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深空之下

作者:最终永恒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八章 葛英撒人

书名:深空之下 作者:最终永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7:08

以上全都是雄心勃勃的规划,还没有实现。到底能不能实现,也是未知但没有雄心,没有幻想,是没有办法成为真正的高阶文明的。现在的科技发展,已经越来越艰难,就算是更加聪明的超人类科学家,也感受到了一种阻滞感。

星际文明从诞生开始,就是一个不进则退的险恶过程。

因为资源实在太多,外部压力又不是太高,堕落沉沦的文明比比皆是。用社会学术语来概括,可以称之为星际文明“内卷化”过程。

在地球时期,曾经有记者采访一个放羊的男孩,曾留下这样一段经典对话:

“为什么要放羊”

“为了卖钱。”

“卖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呢”

“生孩子。”

“为什么生孩子”

“放羊。”这段对话,形象地为这种“内卷化”现象做了注解。

对于星际文明来说也是如此,环境宽松,没有生存压力,再加上科技发展的困难,一个文明会渐渐趋向于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这种状态对于整个文明而言,最省事也最稳定,如果没有外力介入,它将一直这样存在下去。

但于易峰可不想新人类堕落腐化,变成一天到晚享受物质,天天重复的无聊文明。

“你说,能成吗特别是关于辅助大脑方面。”

阳光正好,于易峰问向身边的百合子。

这时候的阳光,可是真正的恒星照射,让人感觉格外舒适。空中高高的玻璃罩仿佛隐形了一样,看不出任何痕迹。

“不知道呢,我们没法想象四五百年后的科技。我们的人才,已经成规模,后边几代人中也出了不少的天才”

“可是”于易峰说道:“我总是觉得,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一旦失败了,这几百年的时间,将会徒劳无功,相当于没有太大的发展。我们的文明将不会有足够的意志,去攀登这些高峰。”

百合子微微笑了一下:“反正就算徒劳无功,我们也得走下去,不是吗”

“是啊。我们要走下去,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一个月后,盘古号已经离开了这颗天然煮开水的星球,向着南十字悬臂,靠近银心的方向进发

时间过的很快,它总是坚定地先前流逝着,不会有任何倒流的可能。

古老的宇宙,总归是单调的,从宏观的角度,比一潭死水更加宁静。银河系中,超新星爆发的频率,也就差不多是五十年一次,短暂的闪耀那么一阵子,也只能照亮那么一点点区域,然后再次归于平静。

在大多数情况下,整个银河系就这么静静地旋转着,仿佛一切都会这样自然而然地老去。

绝大多数的低级文明,在自己的家园中醉生梦死,连星球的大门都迈不出去。

连大多数迈出了大门的星际文明,也在这种安逸中,渐渐地腐朽、老化

熵增是永恒的主题,每个文明一旦停滞前进的步伐,将不会有太多前进的可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宇宙是黑暗森林,那么大家说不定会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攀科技。

时间一年一年地流逝着,盘古号并没有遇到太多的特殊事件。甚至在航行的过程明,都没有遇到过。

说起来,这种现象也非常正常。银河系的星际文明总归也就两三千,分布在十多万光年的地盘,哪能这么容易遇到

按照新人类目前的科技实力,只要自己不作死,冒然跑到超新星、黑洞附近,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一路走走停停,真的如同星空旅游一样。

生命的普遍化,让整个星空之旅稍微增添了一分色彩也仅仅只是一分色彩而已。

每路过一颗生命星球,人们都会收集一些生物标本。宇宙之大,星球如此之多,总是会诞生一些稀奇古怪的种族。

譬如说,在某一星球发现的,一种名叫“王虫”的蠕虫,它的生物结构会随着宿主的变动,而发生一系列改变。它的遗传物质仿佛是许多生物胡乱拼凑出来的。

这一物种,可能是某一低级文明在某些实验中,胡乱改造出来的,却意外拥有非常强的寄生能力与攻击能力。

这导致这一星球上的大量物种,几乎全部被王虫寄生

“当然了,这种生物没有什么太大的研究价值,只不过是一种巧合。”

又有时候,人们发现了某些智慧种族,也会顺带着收集一些生物标本。

对于科学家来说,智慧生命的价值,比什么寄生虫更高一些,至少可以研究大脑诞生智慧的方式就目前的生物技术,其实只要几个活化细胞就行,原模原样克隆一个,并非难事。

但这种旅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枯燥的,很多时候航行好几年,才会到达下一颗星球。却发现那里的物种,没什么科研价值,时间久了,也就渐渐变得麻木。

到了新人类现在的阶段,已经没有太多的东西,去值得一惊一乍了

在航行后期,人们甚至猎户悬臂的边缘,还发现了一个名为“葛英撒人”的直立智人系,这个星球终于引发了科学家的广泛兴趣。

“葛英撒人”和人类长得非常像,生存环境也相当类似

这一段时间的航行,新人类中又诞生了不少新成员,所以于易峰特地安排了这些新成员,去这颗星球进行社会体验,就如同御夫2时期一样

在一颗土著星球体验生活,体会一些黑暗面,感受复杂的丛林法则,对人的成长,确实是有好处的。

另一方面,停留在葛英撒星附近,还有一个隐晦而又重要的目的辅助大脑的研究

葛英撒人的大脑结构,和人类非常非常相似

在新人类文明,克隆人技术是被法律禁止的,就连曾经的地球人也不行。但没有真正的实验,这一门技术,始终处于理论阶段。

“葛英撒人”的发现,为辅助大脑的研究提供了不错的实验对象。

结果问题又来了,当道德与科学相对立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系列的矛盾。

特别是,诺亚号社会的道德体系高度发达,那些大科学家站在本身的高度,自然有自己的道德观念以及坚实的世界观。为了科学知识,而把另外一个文明当成实验品,那种血淋淋的活体实验,必须要在活着的时候进行,实在有点超出正常人的接受能力。

就算这些工作,隐瞒了绝大多数的民众,相当一部分的生物学家还是表达了一定程度的反对意见。

人的同情心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特别是这种大概率死亡的实验,对象还是一种和人类非常像的生物

前一刻,他们还在自己的星球上,和妻子女儿玩耍,下一刻又被士兵劫持到手术台上,实验进行到一半,挂了这种悲惨遭遇,人们总是会联想到自己身上,而带来一系列的反感。就连大科学家也不例外

“一群圣母啊”激进一点的兰波博士听说这件事,在于易峰面前破口大骂。

这么多年的智囊团成员当下来,他也是有什么说什么,基本不避讳。

“但这种实验,我们是必须要进行的,特别是,三百年的时间,我们的理论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突破,正需要实验来进行验证这绝对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我知道”于易峰叹了一口气,但科学家们心里不愿意,难道还能强制行政命令不成

最好,还是于易峰想了一种更加折中的方案:把那些因为意外,快要死亡的“葛英撒人”,偷偷拿过来当试验品。

反正他们都要死了,拿来做实验,说不定能够活下来,还能因祸得福

从杀人变成救人,这下子,所有的科学家又突然能够接受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85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