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成纨绔后,我靠躺平捡了个皇位

作者:蜀中有嘉鱼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173章 南蛮捷报

书名:穿成纨绔后,我靠躺平捡了个皇位 作者:蜀中有嘉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47

秋意渐浓。

不知事的公子哥们仍在成日狩猎,赛马。

而群臣则与邻国使臣进行着紧张的谈判。

户部官员最为矛盾。

各国纷纷求购大启武器,无疑能为国库带来长期的丰厚收入。

然而,海上运输这些武器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令人头疼不已。

与此同时,在吴相主导下,大启与倭国签订了长达十年的白银进口协议。

这意味着户部需要迅速收拢全国各地的瓷器、丝绸等物品,用以交换这些白银。

而后续如何将白银合理投放至各地,让百姓们能够用宝钞和铜钱兑换,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每一项决策都关系到国计民生。

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几乎每日都在营帐中开会,商讨对策。

皇帝轩辕裕也因为多了苏琦这位老师,每日都要花两个时辰聆听他的讲课。

苏琦的见识和眼界远超翰林院那些官员,让轩辕裕听得如痴如醉。

连那些公子哥们的邀请都推掉了好几次。

轩辕裕自然还是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明君。

这日,轩辕裕让吴楚洵和左东明一同陪同他听苏琦讲课。

可能是为了缓和关系,轩辕裕和吴楚洵都默契地避开了那晚的不快,仿佛又回到了小石头和吴大哥的亲近时光。

这时,苏琦正说到关于君主如何治官吏。

他神色温和,声音低缓。

“治吏治心,明主不弃背己之人也;知人知欲,智者善使败德之人焉。”

此话一出,轩辕裕顿时茅塞顿开。

他迫不及待问道:“苏太傅,我明白了,治理官吏就是要知人善用,了解他们的欲望和需求,如此便能驾驭天下人,对吗?”

苏琦神色恭敬:“陛下英明!”

吴楚洵同样是陷入了沉思。

但他心中的思绪却与课堂上的话题截然不同。

以他所了解的历史而言,自古王权霸业者,必先掌握军权。

放眼如今的大启,军队的分布错综复杂。

主要有京兵、边兵以及各地营兵。

而最为关键的水师,比如江州的水师,就掌握在耿同光的手中。

这种军权的分散和混乱,与轩辕凌御极时期,天下兵马大半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的局面相去甚远。

京营的兵权更是分散。

一部分禁卫军由皇帝直接掌控;

另一部分则由兵部插手管理;

剩余的京兵则通过五军都督府,间接地掌握在秦相和吴相的手中。

吴楚洵心中盘算。

秦相手中的兵权暂时难以动摇,但自己的便宜爹和张秀义,或许可以做做文章。

他轻轻侧目,瞥向一旁的左东明和轩辕裕。

两人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苏琦的讲解。

这苏琦,苏希文,果然名副其实!

他的目光重新聚焦在苏琦身上,只听苏琦继续道:“无生则乱,仁厚则安,民心所向,善用者王也。”

这句话倒是深深地触动了吴楚洵。

苏琦这是在告诉轩辕裕,治理国家需以百姓为本,仁爱治国,重视民生,才能成就霸业。

这些治理国家的智慧,正是帝王之术的精髓,也只有那些真正的世家大族才会传承。

虽然苏琦随母改嫁离开了本家,但他作为吴郡四大家族顾家的子孙,其身份和学识从未改变,自然有机会阅读家族传承的经典书籍。

轩辕裕早已被苏琦的讲课牢牢吸引。

大善!

这才是他真正想听的治国之道,帝王之术。

平日里,左东明会给他讲解为人处事的道理。

吴相也会经常指点他处理朝政的办法。

相比之下,宣称最忠心于他的秦相,为他找来的老学究,却只会满口之乎者也,毫无实质内容。

轩辕裕心中冷笑,联想到秦相平时的所作所为,对秦相的忠心程度更加怀疑。

他心中暗自发誓,待他掌握大权之日,那些对他虚情假意的人,他必将一一清算。

吴楚洵也回过神,忆起曾在典籍中读到一句古训。

他也插了嘴,缓缓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此言一出,语惊四座,三人皆不约而同地投来目光。

左东明眼中满是敬仰,轩辕裕则是好奇与思索并存,而苏琦则是用探究的眼神在吴楚洵脸上流转。

吴楚洵任由他们打量,面不改色,稳如泰山。

他的目光只落在苏琦身上,只见苏琦的嘴角微扬,勾勒出一抹浅笑。

那笑转瞬即逝,却如秋日初露,似一股微凉袭上心头。

其间,苏琦就倭寇问题也向皇帝阐述了他的见解。

他缓缓陈述:“陛下,沿海倭寇猖獗,固然有我大启军队尚未强盛之因,但细究根源,实为倭国国内民生凋敝,经济困顿所致。”

这话倒颇有些标新立异,与他一贯的稳重作风大相径庭。

苏琦自然察觉几人脸上不认同的神色。

他直视轩辕裕,继续道:“陛下,那些倭寇,不畏风浪,舍生忘死,长途跋涉至我大启,实则乃为寻求一线生机。此等景象,正是倭国国内资源匮乏,生计无着的真实写照。”

“如今我朝与倭国已然结盟,何不借此机会,施以援手,助其国内经济振兴。”

“如此,倭国武士便可安居乐业,无需再冒险犯我疆土,倭寇之患,自可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吴楚洵从未想过还能从这样的角度去看待倭寇问题。

然而,吴楚洵却认为苏琦仍是把倭寇问题想得过于简单。

那是一群天生的战争狂,若他们本国经济繁荣,只会加速他们向外侵略的步伐。

他相信,即便轩辕凌在,也不会认可这一观点。

但显然,苏琦的观点让轩辕裕彻底折服。

他深感这才是真正的内阁之才,比起那些只知道随声附和的内阁大臣来,实在是高明太多了。

轩辕裕心中已然迫不及待,想要与吴相商讨出具体的执行方案。

他坚信,若自己在位期间,能解决这困扰数朝的倭寇问题,那么史册上必定会留下他轩辕裕的辉煌一页。

然而,就在轩辕裕准备动身去找吴相商讨之际,却传来了另一则消息,打乱了他的计划。

兵部突然呈上了一份来自南蛮的捷报,内容令人振奋。

南蛮土知县杨福率领当地官兵,英勇作战,成功斩首了偷袭南蛮的倭寇五百人!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瞬间在朝野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甚至连倭国使臣和秦相也感到震惊不已。

据闻,倭国使臣中的藤原大人得知这一消息后,激动异常,竟然当场兴奋得昏厥过去。

幸得秦相恰好路过,及时伸出援手,将他扶回自己的营帐。

南蛮土知县杨福的报文中,向皇帝上表,为自己的官兵请功。

皇帝轩辕裕自然是欢喜澎湃。

他大手一挥,道:“赏,重重有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32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