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成纨绔后,我靠躺平捡了个皇位

作者:蜀中有嘉鱼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194章 旧情难了

书名:穿成纨绔后,我靠躺平捡了个皇位 作者:蜀中有嘉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47

一月之后。

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

春日晨曦微露,薄雾轻纱般缭绕于皇城之巅,金色阳光斑驳地吻上琉璃瓦,熠熠生辉。

奉天殿巍峨矗立,殿堂中央摆放着皇帝御座,两侧则是密密麻麻的考席。

考生云集,考席一直延伸至殿外丹墀。

悠远钟鸣划破晨空,宣告殿试大典正式启动。

太傅苏琦,立于殿前,宣读策论之题。

“论当世税法变革之双刃剑,剖析其利与弊,兼论实施之可行与阻碍。”

一语既出,满座皆惊。

这一题目直击时弊,考验着举人们的治国理政之才。

有人眉头紧锁,苦思冥想;

有人则神色微动,直接奋笔疾书……

沈玉在会试中被取中第十名,按考号,他的座位正在殿中。

明明与众人无异,同样一袭精心裁剪的蓝色贡缎长袍,腰间束以玉带,脚踏黑缎朝靴,却自成一派风流。

他坐在那里,便宛若春日暖阳下的一抹清辉,不经意间,便吸引了帝王与考官们的频频侧目。

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老臣,倒是沉稳如松,波澜不惊。

皇帝轩辕裕的目光却独独锁定了沈玉,心中暗自惊叹,世间竟有如此绝色。

不输于鞑靼族那位祭司的异域风华,更添一份超脱尘世的雅致。

肌肤如雪,眉目如画,有种不分雌雄的阴柔之美。

沈玉自然察觉到四周投射来的复杂目光。

他神情自若,在心中打着腹稿,略一沉吟,提笔在手,文思泉涌。

与此同时,右相秦宣的目光也落在沈玉身上。

他心海翻涌,面上尽力维持着惯有的冷静。

原本他只是觉得沈玉长相俊美,可细细端详间,却察觉到一抹难以言喻的熟悉。

直至目光触及沈玉发间那枚略显陈旧的玉簪时,秦宣心中顿时巨浪滔天,悲喜交加,身体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

那,那是……

殿试持续四个时辰之久,往昔皆是才子们自备干粮,以备不时之需。

有些举子恐食物沾污试卷,宁可忍饥挨饿,空着肚子答题。

而此次殿试,皇上竟然给众人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并让宫人为其遮挡试卷,防止沾污。

众举子感激涕零,纷纷起身,恭恭敬敬地向那龙椅之上的九五之尊行以大礼。

而秦宣则趁着众人用膳间隙,以体恙为由,向轩辕裕请辞,

此举引得吴相大人侧目,目光在他身上流连数回,意味深长。

秦宣离了皇城,步履匆匆返归秦府。

未几,秦府仆从面带急色,驾驭马车,风驰电掣般奔向城外。

而秦府外,数道身影隐匿多时,见状相视一笑,满载喜悦,转身疾奔,目标直指江家别院。

等一天的殿试结束,轩辕裕回了启阳宫,吴楚洵也下了值。

他在宫门外,望着沈玉随众举子鱼贯而出。

人群中,沈玉光芒万丈,如珠玉在侧,让人自惭形秽。

两人上了马车后,吴楚洵未说话,只一直含笑着盯着他看。

沈玉在他面前,神色间难掩生动之色,斜了他一眼,笑问:“看什么呢?”

吴楚洵回以一笑,语带深意:“自然是看未来的沈状元,风采卓绝,无人能及。”

沈玉颇有些无语地摇头轻笑,“此次英才聚集,状元之位,岂是轻易可图。”

或许是因为科举终了,沈玉的神情间难得地流露出几分轻松惬意。

眉宇间不经意流露的风情,让吴楚洵恍若回到了两人在南州共度的那段无忧时光。

他忽而开口,声音低沉:“沈玉!”

沈玉抬眸,眸光清澈,疑惑道:“何事?”

吴楚洵凝视着他那双墨眸,轻声道:“无事,只是想唤一唤你的名字。”

此言一出,马车内的气氛悄然间染上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暧昧。

沈玉微微垂首,嘴角轻抿,低语道:“你这人,还是这般……”

话未说完,已是一脸无奈。

吴楚洵缓缓靠近,试探性地勾起沈玉的一根手指,沈玉并未抗拒。

随后,他逐一将沈玉的其余手指也轻轻勾起,最终将整个手掌包裹在自己的掌心之中。

沈玉的手指修长洁白,与吴楚洵那宽大、骨节分明的手掌形成鲜明对比。

两者交缠,却仿佛是天作之合,和谐至极。

沈玉的睫毛轻轻颤动,脸颊微红,不自然地偏过头去,沉默不语。

吴楚洵静静地摩挲着沈玉的手,两人心中各自翻涌着复杂的思绪。

片刻之后,吴楚洵轻咳一声,不舍得松开手,将思绪拉回现实。

正色道:“秦相半途离宫,我猜他应是认出了你的发簪。”

沈玉闻言,抬手将头上的发簪轻轻取下。

那发簪乃吴楚洵费心请能工巧匠仿照秦相之子所戴之物打造,刻意做旧后的成品。

吴楚洵接过发簪,在手中掂量。

这发簪并不繁复,但凭借武士达在京城五城兵马司的人脉,不出一日便找到了原型的图谱,连所用材质都一清二楚。

“不愧是百年老店的手艺,连镶嵌的玉石都是特意寻来的十几年前京城风靡的白暖玉。”吴楚洵感叹道。

他嘴角勾起一抹讽刺的弧度,“你做好准备,看着吧,那秦老狐狸必然会来找你。”

沈玉身为大启子民,尤其是江州这片土地上长大的大启人,对秦宣勾结外敌的恶行自是义愤填膺。

他与吴楚洵等人,为了他这全新的身份,已精心筹备月余。

此刻他沉稳应道:“放心,我明白。”

吴楚洵将发簪替他插回去,顺手抚摸着那一头顺滑的乌发,心中微漾。

口中却道:“只是,这怕是要让沈家的二老受些不必要的委屈了。”

沈玉那幽邃妙目漾着莹莹水光,抬眸看着他。

“家父对倭寇之恨,不比我少。为了朝廷的清明,铲除奸佞,这点个人牺牲,我们沈家甘愿承受。”

两人距离极近,吴楚洵被这双眼眸看得心神荡漾,几乎要沉醉其中。

他深吸了一口气,冷静地移开了身体,心中暗骂自己定力不够。

沈玉如今走到这一步并不容易。

他当初在南州的时候便已放手,希望这块璀璨美玉,能无拘无束地驰骋于这天地间。

他刚才竟然又想……

唉,男人的劣根啊!

吴楚洵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未曾留意到沈玉在察觉到他的微妙举动后,眼底悄然掠过的一丝遗憾与复杂。

殿试后第三日。

捷报传来。

沈玉果然不负众望,被皇帝钦点为状元。

【“好,那我就在京城,待君跨马游街之日。”】

吴楚洵在大启八年对沈玉的承诺,终于在大启永嘉二年得以实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88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