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唐奇谭

作者:猫疲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态度

书名:唐奇谭 作者:猫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9

作为朝野中广泛存在的中间势力(持正派/调和派/均势派),逐渐退出朝堂高层之后,安排推动替位的新血。郑颢乃是出自乾元、泰兴年间,崛起的那位“浪子宰相”郑元和一脉;算是分出来的小宗。

先人正是“浪子宰相”郑元和的第三子,以家臣的身份追随,南海公室的支系分封海外,以家老/国臣的身份侍奉了数代人后;自他父亲开始逃避家族继承纷争,成为常驻宗藩院的诸侯代表/奏进官之一。

然后,顺势娶了一位旁支宗室之女,而就此在京师变相的另立门户。而郑颢也因此以头生子的身份,破格入选京大的藩学院;在一众走马章台、嬉戏五陵的宗藩子弟、诸侯眷族中以优异成绩脱颖而出。

最终获得选试当年的天子恩科——宾贡科,二榜第五席的出身;自此以学士院附属编译馆正字的身份,开始踏上大唐官员的仕途;也由此和当时同在编译馆,当任检校的于琮意气相投而结下不解之缘。

当然,对于他这样杂科/旁选出身的官员,在大唐中枢的官僚体制中,处于科举、门荫、幕举、征辟、吏选等一系列出身歧视链的靠后位置。在年资堪磨和迁转优先上,要让位于那些文学、经济院出身。

因此,他虽然比于琮还要年长好几岁,但是起点就远不如文学院出身的对方;早早就外放地方为县丞、县尉;从下州司马、法曹参军、府城录事、都府别驾;一直做到了关内道的营田副使、副检正官。

基本当任的都是,庶务繁巨的副手/佐理角色。但也因此在任上,结识了京畿府兵/屯营背景的某位大人物;得到了对方的提携和举荐,这才踏入了另一条迁转晋升的快车道;转任关内道都府的巡察官。

后来,因为传说中的那位“谪仙”现世,再加上天象之变,带来的一系列混乱和动荡;导致京兆府上下官吏,被籍故几次三番的清算和整顿。不但,连换了两任的京兆少尹,就连所属官员也十去七八。

其中固然有因为陈年积弊,或是新近的罪案,被惩处发配的案例;但更多人则是受不了,这个位置上蕴含的风险与危机;主动请求去位或是转任、外放他处。但是京兆府留下的坑,却还是需要人填补。

于是,近水楼台的关内道都督府内,年龄、资历和品阶,都相对合适的郑颢;就成为了告老养病的前任长史替补。也顺势接过了,迟迟未有人上任的京兆少尹,所留下的一屁股烂账和纷繁杂乱的摊子。

但好歹他接手的京兆府日常运作中,最为麻烦和敏感的部分,早已经被快刀斩乱麻的解决了;或是归入其他部门作为的另案处置。并应他所请,还有大量同样拔举于外地的官吏,填补到这些缺额中来。

因此,郑颢还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殚精竭虑、夙夜不休的厘清局面,才让这形同半瘫痪/半怠工的京兆府,位于京师之内的基本职责;重新得以运转起来,并逐渐变得顺遂。只待朝廷任命的新少尹下达。

他就可以从这些堆积如山的公务中解脱,做回右长史的本分职责。其他的姑且不说,至少郑颢可以自豪的宣称,在他的鞭策和激励下,如今的京兆府上下,已没多少可以尸位素餐、偷懒犯浑的存在了。

当然了,历代京兆府承担的职责,也不仅仅是维持京师的日常局面;还包括应付近在咫尺的皇城大内,朝堂诸公;遍地的勋贵戚里和高门显宦,乃至是诸侯藩臣、富商巨贾的各种错综复杂关系和诉求。

但好在,理论上最为麻烦的大内天子,及其后妃命妇、皇亲宗室、侍御近臣、诸宦小儿,大都远在东都;自有河南府承受如此的福报。而他只要应付一班坐镇西京的政事堂诸公和留司的宗王就足以了。

另一方面,依仗昔日留下的一点交情,厚着脸皮找上曾经的学士院同僚;也是京中最具震慑力/威名昭著的新兴衙门,西京里行院的留守副监于琮时;对方还真没法翻脸拒绝,他放低身段的热切与诚然?

所以,在任何有必要的时候,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借势;用主动配合西京里行院的行事干系,挡掉一些源自上头,却不那么合乎规范的诉求;或是变相的推据掉,让人沾染上一堆麻烦和是非的私下托请。

但在不久之前,虽然身为京兆府少尹的烫手差事,朝堂上依旧迟迟未能有所下文。但京兆府内缺位的另一位左长史,却已由洛都方面下达了任命;只待对方从东都前来赴任,他也就可以卸下部分重担。

至少,在两京的政事堂补选和留任,并且由皇城大内宣下,得出最终结果之前;他这个京兆府右长史,都是做的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也不知道在日常里,以及有意无形的得罪了,多少形形色色干系。

因此,他对此也早有隐约的明悟,也许根基浅薄的自己,只是一个在朝堂风波动荡期间,姑且应付局面的过渡人选而已。因此待到合适的时机,就要为朝堂新上位的执政诸公,让出这敏感关键的位置。

到时候,他可能会被转任其他,闲散清贵的京职,作为某种优待和补偿;或又是贬斥性的重新外放,变相降阶的打发到别府远州去;继续做一个中下品的佐贰官。但在此之前,他还是有所想法和作为。

至少,能在这个不确定的短暂任期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和些许成果?因此,对于既成的份例和行情,他固然是来者不拒;但更多过手的好处和利益,则是能分给手下就尽量分出去,毫无眷顾之意。

同时,又对另外一些主动送上门来,却显得干系过大,或是毫无把握的弄钱明目;坚决的敬谢不敏和绝不沾手。哪怕被人私下骂作胆怯如鼠,或是非议庸弱无能、毫无担当;也坦然自若、不为所动

但在另一方面,郑颢固然因西京里行院,及背后的那位谪仙,屡屡掀起是非株连和整顿官场,而被推到台面上的变相得利结果;但绝对不想自己,会成为被西京里行院,给顺手整顿/折腾的对象;

所以,他于公于私,都必须代表自己,以及给自己传话的那些人,问出这么一个结果来。作为天下的首善之地,朝野权势与利害交织的中心;许多事情都是处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中,不便轻易打破。

而西京里行院的强势崛起,固然是当下的天下时势所趋;但也同样是上百年太平岁月,两京十六府的积弊深重之下,让大内天子和政事堂诸公;都下定决心另起炉灶的产物;谪仙人只是个由头尔。

在这种情况下,这么一个强权部门,突然接二连三的大动干戈;这又是否意味着,暂时离开了那位谪仙的坐镇和约束;西京里行院已然不满足于现状,表现进一步扩张的权力和影响力的激进趋向?

要知道这京师重地,每一分的地产和人事,都是各自有主的;更别是朝堂眼皮底下的权柄,你这儿敢多占一分,别人就自然少用一分;一旦轻易打破这种平衡,那多方关联的京兆府就是首当其冲。

“并非,是我想做些什么,而是那位谪仙人,想要令我做些什么。”专注各种汇报和统计数据的于琮,突然抬头正色道:“难道你暂代京兆府庶务时,不觉这段时日积下的弊情和隐忧有些多了?”

“礼用,话可不是这般说的。”郑颢不由一愣,随即又苦笑道:“贵部的上官,不是正身负王命,尚且远赴万里之外的河中,平定当地的兽害妖乱和诸侯纷争么,怎么又会顾及到京中的是非呢?”

“难道是?”随即,他看着目光焯焯、平静如水的于琮,一时间心中咯噔了一声,心脏狂跳了起来……不久之后,郑颢就一言不发的垂手敛袖,掉头就走,坐上了马车之后,又下令直接前往皇城。

因为,他得到的答案,可比西京里行院,想要借机扩权,更加惊人的消息。也就是那位“谪仙”,自有相应的特殊手段,在万里之外关注和监临着长安城;这回里行院的异动,出自其的远程授意。

能让这位素昧蒙面,却名声远远在外的谪仙人,突然表示出不满态度的内情,可比争权夺利的斗争;更令朝堂上的大人物们忧虑不安啊!这已经不是他一个京兆府右长史,可以轻易担待得起。

另一方面,通过在右徒坊内的亲眼见闻,他才知道在自己所掌握的京兆府眼皮之下,居然还暗藏着那么多的奇人异士,或是未曾申报和登记过的,奇异事物和兽类;却被西京里行院一夜之间翻出来?

这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对京兆的掌控,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有效。京师的各处衙门暗藏一手也就罢了;现在就连一些诸侯外藩、商社会馆;都敢将其夹带、混进进京城来,这可一点都不好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71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