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深空之下

作者:最终永恒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九十五章 智力壁垒

书名:深空之下 作者:最终永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7:08

时光就这样一点一点匆匆溜走,转眼间,一百二十八年过去了

通过战时冬眠计划,基本上,大多数人都只感到过了十年的样子,甚至更少一点。

而某些科学家感受到的时间,则会更多一些。

他们自愿为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当然也是自己的兴趣使然

此刻的深空号,正停留在虚空中做一次大规模船身检查,同时把老旧的零件替换掉。

沉静了许久的飞船灯火通明,许多工作人员正在里外忙碌着。

“报告b2区域有超导线路老化现象,产生了一定的电阻,可能需要更换。”

“引擎室正在进行离子引擎相关检测磁流体发电机有被腐蚀的痕迹。”

零件的老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如同人体的衰老,就算星际文明也没办法违背这种熵增定律。

实际上,整艘飞船急速航行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已经大规模维修了五次,这是第六次。

宇宙中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如果没有诺亚号中储备的海量物质以及海量能源,深空号早就资源紧迫,步入绿光文明的后尘

一百二十八年,跑了将近400光年的距离,人类倒也不像原先那么担惊受怕。

现在这样在虚空中停留一阵子,并没什么太大的关系,至少前五次的维护都是安然无损的。

当然了,这么大的修理活动,于易峰也从冬眠仓中苏醒,处理相关政务。

对于这种飞船的维护工作,有专门的专家组负责领导,大家都已经熟门熟路了。

除非是一些特别事件,才需要他的额外审批。

长期冬眠状态下,于易峰最关心的,当然还是科学技术。他坐在办公室中迫不及待地点开一份份科学报告。

“生物学又有进步么,根据玲的免疫系统,开发出了更强大的免疫药剂好啊,好啊”

“玲想家了,有点闹脾气”

看到这份报告时,于易峰耸了耸鼻子,感到有些好笑。他看到桌子上玲送给他的煤球,思考着,或许应该抽出时间,陪她玩耍一下。

这种盖亚生物,一方面智力极高,甚至能辅助科学家生产纳米机器人,另一方面,情商还处于幼儿园阶段,就像小孩子一样

“关于暗物质科学有了新的进展引擎技术有了提高。”一条条主要报告看下来,他心中已经有了差不多的概念。

翻到最后一份报告的时候,他来了最大的兴趣。

科学家们费尽心思,终于造出了第一个“纳米机器人”

花费时间,一百二十八年

真的,真的不容易啊

他直接问向正对面的百合子,一脸激动地说着:“一种可以运输氧气的纳米机器人造出来了可以部分代替红细胞输送氧气这么说,关于最新的纳米学说有了大发展”

“就是纳米动力学”

自从在星际战争中,见识到纳米机器人铺天盖地的强大威力后,他对这种东西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且人们越研究,越知道其中的无穷潜力

听到这件事,百合子脸上微微笑了下,显然心情还不错。

但她又摇了摇头:“现在只是有了初步的成果,只是一小步。我们借鉴红细胞的蛋白质结构,创造了这种机器人但还不能完全代替红细胞。”

“嗯需要增添一些人体免疫学标识,省的被白细胞攻击。而且这些机器人会沉积在人体内部,难以排出,如果真的想替代红细胞,还需要设计一个自动分解机制。”

说到这里,她又叹了一口气:“从微观层面硬生生捏造机器人,比宏观层面难了无数倍,我甚至怀疑创造纳米机器人,已经和创造生命差不多了。”

“3纳米动力学,是4基因动力学的前置科学。最尖端的纳米动力学,确实可能创造生命啊”

“这门学科可以借鉴于生物学,却又不能完全照抄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玲的工作原理,寻找批量生产纳米机器人的方式如果全靠玲,产量还是不够的。”

看到精神状态微微有些憔悴,又有些兴奋的百合子,于易峰鼓励道。“是这样么但对大家来说,有了第一个样本,已经是一大步的跨越,是一种激励。”

时光匆匆,岁月无情,虽然她还是和以前那副容貌,但第一代的其他研究者,已经出现了老年痕迹。

譬如说丁一东、罗曼博士等人,长期工作下,鬓角出现了白发,额头上也长了皱纹,看上去已经像老年人了。

甚至兰波这样的原先的年轻人,也变成了中年大叔。

如果真的要使用完美素延长寿命,也只能赌那么一把了。

虽然到了现阶段,死亡率并不高,但如果真的出现了死亡个例任何一个,他不知道要心疼多久。

这些科学家,可是全人类的宝贝

“听天由命吧,如果成功了,这些科学家会变得更聪明,更加天才,更富有创造性失败了,只能说是命运使然,我们已经没有更多的延寿手段了。”

“我们也不可能逼迫他们长期冬眠。”

于易峰皱着眉头,他不怎么喜欢这种赌博的感觉。

但是没办法,该用的还是得用。

使用完美素后,人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长寿。目前的试验情况,已有239个成功的例子,而死亡的例子,也有8个。

但就是8位科学家的死亡,让他感到非常难受成功率并不是100啊。

不过完美素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从这段时间的试验情况看,这239位超人类科学家的创造能力,远远大于普通科学家,也大于他们以往的水准

许多划时代的科技,就是他们创造的。

甚至第一个纳米机器人的创造,这些科学家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种结果,让许多另外的科学家趋之若鹜。他们对长寿之类东西的无感,只想变得更加聪明,更富有创造力

对于这种现象,于易峰也不好直接禁止,他当然希望人们变得更加聪明,科技发展地更快。

所以政府只是规定了,衰老到一定程度后,才允许使用完美素改造。

“文明需要更多的天才啊希望大家都能够成功。也希望,能够尽快研究出提升成功率的方法。”

科学发展到目前的层次,变得越来越复杂,特别是纳米机器人的研究这一门学科,让微观层面的各种知识,开始混搭在一起。

小小的第一步,竟然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这是以往难以想象的高难度科技。当然,有了第一步,后边的步骤应该会稍微简单一些

“科技想要再次攀升,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往往需要天才来推动。”

“甚至一个天才已经不够了,需要十个,一百个,一千个”

好在,新人类文明的第一代五万人,是70亿人之中精挑细选的,说是全民天才,并不过分。

但后边几代,虽然受到精英化教育,但出现的天才反而少了许多,符合一般的统计学规律。

大脑芯片,只是提高了计算量,从某个方面让人变得聪明,却并不会改变一个人的科研天赋以及科学直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4474s