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唐奇谭

作者:猫疲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影响

书名:唐奇谭 作者:猫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9

作为江畋留在后方的关键节点和消息来源,她正带人监守在大唐飞电传讯网络的最西端节点,安西都护府理所所在的疏勒镇抚宁城内。到了葱岭以西地域,就只能靠传统烽燧、驿马和鹰隼传讯。

因此,江畋私下与她保持的远程心念感应,可以确保一旦有事,就迅速得以及时应对和处置。当江畋的念头转到她身边时,一身赭红对花交领长衫,头别青玉簪的令狐小慕,正端坐在一处公所内。

妍丽而不失妩媚的面容上,却是一片端重持正之色;此刻,他正在听取着来自麾下的例行公事汇报。只是这些依次站在堂下的部属们,也多少有些阴盛阳衰的意味;因为,在场绝大多数都是女性。

距离令狐小慕最近的,则是她日常的三大干将;比如低调站在靠椅身后的,是充做日常贴身护卫,兼床伴的剑姬芳怡;左手边上第一位,是形容清冷娇娆,正拿笔墨纸砚,埋头负责做记录的仇姬。

右手边上的第一位,则是按剑横膝,危襟正坐的女卫头目,来自昔日燕山王府/白山派的燕婷;她的眼神犀利而专注,偶然的转动之间,如利剑一般让人无法正视;却又有一种历经千山的沧桑感。

而在厅堂不起眼的对角里,还站着两名,挽着双环髻的青衣女童,正是各自身负特殊能力/异常天赋的关关和阿咎;她们虽然没有出声,但眼眸却灵活转动着,观察和打量在场众人的表情和反应。

偶然间,还会向着令狐小慕所在,投去一些憧憬、敬仰和崇敬的目光。毕竟历经了这么多事情之后,也自然养成了她的深厚城府和天然气度;光是坐在那里不说话,就自有一众无声无形的威慑力。

其他在场的手下还有十多人;基本都是她一路招揽、笼络,纳为己用的班底和部旧。除了普遍黑发黑眸的唐人之外,还多出了几张明显的混血,或是异域风情的生面孔;显然是就地收纳的新部属。

然而,在场江畋还观察到了,另一个出人意料的存在;就是当初江畋从万里沙的老巢,金山深处的红土山城中,所带出来的那名特殊俘虏丽娘。在交待了诸多账目和书信往来,并指认隐蔽残党后。

她似乎也获得一个自赎的机会,就改头换面投入令狐小慕的麾下,以过目不忘的特殊天赋,做一个活动的两脚书橱。此刻,刚生下孩子不久的她,显得容丽婉约、丰腴曼妙,自有一种母性的光泽。

因此,感受到来自江畋的意念降临之后,原本还是一本正经、气度深沉的令狐小慕,表情突然一顿;瞬间毫无征兆的笑了起来。宛如春冰消融、万花绽放一般,充满了让人迷醉与心摇旌动的意味。

随后,她微微扬起下颌,对着站在最外圈靠近门边,一名略带风尘气息的栗发胡装女郎道:“阿沙姬,便从你开始,再说一遍,你所知晓的事情吧。从你在部族中听到,并连夜逃出来过程开始。”

于是,通过这场临时改变了内容的例会,在令狐小慕的不断点名汇报和提问当中;又延续了两个多时辰才结束。江畋,也由此回顾了一番,在离开安西都护府理所后;后续的事态演变和连锁反应。

首先,作为现任的安西副都护府杨袭古,判官郭元宗等人,还是相对可靠并能够信任的;虽有一些私下受托请和乘机提携亲近部旧的事宜,但在大致立场上还是一致,也没受到来自中原朝局影响。

杨袭古更是接到通报后,就亲自带兵围剿和查抄了康氏园林;捉拿了当代遵义公康承义,在内的主要家族成员。虽然,依照国朝的宗藩法度,对于这种层面上的问罪和处刑,他只能上报东土朝廷。

但不妨碍他在堪称漫长走流程的等待中,以连同办案的取证为由;将监禁中的遵义公康承义等人,私下移交给当地新设的分驻所;而遵义公康承义,固然有参与阴谋的决意,也有幕后操纵的心计。

更有为了追逐某种,见不得光的健康长生,而不择手段的阴狠和疯狂;但是,唯独就没有练就一身,在特殊的刑讯手段下,还能够坚韧不拔或是心如磐石的本事;仅仅是第二阶段,就已受不住了。

因此,在他的供述之下,不但遵义公府相关的,诸多私下部署和秘密暗线,因此纷纷落网或是暴露端倪;就连安西大学堂,也不免陷入一阵持续的动荡和混乱,被陆续带走或是出逃的师生上百人。

而作为安西大学堂,重要分院之一的医工院,半数以上的学科,都有人被牵连进去;或是为了金钱,或是为了名利,或是为了错误的方向;或者干脆就是某种偏执的追求,成为外围帮凶和包庇者。

甚至,连一些名声在外的大医、杏林名家,也不能幸免牵连其中。而他们各自的门生、学徒,更是因此聚集起来,以受骗唯由上书告求都护府,联名希望获得赎免;闹出了好一阵子的风波和动荡。

但这时另一种意想不到的连带后果,也逐渐提现出来。无论是北庭境内,还是安西的岭东所属;那些历代多次上书朝廷,援引宗藩中的酌免条例,以受灾、动乱和路途受阻之故,请求延缓、减免贡赋。

或是曾经向宗藩院屡屡举债,却多年哭穷拖延,未能及时偿还的边远诸侯、藩家,也一下子变得积极主动起来。赶着各种马匹、畜群,装满皮货的大车,甚至是成群贩卖的牧奴,汇聚到都护府本镇来。

而随着岭西方面的各条商路,重新变得通畅和便利起来,西线被滞留和积压在各处的商旅,也爆发式的相继涌进了疏勒镇,在短时间内迅速造成了,新一轮的市面景气和商贸繁荣的气象;却令人无语。

就在这一片繁荣的景气下,东土大唐的朝廷方面,却像是陷入了某种沉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44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