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深空之下

作者:最终永恒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四十三章 太空飞船

书名:深空之下 作者:最终永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7:08

一个文明的强盛不仅仅是科技方面,还有精神、文化、制度几乎是全方位的。作为曾经的高灵物种,“黑”深深地为以前的母文明而感到自豪。

但是伟大母文明毁灭了,一切都不复往昔,文明最后存活的只有它单个个体。

它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在与张鹏的谈话中,它还有很多东西是没有透露的。像张鹏这样的低级文明个体,没有经历过相关事请,跟他说了也不懂。

譬如灵等级的具体算法,各个评分的标准以及权重等等。张鹏不问,它也就不回答。

它认为没什么必要,毕竟新人类文明到现在还是低级文明。具体的算法就算告诉他们也没什么用,难道他们还能对其他文明进行评判

特别是“思维模式”这一项,一旦成熟了就相当难以改变,也是评分权重最重的一项

张鹏沉默了很久,听到这么多信息,他已经比较满意了。

这些东西顶多只是猎奇,对目前的人类没有太大的帮助,但也足够让他交差的

当然了,他要先享受完这个美好的假期,再撰写相关报告,然后努力学习,fightg他暗暗发誓,虽然这样的发誓已经很多次了

自地球浩劫已经过去了六年的时光,在这六年里整个诺亚号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人们的精神状态,六年的时间,已经足以抹去灾难日带来的悲痛,许多人都成立了新的家庭。

在新年的日子里,每个人都是满脸的笑容,领着蹒跚走路的孩子,或者牙牙学语的婴儿,互相问候,互相寒暄,整个社会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大量功能型机器人的运用,将人们从繁杂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烧饭做菜、洗衣、按摩等等,全都交给了机器人,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工作、休息、娱乐等等

物质资源虽然不丰富,但是精神享受方面却是增多了。

再然后是医院里的人大幅增多

当然不是生病什么的,而是预约使用干细胞复激活试剂,以延长自己的寿命

这一项民生工程全部免费。因为报名人数实在太多,早一天晚一天也没什么关系,大家只是预约了一下时间,然后就可以开始各自工作了。

离开地球的第七年,开始了

于易峰正在办公室内和众人探讨新型宇宙飞船的制造计划。

宇宙飞船,人类是有的,也就是“胜利号”飞船。它在过去是最先进的飞船,但也已经是十年前的款式了,在新材料大量出现、科技井喷的今天,这架老式飞船有点儿跟不上时代潮流。

不过新型宇宙飞船的研究,说重要吧,它其实并不是太重要,因为人类已经有了诺亚号。目前的科技,根本造不出比诺亚号更加牛逼的飞船。

说不重要吧,它又有点儿重要,诺亚号根本没有引擎,人类毕竟还是要发展真正的航天技术的。

不过有个关键性问题,制造出的宇宙飞船没有办法试飞

诺亚号里边的空间虽然大,也不够宇宙飞船的超高速运动,一下子就会撞到边缘。

所以了,新型宇宙飞船的研究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人手不足,给的资源也不多。

好在这么多年磕磕绊绊的发展,也得益于量子计算机的超大计算量,这方面的终于有了一个不错的进展。

所有的设计模型都完成了,就差试飞了

这还是于易峰千辛万苦从百合子给出的年终总结中发现的,否则他根本就会忽略这件事情。

新年伊始,他就迫不及待地召集相关研究人员,开了一次小型会议。

“第一种是战斗类小型太空梭,额定驾驶人数两人,总量207吨,机身材料采用超合金b系列轻型金属”

这部分的研究,贡献最大的是一位名为罗蒙的武器学家,他原先就是俄国的战斗机研究专家。

也就是他们的研究团队,主要负责这方面的设计工作。

从电脑屏幕上可以看到这艘太空梭的具体模型,长约13米,宽高大概5米左右,并不是非常大,底部以及四周的离子引擎总共有十二个。

因为宇宙中没有大气,它不需要像战斗机那样呈鹰隼形,看上去是盒式的,更加厚实稳重。

赵耀、沈杰等士兵摩拳擦掌,一脸地兴奋,这可是战斗用的太空梭啊,盼望了好久,终于新鲜出炉了

四周装载的,当然是小型核弹常规导弹在太空战中早就被淘汰了。

许云进在旁边观察飞船参数,不停点头道:“最大速度达到每小时36万公里,真的假的折合每秒100公里”

他感觉非常满意了,每秒100公里的话,从华夏飞到美国大概只要140秒,两分钟多一点,这还不快

于易峰却还是摇头道:“也不算快吧每秒100公里,对比以往的飞机当然算快的了。但对于太空战来说简直慢的离谱,你们忘记了绿光人的电磁炮弹,每秒10000公里的速度,是它的一百倍”

总设计师罗蒙教授在旁边提示道:“舰长,我们这种载人航天器,需要考虑人的可承受加速度问题。实际上这种飞船已经超标了。”

“一位训练有素的士兵,最高可承受的加速度在9倍的地球重力。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加速到每秒5分钟的时间9倍的重力啊,如果是您的身体素质,或许没什么问题,但普通人类根本吃不消,顶多坚持几秒钟”

“每秒100公里是最高速度,以普通士兵的身体素质以及神经反应能力完全驾驭不住,每秒10公里的速度才是比较好的选择。”

于易峰还是皱眉,每秒10公里的速度,欺负地球人倒是不错许多导弹的速度还达不到这个数字。但和真正的外星人打起来,面对接近光速的能量武器,还不是就是和蜗牛一样

这样的战斗载具,不就是炮灰吗

但人体确实拥有极限,这一点没办法克服加速度太大,相当于一大堆重物压在身上,很容易造成血管、内脏破裂,到时候还没打起来驾驶员就先挂了。

他情不自禁地问道:“人的肉体还是太脆弱了,看来还是无人机比较靠谱但就算无人机也得人在背后操控。每秒钟一百公里,是不是超出正常人的反应速度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392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