭遇,杂家更担心的是,这些的羽林次飞的安危;只怕非但要当场丢大脸,还要事后难以善了了。”

他的话音方落, 就见那些纵横绰约在烟尘当中的甲骑具装;突然就在人马嘶鸣间,爆发出一阵激烈的暄声哗然;然后又变成接二连三,被掀翻、掼倒在地的痛呼和哀鸣,以及沉闷的捶打和激撞声。

仅仅是十几个呼吸之后;当马蹄奔踏、冲撞和踹踢的扬尘逐渐散去,十数骑甲骑具装所在的位置,就只剩下一个依旧背手而立的身形;而环绕在他身边赫然横七竖八倒了一地的甲马和铁人。

只是此时此刻,无论是翻倒在地的甲马还是骑士,都是一副饱受蹂躏而全身脱力的模样。因此只能灰头土脸的在地上挺动挣扎着,却是没有一个能够自行爬起身来的存在。

而无论是远处夹道两头的禁军,还是宫墙上的宿卫之士,更是一片抑制不住的哗然暄声;甚至还有人见状之下,不由自主的向后退了一步,却又自觉惭愧在骨子里的荣誉感和军事素养的本能驱使下,连忙再度拥上前来。

却又如临大敌和戒备深重的,重新端持和挺举起了手中的兵器。因为,他们刚刚见证只存在上古传说和历史典故中的场景,仅凭赤手空拳就转瞬放倒了十多名,冲击甲骑的人形凶器/百人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64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