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成纨绔后,我靠躺平捡了个皇位

作者:蜀中有嘉鱼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172章 又遇苏美人

书名:穿成纨绔后,我靠躺平捡了个皇位 作者:蜀中有嘉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47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苍井公主的不幸离世,并未在秋狩上激起任何波澜。

命运诡谲。

无人知晓,轩辕裕的荒唐行径,竟意外地为大启国避免了一场潜在的危机。

皇帝依旧享受着狩猎的乐趣。

日本使团也继续保持着他们的谦卑和恭敬。

“什么?开放海禁?在京都选址建立倭国使馆?”

吴楚洵愕然,不可置信地看着吴相。

吴相语气清淡:“此事,虽尚未在朝堂上正式商议,但陛下已与倭国达成了口头协议。”

口头协议?

那就是迟早的事。

吴楚洵不由得冷笑。

轩辕裕为了安抚倭国使臣,竟然轻易承诺了这两件大事,其政治觉悟令人堪忧。

吴楚洵仔细观察便宜爹的神色,发现他的态度也异常微妙。

他直接就笑不出来了。

“爹,难道你也不反对这些决定吗?”

开放海禁,只要海上军队实力够硬,这一政策便能带来诸多好处。

但京都建立倭国使馆的提议,却让他感到极度不适,仿佛吞下了一只苍蝇般恶心。

便宜爹是清楚秦相私通倭国,却仍同意这两条政策,太不正常了。

吴相今日依旧身着丞相官服,威仪凛然,但眼神却透露出一丝疲惫和无奈。

他长叹一声,道:“我原本在东北三省的税收政策上遭遇了不小的阻力,但秦宣说服了南北方的世家,同意了我的税制改革。这次的协议,也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

吴楚洵明白他所说的税制改革指的是“归元法”。

即将各种赋役合并征收银两,并按亩折算缴纳,从而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增加财政收入。

然而,大启国银产量低,要实现这一改革,必须依赖外部的白银供应。

日本作为产银大国,自然成为了大启的重要合作伙伴。

这次日本使团前来,不仅带来了倭国天皇的国书,还同意了大启通过生丝、丝织品、中药材等实物换取白银的提议。

吴相的声音娓娓道来:“……改革,历来都是双刃剑,我只能尽量考虑周全,让利大于弊。”

吴楚洵不置可否:“即使,让倭国得利?”

吴相沉默着点头。

只有国内白银储备充足,他的改革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吴楚洵的脸色极为难看,他在营帐中沉思许久,最终选择了沉默。

走出营帐,秋风吹得周围的树叶沙沙作响。

远处,层林尽染,深秋的气息愈发浓烈。

接下来的几日,连日的秋雨让秋狩的气氛有些冷清。

期间,子安曾几次前来汇报花子的病情。

直到昨日,他脸上的笑意才更浓。

开心地禀报:“花子姐姐的手臂已经不再疼痛,只要不过度用力,便能如常使用。”

听到这个消息,吴楚洵的脸上才算露出连日来久违的笑容。

李墨寒的伤势也在江太医的精心调养下迅速恢复。

不仅伤口已经结疤,还长出了新肉。

江太医更是用秘制配方为他祛除了疤痕,如今只留下一点粉色的印记。

吴楚洵见状,如获至宝,也腆着脸向江太医求了一瓶神药,让子安带给武士达。

同时,子安也送来了来自边疆的信。

王行之那几个兄弟们、江家兄弟、常武以及托达瓦都纷纷来信。

连星哲也寄来了信件。

不过这位祭司写得就简单多了,只有寥寥几语,却是提醒他小心身边亲人的安危。

吴楚洵读完这些信件后,不禁陷入了沉思。

他猛然发现,自己已经两个月没有收到吴芮的来信了。

吴楚洵的心中蓦然闪过吴芮提及的江州之行,以及倭寇偷袭江州的计划。

他不禁脊背一凉,寒意直透心底。

然而,就在他正准备派人前去江州时,一个人的到来,给他吃下了定心丸。

苏琦来了。

苏琦此行是应吴相之邀,来共同商讨税制改革。

吴相在东北三省的改革试点中,曾参考过苏琦先前的政法理念。

如今计划将改革推广至全国,关于白银的相关事宜,自然希望能与苏琦面对面深入交流。

苏琦身着一件竹纹翠绿修身长袍,竹纹若隐若现,似翠竹摇曳,风姿绰约。

即便面对的是当朝丞相,他仍神态自若,眉宇间透露出世事洞明与豁达,将清雅之韵融入了骨髓。

吴楚洵与苏琦相视一笑。

两人自上次在吴府相遇后,已有半年未曾相见。

吴楚洵不禁回想起当时对苏琦的劝告,也好奇苏琦是否已经想通,准备入仕。

苏琦拿出一封吴芮的信件,里面说他人已经在南蛮,在一位陆氏朋友家中久居。

向苏琦写信,是解释自己可能会比约定的时间晚些回到学院。

至于为什么不写信给家人,那就不得而知了。

吴楚洵霍霍磨牙,这小家伙欠收拾啊!

不过一听到“陆氏朋友”,他便了然于心。

猜测应是陆晋庭将吴芮留在了南蛮。

既然吴芮平安无事,他心中的一块大石才算落地。

可如果吴芮无事,那星哲让小心的又是谁呢?

吴楚洵又不禁担忧起远在京都的江氏和吴若。

他面色凝重地吩咐子安,务必让杜大等人加强巡逻,确保江氏和吴若外出时的安全。

子安虽然不明所以,但素来习惯听从吴楚洵的命令。

他神情严肃地点点头,随后便驾着马车返回京都。

吴相将苏琦引荐给了皇帝轩辕裕。

轩辕裕初见苏琦,眼中便闪过一丝惊艳。

除了左东明之外,这是他见过的最具风度的文士。

此人姿容雅谈,举头投足间尽显儒雅之态,使人一见便知其非凡之才。

在得知苏琦乃是名满天下的大儒时,轩辕裕心中不禁一动。

他站起身,以礼贤下士的姿态,向苏琦表达了拜其为太傅的意愿。

苏琦面对皇帝也是一派云淡风轻,那双眸色略深的眼睛像是能看透他心里在想什么。

轩辕裕一时竟生出几分忐忑。

少顷,苏琦才仪态优雅地朝他拱手一礼:“得陛下如此垂青,臣深感荣幸,谢陛下隆恩。”

竟是应允了。

吴楚洵在得知苏琦接受太傅之职后,神色略显怅然。

他记得轩辕凌曾遗憾地说过,苏琦虽是经世之才,但志大不朝,所以让他在韵天书院中磨砺心性。

如今,苏琦终于有了入仕之心,可惜那位明君却已不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46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