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唐奇谭

作者:猫疲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回波

书名:唐奇谭 作者:猫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9

而当这只吸收和聚附了,不知道多少牺牲者,而长满人形肉须和脉络蔓生的神骸巨肢,被从「石破天」地下扯断、挖掘出来;又一路拖曳到澜海城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腐朽、溃烂流淌一路黑水。

最终,出现在澜海城南最大的万盈门时,就只严重缩水成一根,满是污秽的八指巨爪骨骼;以及自断口骨腔内生长出来的脆烂树干;还有融入青灰色的骨节各处,密密麻麻令人头皮发明的人骸团。

因此,经过一整天的担惊受怕,被召集的城中士民百姓、官吏商贾,乃至是外藩诸侯的代表;在见到这玩意的那一刻,就有许多人受不了如此不可名状的瘆人画风,在大呼小叫声中当场昏阙过去。

而从王宫的地下空洞,所挖掘出来的那些奇形怪状之物,连重华宫废墟清理出来的部分异类尸体;也随之展示在光天化日之下。因此,关于这场变乱的结论和定性,也在短时间内准备好几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就是直接面向普罗大众的官方通告;现任的蒙池国主巡视新设立的异人营时,为混入其中的妖物所袭击,花费了极大代价才将其镇压,但国主因此重伤不治,乃将诸事委之内宰和国后。

第二个版本则是通知诸侯外藩的内部消息,国主李归元在出外巡游时,不幸中了某种妖邪的诡术,因此心性大变而多有异常行;乃至让妖邪乘虚潜藏宫中,直到来自中土的谪仙察觉,并将其镇压。

而第三个版本,则是专供给作为王府基本盘的,诸多内臣、亲藩、国族成员的暗示。则是身为当代国主的李归元,在多年前就早已被妖邪附身,逐渐侵蚀了心智而妄图取代之,乃至不惜掀起动乱。

通过这层层递进的三个版本,才能尽量维持蒙池国西河王府的现有框架下,继续团结人心和维持统治权威。将所有的问题和罪名,都归诸于李归元个人的肆意妄为和倒行逆施;再进行拨乱反正。

比如,以助纣为虐或是奉上所恶、难辞其咎或是有失值守,等名正言顺的理由;对国主李归元身边的侧近人等、亲信心腹,开展一轮大清洗和追算;将其从权力中枢的朝堂剔除,再延伸至地方。

最终以相对小的代价,镇压和肃清那些曾参与其中的前国主残党,平定国内即将发生的动荡和骚变;乃至保全更多的有生力量和国家元气,用以处理国内开始泛滥和扩散的,妖异横行和兽灾事件。

相比之下,将早已存在多年的重光秘社公诸于世,揭露和逮捕那些曾经身居高位,或是拥有显赫背景,或是身份特殊的主要成员,取缔和铲除其关联的一切帮派会社团体,就显得顺理成章的多了。

当然了,推进这件事情重点,不在于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其彻底铲除或是消灭干净;或是将那些拔萝卜带泥的关系人家,给一一的挖出来。而是在官面上彻底打死,迫使那些有过牵连的主动切割。

毕竟,与安西都护府之下,已经高度郡县化的岭东不同;岭西之地十几个都督府,数以百计的诸侯藩家;除了蒙池国以外,实在有太多的势力夹缝和边缘地带,提供这些见不得光的存在藏污纳垢。

就算江畋神通广大、手段出神入化,也不可能长时间将精力和心思,用在追逐这些人人喊打的地沟老鼠身上;这就必须依靠本土势力的协从和后续推动。所以,但凡有人敢于庇护和收容这些余孽。

作为河中宗藩之首的蒙池国,就可以要求名下从属的众多诸侯外藩,依照宗藩体制的条款群起而讨之。虽然,受限于宗藩体制的约束,并不能直接吞并或是灭绝门第,却可从分家庶支中兴亡续灭。

但这一切的一切,必须得到身为「妖异讨捕」「都巡御史」江畋的认证和背书;毕竟,无论有多少人不愿意相信这个结果,都无法回避和忽略;此时此刻,正矗立在万

盈门外镇压局面的巨大石人。

短时间内的澜海城,乃至是定兴府内外,都迅速接受了这个官方说法和处理态度。甚至,包括西河李氏主干大宗的数百族人宗亲,尚在城内的几支分家成员;都在展示的证据面前,迅速认清现实。

更有多名德高望重的宗族长者,同在监摄的国后和内宰面前;对天发誓绝不泄露其中的真实内情,以免享国百年的西河李氏;因为某位国主的私欲作祟,而被牵扯进可能除国的巨大危机旋涡中。

接下来的日子里,随着澜海城解除戒严,不断向定兴府外派出的一队队人马,还有往来奔走道途的信使;将大多数领臣、藩士和属官,都汇聚在了王城之后,新一代国主的践位典仪,也终于召开。

作为些许杂音的是,还是有若干奉命在外的世臣,或是领有远地的藩家,派往境外的将弁,乃至是驻守要冲的国族成员;拒绝接受来自澜海城的王命,乃至公然举起了叛旗,但都于大局没有影响。

毕竟,身为蒙池国西河王府新一代主事人,如果连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那也不配成为江畋在当地,所选择的合作对象了。因此,就在这些一日数起的讨伐军报中,新国主第一次现身世人面前。

那是一名浑身镶金配玉的盛装,穿戴玄红郡王衮服和冠冕的年轻女子,从她努力保持着明面上,四平八稳的气度和威仪的背后,是不断用眼角余光,频频四顾周边人等,的诸如犹豫、茫然等情绪。

似乎是在此之前,王妃梁氏将她保护的很好;以至于显得眼神天真而澄净,让江畋想起了后世所谓的「眼神澄澈又愚蠢的大学生」。但着或许就是王妃梁氏,内宰簿周,当下最合适的国主人选了。

或者说,他们需要的只是,有人坐在这个位子上;至于坐在上面的是什么人,或是还是其他什么玩意;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陋就简的践位典仪,安排在重华宫的前朝废墟中,相对完好的温冬殿。

这也是前朝,名为四时轮转殿的建筑群中,唯一在流星火雨坠击中幸存下来的宫室;只被溅到的火星烧了若干牌楼,在坠地的爆炸中,震掉了些许覆瓦和防风而已;因此,在短时内就被清理修复。

以全新的面貌,迎来了新一任国主。因此,在一片钟鼎金石的伴奏声中,旗仗苫盖之下的年轻国主,也随着礼官的唱报声,亦步亦趋的走上彩扎的高台;先祭皇天后土,再向东方遥拜中土天朝礼。

又祭祀过宗庙所在的列祖列宗之后,这才汇聚而来的万千士民父老、阵列军士和官属、世臣、藩士,以及各支分家、诸侯外藩的代表,共同见证之下完成了最后的践位大礼,并在温冬殿接受朝拜。

当然了,这套践位的大礼礼毕;但其实还有最后一步,就是来自中土大唐的天朝加封;才能让新一任的国主更加名正言顺。不过,因远隔万里之遥,相应消息传达和使臣奔走往来,往往延迟厉害。

过往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岭西的诸侯外藩,在新老更替或是继任之后,长达三五年才能得到东土加封的例子。甚至还闹出过,因朝堂和宗藩院的争议过大,导致使臣抵达时,册封变成吊唁的例子。

所以,在上报东土大唐,并呈请例行加封的这段时间里;大家已经习惯了,诸侯外藩的当主,以私人印信来发号施令了。也因为江畋之前大闹重华宫,顺手干掉了好些前国主的亲臣、部旧和近侍。

因此,在新国主践位后的朝会上,当众宣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按照事先拟好的名录,成批的提拔新晋,补足遇难的左辅右弼、四大领臣,及其下属留下的空位;调整和撤换诸苑总管、各州太守。

而在这一片热闹的动静当中,江畋却早已悄然隐身;安坐在温冬殿顶端的一处空置暗阁内,冷眼旁观着下方殿堂中,那些悲喜

交加的人生百态。同时,受用着来自白婧,自动驾驶式的快乐与欢愉。

此时此刻的她,一身青绫夹褙和柳纹间色的齐胸长裙,看起来还算大致齐整;却早已鬓发蓬乱而眼眸拉丝,头颈的肌肤如桃夭一般艳丽,正随着檀口中滚热的吐息和泣诉声,散发出馥郁的气息来。

直到她再度不由自主的绷紧身体,像是弯弓到极限一般的瘫软在,江畋略微敞开的膝怀上。当她从奔涌如潮的失神余韵中,慢慢的恢复过来;又重新本能的俯下身子,却被江畋轻轻的揽抱住道:

「好了,青女,你怕也差不多到了极限,就不要太过勉强自己了。」「现在,可以先和我说一说;卫夫人,或者说是国后,或有什么不方便直说的的疑虑和问题,想要托你向我转达么?」

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34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