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成纨绔后,我靠躺平捡了个皇位

作者:蜀中有嘉鱼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203章 哪来的傻帽

书名:穿成纨绔后,我靠躺平捡了个皇位 作者:蜀中有嘉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47

与此同时,距山海关十数里之遥的营地内,辽东军的众将领正在烛火下激烈交锋,各执己见。

主帐之内,俞成端坐于上,面容沉稳。

其下,左侧是辽东总兵汪英,右侧则是列位将领,皆是一脸肃穆。

中央长案之上,一幅详尽舆图铺展,山川河流,一目了然。

汪英的手指轻轻划过舆图,自山海关周遭勾勒数条蜿蜒路径。

他语带寒意:“其实,绕过山海关,也还有几条线路可选。”

他眉宇间凝聚着岁月的风霜与战场的冷酷,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久经沙场的戾气。

众将的视线随之移动,聚焦于他所指之处。

汪英道:“既然王世昌愿以重金让我们改道,我等何不借此良机,绕道而行,所得资财足以支撑我军后续补给。”

他的身旁,一位参将面色凝重,质疑道:“何必多此一举?张秀义在手,足以令那小皇帝诏令让出辽东,册封俞公为王,岂不更为直接?”

其余守备闻言,也纷纷点头,赞同之意溢于言表。

之前与张秀义的对战,之所以能胜券在握,全仗对地形的熟稔与利用。

而今,山海关重兵云集,坚如磐石,众人只求功名利禄,何须再添伤亡。

汪英侧首,目光锐利如鹰隼,直视俞成。

“俞帅意下如何?”

俞成自家人妇孺遭难后,一夜之间,仿佛历尽沧桑,昔日儒雅之气中添了几分刻骨之恨。

“我只要秦宣的命!路径何方,于我而言,皆是通往复仇之路。”

汪英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我等已有数策,一则海运绕蓟州,再转陆路直捣京师;二则西北入蒙,循阴山而进,直逼京师。虽路途遥远,却能避其锋芒,减少伤亡。”

一将领沉吟片刻,点头应和:“虽路途漫长,但能保我兄弟安危,亦是值得。”

先前犹豫的守备们,此刻面露迟疑:“当真不再等朝廷旨意?或许辽东真能如我等所愿?”

汪英冷笑一声,言辞犀利。

“兵者,速也。以我等微薄兵力,欲占京师,唯有出其不意。辽东之王与大启之主,诸位以为,何者更为诱人?”

此言一出,众人皆被触动,一时静默。

“我等镇守边陲多年,所获何物?唯有被克扣的军饷,与家破人亡之痛。朝廷既视我等如草芥,我等何不反了这大启,自立为王?总需寻条生路!”

此言激起众将心中积怨,多年被朝廷官员剥削的愤懑化作眼中凶光,反意已决。

正当此刻,营外传来急促脚步声,探子疾步入内禀报:“朝廷遣使而至,意在谈判,欲换回张秀义。”

“哈哈哈!”

汪英的笑声中带着几分不屑与嘲讽。

“诸位且看,我军粮草短缺,朝廷置若罔闻,拖延再三;而今,圣上为救一人,竟是如此雷厉风行,岂非天大的笑话?”

众将领闻言,面色皆显黯淡。

自先皇驾崩,边关将士的饷银便时常延误,月月不得足数。

朝中贪官借此机会中饱私囊,军粮亦被层层克扣。

若非俞总督智计百出,将士们早已难以维生。

这一年来,逃离军营的士兵已超千户所之众,人心浮动。

然而,此事疑点重重,朝廷仅派使者而无大军随行?

汪英眉头紧锁,迅速下令。

“速去再探,查明此次朝廷究竟派了多少兵马,来使又是何方神圣!”

“得令!”

探子刚领命而去,消息却已不请自来。

更准确地说,是使者亲自驾临。

营中顿时哗然。

众将领面面相觑,纷纷涌出营帐。

俞成和汪英互视一眼,也起身走了出去。

只见夜色如墨,风声呼啸中,一年轻将领骑乘高头大马,面容俊朗,飞扬恣意。

他独自立于士兵之前,神色自若,仿佛置身事外。

举手投足间,是于千军万马前也面不改色的淡然。

此人目光触及俞成,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眸中顿时亮起星辰般的光芒,兴奋地挥手呼唤,带出些傻气。

“嗨,俞大哥,是我啊,玉章!”

俞成:“……”

汪英:??

众将:??!!

众人心中一致冒出一个疑问:这是哪来的傻帽?

帅帐之内。

俞成与吴楚洵相对而坐,气氛微妙。

吴楚洵细细打量着俞成,眼眶微红,声音哽咽。

“俞大哥,你瘦了好多……”

俞成发丝略显凌乱,昔日精心打理的胡须如今如同野草般胡乱交织,显得格外憔悴。

他原以为吴楚洵此行是来劝降,未料到的却是这般老友重逢般的问候。

一时之间,俞成嘴唇翕动,眼帘低垂,缄口不语。

唯有桌下紧握的双拳泄露了他的情绪波动。

吴楚洵眉头紧锁:“俞大哥,耿大哥收到你的信后,伤心了很久。”

此言一出,俞成的眼眶也泛起了红,脸上露出痛苦的神情。

他偏过头去,以袖掩面,似是在掩饰即将涌出的泪水。

吴楚洵抬了抬眸,见火候差不多了,方又开口。

“俞大哥,此番来使的名额,乃我主动请缨,只为来解俞大哥的心结。”

俞成闻言,面色虽未全复,但戒备之色已悄然褪去。

他神色凄然,低语道:“我心中之结,唯愿秦宣以命相抵,为我家人偿命。”

吴楚洵自袖中取出一封密信,递给俞成。

俞成怔然看向吴楚洵,再瞥向那封信,迟疑片刻后,缓缓伸手接过,抽出信瓤,展开信。

随着目光下移,他眉头紧锁,眼瞳骤缩,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显然是信中所写,击碎了他的心。

是耿同光!

“这,老耿所言,这秦宣竟敢私通倭寇?”

吴楚洵面色凝重,沉痛地点着头。

“耿兄与家父,正暗中搜集他通敌罪证,只待铁证如山,便是他伏诛之日!”

俞成猛然起身,未曾料想个人恩怨竟牵涉国家大义。

他咬牙切齿,愤恨道:“何不直陈圣听,先革其相位,再行问罪?”

一介布衣与权倾朝野的丞相相较,他无需一兵一卒,便能孤身赴险,手刃仇敌。

吴楚洵自是明白他的意思,无奈叹息。

“秦宣有拥立之功,朝中旧臣多与其沆瀣一气,陛下意在蓄势待发,再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蓄势待发?”

俞成仰天长笑,旋即笑声戛然而止,转为冷冽。

“蓄势待发的结果,却是我家破人亡。朝廷无力,便由我来手刃此贼!”

吴楚洵静坐在烛火旁。

火光在吴楚洵乌黑的眸子里熠着光,把他那轮廓锋锐的骨相晕染着几分不符年龄的成熟和冷峻。

待俞成情绪稍缓,他轻声言道:“俞大哥,你若信我,便予我时日,我必让秦宣伏于你前,任你处置。”

俞成目光不由飘向帐外,耿同光信中所托,他自然知晓,但……

他面色凝重,转而对吴楚洵叹道:“如今,非我愿不愿,辽东诸将早已心生异志,即便我放手,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

闻言,吴楚洵忽而轻笑出声,道:“俞大哥,你放心,只要你支持我,他们啊,我来搞定!”

那笑容中带着三分自信,七分乖张,竟让俞成心头莫名地对那群将领生出几分同情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55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